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讀中國歷史145:皇后和太子自殺,公主慘死,是漢武帝的錯?

2021-01-08 繽紛歷史清清講

一旦英雄白頭,便是人間憾事。雄才偉略的漢武帝晚年,同樣老邁委頓,迷茫恐懼,一件尋常小事被小人江充利用而釀成大禍

皇后和太子自殺,公主慘死,到底是不是漢武帝的錯?

04:55來自繽紛歷史清清講

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

歷史上有這樣一種觀點,說把秦皇漢武並列起來,一方面是由於他們都雄才大略、建立了開疆拓土的偉大功勳,另一方面他們都是鐵血殘暴的強橫君主。

尤其是漢武帝統治的後期,殺了好多人。其實可能只是不能容忍自己的權威受到任何質疑,可對被他下令殺了的臣子甚或是無辜百姓,那都是人間慘劇啊。

他任用酷吏,大興詔獄,不知道冤殺了多少人,尤其巫蠱之禍,前後殺人大概超過十萬,連他親生的兩個女兒都被無情的殺了,太子劉據忍受不了酷吏的誣陷,冤屈而死,陪伴他半生的皇后衛子夫也自殺身亡。

漢武帝一朝,對外持續用兵,不但耗盡了幾代皇帝積累的財富,還最大限度的耗盡了民力,都說「一將成名萬骨枯」,這漢武大帝的偉大功業,枯的又何止萬骨啊。

元代散曲大家張養浩在賑濟陝西災民的時候,感慨於人民的深重災難,就曾寫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詞句。

漢武帝統治的後期,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暴行,還是導致了無數人被殘殺的巫蠱之禍。

所謂巫蠱,就是用木頭做成小人兒,寫上痛恨的人的名字,埋到地下,用以詛咒對方災禍臨頭。

漢武帝晚年,疑神疑鬼,非常迷信。其實人年紀大了,身體有這樣那樣的病很正常,可漢武帝總懷疑是有人用巫蠱之術詛咒自己的結果。他對巫蠱極其反感,但凡沾上這個,都毫不留情的痛下殺手。

公元前92年,丞相公孫賀的兒子捲入一場官司,結果被人檢舉揭發他跟陽石公主(漢武帝和皇后衛子夫的女兒)私通,還用巫蠱之術詛咒皇帝。漢武帝大怒,逮捕了公孫賀全族,在監獄中就直接給處決了。

在查處這個案件的時候,把衛子夫生的另一個女兒、諸邑公主,還有衛青的兒子也都卷了進來,漢武帝毫不客氣,全部誅殺。

這個案件歷史上記載的不詳細,但似乎矛頭隱約的指向了太子劉據。

漢武帝的太子劉據是他和皇后衛子夫的兒子,性情仁慈敦厚,但漢武帝覺得他性格一點不像自己,不喜歡他。不過太子一直也沒犯什麼錯,他倒也並沒打算換。

但是劉據對漢武帝任用酷吏的做法不以為然,暗地裡清查冤獄、減免刑罰,這讓一直得到漢武帝信任的當權派官員很不爽,只不過他的親舅舅大將軍衛青手握兵權,別人也不敢對他怎樣。

可衛青去世後,情況就不一樣了,總有人在漢武帝耳邊詆毀他,搞小動作,甚至有人全天候的盯著他,就要抓他的過錯和把柄。好在漢武帝非常精明,雖然年紀大了可並不糊塗,劉據做事也非常謹慎,所以一直也還算有驚無險。

但沾上了巫蠱可就不一樣了,最終他栽在了陰險的江充手裡。

江充是靠著告密受到漢武帝信任的,他本來是趙國人,犯了罪被趙王太子通緝,改名換姓跑到長安,反咬一口跟漢武帝告狀,說趙王太子有不軌的行為,結果盛怒的漢武帝殺了趙王太子。

他這個人非常善於鑽營,而且很能抓住漢武帝的心理,今天告發這個大臣不軌,明天告發那個大臣僭(jiàn)越,僭越就是使用超過規格的儀仗和排場什麼的,古人等級觀念和制度都很嚴格,所以僭越行為一般被認為是有謀反之心。

