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乘務員自發慶祝鄭渝高鐵鄭襄段開通 賈璋鵬 攝
2017年11月22日凌晨,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鄭渝高鐵鄭襄段上跨京廣客運專線萬噸T構橋,實現了國內首座萬噸級曲線T形高鐵橋成功轉體施工
2018年6月19日,鄭州經開區鄭渝高鐵鄭襄段經開2號特大橋正在進行架梁施工 聶冬晗攝
2018年11月30日,鄭渝高鐵鄭襄段寶豐段正在進行路基附屬、無砟軌道座板鋪設施工,迎接即將到來的鋪軌聶冬晗攝
2018年8月15日,經過近1年的緊張施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鄭渝高鐵鄭襄段最大縱坡最大偏心曲線轉體斜拉橋主塔順利封頂 聶冬晗攝
建設鄭阜高鐵的建築工人
周口東站中廳吊頂設計的流水畫,意喻該市是沙河、潁河、賈魯河三川交匯之地
平頂山西站以「應國古都、千年鷹城」為主體,站房造型如同展翅騰飛的雄鷹
□河南日報記者 欒姍
一個個「筆畫」,鐫刻著河南米字形快速鐵路網的前行步伐。
12月1日,「米」字的左下一「撇」——鄭渝高鐵鄭襄段開通運營;「米」字的右下一「捺」——鄭阜高鐵開通運營;「米」字的右下一「捺」連接點——京港高鐵商合段開通運營。
三條高鐵同時開通運營,在全國高鐵通車歷史上屬首次,標誌著河南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省發展改革委主任何雄說,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省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河南時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決策部署,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以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建設為著力點,加快完善河南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一撇一捺,八字接「米」。這個「米」字正掀起一場經濟地理的革命,帶來一種時空觀念的巨變,成為新型城鎮化飛速發展的強大引擎,持續書寫著河南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傳奇。
奮進
——從11年前發展路線圖出爐到高鐵已連接河南16個省轄市,那些跌宕起伏的經歷,如今都化為一句話的生動詮釋:上下同欲者勝。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迎來了「高鐵季」:鄭渝高鐵鄭襄段、鄭阜高鐵、京港高鐵商合段相繼開通運營,共新增通車裡程610公裡,約佔今年全國高鐵新增通車裡程的五分之一,河南省高鐵總裡程達到1728公裡,躍居全國前列。
這三條高鐵不僅在前期工作推進、工程建設速度方面都創造了「河南速度」,而且在工程建設標準和技術含量方面,也創造多項「第一」。比如:鄭渝高鐵鄭襄段上跨京廣客運專線萬噸T構橋,實現了國內首座萬噸級曲線T形高鐵橋成功轉體施工。
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鐵路對於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有目共睹,高速鐵路給一個國家或地區帶來的發展機遇更是不可估量。歷任河南主政者清醒地認識到,河南是全國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重要交通樞紐,交通區位優勢,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削弱,只能增強。
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等部委、單位聯合印發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版)》,到2020年,中國將新建高速鐵路1.6萬公裡以上,形成以「四縱四橫」高鐵為主骨架的高速鐵路網。
發展高鐵上升為國家戰略,河南審視自身發展優勢,在呼嘯而至的高鐵時代裡,經過再三縝密思考,最終提出了建設米字形快速鐵路網的思路,由省發展改革委負責全力推進河南鐵路建設的前期工作。
短短11年間,河南高鐵從無到有,由「十」到「米」,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節點的突破:
