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專訪野村東方國際高挺:結構轉型重啟下 A股步入趨勢增長新階段

2021-01-09 每日經濟新聞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甦的進程怎樣?市場擔心的通脹何時會到來?步入「十四五」元年,中國經濟又會有哪些新的變化?2021年A股市場,我們又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帶著諸多的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研究部主管及首席策略官高挺。

「基於疫苗廣泛接種的假設,預計2021年全球將實現5.6%的增長,2021年中國GDP增速將達9.0%。」剛剛忙完2021年投資策略的高挺,言談之間彰顯出十足的信心。

2021結構轉型重啟

「在供需兩側同時修復與低基數的作用下,復甦將成為2021年全球經濟的主線。同時,由於大多數國家的經濟活動將在較長時間低於疫情前的水平,而且失業率高企,我們預計全球主要央行都將維持十分寬鬆的低利率環境以鞏固經濟增長基礎。」高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此前,基於疫苗廣泛接種的假設,預計2021年全球將實現5.6%的增長,基本抹平疫情衝擊的影響。

由於疫情防控一枝獨秀的表現,中國經濟的復甦顯然更為強勁。預計在今年的低基數效應下,2021年中國GDP增速將達9.0%。2021年中國經濟可能將存在如下特徵:基數效應將導致GDP同比增速前高后低;貨幣和信貸增速有一定回落;消費和投資反彈;通脹溫和和人民幣升值。

「從兩個層面來判斷,經濟上看,疫情衝擊之後比較快速的復甦階段已經快過去了,後面會步入從復甦到趨勢增長的階段。疫情前GDP大約5%~6%的增長,預計明年上半年就應該能實現。今年出臺的一些扶持和刺激的政策也會逐漸回收,不過這會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市場這邊我們還是整體比較正面,預計指數大概有10%左右的上升空間。」高挺指出。

若貨幣政策在2021年上半年開始逐步正常化(2019年M2同比增速8.7%,2020年10月10.5%),A股市場在2020年所享受的流動性溢價可能將出現縮減,預計這將對市場估值起到抑制作用。然而A股市場近年來持續得到居民端和外資的增配,一定程度上或將抵消貨幣政策對估值的影響。

據了解,野村東方國際證券預計明年A股的整體流動性有望好於國內其他資產。結合靜態和動態兩種估值體系,滬深300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速將分別為10.2%和16.8%。給與2021年滬深300年末目標點位5500點,對應靜態和動態PE約14.0倍和12.3倍,較當前點位存在8.6%的上行空間。

此外,高挺還指出,復甦是2021年全球經濟的大背景,同時中國貨幣政策回歸常態也意味著寬鬆政策逐漸退出。「十四五」元年,轉型將再度成為中國經濟演化的主要特徵之一,但帶有疫情留下的明顯痕跡。後疫情時代結構轉型的重啟,同時尋找趨勢增長下的結構性亮點,將是A股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

通脹可能性很小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11月份,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0.5%。CPI同比增速變成負值,而在過去一年裡,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增速也一直維持負值的狀態。

然而,市場廣泛關注的卻是——通脹的腳步是不是近了?被疫情抑制的需求,在疫情幹擾下降後回補,供給受到衝擊的恢復遠沒有達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成為了支撐2021年迎來通脹的基礎。

不過,高挺卻表示,「我覺得通脹可能性很小。疫情前,如果說供需相對比較平衡,後來需求下降現在開始恢復。其實就供應而言,產出缺口還比較大。從比較廣義上說,全球或者大國,真正的需求離產出都還有距離,也就是說供應遠遠可以超過目前的需求水平,進而抑制住價格上升的勢頭。」

「換個角度,從勞力市場上看,失業率還非常高。美國11月非農就業人口僅增加24.5萬,遠低於預期的增加46.9萬。11月失業率跌至6.7%,比較而言,疫情之前的失業率只有3.5%左右。這意味著美國還少了上千萬的就業職位,進而工資上漲的壓力比較弱。以服務業為主的美國經濟體,若工資不上漲,實際上通脹的壓力並不大。整體看,通脹其實在我們對全球大經濟體的預測當中,壓力都不是特別大。當然,作為一個風險點,是值得持續關注的。」高挺進一步分析指出。

「雙循環」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在最新出爐的2020年十大媒體流行語名單中包括「雙循環」,「雙循環」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載體,也漸漸成為市場的共識。

