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包子鋪中,1元1個的大肉包子,你還敢吃嗎?
上次跟朋友聊天,說起很多城市路邊的包子鋪,裡面的大肉包子1元1個,便宜得讓人不敢吃:
現在豬肉漲價,每斤差不多要25,而一個包子的「肉餡」差不多要一兩肉。
這麼一算,不僅不賺錢,還要虧錢。
做生意,哪裡有「賠本賺吆喝」的道理?
但最近,很多路邊的餐館推出了「38元醬大骨」,火遍全國,那這種做法背後,又有什麼套路?
醬大骨,38元吃到飽。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不再滿足於吃飽就好,越來越多的人更加注重營養和健康。
所以,曾經很多主打肉食的餐館就開始變得「門前冷落鞍馬稀」。
為了能夠經營下去,有人提出了「38元醬大骨吃到飽」的攬客手法。
這種做法,類似於自助餐,進了餐館裡,每人只要38元,就可以吃醬大骨吃到飽。
這種做法一經推出,立刻火爆起來。
剛開始的時候,都是一些「大胃王探店」,他們在視頻中吃得津津有味,看到宣傳,很多食客也就從各處湧來。
其中有些人是為了嘗一下新鮮,看看這個「吃到飽」到底是什麼情況?還有人替老闆擔心,這樣的做法,那不是虧到「毛都不剩」?
也有一部分食客,就是來「解解饞」,畢竟,隨著豬肉漲價,能夠「吃醬大骨吃到飽」的機會不是那麼多。
一時間,「醬大骨」生意火爆,本來很多是想給老闆「上一課」的大胃王只能「鎩羽而返」,大多數食客也發現,這種推廣跟自助餐一樣,雖然看著價格便宜,但其實「吃不回本兒」。
為什麼讓你放開了吃,老闆反而賺的盆滿缽盈?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反者,道之動。
事物變化發展規律跟人性是相反的,所以你拼命想賺錢的時候,往往賺不到,而看似要虧本的時候,卻會大賺特賺。
除了這個,「38元醬大骨」背後還隱藏了4個套路:
第一,食材選擇。
大家都知道,去超市買肉的時候,新鮮豬肉和冷凍肉價格差別很大,醬大骨的原材料也是,如果是新鮮大骨,購買起來會很貴,但若是冷凍大骨,食材本身很便宜。
尤其是店家會大批量購買,這樣每一根大骨的單價就很低。
第二,醬大骨易飽。
大家知道,吃肉特別容易飽腹,醬大骨看起來很誘人,但實際上吃起來,就算是「大胃王」,四五根下肚也就飽了。
而在餐館中,吃醬大骨時往往還會配其他菜品,這樣每個人吃的大骨其實並不多。
第三,收費項目。
在宣傳中,「38元醬大骨」吃到飽,但食客們進了餐館,除了醬大骨,還會選擇其他菜品。
這些菜品是收費的,甚至「醬大骨」本身就是很好的下酒菜,所以很多人還會喝酒。
做過餐飲的都知道,酒水的利潤比菜要高很多。
第四,限時活動。
對於一些真正有實力的「大胃王」,店家也早已想好了應對方法,那就是:「限時項目」,比如你點了一盤子醬大骨,那就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如果吃完就有額外獎勵,吃不完就要增加相應的收費。
因為有了這個限制,很多大胃王也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
由此看來,還是老話說得好:買的沒有賣的精。
店家也不是慈善家,打開門做生意,他也要賺錢養家餬口。
最後,即使去吃「醬大骨」,大家也要適可而止,不要撐壞自己。
今日問題:對於去吃這種「38元醬大骨」,大家認為划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