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悅享品質生活
馬旗戟:剛剛坐在下面聽兩位美女小姐姐講的時候,最大的感觸之一我一年大概要經歷一百場左右類似這樣的會,從來沒有見到過攝像師、直播師、攝影師如此踴躍在臺前來回躥。剛剛兩位小姐姐講了很多的內容,我們實際上也是今天下午這一part這樣的一個繼承,主辦方給了我標準的問題,我中間插一個問題。剛才兩位小姐姐講的內容你們都聽了吧?呂總其中講的你認為最激動你的,或者你最有心得的一兩句話是什麼?
呂妍:我特別喜歡其中一句話我們現在面對消費者做什麼事情是要消除他們的恐懼,我當時就想到今年丁香醫生做了疫情地圖這個事情,後臺數據看你會發現每天的流量非常高來自於什麼?不只來自於很多人在看這個數據,而來自於每個人在刷這個頁面刷了幾十上百次,我們當時的產品針對這個事情想了一個小小的改動,就是做了訂閱的功能以此來緩解內心中不斷刷數據這假事情,後來除了其他的一些東西出來。前疫情時代大家保持理性的一種緊張是對的,但是到了後疫情時代是應該幫助用戶幫助消費者減輕他們心目中的恐懼。
馬旗戟:呂總顯然是很認真的聽了,其實我們順著前面的幾位嘉賓講到的,他們都講到了比如說關於疫情,關於養生,關於健康,關於穩定,關於恐懼,過去幾年當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消費的升級,隨著消費觀念的變化,整體生活品質當中有一個部分得到了非常大的關注就是健康,希望大家簡單聊聊在這個領域或者這樣的一個方向上你們觀察到什麼趨勢,或者說你們所在的這些企業平臺有什麼樣的一些探索或者有什麼樣的洞察嗎?
王廣磊:在這裡跟大家談談我們在整個的健康我們能看到的一些趨勢,特別是這次的疫情,從今年的春節以前到現在,作為叮噹快藥我們看到了幾個趨勢,第一明顯的新消費趨勢。比如說枸杞、菊花茶這一類的產品大家都認為是老年人的專屬,從我們的數據來看整個年輕人對於這一類的需求是越來越旺盛,這是第一個層面。第二個層面我們認為說養生都是一些花草茶、阿膠這一類的產品,我們目前看到有一些新的品類獲得了這些比較好的增長。比如說這種即食型的燕窩,即衝的燕窩,即衝的阿膠粉像我們這樣的平臺這一類的消費增長也會比較多一些。第三個層面我們認為的用戶對於整個健康需求上,用戶的這種知識的諮詢,在於這一類新零售的平臺上,用戶在整體的問診和藥師諮詢過程中有大量的相對的一些新的知識的訴求,這些用戶問的一些問題其實並不是說簡簡單單一個藥品,或者是簡簡單單一個保健品能夠解決的問題,更多的在關注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多關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人。包括說很多的用戶也會在我們平臺去解讀,讓我們的醫生解讀他的體檢報告,在這個層面上來看在我們整體的數據表現,包括業績表現中我們能看到整個健康的趨勢。在新的人群上,新的消費需求上還是增長相對來說還是非常的迅猛。
呂妍:第一個生活健康化,這個是大家都非常清楚的在疫情之後所有人都會說在生活中把健康這個權重拉的更高了。其實這不是疫情才觸發的事情,我們連續三年做了中國國民健康洞察報告,我們會發現人民健康的訴求很高,平均分大概達到了八九分,但是人們的健康現狀是比較低的,平均分基本上都在六分以下這種期望和現狀之間的數據造成了人們對數據更加的關注。第二個健康社交化,枸杞、保溫杯你說是健康嗎?是。但更像是年輕人的一種社交貨幣,還有更多的年輕人在健康這個話題上衍生出更多的社交方式出來,我們也很欣喜看到這種趨勢。第三個我們會認為說是現在其實醫生在慢慢的網蟲化,醫生慢慢參與到了跟用戶的社交上面來,醫生在傳統辦公室裡面穿著白大褂寫病歷什麼的,現在醫生慢慢成為一個網紅了,願意到抖音拍視頻,願意做一些線上問診,慢慢跟用戶之間的溝通會越來越多,我們也認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趨勢。因為過去健康這個領域最大的問題就是信息不對稱,很多人很難獲得很有價值的信息,當醫生願意或者說更多的專業人士願意加入進來之後能夠很快的消除掉這些不對稱。