2020年11月15日,由亞太十五國籤署了RCEP,聚焦了全球的目光。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分析認為,RCEP15國涵蓋了從原材料、精密中間部件、製造業總裝和具有性價比的勞動力的各類國家,互補性極強,同時佔據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消費市場。

RCEP有望直接提升東亞國家商品的全球競爭實力。從長遠角度來看,RCEP若能通過中國貿易量擔保,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產能輸出,將有望成為構建「雙循環」政策的基石。若後續中國和歐洲貿易協定得以籤署,中國打造「國際大循環」的政策目標將獲得進一步推進。

顯然,RCEP的落地,構成了「雙循環」新格局中外循環的一部分,而之前提及較少的內循環此時則是反覆被提及。

「其實我覺得從整體來說,在原來的經濟結構當中,也是有內循環的。或者說,原來的格局是存在的,只是現在重提,可能會把重心稍微偏向內循環一些。疫情發生的前兩年,海外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疫情期間這種風險還有所加劇,這樣使得政府意識到經濟增長應該更多來自國內的驅動力。內循環的重提和這個應該有些關係。」高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在高挺看來,如果更多地通過國內的驅動力推動經濟增長,對外的依賴程度可能會下降。其實中國進口的比較多的是資源類的,包括能源、糧食等,這個需要更多自給自足。中國本身並不是特別大的產油國或者是產氣國,所以自給自足可能更多地偏向推動可再生能源這一塊的發展。另外,近期一些比較先進的技術領域受到了海外的限制,意識到國內相關技術的差距,科技領域的投入肯定會加大。

當內循環被熱議時,市場也有聲音傳出中國未來會成為淨進口國。對此,高挺認為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最終會不會實現並不確定。之前的趨勢是經常帳戶順差佔GDP的比例是越來越小,而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2020年國內出口超預期了。

如果內需不斷擴大,可能從更廣義的經常帳戶基礎上,中國會變成淨進口國。而本次疫情又有些之前意想不到的影響,那就是整個全球的產業鏈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中國恢復得特別快且出口非常強勁,出口的東西不僅僅是防疫物資,還包括了基建設備、辦公用品、數據儲藏等多品種物資。與之相伴的是,出口往往還具有一定的粘性。不排除疫情衝擊之後,中國在某些領域的海外競爭力會變得更強,而這種影響不只是暫時性的,可能是持續性的。所以進口是否一定會大於出口,當下還很難判斷。

北向資金明年或大幅湧入行業龍頭

來自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15日,北向資金總流入為1781.26元,較2019年全年的3517.43億元,下降了近50%。

「今年總體流入比較少,跟疫情有關。海外市場劇烈波動,資金整體風險偏好總體偏低。我們做過測算,除今年因疫情影響降低了流入速度外(餘額僅增加17.2%),自2014年起北向資金的年均流入規模增速約為74.3%。」高挺分析指出。

儘管,北向資金整體流入銳減,但是其動向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而讓A股投資者印象格外深刻的就是3月中下旬不少白馬股股價大幅下跌。

「北向資金對龍頭公司的偏好顯著增加,不論在金融或非金融行業,我們均看到今年北向資金對中證100成分股的增配超過對中證1000成分股的淨買入量。」談起2020年北向資金的動向,高挺進一步分析指出:「相比2019年,今年北向資金除了持續看好醫藥和家電等行業外,對非銀和房地產等行業的流入速度明顯放緩,取而代之的是對於電子、電氣設備和計算機等科技成長股以及汽車等可選消費的更多增配。在申萬28個行業中,2020年有17個行業前五大市值公司的北向資金買入佔比較2019年上升,其中有16個行業的大公司買入佔比甚至超過50%,包括消費相關的汽車家電、手遊和網上娛樂相關的傳媒、家居製造的輕工、醫藥生物以及新能源車上遊與光伏製造相關的電氣設備等。這顯示出北向資金對消費領域和具備全球競爭力、且具備高成長性的A股龍頭上市公司高度青睞。」

在高挺看來,過去幾年,北向資金對A股的大盤股和指數成分股推動是比較明顯的。除加入MSCI後,部分外資必須要按照指數進行配置外,A股在其新興市場布局中已必不可少。具體投資上,外資通常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企業來投,很難會非常仔細地找一些特別小的企業,說明了外資整體是偏大盤風格的。

「也許你覺得今年或者過去某個時段創業板可能漲得比較好。其實從2016年開始,即2015年A股創出新高之後,那時北向資金明顯開始加速了。如果拉長時間觀察,你會發現從那時候到現在,其實大盤股遠跑贏小盤股,比如中證1000指數等,北向資金帶來了明顯的風格變化。」在長期跟蹤研究後,高挺分享了他的研究心得。

