在我們身邊總是不缺乏一些「萬事通」,不管我們說什麼、做什麼,他們都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總是很樂意指點你,糾正你的錯誤。以此來炫耀自己「上知天文地理,下曉雞毛蒜皮」的本事。
這類人通常對別人做什麼事情都看不過眼,就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習慣來行事。在你做事情的時候,他不停地在你身邊叨叨,說你這麼做不對,那麼做也不對,而是應該照他說的那樣做才對。
他們的這種行為非常惹人討厭,而他們自己卻渾然不知,還樂此不疲。甚至覺得沒有他的指點,你就不能把事情做好。
其實他們這種愛指點別人的行為,從心理上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熱心腸,怕你經驗不足,把事情搞砸了;二是他有自卑心理,希望通過指點你,來獲得你的肯定,尋求成就感。
不管是出於哪種心理,對別人的生活和行為指指點點,都是不妥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走的路。在他們不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你隨意指點,只會讓人生厭。
張青和老公結婚三年了,由於和婆家離得近,以往過年都是老公把公公和婆婆請到家裡來吃年夜飯。他們大年初一再到婆婆家裡去拜年,吃完午飯後再回自己家。
今年過年情況特殊,但他們身處偏遠的小縣城,得知消息的時候,張青一家子已經在婆婆家了。等他們吃完婆婆做的大餐,想離開時已經太遲了。村子封了,他們出不去。
無奈之下,他們只好返回婆婆家。雖然他們平常都不會回婆家住,但好在結婚的時候,裝修了一個房間,婆婆也時常打掃, 他們才不至於沒地方睡覺。
往常就他們兩個老人在家裡,想必是非常寂寞的,他們能留下來,婆婆是抑制不住的高興,臉上掛滿了笑容。
在婆家肯定不如在自己家自由自在,但是也沒辦法。不過張清跟婆婆的關係一向都不錯,雖然說不上是親如母女,但好歹她們從未紅過臉,更別說是鬧矛盾了。
所以張青自然而然地認為,他們關係好,就算生活在同一屋簷下,肯定也不會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婆婆果然對張青很好,她沒有像其他婆婆一樣,兒媳婦一回到家,就把做飯的活兒推給兒媳婦。仿佛兒媳婦沒回家,他們就不用吃飯似的。
張青原本要進廚房幫婆婆打下手,可是婆婆不讓她幹活兒,說她難得回來待幾天,吃好喝好玩好就行了。
可是張青剛走出廚房,就聽到婆婆「哎喲」大叫一聲。她趕緊進去一看,婆婆的左手食指被菜刀切了一個大口子,正往外冒著鮮血。
張青馬上把她扶出廚房,給她受傷的手指消毒包紮好,讓她待著別動,自己則進了廚房。
張青很獨立,從小就會做飯,而且廚藝還很不錯。老公就曾經說過,她做的飯菜比外面飯店的還要好。這也許就是他們夫妻感情好的一大因素吧。
張青正在切白菜,婆婆不知道何時進來了,她突然在開口說話,把張青嚇了一跳。她盯著張青已經切好的白菜,皺著眉頭說:「哎呀,這白菜你怎麼切這麼大呢?你應該切細一點,熟得快!不過已經切好了,就算了。下次你記著,得切得細一點。」
張青回答說:「我打算做醋溜白菜呢,如果切得太細,白菜都蔫了,吃起來影響口感。」
婆婆仍舊皺著眉頭:「怎麼做醋溜白菜?白菜那麼清甜,為啥非得加醋炒呢?酸溜溜的不好吃吧?你就清炒吧!」
張青心裡有些不悅,她在自己家時,只要進了廚房,菜該怎麼做她說了算。可現在婆婆在這裡指指點點的,讓她很不舒服。
但是她沒有把這些話說出口,她覺得老年人囉嗦是在所難免的,自己沒必要跟她太計較。
