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啦!
繼初三高三學生返校後
今天上午
南平市高一高二、初一初二
以及部分小學年段
正式復學
點擊播放 GIF 0.0M
返校第一天
南平各中小學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一起去現場看看吧!
南平實驗小學
「終於盼到神獸歸籠。」
「總算開學了,感謝偉大的祖國。」
「值得記錄的一天。孩子,知識的大門向你敞開。」
……
今天上午,南平市實驗小學校門未開,微信朋友圈先熱鬧起來,家長們洋溢著喜悅,送上複課祝福。此外,如何做好孩子們的安全防疫,依然是家長們關注的焦點。記者在採訪的途中,發現許多家長沿路叮囑孩子需要注意的事項,同學們也在互相交流著爸爸、媽媽為自己準備了哪些「暖心包」。
四年(7)班的遊汧同學向記者展示了「暖心包」裡的物品,一包紙巾、一包消毒溼巾和兩個口罩。
遊汧同學
老師擔心我們遺漏,昨天很晚了還在交待家長幫忙檢查防疫用品有沒有帶齊。考慮到使用安全,酒精是不允許帶進學校的。許久沒見到老師和同學,我特別想念大家。今天特意起了個大早,想看看校園有沒有新變化。
首日複課老師們自然不會讓大家失望,雖說特殊時期開學受到諸多限制,但仍然儀式感滿滿。校門口用隔離帶分出了教師和學生通道,校長和值日老師們來到校門口迎接同學們。
大家有序的通過體溫監測進入校園,十多位學生志願者整齊劃一,舉著卡通牌迎接同學們。卡通牌上印著醒目的抗疫標語和學習寄語。學校電子大屏幕滾動播放著學校教職人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工作瞬間。
學校沿途新增了多個廢棄口罩專用投放垃圾桶。老師們除了叮囑孩子們勤洗手、勤消毒,及時更換口罩之外,還提醒大家將廢棄的口罩用塑膠袋包好,放入回收垃圾桶中,方便後續集中處理。
為了讓同學們直觀了解學校防疫工作流程,上午,學校還安排部分師生參與了防疫應急演練。記者注意到,演練過程強調對學生間隔有序管理,劃分了疏散路徑和隔離區域。同時,「患病」學生的體溫檢測和看護安置,以及消殺措施能夠快速落到實處。
實小德育處主任彭傳旺
通過演練可以讓學生和教職工熟練掌握疫情處置規方法,特別是遇到緊急情況如何迅速作出正確的處理,讓指引和轉運更加順暢。這樣的演練在正式複課前學校也進行過多次,教職工還分批培訓了消殺防疫知識,提前組織教師和家長志願者對校園室內外進行了徹底清掃,並安排專人對校園定期消毒,確保校園乾淨整潔,學生複課安全。
南平高級中學
11日,南平市高級中學的高一、高二學子們結束了「超長假期」,帶著蓬勃朝氣重返學校,朗朗讀書聲讓沉寂數月的校園再次煥發生機與活動。
上午高一、高二學生重返校園陣地。為了防止學生扎堆入校,學校施行了分批、錯時入學制度。同學之間有序地保持一米以上距離,依次等待測量體溫後進入校園。
家長謝女士
學校的復學通知書裡把各方面注意事項講解得非常細緻到位,早上看到學校秩序井然,我們家長都很放心。
複課前,學校制定了詳盡的應急預案,並多次開展了複課安全防疫演練。相關負責老師介紹說,學校亮出「硬核」防控措施,嚴格按照應急處置流程反覆推演,不斷完善。教師們全力做好各流程的銜接工作,確保應急處置反應快速、操作規範、處理得當,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記者在宿舍區看到,寄宿生們進出時會經過門房處設置的紅外線體溫測控儀,以便對住宿生的身體狀況進行隨時監測。寄宿生們在校期間還需要進行人臉識別考勤,沒有特殊情況不允許離開校園。學校還為大家準備了洗手液和消毒用具,引導同學們做好個人衛生防疫,並要求寄宿生們不聚集、不串門,嚴格落實校園疫情防控要求,承擔起應盡的責任。
疫情防控期間,校方嚴格控制聚集性活動,暫停了升旗儀式、跑操、年段學生大會等大型聚集性活動。體育課以跳繩、跳遠、桌球、羽毛球、踢毽子等非聚集性體育活動為主。鼓勵師生參加適度健身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學校要求教室每日至少保證通風三次,每次三十分鐘。放學後再對校宿進行全面消殺,做實做細防疫工作。
▲高一、高二複課首日,在高級中學食堂內工作人員在給學生進行套餐分餐
學生的用餐安全是家長們關心的問題之一。如何把好學生的「用餐關」學校老師花費了不少心思。上午10點過後,學校食堂就開始準備中午的套餐盒飯。在校用餐的學生實行配送供餐,減少人員聚集及選餐中飛沫汙染。食堂按照預定人數統一將餐食配送至班級,各班指定負責人取餐分發。取餐時學生們必須佩戴口罩,分餐時使用一次性手套。學生們保持適當距離,同向就餐、不交談,用餐後統一將餐餘廢棄物放回收納箱。
▲食堂工作人員正在為複課學生安排套餐
在堅持疫情防控的同時,高級中學靈活調整教學計劃,高一、高二的教學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加強假期網絡授課內容的鞏固,開學第二周安排半期考試以檢測同學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進度。
走讀生可根據年段要求,申請到校晚自習,但需按要求填寫晚自習申請表,並得到年段批准。申請晚自習的走讀生下午放學後不能離開校園,晚餐由學校統一安排。針對個別師生複課後產生的焦慮、緊張等心理狀態,學校還制定了應急心理幹預方案。開通了電話、微信、QQ等求助通道,加強人文關懷,及時幫助師生順利度過心理適應期。
來源:(黃靚、羅光耀、陳祥龍、張穎睿文/攝)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