高挺也對2021年北向資金的表現給出了看法,若考慮到中國相對更強的基本面和今年海外央行大量投放貨幣的因素,預計明年流入A股的境外資金量級可能將顯著高於今年。此外,若科創板被納入陸股通標的,外資流入量可能獲得更大的提升。

結構性行情:從尋找確定性到趨勢增長

在不少投資者眼中,2020年A股走出了一波結構性行情,從上半年大消費主導的成長風切換到12月以來的周期風,儘管後者的持續時間並不長。

「我們對2021年總基調定位於尋找趨勢增長下的結構性亮點,和市場認為2020年的結構性行情並不一樣。打個比方,儘管我們都認為消費未來10年是長期增長動力,今年上半年,市場買消費股的心態完全是一個要尋找確定性的結果。」高挺坦言。

同樣是對於結構性行情,高挺卻有自己的看法。回看2020年A股的軌跡,年初疫情按下暫停鍵後,經濟恢復並不明朗,市場都在尋找確定性,食品飲料和醫藥受到資金追逐。三季度,經濟數據每月都在改善,市場風險偏好逐漸回升,資金開始尋找偏周期的消費行業,比如家電、汽車。四季度就汽車銷售上來了,銀行、有色等周期型板塊起來了,資金對風險偏好更強了。2020年的結構性行情,背後是一種非常偏謹慎的思維,是疫情導致的異型周期。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就如前面所判斷的那樣,野村東方國際對市場判斷是總體偏樂觀的,也許10%的上漲幅度不是一個牛市,但應該是一個正面的市場。增長的趨勢確定後,需要做的自然是尋找投資機會。

「我們認為2021年A股更大概率上演的仍然是結構性行情,其中有三條主線可以把握:

1、後疫情時代的供需新格局下的供給格局:存活企業效率提升,疫情加速中國出口升級。新冠疫情導致了眾多行業中的弱小企業清退,在龍頭企業市佔率被動提升的同時,也倒逼存活企業改善經營效率和財務質量。此外,中國更成功的復產復工以及海外的生產下滑使得大量海外訂單轉移到中國企業,推動中國出口增速回升,同時使更多海外消費者有機會體驗到了中國品牌產品,加速了中國出口商品向品牌化、高端化和智能化的升級。需求端,居民線上消費和在家辦公的廣泛應用推動了數字經濟和線上經濟的提速,為中國原有的消費升級進程增加了一些新特徵。疫情後雖然部分消費回流線下,但新消費模式下消費者的留存現象等加快了相關零售、計算機和電子等行業的發展,並強化了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利好消費、科技和醫藥等領域中具備品牌效應、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企業進一步崛起。

2、外交新形勢下中國的對外開放:美國大選的塵埃落定、RCEP 等區域經貿合作協議的籤署也將有助於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施行,將有助於外資持續流入,並通過出口的總量提升和結構優化改善A股上市公司的中長期業績表現。

3、『十四五』政策賦能下的轉型新動力:與前兩條主線相比,政策主線偏重更長期影響,而且所覆蓋的轉型方向相較其他行業具備更高政策扶持的確定性。我們梳理了十四五期間最重要的三個政策方向:要素市場化、產業規劃和『雙循環』戰略,其中,我們認為可選消費、科技國產替代、消費升級、新能源車、老齡化(醫療服務)、軍工國安和數字中國下的新基建,將獲得三大政策共振。A股市場都存在由細分行業龍頭帶來的投資機會。」

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年,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建議投資者在一季度戰術性加大對可選消費和周期股的配置,尤其考慮可選消費中汽車、家電、家居和傳媒的機會,以及伴隨全球復甦和通脹預期升溫帶來的對部分周期板塊的推動,建議關注油氣、銅鋁和小品種化工龍頭的表現。

回首2020年的投資歷程,你會想到什麼?新《證券法》實施,創業板實施註冊制,新三板精選層推出,爆款基金頻繁出現!「賽道」、「順周期」更是成為了2020投資熱門詞彙!從全年看,上證指數漲幅不大,但是以白酒消費、新能源、半導體等為代表行業卻是牛股頻出,結構性分化無疑是2020年最大的特徵!

