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在中國人心裡是神聖的,它是一座飽經風霜的古老建築,有著600年的歷史厚重感,成為了中國的一個文化流行符號。
幾百年前,西方用一本《利瑪竇中國札記》的著作,激發了世界的另一端對於中國、對於故宮的嚮往。而今天,我們也用《故宮日曆》將中國文明的精髓向外傳遞,重拾文化自信!
1925年的10月10日,紫禁城正式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向公眾開放,可惜很多尋常百姓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見到。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1933年《故宮日曆》應運而生。
1933-1937年《故宮日曆》連續出版5年,在那個物資匱乏、時局動蕩的年代,《故宮日曆》的發行為大眾打開了一扇藝術之窗,人們用「震鑠世界、獨霸天下」來形容它。
那時候,手裡能有一本《故宮日曆》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也是許多醉心傳統文化的人,走上求藝之路的開端,成為當時外交、學術界人士往來必送的禮品之一,被評為當時的「頭號社交禮物」。
俞平伯曾將它送給老師周作人;梁實秋也在信中提過獲贈它的事。
梁實秋收到別人贈送的《故宮日曆》後寫了一封感謝信:
「頃接故宮日曆一冊,既有陰陽日曆可察,復逐日有古物照片欣賞(二月二十與五月廿四重複),實日曆中最佳之作,拜領謝謝矣。」
遺憾的是,1937年之後,因為種種社會原因,《故宮日曆》的出版戛然而止,直到2010年新版《故宮日曆》又重新進入我們的視野,延續1937年《故宮日曆》的編撰藍本,融入「十二生肖」元素,將日曆圖書化、實用化、日常化三線合一,至今已累計發行500多萬冊,被譽為「中國至美日曆」。
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日曆」?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手機橫行的時代,《故宮日曆》堅持用傳統的方式記錄時間,每年的《故宮日曆》都以當年的生肖為主題,比如2021年,辛丑年,生肖牛,牛勤勞奉獻,寓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此《故宮日曆》選取表現福牛與農耕的文物,給讀者呈現「福牛賀新歲,豐年禾黍香」的祥瑞圖景。
一月「牛迎豐年」,選取以五牛圖為代表的威武丑牛,琳琅壯觀。
史書中記載,韓滉就任宰相期間,非常注重農業的發展,他以牛為畫題,也很可能是含有鼓勵農耕之意。最負盛名的,當屬唐代名臣韓滉的傳世孤本之作、現存最早的作於麻紙上的繪畫珍品《五牛圖》。
一年12個月,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甄選了366件以福牛與耕織為主題的文物珍品,一物候一文物,一文物一介紹,呈現一部兼顧知識和趣味的百科知識日曆書。
打開日曆,左側顯示文物珍貴寶物,從歷代書畫到雕塑、服飾、器物,應有盡有,365天不重複,就是一本濃縮的中國文化藝術史。
再配以簡潔文字說明,通俗易懂,趣味十足。
日曆右邊寫著日期、節令,所有的字體都是古代書法碑帖,每日可臨摹習字,原來這還是一本微型字帖!
正版《故宮日曆》還有很大的收藏價值,2010年版本的故宮日曆,現在市價已經達到了2000元,從十年前至今的全套收集,更是高達上萬元。
2021年版是新版《故宮日曆》出版的第十二冊,以其「國寶日讀、日賞、日學」的文化精神在社會中影響越來越大。
日曆封面採用紅色布面,象徵巍峨莊嚴的宮牆,「故宮日曆」4個字燙金碑拓,喜慶典雅。
2021年《故宮日曆》即將走過復刻後的12載春秋,在用慣了月曆、年曆甚至是電子日曆、手機日曆的現代人中,這款飽含中華傳統文化與吉祥喜氣的珍貴日曆,能陪你度過一個美好暢意的2021年。
把它送給重要的人,這是一份帶著祝福的別致好禮,尤能體現你的品位和誠意。
點下方【商品卡】就能「獲取」正版《故宮日曆》,送人自用都很體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