2012年12月26日,「縱」連南北的京廣高鐵全線開通運營、「橫」貫東西的鄭徐高鐵開工建設;
2015年6月26日,「點」通西北,作為未來鄭太高鐵一部分的鄭焦城際鐵路開通運營;
2015年10月31日,「下撇」落地,旨在打通西南通道的鄭渝高鐵鄭襄段開工建設;
2015年12月24日,「捺」指東南的鄭阜高鐵開工建設;
2016年10月21日,在鄭焦城際鐵路的基礎上,鄭太高鐵全線開工建設;
2016年10月29日,「上撇」連接東北的鄭濟高鐵鄭州至濮陽段開工建設;
2019年12月1日,鄭渝高鐵鄭襄段、鄭阜高鐵、京港高鐵商合段開通運營,高鐵已經連接河南16個省轄市。
時間如一把標尺,刻錄著奮鬥者永不停歇的腳步。
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赴國家部委就戰略合作、項目出資、線路走向等重大問題進行匯報爭取,多次深入工程建設一線調研指導,推動相關高鐵項目納入規劃、早日開工、加快建設、如期建成。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鐵路集團等部委、單位,大力支持鄭渝、鄭阜等項目納入國家規劃,以最短時間幫助完成了項目可研批覆等前期手續辦理。例如,鄭渝高鐵可研報告批覆後,10天內國家鐵路集團就完成了先期段初步設計和施工圖審批,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5個司局、10多個處室會籤文件只用了1天時間。鄭阜鐵路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可研報告後,1天內國家鐵路集團就完成了先期段初步設計和施工圖批覆。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同志常駐北京,探索形成了「打破常規、交叉作業、搶先一步」的鐵路項目申報流程,順利推動鄭阜等鐵路獲得同意納入國家鐵路網規劃,加快完成項目建設前期手續辦理。
省生態環境、水利、林業、地震、電力、文物、河務、通信、南水北調辦等單位各負其責,積極辦理有關要件,解決有關問題,都為鐵路項目建設實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鄭萬客專公司、鄭州局集團公司等建設單位以及設計、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堅持節假日連續施工,努力搶抓項目建設工期,確保了鄭渝高鐵鄭襄段、鄭阜高鐵、京港高鐵商合段如期通車;
沿線鄭州、許昌、平頂山、南陽、周口、開封等市強化組織保障,領導同志吃住一線、駐場工作,全力協調處置問題,依法維護群眾利益,積極保障建設環境,為鐵路施工創造了良好條件。
彈指一揮間,那些跌宕起伏的經歷,緊張與焦慮、興奮與激昂、風塵僕僕與徹夜難眠……如今都化為一句話的生動詮釋:上下同欲者勝。
「崇高的敬意,衷心的感謝。」11月29日,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鄭渝高鐵鄭襄段、鄭阜高鐵、京港高鐵商合段開通運營」新聞發布會上,省發展改革委主任何雄代表省委省政府誠摯地向各方面有關人士表達謝意。
重塑
——高鐵不是一列普通的列車,它是一條線,亦是一張網,具有串珠成鏈的能力,讓中小城鎮與大城市擁有了同等的發展機會。
交通運輸是影響城市化格局變遷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動力。
中原城市群聚合之前,從外界看,中部大省河南位於中國的心臟位置,但城鎮規模結構整體不優;中小城市相對比較發達,但中心城市首位度低,沒有形成有機結合的城市整體——她們宛如一顆顆散落的珍珠,分散在古老而遼闊的中原大地上,個體璀璨奪目,但沒有交相輝映。
此時的鄭州,雖然擁有普通、高鐵的「雙十字」優勢,但省會與省內不少城市並沒有鐵路直通,資源無法共享,成為河南發展的極大制約。例如,河南西南部的南陽有1000多萬人口,卻僅有一列直達鄭州的火車;東南部的周口也只有一段從漯河至周口的地方鐵路;東北部的濮陽、西北部的焦作,以前都沒有直通鄭州的鐵路線。
要「四通」更要「八達」,河南主政者以發展的眼光審視現狀與未來,生出強烈的使命感,一定要「串珠成鏈」,把河南各主要城市用鐵路連接起來。
一如「火車拉出來的城市」興盛了鄭州,「高鐵跑出來的城市」繁榮了鄭州,如今隨著鄭渝高鐵鄭襄段、鄭阜高鐵、京港高鐵商合段開通運營,一批中小城鎮的面貌同樣在改變。
南陽人對高鐵時代的到來,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說起高鐵,南陽人就有聊不完的話題,相當於打開了我們的『話匣子』。」南陽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喬長恩說。