在即將邁進2021年之際,《每日經濟新聞》將連續第13年重磅推出年度投資特刊,今年的主題是《韌勁2021》。

此次年度投資特刊匯聚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私人銀行高級顧問陶冬、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國家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等多位首席經濟學家把脈宏觀經濟走勢,還有包括野村東方國際證券、興業證券等多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為你研判市場起伏。

此外,我們還專門走訪了諸多分析師、行業專家與業界人士,以及公司經營管理人士,為你分析理財配置,挖掘產業投資機會……全方位展示韌勁2021下的投資機會。12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推出年度投資特刊《韌勁2021》,敬請期待!

記者:李娜

編輯:謝欣

視頻編輯:祝裕

視覺:陳冠宇

排版:謝欣 馬原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每經專訪野村東方國際首席策略官高挺:結構轉型重啟下,A股步入趨勢...
    步入「十四五」規劃元年,中國經濟又會有哪些新的變化?2021年A股市場,我們又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帶著諸多的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研究部主管及首席策略官高挺。「基於疫苗廣泛接種的假設,預計2021年全球將實現5.6%的增長,2021年中國GDP增速將達9.0%。」忙完2021年投資策略的高挺,言談之間彰顯出十足的信心。
  • 野村東方國際首席策略官高挺:結構轉型重啟下 A股步入趨勢增長新階段
    圖片來源:攝圖網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謝欣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甦的進程怎樣?市場擔心的通脹何時會到來?步入「十四五」元年,中國經濟又會有哪些新的變化?2021年A股市場,我們又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帶著諸多的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研究部主管及首席策略官高挺。
  •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高挺:預計2021年滬深300盈利增長16.8%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施露近日,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研究部主管高挺在2021年度市場展望媒體分享會上表示,對大盤走勢偏向樂觀,預計2021年滬深300盈利增長16.8%,並將該年末滬深300指數目標設為5500點,對應靜態、動態PE約14倍、12.3倍。
  •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高挺:2021年滬深300指數看漲至5500點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高挺:2021年滬深300指數看漲至5500點 來源:上海證券報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徐蔚)12月24日,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研究部主管高挺在2021年度市場展望媒體分享會上表示,對大盤走勢偏向樂觀,預計2021年滬深300
  • 野村東方高挺:對明年A股樂觀 經濟轉型中的結構性變化將是超額收益...
    野村東方證券研究部主管高挺12月24日在一場線下分享中表示,對2021年A股大盤走勢持偏樂觀看法,將年末滬深300目標設為5500,對應靜態和動態PE約14.0倍和12.3倍,較當前點位存8.6%的上行空間。同時,經濟轉型中的結構性變化將是A股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
  • 野村東方高挺:明年末滬深300看漲5500,外資持續流入中國市場,一...
    財聯社(上海,記者 劉超鳳)訊,在12月24日的一次線下分享會上,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研究部主管高挺表示,預計2021年滬深300指數盈利增長為16.8%,年末目標點位為5500。截至發稿前,滬深300指數點位在5030左右。隨著明年疫苗的廣泛接種,明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將會普遍復甦。
  • 每經專訪交銀國際洪灝:2021價值王者歸來 結構分化比指數點位更重要
    在新年即將到來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曾獲評「中國最精準策略師」的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負責人洪灝,向讀者展示他所預見的2021。洪灝在2017年曾獲評《亞洲貨幣》雜誌香港地區最佳策略師第一名,還曾獲評《新財富》雜誌「最佳海外策略師」,獲評彭博新聞社「中國最精準的策略師」。
  • 每經專訪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於佳寧:數字人民將...
    每經記者(以下簡稱NBD)採訪了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於佳寧,你關心的許多問題,他都有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思考。數字人民幣將為"新智能商業"轉型提供源動力NBD:近期,多地派發數字人民幣紅包,數字人民幣逐漸走向大眾。能通俗地講講什麼是數字人民幣嗎?
  • 壁虎資本張增繼:A股核心資產投資機會依舊廣闊