江充就是靠著這個一步步高升,當了叫 「繡衣直指」的官,大概就是秘密警察頭子。

有一回,太子劉據的馬車違規駛入皇帝專用馳道,被江充逮個正著。劉據向江充求情,江充鐵面無私,告發到皇帝那裡。這樣,江充便與太子劉據結怨了。

眼看著漢武帝一天天的老去,要太子劉據即位,哪能有自己的好果子吃,江充就一直想辦法扳倒沒有了大將軍衛青當靠山的太子劉據。

剛好有段時間漢武帝身體不好,總夢見無數個木頭小人來攻擊自己,江充趁機說:您的病,是有人用巫蠱之術詛咒您引起的啊。

在這之前,皇宮裡的女人們為了爭寵,受方士和女巫的教唆,不少人在房間裡埋藏木偶祭拜,結果爭風吃醋互相妒忌,經常互相告發,指控對方用巫蠱詛咒皇帝,漢武帝非常討厭這一套,但凡有點證據,就大開殺戒,有些被牽連進來的政府官員都不能倖免。

所以江充這一招非常惡毒,當然他就是針對太子來的。

漢武帝聽他這麼一說,授權給他全權查處這事。江充就裝模作樣的到處掘地搜尋木偶,逮捕涉嫌放蠱和夜間祭祀的人。他和手下對嫌疑人嚴刑拷打,還要他們供出同黨,恐怖氣氛籠罩了從長安到京畿,直到各郡縣封國,前後誅殺了數萬人。

直到公元前91年,在做足了鋪墊後,搜尋巫蠱發展到了皇宮之內,不出所料,他向漢武帝報告:在太子宮中挖出了一堆木偶,還有綢緞上寫的字,證據表明太子劉據意圖陰謀叛亂。

太子劉據知道後大為恐慌,他當然是被冤枉的,他想去找皇帝辯解,但他的老師對他說,現在人家就是要故意整你,辯解沒用的,你不能像公子扶蘇似的任人宰割。

於是劉據聽從了他的建議,假傳聖旨逮捕了江充,立即格殺。太子手下的人為了保護太子跑到皇后衛子夫那調集了警備部隊,還分發了武器,結果長安全城都傳言太子造反了。

漢武帝剛接到信的時候,他的判斷就是江充逼太子太狠了,太子要自保。他派人召太子來見自己,可這個使者害怕被殺,根本沒去,轉一圈回來跟漢武帝說太子造反篡位的事屬實。

這下漢武帝勃然大怒,緊急徵調部隊去平滅太子的叛亂。

稀裡糊塗被定為謀反的太子,沒有軍隊支持他,他的烏合之眾也很快被打散了,他自己逃出長安,幾天後,走投無路上吊自殺了。

之後,有大膽的人上書給漢武帝為太子喊冤,加上他逐漸清醒的審視不斷發生的巫蠱事件,終於明白太子劉據就是過度恐懼做出的過度的反應,並沒有背叛的想法,可一切都晚了。

前後持續了三四年的巫蠱之禍漸漸平息,漢武帝可憐太子劉據冤死,修了座思子宮和歸來望思臺,表達對兒子的思念之情。

漢武帝在英雄垂暮、即將離世的時候,對自己對外窮兵黷武、對內大開殺戒有所悔悟,在有人上書主張派兵到西域屯田的時候,頒下了《輪臺詔令》(歷史上也有人把這個叫作《輪臺罪己詔》),表達了之前派遣李廣利徵伐匈奴的悔意,否定了部分臣子主張將戰爭繼續升級的屯田輪臺的計劃,表示當今政事,最要緊的應當在於「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

就是說要適當放寬律令的尺度,停止隨意徵收賦稅,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儘管這個《輪臺詔令》算不算「罪己詔」在歷史上頗有爭議,但畢竟是他轉變統治思想的明確表達,從追求帝王的功成名就轉變為穩定政治秩序、蓄養民力為主,後世評價說,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轉變,才導致了後來的「昭宣中興」,使西漢統治得以再延續近百年之久。

漢武帝臨終前對統治政策的糾偏,一定是對自己叱吒風雲的一生有了深刻的反省,加上他不失善念留下了曾孫劉病已(後來的漢宣帝),也讓人們感受到他這個殘忍暴戾的帝王還有些許溫情,正是由於這些,讓他仍不失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君主之一。