如今,在南陽市內,方城站、南陽東站、鄧州東站3個沿線設置的高鐵車站,已然成為最新的「網紅打卡地」,每天都有大量群眾前往參觀和拍照,甚至有不少人還搶購了鄭渝高鐵首發當日的車票,直接截圖到朋友圈裡「曬幸福」,直呼要體驗南陽與鄭州的距離從「5個多小時」壓縮至「1個多小時」。
相比南陽靠近京廣、隴海鐵路幹線,平頂山人直呼「兩不靠」,群眾出行只能依靠孟平複線鐵路。「如果想跑得快一點,就要自行駕車70公裡到許昌東站坐高鐵。」鄭渝高鐵(寶豐)商務區管委會主任付建兵說,每逢送閨女去武漢讀書的時候,常常我還沒有開車下高速,她就打電話說已經到站了。「上周我打電話跟閨女說,以後家門口也通上高鐵了,咱再也不用開車跑遠兒坐高鐵。」
新官上任的付建兵,有著更加重要的任務。藉助鄭渝高鐵鄭襄段的開通,規劃建設好高鐵商務區,把寶豐縣的馬街書會、汝官窯、寶豐美酒推介出去,並跟毗鄰的魯山縣堯山合作,打造周末兩日休閒遊。
沙河、潁河、賈魯河三川交匯,素有「小武漢」之稱的周口有著更為深遠的夢想:通江達海。
從「黃土經濟」向「藍水經濟」的轉型中,周口依託米字形高鐵、周口港、公路港和正在申建的周口民航機場,打造集「海鐵陸空」多式聯運體系,加速三次產業結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梯次演進。此次在周口市沿線設置了扶溝南站、西華站、周口東站、淮陽南站、沈丘北站5個高鐵站,場站建設工程量是沿線時間最緊、任務最重、強度最大,足見周口市搶抓高鐵時代機遇大建設大開放的決心。「周字在小纂裡的寫法就是『上下開口』,連天接地。」周口市副市長胡軍說。
瞄準周口的農產品優勢和多式聯運優勢,北京新發地拋來「橄欖枝」,建設面向京津冀和長三角的農產品分撥中心。「周口北上到北京,南下到上海,都是4個小時高鐵車程。」該項目負責人說。
京港高速鐵路取道河南,衍生出京港高鐵商合段,「豫東門戶」商丘搶抓時機、主動作為,爭取設置了商丘東站。
放眼河南,除了省會鄭州,商丘是全省唯一一個擁有兩個高鐵站的城市,更加夯實了隴海鐵路與京九鐵路的普鐵高鐵在此交會的「十字路口」優勢。「鄭州是『千年商都』,商丘是『華商之源』,我們對標鄭州,正在加快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商丘市鐵路辦副主任張志軍說。
沒有高鐵,城鎮是散落的珍珠;通了高鐵,城鎮就是項鍊上的珍珠。「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帶動了一出『十八城記』的上演。」有人評價說,河南的18個省轄市幾乎都搭上了「高鐵經濟」這趟列車。更重要的是,沿線的中小城鎮也躋身成為高鐵新貴。
抱團
——高鐵使城鎮邊界被打破,讓河南變「小」,讓人們的社交圈變「大」,脫貧致富、招商引資、區域合作等都成為可能。
高鐵緊密連接城鎮,以超過每小時350公裡的速度載運沿線乘客,充分釋放了運力,極大增強了區域的通達性。
居住在新鄉、工作在鄭州,幾乎每隔一兩天,李志彥都會在下班後從鄭州東站乘坐G242次列車到新鄉東站,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在他眼中就是20分鐘的車程。「自從有了高鐵,我可以在家與單位之間自由切換!」
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帶來的全新速度,讓原本並不遙遠的兩座城市變成了一個「社區」,越來越多的鄭州人在新鄉居住。這種「兩城一家親」的跨區域「同城生活」,不只發生在鄭新之間。鄭渝高鐵鄭襄段、鄭阜高鐵、京港高鐵商合段開通運營後,南陽人、平頂山人、周口人東西「握手」、南北「串門」,說走就走的夢想照進現實。
「高鐵讓河南變『小』了」。南陽市航空鐵路辦主任陳建敏說,過去到鄭州辦事,需要提前1天住在鄭州,今後早上坐高鐵出發,不耽誤上午辦事。與之相呼應的是,周口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調研員朱偉說,「高鐵讓河南人的社交圈變『大』了。」他舉例說,「今後周口人想去鄭州喝方中山胡辣湯,鄭州人想來周口喝逍遙鎮胡辣湯,1個小時就到了。」
高鐵就像魔術師一樣,悄然改變了河南人的時空觀念和生活方式,不僅大大縮短了沿線城市的時空距離,也使旅遊業、物流業直接受益,特色農業、製造業也因高鐵沿線城市人員的頻繁往來和信息流通的便捷化而獲得更多紅利。當然,最大的潛力莫過於擴內需、促消費。
高鐵助力了脫貧攻堅——