    在此背景下,浙江壁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壁虎資本」)創始人、總裁張增繼,日前接受了中國證券報的專訪,分享了壁虎資本對於四季度和明年A股市場的整體研判,以及公司獨特的投研體系和選股標準。張增繼認為,儘管今年以來科技、醫藥、消費等人氣板塊已經經歷了一輪長時間上漲,但A股市場的長期投資趨勢,依然會主要集中在等核心資產方面。從長期來看,相關核心資產的投資機會依舊廣闊。
  • 每經熱評|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
    2021-01-10 22:02:44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舉報   每經特約評論員
  • 變局之下國企「十四五」階段的應變之道
    國有企業「十四五」階段面對的核心挑戰全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國企改革進入「深化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近期的課題報告顯示,新冠疫情將加速經濟進入中速增長平臺的進程,並帶動增長中樞進一步下調,預計「十四五」時期年均增速將下降至5.5%左右。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國企轉型發展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宏觀形勢。另一方面,國企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 深演智能|品友劉麗麗:2021企業數位化增長該關注哪些核心問題
    2020年已悄然步入尾聲。這一年,「增長」一詞成為各行各業的「高光話題」。受市場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眾多企業和品牌陷入了「營銷增長」困境。在擁抱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儘管很多企業能夠看清自身的現狀,把脈現存問題。但是往往受認知局限,並不能很好的找到自身與行業Top級競品的差距,更難制定出適合企業長期發展的數位化轉型路徑。
  • 九卦|用模型測算六大行數位化轉型的壓力有多大?
    這裡假設兩種趨勢:一是貸款規模增長將導致原來的加權定價按比例下調,即新貸款規模只影響定價,各商業銀行按加權規模下調;二是貸款規模增長將導致貸款利潤按比例下調,即新貸款規模搶佔原始貸款的利潤,各商業銀行按加權利潤下調。實際操作中,新增貸款規模競爭壓力會被差異化定價和時間趨勢調整成非線性,我們此次討論騰訊規模影響性,只涉及靜態最終結果與簡單線性關係。
  • 調研五菱汽車(00305)零距離接觸「神車」轉型新機遇
    11月27日,由近50位投資者及媒體代表組成的港股上市公司五菱汽車(00305)專業調研團齊聚廣西柳州,參加「零距離接觸——神車轉型新機遇」為主題的調研活動,了解五菱汽車新能源車產品和未來規劃,向資本市場傳遞五菱汽車涉足智慧新能源相關產業鏈的信心和決心,挖掘和傳遞公司在轉型中的投資機遇。
  • 北向資金單日湧入206億創歷史次高,下一步會發生什麼?
    下一步又會發生什麼?然而這份股份回購計劃也沒能止住南極電商下跌的趨勢。1月8日,南極電商收盤報10.16元/股。短短幾日市值蒸發86.4億元。對於北向資金逆勢增配,多位港資和國際機構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不同於QFII,北向資金背後有眾多對衝基金、在香港註冊的內地私募以及一些投機性資金,和QFII這類長線布局的外資不能等同。
  • 每經專訪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君子終日乾乾 企業家精神就是要不...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每經記者 郭榮村 每經記者 陳鵬麗 佛山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 文 多2017年10月9日,美的集團(000333,SZ)市值突破3000億元,居深市第一。這家總部位於佛山市北滘鎮的企業,以堅忍不拔的創新精神實現了從鄉鎮小企業到世界500強的巨變。
  • 宏觀背景:從大到強,結構優先 ——當前中國對比1980年代美國系列一
    經濟由大變強,重在結構優化1980s美國經濟轉型加速,新興產業崛起為美國在90年代再次領先打下基礎。美國在1940s-1960s期間經濟增速較高,GDP實際同比增速平均在4.9%左右。經過了1970s的「滯漲」階段後,80年代後美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大穩定」增長階段,1980-2000期間美國經濟波動幅度變小,GDP實際同比增速平均為3.2%,沒有嚴重的衰退或通脹。
  • 2021年能否開啟全球增長新周期?
    2020年這365天對於人類歷史進程僅是滄海一粟,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密集創造了很多「活久見」的歷史。正如邱吉爾所說,不要浪費任何一次危機,2020年所見證的百年難遇的歷史,會否拉開2021~2030年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周期?權益、商品、供應鏈喜憂參半美股「四熔斷」、深V絕地反彈,國際油價暴跌和4月的負油價絕對是2020年「活久見」的難忘場景。
  • 非凡2020劉國梁專訪實錄:做好最壞的打算,去爭取最好的結果
    非凡2020劉國梁專訪實錄:做好最壞的打算,去爭取最好的結果 近期,在中國桌球協會官方公眾號上看到非凡2020劉國梁專訪。
  • A股最全投資寶典,30位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從宏觀的角度,建議關注三個短期確定性邏輯:一是再通脹周期下價格彈性的繼續修復;二是疫苗落地後海外對中國製造第二階段的需求;三是製造業增加設備投資和補產能。 策略研究丨海通證券研究小組 荀玉根、李影等荀玉根/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分析師,博士,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