司振明:我是來自九陽的司振明,剛才兩位嘉賓已經分享了幾個各自領域的一些趨勢,我就講講結合我們小家電品類的幾個趨勢,首當其衝的是疫情到來之後,很多人都在家做飯了,有多朋友跟我說沒有這次疫情我不知道原來其實做飯沒有我想像的這麼困難,孩子也說原來我爸爸可以燒一鍋很好的紅燒肉的,很多人意識到其實自己在做飯這件事情門檻沒有那麼高,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大家在家做飯這是第一個現象。第二個大家也發現其實燒一些簡單的菜容易,但是稍微難一點的還是有很大的門檻,所以其實結合很多平臺數據比如說像一些下廚房,一些美食烹飪的節目,還有一些美食配送類的課程在疫情期間非常火,就是因為大家其實對於烹飪對於在家吃飯的這個需求還是有很高的要求。結合這次疫情結束之後,我們現在恢復到常態之後,我覺得這個趨勢會依然延續下去,原來有很多的做外賣的平臺他們發出的觀點說這個外賣會讓基本上不會在家做飯,回過頭來看外賣有外賣生存的根基,但同時在家用餐這個體驗是不會消除掉的。
因為在家用餐對於中國人來說意味著很多的東西,不僅僅是食物,也是一種情感上的連接,還是一種愛的表達,還是家的煙火氣的體現,如果一個房子不管多好沒有一張餐桌這個房子是很可怕的,如果這個餐桌上面沒有很溫暖的食物,沒有一家人坐在那裡吃飯那這個家是沒有人味的,我想這次疫情給了我們很多中國家庭這樣一個體會,其實大家是可以所有的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好的飯,不只是媽媽在準備,而是全家老小都可以參與進來,然後再加上現在我們的小家電做的越來越好,有了很專業的工具,再加上中國很方便的這些蔬菜、水果的配送,導致是說其實我們現在人在家做飯這件事情會變得比我們想像的要容易的多,我想這次疫情開啟了這樣一個大的趨勢,而且我也相信伴隨著生活的演進,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在家做飯,這個享受是我說的本質上我覺得人是需要有一個有人味的家,有食物味道的家庭。
馬旗戟:談到在家做飯,包括年輕人這一系列。在年輕人的這個表現方面,不管在家做飯還是對健康的關注,有沒有一些獨特的發現點?特別是你司振明總反覆強調,我到現在為止我看年輕人在家做飯比較少,我指的現在健康生活,生活健康化有沒有顯著的特點?
司振明:有句話說對於年輕人來講該來的總會來的,正因為年輕人這個定義很寬泛,如果我們把現在的年輕人拉到00後,現在的00後是在20歲左右,一個20歲左右的青少年他在家做飯確確實實是比較困難的,所以他需要很多的動因。比如說大學畢業了獨自工作,或者一個男孩子追女孩子煮飯給她吃,隨著年齡的上漲在家做飯會慢慢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我覺得有些時候我們不用特別去鼓吹或者說去煽動年輕人一定要在家做飯不用著急該來的總會來。至於年輕人做飯有什麼不一樣確確實實很不一樣,我時候在家做飯的時候身邊是沒有工具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喜歡吃餃子,餃子要有蒜泥,當時沒有搗蒜器,現在有了這樣的工具就很快。現在的年輕人非常聰明,馬上上各個平臺說怎麼樣把蒜泥做的好,買什麼工具什麼方法什麼小訣竅就好了,媽媽就傻眼了怎麼你比我還懂又塊又能做好。第二個年輕人做飯學的很快很聰明,他們是真的會用小方法,這個趨勢年輕人在撫養孩子方面可能跟老一輩撫養孩子育兒的方法也會有不一樣。第三個年輕人的廚房是要美的,有一句話說的好我在廚房我也希望我是很優雅得體的做菜,而不是蓬頭垢面,年輕人需要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是帶著很享受的心態去做的。大家能看到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在家做飯是邊開酒邊喝邊做的。總結下來第一我覺得該來的會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下廚房這是一定的一個趨勢。第二個年輕人真的很聰明。
馬旗戟:第一個該來的會來的,時光和歲月會帶給我們。第二個他們有足夠的聰明和智慧通過社交會獲得老一輩人更強的知識或者智慧。第三個他們是具有風格具有美的。這三點我想問王廣磊,在你們和年輕人營銷、互動、溝通的過程當中你們有什麼樣的一些好的方式或者是獨特的發現點,主要指的是跟年輕人的營銷,對年輕人的互動或者說與年輕人體驗的這樣一個事情。