張青笑著對婆婆說:「媽,你出去吧,這裡有我就行了。我在家也是天天都做飯的,你放心吧。」
婆婆聽了她的話,是走出廚房了,可是卻倚在門口,還在盯著她。張青無可奈何,只好隨她去了。
張青打算再做一碗土豆燜排骨,她把土豆去了皮,切成滾刀快。可她剛切了兩刀,婆婆又大喊起來:「你這土豆怎麼切的?一點規則都沒有,讓吃飯的人怎麼夾起來?你得切成塊,方方正正的,好夾!」
張青這下真的有點火了。她抬起頭,有些不客氣地說:「媽,這裡真的不需要你幫忙,你去客廳待著吧。」
婆婆不高興了,拉下臉說:「怎麼啦?嫌我煩?我這不是擔心你做不好嗎?你是自家人,我是為你好,才好心提醒你,換成別人我才懶得理他呢!」
張青壓制住心裡的火氣,耐心地跟她解釋:「媽,我真的能行,你相信我。你就乖乖地去客廳看電視吧。需要你幫忙的話,我會喊你。」
婆婆總算是走了,張青的耳根清淨了。她很快就把飯做好了,把三菜一湯都端到了飯桌上。
老公和公公都吃得津津有味,特別是公公,對張青的廚藝讚不絕口。婆婆卻一臉的不屑,嫌這個做淡了,那個做鹹了,一頓損。最後還說:「好吃什麼呀?我就說了,沒有我在旁邊指點,她哪能做出好吃的飯菜來?」
公公是個妻管嚴,自然不敢反駁婆婆的評價,老公也不敢指責媽媽胡說八道。張青心裡窩火,沒吃幾口就把碗筷放下了。
第二天早上,張青起來給大家煮掛麵。婆婆又站到她的身後叨叨,說她攪麵條的方式不對。中午的時候,張青打開冰箱,發現還有幾十個餃子。她被婆婆嘮叨怕了,開心地想:我煮餃子,看看你還有什麼話好說的。
結果婆婆還真的有話說,她乍乍乎乎地喊著:「你推餃子怎麼能順時針推呢?會破的!應該逆時針啊,逆時針!」
這時張青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她把鍋鏟往婆婆手裡一塞,說:「你行,你上吧!」。說完她丟下目瞪口呆的婆婆走出了廚房。
婆婆這時才意識到,自己可能過分了。她煮好了餃子,端進了張青的房間裡,不好意思地說:「剛才我按照你的方法順時針推餃子,發現餃子沒有破。是媽多嘴了,你別往心裡去。我保證,以後在你做飯的時候,不踏進廚房半步。你原諒媽,好嗎?」
張青本來就是個大度的人,她看到婆婆誠懇的樣子,就點了點頭:「媽,我知道你是為我好。可是你熱心過度了,我都說了,我能行,你為什麼就是不相信我呢?既然你答應不在我旁邊指指點點,那我就相信你,你一定要遵守諾言。」
婆婆的臉上又有了笑容:「來,試試看媽煮的餃子好不好吃?」
張青的婆婆知錯能改,也算是件好事。如若不然,再好的婆媳關係,都會毀於一旦。如果因為她多餘的指點,讓原本和睦的婆媳關係降至冰點,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我做飯的時候,也特別害怕有人在身邊指指點點,有一種在別人的監視下幹活的感覺,特別不自在。所以我在家裡立了一條規矩:不管是誰在做飯,除非他請求幫忙,否則一律不準說三道四。對於他做的飯菜,不管品相如何、味道如何,也不許評論。因為你沒有付出勞動,就沒有評價的資格,好吃你就多吃點,不好吃你大可不吃。
因為有了這個規矩,我家裡很少了會因為飯菜的問題發生口舌。其實飯菜好不好吃,做菜的人自己也能嘗出來,在下次做飯時就會加以改進,根本無需別人提醒。
所以呀,我們做人要清楚,有時候自己的好心好意只會讓別人討厭,也給自己增添麻煩。說不定原本一段好的關係,也因為自己的多嘴多舌而被破壞了。
如果你真的是熱心腸,對方的做法也確實不太妥當,即使你再看不過眼,也要竭力管好自己的嘴。在他沒有開口請求你幫忙之前,最好不要隨意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