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年是咋來的?為什麼有些年份是366天?

2021-01-08 李論科學

在儒略曆中每隔四年在2月份就會多出一天,也就是2月29日,這一天也被稱為閏日,而這一年就是閏年。有關閏日的歷史起源和說法都非常有趣,但之所以會有閏日,是因為地日系統的物理機制。

地球自轉一周並不是24小時

地球在繞軸旋轉的同時也繞著太陽公轉。地球的自轉導致了日出、日落、月出、月落、科裡奧利效應(我們常說的南半球順時針漩渦和北半球逆時針漩渦)以及夜空中所有星星繞兩極旋轉。另一方面,公轉決定了地球季節的變化,例如:當你所處的半球遠離太陽時,就是寒風刺骨的冬天,白天時間最短;當你所處的半球朝向太陽時,就是夏天,白天時間最長。

而且我們還知道,由於地球的自轉,一天是24小時,而公轉一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天)。那麼多出來的這一天到底是怎麼來的?其實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要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得多。

上圖可以看到地球自轉一周不需用24小時,更精確地說是23小時56分4.09秒,地球就能從起始點轉一圈然後回到起始點,但是由於地球在繞日軌道上的公轉,每天會挪小於1°的位置,為了時第二天的同一時間太陽還出現在我們頭頂,地球就需要多自轉額外的角度,因此將24小時定為一天的時間。

如果我們堅持使用23:56:04.09這個數字作為我們的一整天,也沒啥大事!就是太陽不會準時地出現在天空中的同一位置,假如今天的太陽在12點準時到了頭頂,那麼明天的太陽到頭頂就會推遲3分56秒,如此下去誤差會持續累積,總有一天你看時間的時候,明明應該是晚上了,但太陽還在天空,依然是白天!為了修正地球繞太陽的公轉,我們需要額外的3分56秒來正確定位太陽,讓太陽準時出現在天空的同一位置。這就是一天24小時的來歷,但是一年呢?

天文年和回歸年之間的區別

我們認為的一年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從起始點再回到起始點,這在天文學上確實是地球完成了一次公轉,我們稱為恆星年或者天文年,但是我們要記住,這不是地球上一年的定義。而是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今年的春分點到來年的春分點所經歷的時間,我們稱為一年,採用的是回歸年或者稱為太陽年,這是啥意思呢?

我們在地球上會根據季節來標記日曆,也就是說從冬至點到來年的冬至點就是一年!在我們北半球的冬至點,地球的北極會最大限度地遠離太陽,而太陽此時正在直射南回歸線,然後太陽慢慢地向赤道方向移動,等直射赤道的時候,就是我們北半球的春分點,然後太陽一路北上,等直射北回歸線的時候就是我們北半球的夏至點,接著太陽又會回到赤道,預示著北半球到了秋分點,等太陽再次直射南回歸線的時候,我們北半球又進入了冬至點,這就是一年!這種測量年份的方法,就是回歸年。

而回歸年比天文方法測量的年份也就是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要短一點。為什麼會這樣呢?

地軸的進動導致了回歸年比天文年短了約20分鐘

因為地球的地軸在持續緩慢的進動,地軸發生變化,那麼黃道面也會發生變化,黃道面的變化地球在軌道上的春分點也會發生變化,事實上地球只需繞太陽公轉不到360度就能完整度過一個回歸年。差別很小,一個回歸年是359.986度而不是360度,但這足以使回歸年相對於恆星年(天文年)縮短20分鐘。這種差異也被稱為歲差。地軸進動一周的時間為26000年,因此我們認為的北極星也在發生改變。

為什麼會有閏日,格里高利曆對閏日的規定

將這三種效應自轉、公轉和歲差結合起來,我們計算出的回歸年的平均長度為365.242193天,如果我們每年有365天,那麼每個世紀我們就會少24天將近一個月。如果每隔四年放一個閏年(多一天)會讓我們更接近真實的回歸年,那麼平均一年就有365.25天,還是多出了那麼一點點。這種羅馬儒略曆的方式,我們使用了1600年之久!

儘管如此,這種微小的差異還是會累積,到了1582年,我們已經多放加了10天。由於這個原因,1582年的10月5日到10月14日這10天在義大利、波蘭、西班牙和葡萄牙從未存在過,其他國家也跳過了10天。

1582年3月1日,羅馬教皇格裡高利頒發了改曆命令,內容是:一、1582年10月4日後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號仍然連續計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是星期五。這樣,就把從公元325年以來積累的老帳一筆勾銷了。二、為避免以後再發生春分飄離的現象,改閏年方法為: 凡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當公元年數後邊是帶兩個「0」的「世紀年」時,必須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閏年。所以2000年是閏年,1900年不是,2100年也不會是,2400年就是閏年。

格里高利曆(公曆)的採用給我們帶來了一年365.2425天的日曆。與平均回歸年365.242193天的實際數字相比,我們需要3200多年才能誤差一天,這種曆法已經相當準確了。

但是如果我們從長遠來考慮,還會出現一個問題,即地球的自轉速度正在改變,在時間足夠長,我們對「一天」的定義將會發生改變!現在我們知道有兩件事可以改變地球的自轉速度。

地球自轉的減速,未來我們將不再需要閏日

每次地球發生地震的時候,地球內部的質量都會重新排列,趨向於更加緊密的狀態,通過角動量守恆,這意味著地球的自轉速度會加快一點。另一方面,在太陽系有兩個天體對地球有著巨大的引力效應!

