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藍藍的天上飛老楞(鷹),我在東北眺望北京……」,這首改編後的《站在草原望北京》,通過東北人獨有的強調演繹出來之後,在網際網路上可謂風靡一時!大家可能對它的曲調歌詞都能張口就來,但我相信很少有人了解,歌詞中的「老楞(鷹)」究竟指的是哪種動物?
老鷹是我國民間對鳥類分類中鷹屬猛禽的泛稱,比如:雀鷹、赤腹鷹、蜂鷹、蒼鷹等,都被稱為老鷹,甚至將一些隼科隼屬的鳥類也稱為老鷹,如:獵隼、遊隼、燕隼、灰背隼、紅腳隼、黃爪隼等。
而且地域不同對於老鷹的發音也不相同,比如在東北一些地區會稱老鷹為「老楞(lēng)」。不知你的家鄉怎麼稱呼老鷹呢?
老鷹性情兇猛,嘴彎曲鋒利,腳爪上具有鉤爪,極為銳利的視力讓獵物無所遁形。巨大有力的雙翅讓它們能飛得更高更遠,能在廣闊無垠的天空下自由自在地盤旋。
鷹是強大的掠食者,能從高空發現獵物並俯衝向獵物,在接觸的一瞬間用鋒利的腳爪和喙殺死並抓住小型的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其他的鳥類和魚類等。
鷹對於我們有很多的象徵意義。例如主戰派被稱為鷹派;受驅使奔走之人被稱為鷹犬等。而且鷹更多地被描述為神聖的存在,在古埃及鷹是法老的守護者荷魯斯的象徵,鷹的形象自然理所當然地出現在埃及的國旗和國徽上。
至今如阿爾巴尼亞、摩爾多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厄瓜多去、哥倫比亞、奧地利等國家依舊採用鷹的形象當作國旗國徽!
而在我國,很多的大藝術家,比如徐悲鴻、李若禪的畫,都已刻畫鷹的神韻精確生動而聞名。除此之外,鷹還象徵著自由勝利、勇猛剛強。目前在我國法律規定:所有的猛禽都屬於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
老鷹的「重生」傳說:
老鷹到了40歲,對於它們來說是一個攸關生死的坎,能邁的過去就能活,否則即死。
鷹到40歲時,羽毛會變得又厚又重不再適合飛行,它們會用早已變得又長又彎的喙,艱難地把自己的毛全部一點點的啄下來,同時爪子也已經老化,同樣要用喙去掉上面的老皮,最後還要在巖石上撞掉太彎太長的喙,等待它們重新長出。然後重生的老鷹就可以繼續翱翔藍天30年!
傳說中,老鷹這個重塑自身的時間長達五個月,過程極其痛苦。而且在這個期間,老鷹無法進食,也無法保護自己,稍有不慎,它們的生命就定格在了40歲。
當然,傳說往往被證明也就只是傳說,經不起科學論證和推敲。但,老鷹重生傳說中所要表達的生命意義,卻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