好了朋友們,這一期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裡。

歷史很精彩,歷史很無奈

讓我輕輕地為您講述繽紛的歷史。

相關焦點

  • 巫蠱之禍中太子被冤殺,漢武帝得知真相後,如何處置那批小人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虎毒不食子」,但出生在帝王家的皇子,卻經常遭到誅戮。有時是因為父子或兄弟間起了齟齬,而有時則是被人挑撥離間所致。在漢武帝時期,太子劉據就因「巫蠱之禍」慘遭滅門。事後漢武帝幡然醒悟,才明白是有人挑撥了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那漢武帝又是如何懲治這些小人的呢?
  • 漢武帝得知「巫蠱之禍」真相後,是如何報復那些,殘害太子的小人
    常言道,父愛如山,但漢武帝卻在他人的設計下親手逼死了自己的兒子劉據。這就是西漢著名的政治事件——巫蠱之禍。事後醒悟過來的帝王,終是悔恨不已,而那些害死太子的兇手,也要承受天子的怒氣。巫蠱之禍西漢徵和元年,漢武帝因為上了年紀,身體愈發不好。而皇后衛子夫雖不如當年得寵,但朝廷之中衛氏一族的權利卻如日中天。朝中丞相公孫賀是皇后衛子夫的姐夫,他的兒子公孫敬聲也擔任著太僕一職。
  • 巫蠱之禍後,漢武帝是怎樣處置殘害太子那些小人的?
    天子一怒,流血漂櫓巫蠱之禍後,所有和太子劉據有牽扯的人幾乎都死了。江充被劉據親自監殺江充,應該是斬了腦袋。江充手下的胡人巫師被太子燒死在上林苑。江充家族:被漢武帝下令全滅。黃門蘇文則被燒死在橫橋上。泉鳩裡用刀傷到太子的那個人,先被封為北地太守,後來滿門抄斬。
  • 釋讀中國歷史142:飛將軍李廣絕望自殺,大將軍衛青難辭其咎
    飛將軍李廣絕望自殺,大將軍衛青難辭其咎04:56來自繽紛歷史清清講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漢武帝時期,朝廷高層有一批主戰派,為首的是大行令王恢,大行令是掌管邦交和邊陲部族事務的官員,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有一位民間愛國土豪兼業餘軍事愛好者、馬邑人(山西朔州)聶壹通過王恢上書給漢武帝,建議用重大利益誘惑匈奴主力深入到西漢國境內,然後埋伏重兵,給他們來一次致命打擊,一勞永逸的解決邊患問題。
  • 從已婚婦女到皇太后 漢武帝老媽王娡是如何逆襲的?
    說到漢武帝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個人真的是為漢朝開疆擴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的,但是我們今天不說漢武帝我們要說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漢武帝的母親王娡了,話說這個人真的是超級厲害的,那麼在正史中也一樣的厲   原標題:從已婚婦女到皇太后 漢武帝老媽王娡是如何逆襲的?
  • 衛子夫是第一位擁有諡號的皇后,曾孫劉病已為何定其諡號為「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所寫,說的就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史稱「孝武衛皇后」。 她出身平民,沒有什麼顯赫的家室,但是卻能成為一代賢后,被後人讚頌。不僅如此,她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諡號的皇后,本文就從衛子夫的諡號,來揭開那段慘痛的歷史。
  • 公元前103年,漢武帝讓公孫賀當宰相,公孫賀痛哭哀嘆:我完了
    後世的我們對於歷史上漢武帝的評價可算是褒貶不一啊!"大有為之君"是我們對這位古代帝王的評價。在他當政期間,政績卓然,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軍事和外交上,他達到了其他帝王都難達到的成就。有利就有弊。晚年時期的漢武帝,追求長生不老之術,聽信江湖騙子,親手殺死最寵幸的妃子,把自己作為當政者一生留下的足跡整理起來,留給後人。
  • 一代雄主漢武帝登基的背後:五個女人角逐的結果
    漢武帝隨著薄皇后被廢,太子劉榮被廢,竇太后力挺梁王繼位失敗,這個毫不起眼的「彘兒」,後來竟成為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一代君王漢武帝。劉彘受好運眷顧,既是吉人天相,又是景帝後宮中五個地位不等的女人多年角逐的結果。      薄氏祖孫:失寵後的二重變奏     第一個女人,薄皇后。她是漢景帝的第一個皇后。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祖母就給他指定了這個皇后。
  • 100位太子,有三分之一死於非命,古代太子是最危險的職業?
    而能被稱之為儲君的不光有太子,還有皇太叔、皇太弟、皇太孫什麼的。似乎除了「皇太爹」以外,皇帝的其他的男性親戚理論上都可以成為儲君,只不過機會相對渺茫,在中國兩千多年的王朝史上總共也不過有20來人而已。 太子看上去尊崇無比、前途無量,實際上卻是個高風險職業。在歷史上,無數太子命運悽慘,甚至不等即位便死於非命。