王廣磊:第一個是說從我們的年輕人的對話來看,我們發現了有兩點,第一個年輕人對整個服務的即時性滿足的需求是越來越迫切,我看到我就要得到,我買了就要馬上得到這是一個方向。第二個方向在整個年輕人對於健康的焦慮其實是越來越重的,之前大家的印象中是說我們的慢性病、老年人每次吃藥一吃吃一大把,現在年輕人吃保健品也好也是一吃一大把,不光吃VC還要吃鈣片,大家對於這種健康的焦慮其實是越來越重的。在這些方面其實我們也在特別是在今年我們其實也變換了很多營銷的方式,一方面是說我們把傳統的跟用戶的對話我們轉向了新媒體,比如說通過抖音、今日頭條這類的新媒體輸出相應的文章,包括直播包括專家的視頻。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在沉澱,我們推出好奇診療室,通過醫生一分鐘的視頻去給大家做一些常見病或者說常見知識的解讀,能讓我們的消費者或者說年輕人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到他最想要的實行,或者最短的時間了解到他最關注的話題,這點是我們跟年輕人的對話上一點點的心得。
馬旗戟:呂總他們兩位其實都談到數位化的營銷等等很多東西,我們也知道在疫情期間中國的企業,不管大企業還是小企業,不管生產型、服務型企業都感受到一點數位化轉型的需求或者推動力,也有一種論調疫情期間數位化轉型的成功決定了這間企業在疫情之後的發展,疫情之後市場的地位。丁香醫生應該是在這方面做的非常不錯,而且你們的根其實就是數位化。這個企業數位化轉型方面你有什麼心得或者說要點,包括提給兩位傳統企業的老總。
呂妍:我們內部總結過八個字「專業可信、連續整體」,前四個字是你要從線下搬到線上來的,所謂的專業可信就是用戶在線下是很容易跟你建立一種信任來的,但當他到線上問診或者線上處理購物其他的時候可能會天然的充滿了不信任。所以你要把這種信任從線下搬到線上來,這是專業可信。而後四個字叫連續整體,連續整體我們是認為說我們儘量讓用戶體驗更好,能夠讓他在線上完成全流程的服務,而不要讓他在線上處理了一下不好意思要去線下處理一下。我們認為一旦要做數位化轉型儘量把所有的流程放在線上完成,我們以叮噹快藥為例你如果說線下問診再去線上購藥,或者線上問診你再去線下購藥對用戶來說都是很不好的體驗。所以當他到線上來的時候我們希望是連續而整體的服務,這是我們做數位化對自己的要求。
司振明:我非常同意呂總說的一體化體驗,很多企業做這個東西都想當然覺得用戶是自己家孩子一樣,可以讓他線上線下來回倒,同時把數據收回來,這個就是企業太以自我為中心了。剛剛說大家現在對健康有焦慮,很多企業對數位化轉型有焦慮,很多情況下來自於我們根本不知道它是什麼,數位化轉型請問你是從什麼東西轉到數位化?其實我覺得很多企業沒有搞明白這一點,在我看來其實轉兩個型,第一個從原來的計帳式,轉為數位化。原來可能是財務有帳本,銷售有帳本,供應鏈有帳本,現在把這些東西全部數位化,第二個是你從營銷層面很多數據,你的數據沒有,這個是數據的帳本。第三個東西就是我們說你轉型轉到數位化,其實數位化對應現在的就是經驗化,很多企業本來在很多的決策或者說很多的依據裡面是憑藉經驗的,數位化很重要的就是把這些經驗慢慢變成制度跟數字,如果你搞清楚這一點就可以從這個焦慮裡面跳出來,數位化轉型不是從無到有的東西,是你的企業當中已經過去有的一些東西,然後你只是藉助科學技術,藉助移動網際網路,藉助大數據藉助雲上雲沉澱下來的。你想清楚這個邏輯就不需要焦慮了。
呂妍:我們會認為說數位化其實是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線上化,第二個部分其實是自動化,過去哪些人處理的事情可以設計一個產品去處理,第三個就是AI化,讓機器學習機器處理,這可能是數位化的三個進程。
王廣磊:我們很多工業其實在講數位化轉型,去做無人工廠,做透明車間他們認為在整體的營銷,在面對消費者對話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說我做電商就數位化了,或者說我開直播就數位化了,但其實在這中間我們一定要看說用戶的需求是什麼,我們最終的消費者到底用數位化滿足了他什麼樣的一些需求,這裡面比如說我們很簡單剛剛大家都在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運營,可以講到說在疫情期間我們整個線上銷售訂單的佔比實際是超過了90%以上的,我們為什麼能做到這樣的一體化,是因為說我們在整個門店的布局情況下,比如說開設一家新的藥店服務周邊五公裡的用戶,並不是說像之前的線下藥房,考慮線下的客流量,考慮線下的車流量,考慮周邊社區的消費水平,最簡單的方式是把整個地圖上面社會的活躍量拿到,通過設備數據的分析我們來看在哪裡開設一家藥店我們就能夠把這一挫用戶維護好,這是整個第一個我們在整個線下布點就已經實現了數位化。
