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永嘉美女為逃避父母逼婚 用漫畫記錄「出逃」過程》被眾多網站和網友瘋狂轉載,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與共鳴,「催婚」話題再次被推上市民關注的焦點。「我們那個年代,20歲開頭就結婚了。現在結婚年齡推遲了,大多女性在25~27歲間,男性在27~29歲之間,這樣的年齡結婚也很正常。」市區一婚姻介紹所負責人黃先生說。今天,記者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從1990年到2015年,這26年間,溫州市的男女平均初婚年齡都延遲4歲左右。
收到很多親朋和網友的鼓勵 有許多人找上門介紹對象
報導中的主人公小徐28歲,永嘉某小學教師,過年時為逃避父母催婚,選擇「出逃」旅遊,並把這一經歷用漫畫形式記錄下來。昨天,她還畫了一則「茶媽催婚六式」漫畫,配上了自己的心裡話:「我愛我的媽媽,媽媽也愛我,但這種愛的方式,讓作為女兒的我壓力過大,相信我,我也在努力找尋那個替你愛我的人,所以請多點耐心,請別把我往外推,而是當我堅實的後盾!」
今天,這篇報導見報後,她收到了許多親朋好友和網友的鼓勵與問候,同時也有許多人找上門介紹對象。「這些對象都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先從朋友發展吧。急不來,急也沒用。」小徐說,和她同齡的大多數朋友都結婚生孩子了。她所在的學校裡還有10名單身老師,其中比她年齡大的有5人。
小徐在微博留有這樣一段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不喜不悲不懼,懂得珍惜我的你該是多幸運。因為是你,所以遲點沒關係。」
被催婚,春節不敢見親戚 被催婚,離家定居麗江
在我們身邊,每天都上演著許許多多的「催婚」故事。
鄭先生,市區人,今年32歲,在溫州一機關單位工作,家庭條件還不錯,原本應該是相親市場上的「香餑餑」,可是就因為被家人和親戚催婚催得緊,這個春節假期都沒去親戚家吃分歲酒和新年酒。
「以前聚會的時候,不超過5分鐘,大家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女朋友有了嗎』、『怎麼還不結婚』的話題上面來。聽到這些,我就很煩,都會找藉口逃走。」鄭先生說起這些,愁眉苦臉。他說,時代不同,擇偶觀念也不一樣了,其實生命有更多的可能性,老一輩的苦心他能理解,雙方應該相互包容,多些良性的溝通,他也會聽取部分意見,急不來。
鄭先生4年前開始進行第一次相親,之後相親的頻率根本停不下來。每年的相親對象達到30多個,最多的一年甚至達到46個,幾乎每星期他就要和一個女生相親。「當時,父母的催婚對我的壓力很大,為了不讓父母傷心,每次的相親,我都會去,但是找到合適、喜歡的對象更重要,不能盲目。」鄭先生這樣說。
瑞安的方女士,今年34歲,至今未婚。6年前,由於家人催婚催得緊,她不堪重負,決然離開瑞安,定居雲南麗江,經營一家服裝店鋪。「我想要的是一個慢生活的狀態,不喜歡忙忙碌碌,如果有個人能陪我,那是最好的,但沒遇到這樣的人,也不強求。」方女士覺得,婚姻就像一個沙漏,抓得越緊,漏得越快,順其自然。
對於催婚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父母希望自己早點安定下來」、「家裡人覺得自己年齡大了」、「父母怕自己晚結婚難找到合適的對象。」
從1990年到2015年的26年 溫州人平均初婚年齡延遲4歲
市區45歲的黃先生經營著一家婚姻介紹所,「我們那個年代,20歲開頭的人就結婚了,現在隨著時代的變化,結婚年齡推遲了,大多女性在25~27歲間,男性在27~29歲之間,這樣的年齡結婚也很正常。」
據《溫州市人口發展報告2010》顯示,我市人口婚姻狀況呈現平均初婚年齡延遲現象明顯:199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3歲,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1歲;200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5歲,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3歲;201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6歲,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3歲。
據市民政局統計,2014年溫州人初婚年齡:男27歲左右,女25歲左右。
2015年,鹿城區婚姻登記的有5830對(其中初婚男性為4822人,初婚女性為4898人)。據統計,去年領證的初婚男性中,27~29歲的有1766人,領證最多,佔了總人數的36.6%;初次結婚登記的女性中,25~27歲的有2022人,領證最多,佔了總人數的41.3%。
另外,從2015年男女初婚年齡來看,35歲以上初婚的男性有731人,佔了總人數的15.2%;35歲以上初婚的女性為575人,佔了總人數的11.7%。
從1990年到2015年,這26年間,我市的男女平均初婚年齡都延遲了4歲。
是個一果多因的社會現象 就業壓力加大、反覆擇偶
對於男女初婚年齡的延遲現象,溫州大學教授張小燕認為,她也沒有做過這方面調研,沒有什麼發言權。她笑稱,這可能是溫州青年初婚年齡的新常態吧,他們果斷將「三十而立」顛覆成「三十而婚」。她的初步看法是,初婚年齡的推遲,是個一果多因的社會現象,和社會環境、自身心態、教育水平等諸多因素有關。
首先從社會大環境看,生活節奏普遍加快,就業壓力加大,80後、90後遭遇前所未有的就業挑戰,畢業先創業,攢錢買房,導致談婚論嫁的時間後移。
其次,與自身心理心態有關,傳統「成家立業」順序的改變推遲了初婚時間。當代多數青年奉行「先立業 後成家」的時序安排,立業在前,成家在後,立業狀況甚至成了相互選擇戀愛對象的條件之一,自然導致初婚 年齡推遲。
再次是教育年限的影響。多數年輕人追求高學歷、高文憑,說實話,這也是社會畸形的學歷高消費所迫。本 科畢業再讀碩讀博,學業推遲了家業。
此外,「80後」「90後」成長環境相對優越,找對象要一見鍾情,也會對人品、家世、長相、工作、學歷等,甚至包括業餘愛好的反覆選擇,而且是多次選擇。
總之,溫州青年初婚年齡的推遲,是一個平常心的平常事,是當代社會節奏下婚姻生態的必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