  • 漢武帝晚年的失落宮鬥:李夫人、衛子夫最後敗給了誰?
    文| 劉勃來源| 國家人文歷史漢武帝有六個兒子,為了介紹他們,班固寫了《武五子傳》,司馬遷寫了《三王世家》。《武五子傳》寫了漢武帝的五個兒子,這是自然不過的,因為還有一個兒子就是漢昭帝,他繼承了皇位,自然不應該和其他人放在一起。
  • 歷史上4大賢后,個個賢良淑德,衛子夫第三,富察皇后只能排最後
    歷史上4大賢后,個個賢良淑德,衛子夫第三,富察皇后只能排最後本文主要討論古代賢良的皇后,有明顯過錯的不在此列,比如隋朝獨孤皇后,被晉王蒙蔽,慫恿丈夫廢長立幼,種下滅國之禍。雖然賢良但沒當過皇后的也不在此列,比如孝莊,生前從妃子直接跳級成太后,皇后只是追封的。
  • 中國皇帝都有三宮六院嗎?中國皇帝中有沒真愛?
    臺灣大嘴李敖認為,在上下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很難找得到可以歌頌的愛情故事、不病態的愛情故事。為此,他作了一個生動而形象的類比:東方的盤古把四肢五體轉成四極五嶽,而西方的亞當卻把肋骨奉獻給了女人。就是這種文化理念上的差距,當亞當的子孫瘋狂地把埃及皇宮的美女可李奧巴特拉(Cleopatra)往家裡搶的時候,我們盤古的後人,卻正把自己皇宮的美女王昭君朝外頭送!
  • 公元前103年,漢武帝讓公孫賀升官當宰相,公孫賀卻痛哭流涕拒絕
    這就需要看一看, 在公孫賀拜相之前,漢武帝劉徹手下經歷過的10任宰相,結局如何。公孫賀之前,漢武帝手下諸位宰相的結局一、建陵侯衛綰:被免職。當時,漢武帝登基僅1年,羽翼未豐。衛綰因沒有為蒙冤入獄的囚犯申冤,被免職。倒也不冤。二、魏其侯竇嬰:被處死。竇嬰為搭救至交好友灌夫,得罪王太后同母異父哥哥田蚡,更被誣陷「偽造詔書罪」。
  • 衛子夫能當皇后38年,在於她謹小慎微,為何巫蠱之禍後卻攜子叛亂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一、衛子夫絕不是漢武帝的最愛武帝的大姊平陽主深知其弟,選了十餘美女及歌女,養在府中,以備接待、服侍武帝。建元二年,武帝外出灞上,還宮,經過平陽主府,看中一名歌女衛子夫,平陽主就將這歌女送入宮中。後來,武帝又有新歡,就把這歌女忘了。
  • 漢武帝找到失散多年的大姐,想讓她進宮享福,後者為何嚇得躲起來?
    據史料記載,武帝一共方四個姐妹,即:1,平陽公主,這個就比較有名了,因為她後來嫁給了衛青。平陽是漢景帝劉啟與皇后王娡的長女,漢武帝劉徹同胞長姐。本來是被景帝封為陽信公主,因嫁於開國功臣曹參曾孫平陽侯曹壽,故又稱平陽公主。曹壽去世後,平陽公主改嫁汝陰侯夏侯頗。夏侯頗死後,又改嫁大司馬、大將軍、長平烈侯衛青。
  • 漢武帝晚年時,因巫蠱之禍,聽信小人讒言,害死了自己的親人
    漢武帝即位以來,漢朝在其治理之下走向了繁榮,他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為國家選出多位優秀的代表,致力於抗擊匈奴,為國家清理周邊的障礙,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漢朝與各地的聯繫,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驚人的壯舉,總之,他為漢朝的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但是,他一生的雄才大略,卻因為晚年時期聽信小人的讒言而付之東流,引發了「巫蠱之禍」也因此冤枉了當時的太子劉據。
  • 「名人百科」用劍猶如用情,用情猶如用兵——漢武帝劉徹
    【歷史功過】當我們今天用文治武功去衡量漢武帝時,首先在武功方面,漢武帝武功方面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漢武帝作為一代君主,他有幹大事的魄力。每一代帝王上臺以後,都有一些要做的事情,作為漢武帝來說,他所做的一個最大的事情就是拓展中國的版圖。
  • 一個沒有名字的公主,背負著克夫的詛咒,意外將大漢帶上巔峰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已經知道這個女人是誰了,她正是衛青的正妻,漢武帝同父同母的親姐姐平陽公主。其實作為大漢朝的公主,平陽公主的出身是十分顯赫的,她的父親是漢景帝,母親是皇后,後來是太后,而她的親弟弟劉徹正是後來的漢武帝,可讓人奇怪的是,這樣顯赫的身份,在史書上卻沒有留下名字,甚至在《史記》中,關於她的介紹也非常的少。
  • 史家之眼︱晚年漢武帝與漢朝的「守文」轉向
    田餘慶:《論輪臺詔》,《歷史研究》1984年第2期漢武帝在反擊匈奴的過程中開邊興利,但也因此耗費了大量民力,使得民怨沸騰,所以田先生指出:政策的轉折出現於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也就是漢武帝死前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