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成語沐猴而冠,來看世人對項羽的誤解?西楚霸王是個明白人

2021-01-09 船夫聊歷史

沐猴而冠帶來的誤解,項羽是個明白人

第一次見到「沐猴而冠」這個成語,是在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注釋中,當時在讀到這段時,第一感覺便是為項羽沒有聽從留在關中稱王的建議而感到惋惜,緊接著便對項羽處死提出建議的人感到不可理喻,縱使對自己有冒犯,但這樣的謀士留著用不可以麼?還是劉備禮賢下士的作風給人感覺更好些。

不過隨著自己長大和閱歷的增加,回過頭再來看這段故事,才發現當初的自己是多麼的幼稚。

成語「沐猴而冠」,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大意是說在項羽滅掉秦國進入鹹陽後,有書生向他建議應該在關中稱王,將這裡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但項羽卻藉口自己思鄉情切一口拒絕了,於是書生便諷刺項羽是一隻穿衣戴帽的猴子,虛有其表,且不是真人,我們一起來看司馬遷描述這段故事的原文:

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給項羽提出建議的人指出了關中的地利優勢,但卻忽略了最為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天時」和「人和」,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項羽推翻秦國後,其餘幾國的義軍勢力尚在,甚至遠高於項羽自身的勢力,這明顯就不是關中稱王的好時機,所以天時不在項羽這邊。又因為項羽坑殺了20萬秦軍,關中百姓幾乎家家縞素,表面上雖然礙於項羽的淫威,但心理無疑是恨死了這位「屠夫」,所以人和也不在項羽這邊。

「天時」和「人和」都不在項羽這邊,僅僅擁有了地利又有什麼用呢?

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

每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都會在建立初期發生大大小小的叛亂,這幾乎成了慣例,但這些起義叛亂往往都是一群烏合之眾,或是衝動的蠻打蠻幹,或是絲毫不講究謀略。這些人往往對老百姓兇的一逼,見到官軍一來就散掉大半了。

陳勝吳廣起義發動的農民軍是如此,後來項梁組織的楚國義軍也是如此,雖然後者軍紀好些,但卻好的有限,畢竟都是沒有經過正規訓練,臨時招募的士兵。而秦朝之所以沒能夠挺過來,主要原因在於秦始皇的突然駕崩,沒有處理好權力交接問題,導致趙高和李斯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秦二世,秦朝高層產生了激烈的內鬥。

而即使是這樣,章邯率領的刑徒兵依舊把六國義軍打的落荒而逃,項羽的叔父項梁便是死於這個時候。但此時恰好趕上了趙高與秦二世權力鬥爭的關鍵時刻,章邯與皇帝失去了直接聯繫,加上秦二世最終落敗身死,讓章邯一下子慌了,因為部隊失去了根據地的支持和補給。

其實如果章邯再堅持一兩個月,新繼位的子嬰就把趙高解決掉了,章邯也就重新與中央建立的聯繫,再與趕來的秦軍主力匯合,平定內亂就只是時間問題。但這一切都被項羽破釜沉舟打亂了節奏,尤其趙國別將司馬卬(後因戰功被項羽封為十八路諸侯之一的殷王)攻佔河內,切斷了章邯的後路,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章邯投降項羽。

這場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戰爭,弱勢一方的的項羽獲勝來得極為巧合,其中秦朝內部的權力鬥爭,以及項羽的破釜沉舟,都是十分關鍵的因素,但只有雙方的時間差錯開一丟丟,結果或許就會大不一樣,對於這點章邯心知肚明,卻又很無奈,項羽同樣很明白,勝利來的既有些僥倖,又有些突然。

就好像買彩票突然中了個大獎800萬,興奮的狀態降低的客觀判斷利弊的能力,之前破釜沉舟的勇氣與理性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收穫龐大秦軍俘虜的惶惶不安,所以項羽才會在秦軍投降以後,做出坑殺十幾萬秦軍的衝動行為,也正是這一行為,絕了項羽稱王關中的可能性。

畢竟幾十萬家庭,家家縞素,幾乎每一戶百姓都跟項羽結下了死仇,「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老秦人可是有仇必報的。這一點項羽後來也意識到了,所以才會燒了宮殿,著急回老家,一方面是擔心陷入關中百姓人民戰爭的汪洋中,另一方面自己率領的楚國義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搶得盆滿缽滿的楚國士兵,此時第一個念頭不再是打仗,而是趕緊回家。

那麼為何劉邦就可以在關中稱王呢?