太陽和月球都對地球施加引力,而地球本身在自轉。如果地球只是空間中的一個質點,這就無關緊要了;地球會繞著太陽做橢圓軌道,月球會繞著地球這個質心公轉,什麼也不會改變。但是地球是一個球體,太陽和月亮對離它們較近的地球一側施加的引力比離它們較遠的那一側要大。

除了會產生潮汐以外,由於地球在自轉,會產生一種潮汐制動效應,也就是潮汐摩擦,這將導致地球的自轉速度減慢!這種減速雖小,但相當穩定,平均每年14微秒,比地震造成的加速效應要大得多。隨著地質年代的推移,這種變化也會持續累積!通過在土壤中留下的潮汐節律,我們就可以計算出地球自轉周期的變化。

6.2億年前的地球,我們發現當時的一天不到22個小時!如果我們把這種潮汐摩擦效應推回到地球最初形成的時期,45億年前,我們會發現那時的一天只有23,000秒或六個半小時!

地球在持續減速!在18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我們會在時鐘上增加了1個閏秒。等到大約4萬年左右,一天就會延長56秒,這足以讓我們不再需要閏年;一年正好有365個地球日!

這就是閏日、閏年的來歷,讓地球的季節每一年在同一時期保持不變,但我們地球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變化,無論多麼微小,我們以後也將不再需要潤日,也不再需要2月29號。