第二在整體的數位化來講,畢竟我們在整個的叮噹快藥誕生的時候就已經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把人群用戶的標籤,把所有商品的標籤,還有所有疾病的標籤三套標籤體系在內部做了深度的打通,通過智能化的推薦,包括用戶的一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用藥流程的管理來實現用戶能夠從整個的疾病也好,或者亞健康到健康整體一個恢復,一個健康的過程,全生命周期數位化的服務,這方面其實我是覺得可能面對我們來講,或者說和在座的大家來講在整個數位化轉型,或者數位化道路來講大家需要走的路還都是非常長的。
馬旗戟:你把我後面想問的問題有一部分回答了,開場的三個問題基本上就是圍繞著品質生活,品質趨勢下我們看到的大健康觀念的一種變化。因為這三家其實都跟大健康的這樣一種品質生活相關,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講的年輕人,或者兩位小妹妹講的阿爾法世代,Z世代年輕人營銷的。第三個剛剛聊的問題就是數位化轉型,當然這個轉型是大轉型的概念,並不光是簡單的計帳或者說簡單的那種,是一個企業大轉型。本來我給他們每個人留了時間是聊整個企業更細一些的構想,你們據說也在賣面膜,我可以想像面膜跟健康有關,但你們品類的構建和這種邏輯當中是怎麼樣的一個考慮,你可以把叮噹快藥講的更完美。
王廣磊:作為叮噹快藥我們大的背景,我們的創始人其實是工業的背景,基於女性的健康,基於家庭小兒的感冒創建了一些家喻戶曉工業的品牌,在這個基礎之上站在創始人的角度一直在想說作為一個工業的製造商,我的國家規定是藥品的工廠只能賣給批發商。批發企業再賣給藥房或者配送到醫院,我們的創始人就想說作為藥企不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麼,只知道說今天我們有收到了多少訂單,今天發出去了多少卡車的藥,但是用戶的需求到底是什麼,其實對於他來講是非常陌生的,在這個程度上他在2014年年底我們創辦了叮噹快藥,初心就是為了用網際網路的手段連接用戶,能夠實現工業到整個的零售端,工業之間到用戶F2C的模式,通過前端我們的門店能夠實現線下的服務,來服務我們的消費者,通過我們的APP能夠把我們的用戶連接起來。在這樣的一種方式之下,我們的建店邏輯,營銷邏輯來實現說用戶在7×24小時裡都能夠享受到28分鐘的送藥服務。
在這個點裡面我們也在觀察說用戶到底有什麼需求,一方面是說我們去反向比如說我們能夠看到說大家一直都在說藥店裡面大家都認為說二三十塊錢能解決的感冒,去了藥店之後發現二三百拎了一兜回來。通過我們的方式也在看通過我們的平臺怎麼樣服務我們的消費者,我們發現說第一消費者在我們的平臺裡有一半的消費者有明確需要,這部分我們不需要過渡營銷他,而是說僅僅提供一個28分鐘的服務就可以滿足他。還有另外一部分的消費者來到我們的APP以後我們會發現他對很多的周邊產品,比如說面膜、蜂蜜、溼巾有更多的需求,比如說溼巾這類的產品全國性的知名品牌比較集中,有很多的消費者又有一些更希望買到一些物美價廉的產品,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開始反向定製,依託我們的供應鏈資源開發相應的商品。
第二我們根據用戶的調研包括用戶在我們平臺的留言,在線的諮詢、問診能夠發現現在用戶對於整個健康的消費是多元和的。用戶對於整個功能性的健康產品的需求是越來越旺盛的,有面膜。我們其實也在推出了一款燕窩面膜,整個市場包括流量的反饋也特別好。另外一個層面用戶整個功能性需求滿足之後,用戶更多的是在滿足整個全家的消費場景,我們也通過過去的數據也在看,整個的年輕人不光是在買他自己用的藥品,還買他父母用的藥品,孩子用的藥品,還買愛人用的一些相應的產品,這裡面我們也能看到整個健康類產品,比如說像燕窩包括產地的枸杞,包括說其他的鐵皮石斛這樣的產品,在整個銷售結構的佔比也越來越大,也能夠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我們真正的也是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能夠反向推動我們整個的供應鏈,包括我們整體的運營模式來更多的貼近消費者,能夠在把消費者整個的健康需求一籃子來滿足。