在鴻門宴之前,其實即使是劉邦也是很難在關中紮下根的,因為此時在老秦人眼中,劉邦和項羽都是一路的。直到劉邦再次起兵暗度陳倉,與項羽開始爭奪天下時,才具備了在關中稱王的條件。在老秦人眼裡,此時的劉邦不再是項羽一系的人,而是與項羽對抗的「英雄」。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為了給之前被項羽坑殺的親人報仇,老秦人才開始死心塌地的支持劉邦。這也是為何之前戰無不勝的章邯,會在關中敗給劉邦的重要原因,當地百姓的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投降項羽的章邯無疑成了叛徒漢奸一樣的人人唾棄的角色,而反抗項羽的劉邦成了英雄,戰爭結果自然一邊倒了。

秦朝得以一統六國,一切與其絕佳的地理環境有關係,函谷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讓六國聯軍束手無策。但這一切的基礎,都建立在關中平原是秦朝百姓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這一前提條件地,從百姓到士兵,都將這片土地當做了自己的家園,保家衛國自然英勇無畏。

那位建議項羽在關中稱王的人,既沒有看到天時的因素,更忽略了人和的重要影響,紙上談兵般的給出自己所謂的意見,目光何其短淺!在不被採納後,又侮辱已經是萬人之上的項羽,真可以說是膚淺和無知了。