相關焦點

  • 2020年和鼠年都是閏年,為什麼2020全年366天,鼠年全年384天
    天文學家、南開大學教授蘇宜告訴中國新聞網記者,公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中國農曆根據月相確定日期和月份,根據二十四節氣確定年長。由於12個月的天數不夠年長,13個月又超過了,故而採用適時增加閏月的辦法來調節。
  • 科普:2020年為什麼是雙閏年
    風雨過後必定是晴天,四年一次的2月29日,當天朋友圈很多人發圈紀念這一日,今天我們來認真認識一下2020年,首先就是2020年有閏月嗎? 如果有,那麼2020年閏幾月? 為什麼說2020年是雙閏年?接下來我們來解答這些答案。
  • 今年閏年又閏月是咋回事?
    公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公曆全年共有366天。而農曆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農曆全年共有384天。上面的兩個「天數」可不能疊加計算哦,今天咱就說說到底咋回事。一、閏年和閏月是一回事嗎閏年和閏月可不是一回事,閏年是公曆中的名詞,閏月是農曆中的名詞。但是設置閏年和閏月的目都是為了使曆法能夠與季節、地球公轉和月相相吻合。二、啥是閏年1.閏年是為了彌補因人為曆法規定造成「年度天數與地球實際公轉周期」的時間差而設立的。2.閏年設置的規則為公元年分為4的倍數但非100的倍數。
  • 2020鼠年既是「雙春年」,又是「雙閏年」,這樣的年份有啥講究?
    正常來說,雙春年一般都出現在閏月的年份裡,但雙春年出現在既是閏月、又是閏年的年份裡是非常少見的。 像2020年鼠年,2020是可以被4整除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所以2020年是閏年,陽曆2月有29天,陽曆全年有366天。
  • 2020年是閏年,閏年閏月是什麼意思呢?
    閏年是有366天的,在公曆紀年中,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一般年份365天,閏年為366天。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行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公曆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餘下的時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裡,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閏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閏年366天。閏年的計算方法:公元紀年的年數可以被四整除,即為閏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為閏年。如2000年是閏年,而1900年不是。
  • 俗話說「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為什麼會有閏年?
    眾所周知,一般情況下,2月只有28天,只有在閏年的時候,2月才有29天。如果不是看日曆,估計不少人都和筆者一樣,錯誤地認為昨天是2月28日,今天是3月1日了吧?對,沒錯,其實今天是2020年2月29日,筆者微信朋友圈裡很多人都用不同的方式紀念這特殊的一天。那為什麼會有閏年呢?
  • 二月29天叫閏年,那28天叫什麼年?
    我們都知道這個二月有29天, 是陽曆的閏年,即全年366天。那麼你知道不是閏年的月份被稱為什麼年嗎?你知道父母一輩說的閏月與我們的為什麼不一樣呢?你知道2020年的日曆中還有哪些奇怪的現象呢?想要知道這些首先要知道各種曆法的由來,以及他們的編制依據。
  • 閏年和閏月一回事嗎?今年太特別,公曆366天,農曆今年384天!
    按照公曆來講,每4年的2月才有29天。原因是:地球繞太陽運行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這每年多餘的5小時48分46秒累計在一起,4年就變成了一天。這就意味著,公曆的2020年變成了366天。要恭喜一下2月29日出生的朋友,4年了,終於可以和你說生日快樂了!同時,今年還是閏四月!這是按照農曆來計算的。閏月大概19年閏7次。什麼意思?
  • 閏年是怎麼來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地球繞太陽一圈期間會自轉365.2425圈,所以如果日曆每年的天數是365或366天,那你要麼數少了 ,要麼數多了。如果數錯了那麼一年中最長和最短的一天通常發生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固定的點上,也就是夏至和冬至 ,它們在日曆上的位置將會有所變化,當你要為每年都在同一天舉辦的活動做準備時,就很麻煩了。比如冬至日慶祝活動。
  • 閏年怎麼算 閏年的計算方法
    閏年是為了彌補,因人為曆法規定造成的年度天數與地球實際公轉周期的時間差而設立的。平年只有365天,而閏年有366天。那麼閏年究竟該怎麼算呢?  什麼是閏年  閏年是公曆中的名詞,分為普通閏年和世紀閏年。
  • 2012年果然不平凡 壬辰龍年雙閏年共有384天
    陽曆閏、陰曆閏 壬辰龍年共有384天  □記者 杜一格  本報訊 2012壬辰龍年有多少天?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都會答錯。昨日,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了解到,2012年既是陽曆閏年,又是農曆閏年,為雙閏年。
  • 今年是閏年嗎?今年閏幾月?
    2020年是閏年還是平年?閏年的出現是為了彌補人為曆法算出的一年天數與地球公轉造成的時間差。除了閏年之外還有閏月,有了閏月那麼按照農曆來算一年就會多一個月。那麼今年是閏年嗎?今年閏幾月?本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如何判斷平年還是閏年?
    同學張明的生日是2月29號,所以他四年才能過一次生日,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每隔4年才能出現一個2月29號…四年才吃一次生日蛋糕,好虧的感覺(ω)我們已經知道,平年的二月有28天,閏年的二月有29天,那麼怎樣判斷平年還是閏年呢?
  • 閏年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每4年會多一天?
    可是,你應該聽過閏年這回事吧。如果你聽過的話,那麼你應該也知道,會有這樣一種倒黴的人,他出生在2月29日,這個日期每4年才會出現1次。所以嚴格地說,他每4年才會過1次生日。因為每4年會有1個閏年,閏年就是說這1年裡面一共有366天,比平時多1天。多的這1天就被加在了2月份,於是就有了這個2月29日。可是為什麼會有閏年呢?如果每年都是365天不是更方便嗎?
  • 哪些年是閏年 計算閏年的方法
    閏年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吧,閏年是一個有著兩種第一的日期,一種是公曆中四年一閏,另一種是農曆中19年七閏的說法,我們常說的閏年是第一種,那麼閏年有哪些年,幾年一個閏年,下面就由天氣網萬年曆頻道小編來為大家解答解答。
  • 「平年和閏年」知識的得與失
    平年和閏年這一部分區分平年和閏年的方法是重難點內容,普通年份是4的倍數,整百年份是400的倍數的是閏年。平年的二月有28天,閏年的二月有29天,平年全年是365天,閏年全年是366天。學生還要能夠熟練的計算平年和閏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天數:平年的上半年是181天,閏年的上半年是182天。
  • 2020年是「雙閏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這樣?
    最近關於雙閏年的話題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公曆2020年為雙閏年。農曆庚子鼠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384天。」「一年384天?太棒了,我賺了19天!」……針對「雙閏年」的話題,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工程師胡方浩告訴記者,今年陽曆和農曆碰巧了,都是閏年。專家說,陽曆是以回歸年為主要依據制定的曆法。陽曆閏年,是因為回歸年長度為365.2422天,但曆法的年是以整日數為單位計量的,所以在制定時需要設置增加閏日的方法來使得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
  • 即將迎來公曆閏年2020,但是你知道閏年和平年的區別嗎?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做好了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2020年,作為閏年的2020比2017、18、19年等平年多了一天,共有366天,這一天就多在了二月份的二十九號。那月光族要注意了,二月份可有多一天要對付哦。閏年:閏年的特點便是相比起平年,閏年有366天,多出來的這一天統一放在二月二十九號。但是閏年還分為:普通閏年和世紀閏年。普通閏年:在普通年中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比如:2004年、2016年、2020年等。
  • 二○一二年為雙閏年
    日期:[2011年12月27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3] 二○一二年為雙閏年 農曆壬辰龍年共有三百八十四天
  • 2020年和即將到來的鼠年都是閏年 全年共384天集體多上一個月班
    公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  兩個閏年一旦重合,就是雙閏年。公曆中有閏日,也就是2月有29天的年;農曆中有閏月,即1年有13個月的年即成為閏年。通常情況下,每4年會出現一次公曆閏年,每19年會有7次農曆閏年。  2020年春節是公曆1月25日,而2021年春節是公曆2月12日。即將過去的農曆豬年共354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鼠年全年384天,得多上一個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