馬旗戟:這兩年九陽跨界或者說出圈破圈,跨圈做的比較多,這一環節的主題悅享品質生活,你們有一個悅享健康,你跟我們講講九陽未來的一些展望,或者說這樣的一些思考怎麼做這些事情?
司振明:我們叫悅享健康,這個論壇的名字叫悅享品質生活,說明這幾個字都很重要。健康很重要,生活很重要,悅跟享很重要。我們為什麼推了一個新的品牌悅享健康,剛剛馬老師也提到我們九陽是做豆漿機起家的,這二十多年來豆漿機陪伴了無數中國人吃好每一頓早餐,在最寒冷飢餓的時候有一杯溫暖的豆醬喝下去身暖人心。帶來兩個東西一個健康的品牌資產,大家想到九陽就是很健康很溫暖的,但是同時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挑戰,消費者就覺得九陽只有豆漿機,其實不是這樣的。
隨著我們品牌這麼多年的探索已經從單品類向多品類拓展,當然這個鍋不能由消費者來背肯定還是我們宣傳上做的不太好。我們提了一個新的思路悅享健康,是先有健康,健康是最重要的健康是底是根,我們前面加了悅和享,因為在我們看來光談健康是不行的,因為談論健康除非人生病,談論健康是世界上我認為很無聊的一件事情,最不性感的事情。我們需要讓健康性感起來,講的話說一點大家提到健康的時候,提到健康生活方式的時候就跟我們看電影、聽音樂,消費者跟這個沒有一個隔閡,而白糖大家對於說一提到健康要麼就是打針吃藥,要麼就是中醫養生,要麼就是迷之科幻那種,我們需要把真正健康變成一種實實在在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加了兩個字一個是悅一個是享。
這個悅就是美,所以我們花了很大的精力在做我們的工業設計,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的產品,不單是第一眼看起來很漂亮,最重要擺在你的家裡5-8年依然看起來很美,而且跟你的家的品位是融合為一體的。什麼是享?就是說今天大家時間都很緊張,我們今天在廚房裡面待的時間只會越來越短,所以我們需要消費者在廚房裡面是非常有效率,而且是擺脫勞累的。所以我們做了很大的技術創新,我們推了一個系列不用手洗的豆漿機,原來需要花二十分鐘手洗,現在有了豆漿機豆醬好了之後轉身就可以走了,機器自動完成清洗。消費者再看到這個產品之後,對於這個產品很多的負面體驗就會打消,久而久之大家就會發現原來我在家喝一杯豆醬跟家人一起準備飯,是很輕鬆的事情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複雜。
一旦這個輕鬆的循環形成,這就會導致大家越來越多人在家做飯,當然什麼結果?我們的國民健康就起來了,這個是我們品牌的初心和我們品牌終極的使命,我們是希望能夠為國民的生活健康助一份力量,我們只能扮演一小部分,但是我們覺得是一股向善的力量,我們九陽做了這麼多年,包括未來持續所做的就是陪在大家身邊吃好每一餐,而且我們希望我們的品牌不僅僅是帶來產品,而是在你的生活當中扮演的一個健康的角色,你看到我們的品牌你覺得我今天需要好好吃一頓飯,看到我們的品牌廣告覺得明天早上的早餐我需要吃什麼,這是我們的品牌希望給消費者帶來的印象,我們希望我們的品牌能夠在消費者生活當中扮演一個健康的角色。
馬旗戟:呂總我們知道丁香醫生本身這個大名就不用介紹了,全國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相當部分都知道。你可以再介紹一些你想講的,我關心的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影響力和這樣的一種資訊的傳播力等等之下,你們如何服務於健康企業,或者說如何來進行一些健康類的營銷這樣的一個探索或者說嘗試,能不能分享。第二個你們是否有目標把丁香醫生變成一個國民級的健康隨身超級的不管是平臺還是應用,還是不可或缺的這樣的一種工具,有這樣的構想嗎?
