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的女人縱然心腸狠毒,
有萬分算計,又有哪一點是由得了自己呢?
不過是隨著這深宮不安的潮水隨波逐流罷了。
——《美人無淚》
文丨舊故麻袋
∨
不知從何時起,生活中追捧和討論的滿是美劇、日劇、英劇、韓劇、泰劇,偶爾也會有幾部內地古裝劇成為爆款,卻唯獨少了TVB(港劇)。
曾幾何時,TVB劇有策馬揚鞭、快意恩仇的武俠;有天馬行空、腦洞大開的神話;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宮廷;有家長裡短、嬉笑怒罵的家族,也有硝煙瀰漫、運籌帷幄的商戰和峰迴路轉、撲朔迷離的刑偵......每一個題材,都曾有幾部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如今步入暮年的TVB,經歷了內部的派系鬥爭,藝員的離巢北上,似乎已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但最近,有一部TVB新劇再次用高收視證明了它的價值,那就是《宮心計2》,又名《深宮計》。
這不經讓我想起TVB另一部經典後宮劇《金枝欲孽》,當年它創造了TVB收視神話,本想延續高口碑的TVB去拍了續集,結果《金枝欲孽》續集的收視敗北,評分甚至都未上及格線。如今《宮心計2》的捲土重來,讓人不禁捏把汗,也不知TVB對《金枝欲孽》續集這事兒是咋想的,盡然有勇氣再打造一部《宮心計》續集。
想當年《宮心計1》很火,是因為有佘詩曼、楊怡和鄭嘉穎這些顏值實力均在線的當紅演員在,才能火起來。現在這些人都不在了,《宮心計2》由胡定欣、劉心悠、馬浚偉、馬國明、蕭正楠、周秀娜主演,集中了香港老中青三代演員,但想超越經典,似乎難以實現。
這部新劇的高收視背後,並不是因為劇情有多精妙,角色塑造有多精彩,而是因槽點太多,這就讓人很尷尬了。
觀眾對《深宮計》的吐槽,主要集中於兩點:一個是暴發戶般的審美,一個是押韻式鬥嘴臺詞。
關於審美問題,因為過分華麗甚至有些土豪的服飾和布景,不符合「冷淡高級風」服化道而引起觀眾質疑。劇中服裝色彩五顏六色,尤其是許多人物聚集在一起時,顏色多到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甚至因為人人衣著鮮麗,讓觀眾差點就分不清主配角。
關於臺詞問題,TVB對劇作向來注重臺詞的內容性與節奏感,但用力過猛就有點不討好了,《深宮計》中上到九十九,下到小朋友,有文化的一開口就是成語、詩詞,就算是沒文化的宮婢,也會出口成章。
網友私下更名為「成語大會古裝劇版」,成語、俗語、諺語、歇後語還有排比句,甚至講究單押雙押……一集的臺詞中甚至能出現200多個。
請隨意感受一下濃濃的「成語大會版」臺詞。
這樣的結果就是讓觀眾仿佛置身於大型文化battle現場,各類單押雙押層出不窮,口白之講究、對仗之工整,令人目不暇接。尤其在加入大量成語與排比句的用法後,就連非重場戲配角之間的「罵戰」都重視韻律,絕不重複。主角們臺詞固然需要有出彩,但配角、龍套們也是金句頻出,那就真有些防不勝防了,原來在古代大家都是文化人吶。
可見編劇們驚人的知識儲備量,對於外界頻傳TVB編劇江郎才盡的說法,編劇們用實際行動澄清了。好了好了,怕了你們了還不行嗎?
雖說做到了臺詞犀利,但由於臺詞太出戲,演員們演技再高深,聽上去都會讓人感覺有一種背誦詩文的錯覺。
強烈建議高中將《宮心計2:深宮計》納入高中生必看電視劇,高中生們多看看,增加一下知識儲備,以備高考不時之需。
劇情上,當然還是一貫的套路,作為《宮心計》的延續,第二部的劇情主題還是描寫深宮內外波譎雲詭,歷代妃嬪各懷鬼胎,為了男人及權力不惜運用各種手段爭寵、爾虞我詐。
也不知《宮心計》系列是咋回事,反派很容易出彩,就像第一部的姚金玲,這一部的太平公主也是,總的來說比胡定欣的王蓁要精彩些。
她們的壞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壞,壞的真實,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像太平公主,雖然外人面前專橫跋扈,皇上面前扮小白兔,兩副面孔玩得賊溜,但她也是個可憐人,若不是眼睜睜看著心愛的前駙馬薛紹被砍頭,她也不會變成後面的陰險惡毒,因為她明白只有無上的權利才能保住她想保住的東西,否則心愛之物就會隨時失去。仇恨和欲望是支撐她走下去的動力,所以她對武后賜婚的新駙馬視若無睹,日日只關心她的權術鬥爭,直到新駙馬為她頂罪而死,她才驚覺自己對他也是有感情的,又一次失去了所愛之人。
兩次不小的打擊,讓她再度明白權利的重要性,諷刺的是她最後還是成了權術的犧牲品。
官方宣傳說《宮心計2深宮計》加入更多懸念、謎團、奇案等元素,不僅僅是女人間的尚宮局「職場」大戰,此次男性角色增加了更多戲碼,打破了以往宮鬥戲帝王將相成為擺設的套路。
總之,看劇圖一樂,節奏感還是挺強的,演員演技也一直在線,希望會有一個好成績吧,畢竟TVB太需要再一次《金枝欲孽》般的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