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總結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政務公開辦的關心指導下,我市政務公開工作緊緊省政府37項重點工作任務和本市年度工作目標,結合實際,紮實工作,努力完成年度各項重點目標任務,全年市政府信息公開平臺本級共發布各類信息21000餘條,辦理依申請公開80件。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強化組織領導,健全責任機制
一是強化組織建設。先後兩次召開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會議,將原「市政務公開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調整為「市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也在原來的基礎上適當調整,加強了對政務公開工作的統一領導。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聽取了全市政務公開工作匯報,研究通過《2017年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新聞發布計劃》。市政府分管領導多次聽取市政務公開辦工作匯報,推動工作落實。
二是強化責任分工。根據國家、省工作要點,結合本市政務公開工作年度任務,制定2017年全市政務公開工作重點任務分工和進度安排,將年度目標任務細化分解為41項重點工作,明確責任主體和時序進度要求,強化責任。
三是強化督查落實。舉辦全市政務公開工作專題培訓,邀請省政務公開辦領導、第三方測評機構專家來銅授課。一縣三區和市政府各部門分管領導和具體負責人200多人參加了培訓。據統計,今年以來,我市共開展各級各類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業務培訓12場。市政務公開辦委託第三方機構對全市政務公開工作進行測評,並將測評結果在全市範圍內通報,對排名靠後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在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會議上作整改表態發言。市政府辦公室會同市政務公開辦對各單位測評整改情況進行跟蹤督查。
四是強化問題整改。針對省政務公開辦督查及第三方多次測評反饋的問題,市政府辦公室會同市政務公開辦列出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和問題銷號清單等「三張清單」,限時整改到位,並跟蹤督查落實。
二、堅持「五公開」,規範權力運行
(一)建立健全「五公開」機制。
印發了《銅陵市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實施細則的通知》,深化「五公開」要求,推進「陽光政府」建設,規定在會議辦理程序中落實「五公開」要求,在主動公開目錄中落實「五公開」要求,在公開內容拓展和審查中落實「五公開」要求,在基層單位工作中落實「五公開」要求。出臺《銅陵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程序規定》,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重大決策公開制度體系。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是以上示下,以權定責,推動責任落地。精心做好頂層設計。動態調整市級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保留市級行政權力事項1619項,精簡69.61%,其中,行政許可事項54項,精簡38.64%。縣(區)、鄉鎮政府權力清單分別於同年2月和4月公布,在省內率先實現政府權責清單全覆蓋。公布實施涉企收費清單,市級收費項目由115項減少到90項,精簡21.7%。切實推動權責一致。編制8500多條責任事項,對未按照責任事項規定履行義務帶來各種可能的不良後果明確了追究情形,編制了1.3萬餘條追究情形和2萬餘條對應責任事項與追究情形的法律法規條款依據。有力規範屬地責任。如義安區胥壩鄉江心洲取水口廢舊漁船長年停靠汙染當地飲用水的問題,因長期權責不清而無法有效解決,鄉鎮政府權責清單公布後,明確了保護水源地是地方政府應盡的職責,當地鄉鎮政府對廢舊漁船進行了統一清理,央視對此專題報導。
二是整體推進,創新內容,推動服務落地。注重整體推進。與省政府同步向社會公布公共服務清單和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所轄一縣三區以及鄉鎮、社區新型「兩單」全部公布運行。目前,市級公共服務事項共1259項, 涵蓋行政機關、直屬事業單位、垂直部門、國有企業等64個單位,其中 「點菜型」事項293項;行政權力中介服務事項保留201項,取消27項、規範(下放)39項,精簡率達24.7%,涉及全市35家行使行政權力的部門。不斷創新服務事項。注重傾聽和吸納服務對象的意見,多次組織召開由基層群眾、社區、企業和中介機構代表參加專題論證會,創新開展「你讀書·我買單」、「你創業·我貼息」等服務事項。強化中介服務清理。出臺《銅陵市政務服務中心中介機構管理辦法》,開展中介服務市場化選聘,優聘17家中介機構進駐政務服務中心,收費一律按下限實行並公布。
三是創新監管,動態調整,推動績效落地。創新行政監管。在落實「3+2」清單的基礎上,在全省率先發布實施「市級行政監管清單」,梳理界定部門交叉職責事項367項,將行使行政權力和履行監管職能的49個部門(單位)均納入監管清單編制範圍,實現監管事項全覆蓋,確認市級A類監管事項883項、B類事項1306項、C 類事項175項。在全省率先啟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試點,市直22家執法部門169項事項納入機制。做細制度設計。出臺《銅陵市政府權力清單動態調整辦法》,逐次逐項制定事中事後監管細則和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目前,權力清單已進行3次調整。改革制度依據。對各部門權力事項進一步以「三定」規定形式規範明確,實現對行政資源的重新配置。如市質監局質量、計量、認證認可等職能調整後,成功調減2名行政編制。