沐猴而冠,可笑的是說這句話的書生……

相關焦點

  • 西楚霸王竟然跟這麼多成語有關,看看你知道幾個?
    項羽項羽,人稱西楚霸王,是我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關的許多事跡後來逐漸演化為成語。在一人身上發生這麼多的成語故事,實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取而代之取而代之【典故】: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遊經過會稽(今江蘇蘇州),項羽也隨眾人前往觀看。
  • 西楚霸王破釜沉舟,所向披靡,四面楚歌,項羽製造了多少成語?
    西楚霸王項羽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有意思的是,和項羽有關的成語非常多。在楚漢相爭的風雲際會中,敢和項羽比成語數量的,估計就是置項羽於死地的韓信了。「取而代之」。秦始皇巡遊會稽郡,渡過浙江(上遊是新安江,中遊是富春江,下遊是錢塘江),來到了會稽郡治所吳縣(今江蘇蘇州)。天子出行,這輩子可能就只能見這一回,吳中的百姓紛紛圍觀。
  • 眾所周知的成語「沐猴而冠」暴露項羽最大弱點,到死項羽都不明白
    有一個眾多周知的成語,它就是「沐猴而冠」,其中暴露項羽一個最大的弱點,直到死前項羽都不明白!所謂「沐猴而冠」,表面的意思就是猴子穿衣戴帽,從裡子上來說,這根本就不是真人,用來譏諷那些愚昧無知、空有表面的人。
  • 項羽麾下的五虎將,第二位則是一諾千金這句成語的出處
    大家都知道楚霸王項羽在我國的歷史上是非常出名的,項羽不但武力高強同時還有著很好的領軍才能。而且項羽帳下非常厲害的大將也有不少。那麼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項羽帳下比較有名的幾個大將。項羽帳下的大將1龍且龍且和項羽自幼一起長大,二人情若兄弟,龍且一直隨項羽徵戰四方。龍且武藝高強,在戰場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並且還有著非常厲害的帶兵能力。最後龍且對戰韓信是因為中了韓信的計最終戰死。龍且也可算得上是項羽帳下的頭等大將了。2季布季布也是項羽帳下非常厲害的將領。
  • 正史中的關公戰秦瓊:唐朝狄仁傑討伐西楚霸王項羽並拆了他的廟
    在歷史的長河裡,確實有不少人永久地保存在民族的記憶裡,其中自然少不了項羽,兩千多年前的西楚霸王項羽烏江邊上的一場血戰,寶馬贈鄉親,頭顱贈故人,結束了其威武雄壯的一生。荊楚之地自古崇尚巫風,已為學者所共識。
  • 巫啟賢巧留藏頭詩 《蒙面》猜評團合力智取"西楚霸王"
    「西楚霸王」及「最後一隻恐龍」本周接連上演世紀懸念。為找出唱將真實身份,知名音樂製作人黃國倫和《中國新歌聲》第一季總冠軍蔣敦豪,火線加盟實力助陣猜評團。本期節目中,巫啟賢雖缺席但巧留藏頭詩,Ella狂飆山東話,大張偉配合連珠炮逼問,眾多猜評名嘴合力智取蒙面唱將——「西楚霸王」。
  • 《西楚霸王》情人節豪禮賀情緣
    包羅萬象的西楚世界也為大家準備了精彩的情人節活動,雙重豪華大禮為霸王們帶來加倍甜蜜!大家在期盼2月17日新服「關山萬裡」的同時,不妨先登錄遊戲歡度浪漫情人節!情人佳節,深情至死不渝情人節又叫瓦倫丁節,傳說公元3世紀的羅馬鎮壓基督教徒,一名叫瓦倫丁的教徒與典獄長的女兒互相愛慕,臨死之前給情人寫了一封至誠的遺書。
  • 如果把項羽、呂布、張飛、李逵按照武力值排名,你會怎麼排?
    今天我們要來聊的是將西楚霸王,魔神呂布,叫喳喳的張飛和黑廝李逵放到一起,按照武力值給他們排名該怎麼排,西楚霸王項羽力大無窮可與擎鼎,在江東一代也是威震四方讓人不敢與之輕易抗衡,而三國時期的呂布配上方天畫戟和赤兔馬也是無可匹敵,而還有一位跟呂布是同時期的人物,就是黑臉的張飛,張飛的戰鬥力也是強悍的可怕,三英戰呂布的時候,張飛憑藉一人之力就跟呂布戰了幾十個回合,最後一位是我們梁山上的好漢李逵
  • 霸王項羽與虞姬,那是矢志不渝的悽慘愛情
    說起項羽,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戰神。可以這麼說,大漢的江山,有一半甚至一多半,都是項羽打下來的。楚漢之爭的時候,劉邦圍困項羽。但是,項羽僅僅用了4個小時,劉邦就被打的找不著北,可見項羽的神勇。除了他的戰鬥力,他還是個模範丈夫。他與虞姬的悽美愛情,讓我們來娓娓道來。
  • 該成語用來形容項羽目光短淺,其實更是為了順應軍心!
    更為甚者,項羽不王關中之舉,被韓生譏笑為楚人「沐猴而冠」。而項羽東歸彭城,亦留了一句聞名遐邇的話:「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此即為成語「錦衣夜行」的由來,後世亦多以此成語而譏項羽目光短淺。誠然,單從當時的地緣政治上來說,關中乃是定都的上上之處。然而,從當時項羽的實際情形來分析,東歸彭城卻是最為合適的抉擇。
  • 沐猴而冠,其實沒有那麼簡單,成語背後的楚國淵源你可能想不到!
    晉國欒氏有個將軍叫欒樂的,是個常勝將軍,也尤其擅長弓射,《東周列國志》評欒樂為「猿臂將軍」。楚國還有個養由基,其擅射之名,也是來自射殺猿猴。「楚王獵於荊山,山上有通臂猿,善能接矢,楚兵圍之數重,王命左右發矢,俱為猿所接。乃召養繇基,猿聞繇基之名,即便啼號,及繇基到,一發而中猿心,其為春秋第一射手,名不虛傳矣。」
  • 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了18個諸侯,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秦朝滅亡後,項羽憑藉手中掌握的四十萬軍隊,一方面陽尊懷王為義帝於郴縣,而暗中密令英布、吳芮、共敖將其殺死於南遷途中;另一方面,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將天下分封給
  • 我國古代十大名將,西楚霸王第三,第一無人不服
    史載,李存孝「驍勇冠絕,未嘗挫敗」,從這八個字中就知道此人的強悍。NO.3 項羽項羽,乃是秦朝末年第一戰神,人稱西楚霸王。項羽天生神力,力能扛鼎,整個中國古代,能做到這一點的也沒有幾人,李元霸可以算是一個!項羽此人,戰鬥力極強,每每以少勝多,只用三萬軍隊,便將劉邦的五十萬大軍打的落花流水,估計也僅此一人了。
  • 霸王項羽一生光明磊落、胸懷坦蕩,卻也曾暗箭傷人,劉邦險些喪生
    項羽的霸王也不是浪得虛名,聽劉邦把自己的老窩給端了,把主力依舊放在齊地,自己帶領5萬精兵回師克漢。漢軍大敗,項羽一直尾隨追擊。劉邦直到滎陽的時候才緩過一口氣。自此,項羽兵團和劉邦兵團進入了長達4年之久的拉鋸戰。
  • 假如劉邦和項羽當老闆,你會跟誰?職場邏輯告訴你:項羽不靠譜
    劉邦和項羽,是浩瀚歷史長河中兩個風雲人物。可結局卻令人匪夷所思,驍勇善戰的項羽敗給了地痞無賴劉邦。這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有什麼內在奧秘?假如穿越到現在,他們兩人同為老闆的話,誰會成為頂尖富豪,誰又會傾家破產呢?從歷史來看,他二人所代表的兩大集團力量,進行過一番鬥智鬥勇的博弈,以劉邦當上皇帝,項羽自刎烏江而告終。
  • 秦末名將章邯,生不逢時,前有項羽後有韓信,將星隕落實屬可惜
    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紆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項羽分關中之地給秦人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號稱"三秦"。楚漢戰爭中,章邯在漢王元年八月,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漢王二年,城破自殺。秦始皇暴斃之後,秦二世胡亥繼位,但秦國的滅亡之勢已經不可逆轉。若不是有章邯這樣的將領一馬當先,身先士卒,恐怕秦朝的歷史還要縮短。
  • 從這9個成語就能看出,太精彩了!
    大小七十餘戰從無敗績的西楚霸王,也正是遇到了韓信,才一戰敗北,自刎烏江。韓信的戰爭藝術,讓人驚嘆,每次打勝仗,都創造出成語供後人仰視,今天我們就來從成語中看看,韓信到底有多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起初,劉邦到巴蜀就國的時候,聽從張良的建議,為打消項羽的防範,燒毀了入蜀的棧道。
  • 劉邦,擊敗項羽後,他急切地做了些什麼
    公元前202年,四面楚歌,項羽在頑強突圍後,到了烏江邊,西楚霸王烏江自刎,為時四年半的楚漢相爭,以劉邦帶領的漢軍取得勝利宣告結束。劉邦一統天下後並不急著稱帝,他明確的知道下一步的舉動,就是先解除身邊的武裝威脅!
  • 項羽:一個人的性格裡,藏著他未來的命運
    他,就是西楚霸王項羽。 與叔起事,小試身手 項羽,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據司馬遷《史記》記載:「項氏世為楚將,封於項城,故姓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