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975年整頓為什麼被稱為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聲?
本文原載於2005年04月18日北京日報
長期以來,許多人都認為我國改革是從1978年開始的。近年來深入的研究表明,改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1975年。鄧小平在談到1975年整頓時曾多次指出:「改革,其實在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五年我們已經試驗過一段」。
本期話題主持人:李慶英特邀嘉賓:張化(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程中原(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
一、1975年整頓,是「文革」發展到特定時期後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主持人:今年是「改革年」,也是1975年全面整頓30周年。我們知道,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多次提到這次整頓,並指出:1975年整頓是改革的試驗。那麼,這次整頓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張化:1975年整頓,是「文革」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到1975年,「文革」已進行了九年。這場運動的多年持續,並沒有實現毛澤東發動這場運動時所預定的由「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的目標。相反,由「天下大亂」引發的矛盾卻越來越多,造成的惡果逐漸彰顯。社會上下對運動的厭倦情緒不斷上升,希望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的呼聲更加高漲。「文革」已走入了死胡同。因此,制止動亂,進行整頓,成為「文革」發動九年後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應看到,毛澤東面對社會再次出現的動亂和國民經濟嚴重下滑的局面,在1974年下半年至1975年初先後作過三條指示:其一,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反修防修。其二,希望社會安定。其三,「把國民經濟搞上去」。毛澤東的這三條指示為鄧小平領導整頓提供了條件。四屆人大召開前後,毛澤東在人事安排上重用了鄧小平,要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解放軍總參謀長四個重要職務。以上這些都成為這次整頓的前提。
二、鄧小平把毛澤東先後提出的三條指示發展為「三項指示為綱」,作為這次整頓的指導思想
主持人:這次整頓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程中原:1975年整頓是在毛澤東支持下進行的。鄧小平把毛澤東提出的三條指示聯繫在一起,稱為「三項指示為綱」,作為他領導整頓的依據和指導思想。鄧小平在1975年曾兩次強調:毛澤東的三條重要指示「就是今後我們一個時期各項工作的綱」。而鄧小平在與「四人幫」交鋒的過程中,一再強調以毛澤東三項指示為依據,其實質是為了排除「四人幫」的阻力,推進整頓。也正是由於鄧小平以「三項指示為綱」作為指導思想領導1975年整頓,才取得了很大成功。
主持人:可見,毛澤東本人沒有明確指出要把這三項指示作為整頓的指導思想。那麼,鄧小平把三者連在一起有何深意?該如何看待「三項指示為綱」?
張化:如何看待「三項指示為綱」?其實,這一問題還在整頓當年就提出來了。1975年9月底至11月初,毛遠新向毛澤東匯報情況時講到了「三項指示為綱」,說:「其實只剩下一項指示,即生產搞上去了」。「文革」結束後,一些文章談及毛遠新向毛澤東做的上述匯報時,均認為這是「誹謗」、」誣衊」。今天,我們考察鄧小平對毛澤東的三項指示的貫徹情況可以看出,實際上鄧小平確實是把貫徹的重點放在了實現安定團結和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這後兩項指示上。講到「三項指示為綱」,不能不注意到,把毛澤東在不同時間提出的三項指示連在一起,是鄧小平的一個高明之舉;而把毛澤東雖然說過、卻沒有突出的後兩項指示也提到「綱」的高度,對經濟發展給予「文革」以來從未有過的重視,更是鄧小平的大膽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