「今兒人真多,生意都快忙不過來了。」淮陽縣城關鎮東關村村民史樹民樂呵呵地說。高鐵通了以後,他的生意突然紅火起來。在淮陽縣,不少「漁家樂」飯店內顧客比平時翻了一番,這也讓農戶們琢磨著怎樣靠吃「高鐵旅遊飯」增收致富。「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鄭渝高鐵鄭襄段、鄭阜高鐵開通運營後,不僅改善沿線平頂山、南陽等豫西南地區2000多萬名群眾的出行條件,更促進周口等豫東南地區傳統農區的開放發展。
高鐵改變了營商環境——
世界手工真絲地毯的90%出自南陽,敦煌網專門在南陽建立了分撥中心。高鐵貫通後,南陽市招商局招商科科長景濤招商引資的路途顯得輕鬆了許多。「高鐵從北京到南陽只需要5個小時,和京東等跨境電商談起南陽來也不會顯得離北京很遠,所以邀請他們來考察也容易多了,考察後的合作意向也比以前強烈。」景濤說。
高鐵催生了區域合作——
在中國尼龍城上升為省級戰略的前提下,圍繞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許昌首山焦化有限公司,平頂山與許昌兩地的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合作日益廣泛。「一股氫氣,穿越兩地,連接起全球最完整的煤基尼龍化工產業鏈。」首山焦化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曹德彧說,我們不斷延伸上下遊產業鏈,逐漸形成焦煤—煤氣—氫氣—矽烷—光伏等三個跨行業產業鏈條。
高鐵刺激了內需消費——
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剛剛通車的3條高鐵線帶來絡繹不絕的客流,丹尼斯大衛城、正弘城、熙地港等大型購物中心裡人頭攢動,品嘗美食、看個電影、買件衣服……助推周末的消費市場再創歷史新高。「多了許多豫西、豫東口音的顧客,一看就是坐高鐵來鄭州玩的。」喜茶店的店員小趙說。
「河南米字形快速鐵路網,有效推動相鄰城市的『同城化』,加速沿線城鎮化、信息化、工業化進程,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高鐵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高柏說。
當下的河南,城鎮化率剛剛突破50%,仍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階段,每年有超過150萬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不斷延伸的高鐵,帶來奔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成為一種有效的財富賦能工具,讓農民從事商貿流通服務業,完成了由農民向市民身份的轉變。同許多農村00後一樣,內鄉縣的劉欣欣從上學起就一直在外,用她的話說:「早已習慣了城市的生活和節奏。」渴望定居城市,成為在鄭務工父母口中的「城市人」,是她的夢想。
「當中原大地被四通八達的高鐵網連起來時,河南人在經濟和社會,乃至私人活動的空間、時間等基本概念方面,都將發生深刻變化。原來由於距離遠而不可能的事情,現在由於高鐵成為可能,這將極大刺激河南人的想像力。假以時日,這種想像力會轉變成偉大的創造力。」河南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張長星說。
縱橫
——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全面建成後,將有效形成輻射河南省轄市的1小時經濟圈、直達中部地區的3小時經濟圈、通達全國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時經濟圈,並深度融入「一帶一路」。
「胡煥庸線」是中國經濟地理領域最為人所知的分析框架,河南米字形快速鐵路網的布局,也和這條線有著某種契合。
河南的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先後經歷了中國高鐵規劃兩個版本的變遷,一個是「四縱四橫」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版)》,另一個是「八縱八橫」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年版)》。前者是中國高鐵的主框架,後者則是在前者的基礎上,新增了線路或者對原有線路進行了延伸。
在這兩個版本的高速鐵路規劃圖中,如果畫出「胡煥庸線」,會發現同一個特點,即線左側的高鐵線路是線狀的,主要是東西聯通,而右側則是網狀的,東西南北,四通八達。而居於右側的河南米字形快速鐵路網,時至今日揮斥方遒勁落下的幾筆濃墨,如有透背偉力篆刻大地,臨摹「中原」之縱橫風骨。
這個「米」字,聯動「1小時河南」。