呂妍:其實我們最早開始做的時候沒有想那麼大的野心,最早2015面的時候開始做。那時候發現國內的健康信息質量太低,我們說品質這件事情。那時候健康信息的品質非常低,要麼就是一個醫生跟你說一堆乾巴巴的東西根本聽不懂在說什麼,要麼就是百度上亂七八糟的信息也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基於這個時候我們想做的是有品質的健康信息這個事情,到後面再往下做我們還可以怎麼樣做?第二件事情我們才想著做好溝通這件事情,這種溝通包括什麼?其實今天說的一些直播、社群都是跟用戶的溝通,而對於我們來說還有一個溝通是在於做線上問診這假事情,我們會把一些三甲醫院的醫生,尤其是主治以上的醫生放在線上,有一些大眾他們所遇到的一個問題,有可能他們是國外的留學生,留學生求醫問藥很不方便,要麼可能身處18線城市去一趟北京也很困難,這種情況下有品質的溝通解決了他們的問題。而且我們所有的問診是要求收費的,這種會讓你的溝通質量會更高一點。
這個做完了之後再往下做有品質的服務,這種服務我們是首先從媽媽這個群體開始的。為什麼是媽媽這個群體?因為我們發現所有的媽媽在他第一次成為媽媽的時候就生第一胎的時候,一定會面臨知識焦慮這個事情。那個時候其實他新收什麼都不懂,這個時候我們當然可能不再能是用很廣泛的信息給到他幫助,這個時候要針對他具體的問題,你要給他講的很深很透徹,這個領域我們嘗試做了知識付費,直到現在做了三年左右一直蠻不錯的。再往下做商品,我們可以提供的就是為用戶把真正有品質的商品篩選出來,為這些商品做有品質的營銷。怎麼樣篩選?去年一年有600家品牌來找過我們,最終能合作成功的只有228家,這裡面的大概三分之二都被我們篩掉了,要麼這個產品本身確實不太好,要麼就是這個產品所宣傳的東西跟他實際的效果之間有差異,對於這種產系我們就覺得向用戶推薦不太合適,所以我們就會篩掉,而留下來的我們覺得確實很好的品牌跟他們合作。
除了丁香內部利用自己的流量IP跟他做合作,還幫他做話題其他的營銷,這樣很快的幫助一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專業課信的信任感出來。因為信任是可以轉移的,因為我相信丁香園我相信丁香醫生,那麼丁香園、丁香醫生所推薦的品牌我相信我可以放心購買。其實我們為這個做完了營銷之後還可以做一件事情,我們做了一個健康商店。我們放在上面的SKU就是經過前面篩選出來的而且與健康相關的,我們會把它多個SKU做成一個產品解決方案,比如說秋冬季節很多人會得鼻炎大家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嚴重了之後會用藥,用藥完了之後家庭護理怎麼辦?沒有。過去大家擤鼻子的時候,鼻子的紙會把你的黏膜弄的很破鼻子會很痛。現在帶有潤膚成分的鼻子紙出來。還有洗鼻器,這些A+B+C+D融合在一起就成了鼻炎下的產品解決方案。綜合起來我們內部稱之為ICE模型,越來越深入的給用戶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這是我們自己的一個發展方向。
馬旗戟:今天下午非常榮幸請到叮噹快藥、丁香醫生、九陽的三位從自己的業務來談整個的品質生活和我們講的健康大趨勢,非常好,感謝三位!
(文章來源:經濟觀察網)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