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屬於蘭科,是單子葉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為本地蘭花的大多數品種都原產於中國,所以它們也被稱為「中國蘭」,據說浙江紹興是蘭花的故鄉。
古人認為蘭是美好事物的代表,優秀的文章和書法被稱為「蘭章」,真誠純真的友誼被稱為「蘭誼」,朋友結交為兄弟被稱為「義結金蘭」,家譜崗位交換被稱為「蘭譜」,聖人之死被稱為「蘭摧玉折」,甚至傳統戲曲的特定動作也被稱為「蘭花指」,蘭花也是上品,蘭花肚絲、蘭花粥、蘭花羹等都是江南人民喜愛的菜餚,到現在也仍然受到人們的喜愛。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勝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清朝康熙皇帝也是蘭花愛好者,這首語言簡練生動而形象的《詠幽蘭》就是出自古代皇帝之手,它優雅的姿態和長長的綠色莖葉是蘭花給人的第一印象,當風吹來時花香飄蕩在山谷中,讓人感到輕鬆愉快,「不因紉取堪為佩」一句化用了《離騷》《紉秋蘭以為佩》的典故,屈原品格高潔,佩帶的飾物自然非常高雅,即使沒有人佩帶,蘭花依然靜靜地散發出清香。「自芳」一詞指出了蘭花獨處、自我欣賞的品格特徵。
相傳春秋時期,蘭(佩蘭)被稱為「國香」,《左傳》說:「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宋代詩人黃庭堅曾為它寫過一句話:「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國士」和「國色」都是在類比「國香」,它將蘭花的香味提升到一個非常高的位置,秦漢時期,蘭花有「王者香」的美譽;唐末五代,江浙蘭花被稱為「香祖」;明清時期,蘭花也被稱為「天下第一香」,蘭花的香味,古人稱之為「幽香」,香味豐富但不太強烈也不太刺鼻,而且經常被風吹得很遠,滲透力強,耐力強,綿延時間長,古人甚至認為蘭花的香味具有「養鼻」的作用。
蘭花的香味常被稱為「清香」,意思是不是清淡而是指清澈純淨、清正高雅,幽雅的蘭花香味甚至可以去除異味,蘇轍曾寫「知有清芬能解穢」就是這個意思;王維也有詩句「意蘇瘴霧餘,氣壓初寒外」,意思是盛開的蘭花意氣風發能夠排除瘴氣雲霧,甚至在氣勢上壓倒凜冽的寒風。明清時期,荊楚周圍的民間仍保留著「沐蘭湯」的習俗,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會在溪水、湖泊或庭院的水池裡,用蘭花和其他植物浸泡在水中,並在洗澡時高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蘭花的香味不僅指向蘭花的香味、感官快感,也指蘭的品格和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