「鄭中心」是「米」字的「正中心」。鄭州切實肩負起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用「四通八達」的快速鐵路帶動區域發展「水漲船高」。今年年初,鄭州以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三大突破」為標誌,憑藉自身較高的首位度和經濟發展領導力,站在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也鍛造成了引領帶動河南大發展的「硬核」。
這個「米」字,輻射「3小時中部」。
河南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五,中西部首位,做好「三農」工作夯實崛起的根基,發展先進位造業挺起崛起的脊梁,擴大開放尋找崛起的新空間,綠色發展擦亮崛起的鮮亮底色,而新型城鎮化是打造崛起的動力源,也是一個綜合載體。中原城市群依託快速鐵路,構建起高效連接周邊省會城市的2小時經濟圈,直達中部地區的3小時經濟圈,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格局,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盤」,光芒交相輝映。
這個「米」字,縱橫「8小時中國」。
這是一個區域和城市群蜂起爭雄的新時代。從東至西,從南到北,幾乎所有區域全在國家發展戰略之中。區域經濟競爭如同大浪淘沙,驚濤拍岸。
高鐵把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緊密聯繫在一起,沿線城市進入8小時經濟圈。
而眼光放遠些,再遠些……
河南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居中國家「八橫八縱」高鐵主通道,形成連接京津冀地區經鄭州至港澳,長三角地區經鄭州至西北邊界口岸,環渤海地區經鄭州至西南地區乃至孟加拉灣、東南亞各國,東南沿海地區經鄭州至西北內陸地區的快速運輸通道,以鄭州為中心連南貫北、承東啟西的「四面八方」軸帶發展格局,並無縫銜接「空陸網海」四條絲綢之路,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直至成為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
據了解,鄭渝高鐵鄭襄段、鄭阜高鐵開通後,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僅剩兩條高鐵有待開通。東南方向,鄭濟高鐵鄭州至濮陽段正在加快建設,計劃2021年建成投用,濮陽至濟南段計劃今年年底前開工建設、2023年建成投用。西北方向,鄭焦城際鐵路已建成投用,焦作至太原鐵路正在積極推進,計劃2020年建成投用。翹首可期,一個用鐵軌畫成的「米」字,將浮現在廣袤的中原大地上。
飛馳著的高鐵促進了區域合作,開啟了新的時空,也在書寫新的歷史。
相關連結
鄭渝高鐵鄭襄段,是米字形中的「撇」,是中原通向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全長350.8公裡,總投資443.7億元,線路自鄭州東站引出,在我省途經鄭州、許昌、平頂山、南陽4市,共新建鄭州南、長葛北、禹州、郟縣、平頂山西、方城、南陽東、鄧州東等8座車站,設計時速350公裡,工程於2016年4月全線開工建設。
鄭阜高鐵,是米字形中的「捺」,是中原通達東南地區的重要線路,在我省途經鄭州、開封、許昌、周口4市,全長210.9公裡,總投資338.1億元,線路自鄭州南站引出,共新建許昌北、鄢陵、扶溝南、西華、周口東、淮陽南、沈丘北等7座車站,設計時速350公裡,工程於2016年7月全線開工建設。
京港高鐵商合段,將連接擬建的雄商鐵路,全長47.8公裡,總投資94.5億元,線路自商丘站引出,新建商丘東站,設計時速350公裡,工程於2015年12月開工建設。(記者欒姍整理)
由「十」到「米」
2012年12月26日
「縱」連南北的京廣高鐵全線開通運營、「橫」貫東西的鄭徐高鐵開工建設
2015年6月26日
「點」通西北,作為未來鄭太高鐵一部分的鄭焦城際鐵路開通運營
2015年10月31日
「下撇」落地,旨在打通西南通道的鄭渝高鐵鄭襄段開工建設
2015年12月24日
「捺」指東南的鄭阜高鐵開工建設
2016年10月21日
在鄭焦城際鐵路的基礎上,鄭太高鐵全線開工建設
2016年10月29日
「上撇」連接東北的鄭濟高鐵鄭州至濮陽段開工建設
2019年12月1日
鄭渝高鐵鄭襄段、鄭阜高鐵、京港高鐵商合段開通運營,高鐵已經連接河南16個省轄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