三、把握難點,突出重點領域公開
一是強化財政專項資金公開。出臺《銅陵市現代農業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銅陵市現代服務業專項資金暫行辦法》、《銅陵市創新創業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五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建立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制度,列出18個重點部門年度財政專項資金,並對專項資金跟蹤落實情況進行全程督導跟蹤。
二是規範重點領域公開。根據基本公開目錄的要求,重點圍繞公共資源配置、公共服務與民生、公共監管等公開領域,明確公開範圍,提升公開質量。在目錄升級後,對市本級信息公開重點目錄進行任務分解,明確相關市直單位目錄更新維護責任。截至目前,市本級信息公開重點領域欄目已公開各類信息近3000條。市發改委加強對重點工程項目審批事項的公開,對涉企收費、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服務價格等價格收費標準,及時做好動態更新工作,確保公眾及時了解最近價費標準。市民政局重點做好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社會救助和慈善事業、社會組織管理、養老服務、救災減災等內容的信息公開等內容的信息公開,定時公布救助資金使用、養老補貼發改、社會團體登記等情況。市環保局切實做到空氣品質每天發布、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和水質監測信息每月發布;「汙染源監測和汙染減排信息」、「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舉報投訴處理」欄目連結至門戶網站專題頁面,確保相關內容與局門戶網站同步發布、及時公開。
四、強化解讀回應,擴大政策知曉率
一是動態調整公開目錄。對標2017年省政務公開37項重點工作目標任務,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公開,對信息公開欄目及時進行了動態調整,先後增加了「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供給側改革」、「強農惠農」、「消費升級」、「營改增」、「房地產市場監管」、「金融市場監管」、「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等十幾個欄目,及時發布省市重大政策及解讀,強化經濟、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消費市場運行信息發布,有效擴大公眾知曉率。
二是強化政策解讀。印發《銅陵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在公文辦理程序中落實「五公開」的通知》,建立政策解讀機制,規定各部門向政府報送政策性文件代理稿文件時,必須附政策解讀方案和解讀材料,否則代擬稿一律退回。按照市政府關於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程序規定的要求以及政府信息公開相關文件的規定,堅持政策性文件與解讀方案、解讀材料同步組織、同步審籤、同步部署、同步發布。在繼續做好文字解讀的同時。調整政策解讀欄目,將「本級政策解讀」欄目細化設置「領導解讀、部門解讀、專家解讀、媒體解讀」等5個欄目,市本級共發布政策解讀信息165篇。
三是強化新聞發布。市政府常務會年初研究通過全年政府信息公開重點領域新聞發布計劃,加強新聞發布的針對性,提高發布頻次和質量,形成長效發布機制。截至目前,市本級共舉辦新聞發布會、新聞通氣會35場。
四是強化回應關切。充分發揮「銅陵發布」政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作用,重點聚焦公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向社會回應關切,搶佔了輿情引導先機,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市網宣辦連續5年舉辦「十佳」微信公眾號評選活動。市政府「銅陵發布」政務微博憑藉及時回應「二.八」化工廠爆炸事故,獲得2017年「全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政務微博」。強化主動回應,通過新聞發布會、政策解讀、市長熱線、在線訪談、市民論壇等多種途徑強化解讀回應。全年市政府本級「回應關切」共發布121條。
五、強化考核問責,嚴格制度保障。市政府及時修訂了全市黨政機關重點目標考核細則,強化政務公開考核,將政務公開工作考核作為共性目標全市黨政機關重點目標年度考核內容,將考核分值增加到8分,佔考核比重的5%。市政務公開辦採取政府購買形式,聘請第三方測評機構,每年對全市政務公開工作進行2-3次測評,將測評結果在全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會上公布,並在全市範圍內通報。2017年起將信息公開、政策解讀、回應關切、媒體參與等方面情況作為政務公開的重要內容納入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體系,並結合省政務公開辦要求和實際,科學設置考核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