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1歲、1歲到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兩個關鍵時期。
執筆:喬喬
編輯:莉莉
定稿:楠楠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幾乎是每一位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試問,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才呢?又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聰明的娃呢?而當我們去評價一個孩子優秀與否的時候,往往會習慣性的從智商這個方面來考量。
有不少人認為孩子的智商是先天註定的,但實際上這種看法過於絕對,因為孩子在出生後,智力發育有兩個「黃金期」,家長只要抓住機會,也能讓孩子成為高智商人群的一員。
而智商高的孩子,在小時候多半會有這些「怪癖」,來看看你家娃佔了幾個呢?
父母沒想到經常愣神的寶寶竟然會如此聰明
彤彤和老公在學業和事業上成就都很高,所以他們也一直認定自己的寶寶一定是個小機靈鬼,但實際上孩子的表現卻總讓彤彤惱火。
因為彤彤發現自己的寶寶很不愛說話,還經常性的愣神,就喜歡自己一個人盯著某個東西看半天,誰也不願意理,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起先她還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畢竟和其他歡脫的小朋友不一樣,但是後來她卻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能夠發現較為獨特的地方。同時還能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可太難得了,而後孩子的高智商也就漸漸地浮出了水面,讓她欣喜不已。
獨特≠奇怪
以家長們的角度看起來,孩子身上總是會有一些我們不能理解且不看好的行為,但是這樣的行為卻真的異常珍貴,總是能體現孩子獨特的優勢。
因此我們不要急著先去質疑,先去否定,而要先去觀察,這種行為背後含有的真正意義,然後去認可並鼓勵孩子勇往直前。
既然智商高的孩子都會有一些怪癖,那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下這些怪癖都是什麼樣的呢?
智商比較高的孩子,在他們小時候多半會有這些「怪癖」
1) 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注意力
孩子總是會被一些不起眼的或者是極度新鮮的小東西而吸引,這種表現往往會讓家長惱火,因為家長覺得這是孩子注意力分散的行為。
所以總是會強制孩子回到他們認為理想的狀態,但是這種行為正意味著孩子有著很好的好奇心,因為有好奇心,所以孩子才會有足夠的探索能力。
2)經常一個人安靜的發呆
經常性的一個人發呆未必不是好事,至少意味著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大多數孩子沒有的能力,也是促進孩子成長更多的一份能力。
3)對於環境的改變比較敏感
當孩子換了一個新的環境之後,家長會很明顯的感覺到孩子的行為或者心態發生了變化,可能家長認為這是矯情的表現,但實際上卻是擁有敏銳感知能力的體現。
這種能力難能可貴,使得孩子可以總是輕鬆感覺到周圍的異樣,然後引發自己做出思考和對策。
4) 對於細小事物觀察入微
孩子總是去注重一些細微末節,並為此耗費過多精力,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先別急著去糾正,但如果孩子真的有,你一定要慶幸哦!
對如此細小的事物都能觀察的很仔細,並且找到其中的規律,難道不是一種獨特的優勢嗎?
【寫在最後】智商高的孩子一定是有他的獨特之處,如果和普通孩子的表現都一樣了,那麼他們就不會如此優秀了,因此家長要學著去發現,去接受。
今日話題:你的寶寶有以上這些行為嗎?你又是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