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玄幻的事物,總是讓人心生嚮往,而這其中最令人敬畏和信服的無外乎預言,《燒餅歌》作為中國十大預言之一,在民間擁有著難以撼動的地位,也賦予了劉伯溫「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神話色彩,可說是劉伯溫傳奇一生中的點睛之筆,那這個讓無數人心生嚮往的《燒餅歌》預言是真,還是假呢?
一、劉伯溫精通術數卻不信神仙
《易經》一書,至今未有人能夠完全解讀,在中華文化中的影響可謂深遠,劉伯溫出生在百年氏族,其父便對此頗有研究,劉伯溫更是在他請道士推演之後,算著時間出生的,劉伯溫這位大能傳說中出生便是睜著眼睛的,及至後來,《燒餅歌》更是把他推至幾近神壇的位置。
劉伯溫精通星象推理是肯定的,在他年少苦讀的時光裡,對《周易》他是下過苦功夫的,……這些細枝末節經常出現在各類史冊中,可見劉伯溫其人確實精通術數,但他並不相信世界上有神仙的存在,這些言論被他記錄在《鬱離子》一書當中,他認為不需要對神仙頂禮膜拜,因為神仙堅持的善惡與我們想像的善惡相去甚遠,因此神仙反而更像惡魔,「大道無情」、大愛與小愛的取捨貫穿在中國的神話故事當中,可見一斑。
劉伯溫一路幫助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並不是因為他是神仙,反而是多年來浮浮沉沉後的所學所得,這個學以致用的男人是因為在中國傳統神秘科學上的極高造詣,才能精準推演,是後天所得,而非先天神賦。而《燒餅歌》於此來說,並沒有立足的根本。
二、上位者的瘋狂:知先機的殺戮
傳聞中的《燒餅歌》有多廣呢?那是市井小人物也能朗朗上口的,而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真的能允許這些所謂的預言一直在民間流傳嗎?畢竟按照現在的解讀,《燒餅歌》可是囊括了從大明帝國開始之後的五百年歷史呢。我們可以通過兩個小學就學過的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上位者對於語言是有多麼的瘋狂。
相信大家還記得我們小學課本上普羅米修斯和潘多拉的故事吧,這兩者之間的聯繫且聽我細細道來。普羅米修斯是奧林匹斯山上的先知之神,也就是說他可以預知未來,宙斯非常清楚自己的無上尊位是怎麼得來的,所以他詢問普羅米修斯,將來殺死他繼承眾神之神位置的人是誰,想要先行除掉那個人。普羅米修斯又不傻,怎麼可能吐露實情?為此宙斯用普羅米修斯偷火給人類這樣的小事將他囚禁折磨,但普羅米修斯愣是不開口,宙斯急了,匆忙之中還真讓他想到一個人,普羅米修斯的哥哥厄毗米修斯,這位哥哥是後知之神,能夠看到別人的過去,同時他反應還慢、,是個真·鐵憨憨,宙斯製造了美女潘多拉,送給厄毗米修斯當妻子,期望普羅米修斯有向哥哥透露過隻言片語。當然,宙斯最後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反而在潘多拉的故事中 ,反而給人間帶來災難,成就了後面的英雄們。
如果非有人要反駁說這只是個西方的古老神話的話,請就近參考清朝的「文字獄」,當一個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後,有多瘋狂,多不願意有人給自己帶來威脅,可想而知。
同理而證,《燒餅歌》這等瘋傳民間的預言,但凡當政者聽到,怎麼可能不根據歌謠的描述提前預防,畢竟古人的智慧並不低,能破解出來的人大有人在,再不濟來個寧可錯殺的鐵血手段,歷史不就改變了?這一點上《燒餅歌》預言一說就有了相悖的地方。
三、違反朱元璋常態的表達方式
對歷史有一定了解的都知道,朱元璋這位明朝的開國皇帝,出生貧寒,那個年代可沒有九年義務教育這樣開明的政策,所以接受良好教育的可能性基本為零,而真正在寺院裡面的時間又短,種種跡象表明,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並不高。而從召見孔聖后人一事上來看,他先是用了工整的文言文發去書函,後面對話的時候可是說的白話,畢竟堂堂一個皇帝能代筆的人還是有的,但說話卻不現實。而《燒餅歌》裡面與這些有兩個衝突:
其一,《燒餅歌》當中朱元璋向劉伯溫提問的時候用的是文言文,通俗點說,就是咬文嚼字的彆扭感,劉伯溫作為朱元璋的老哥們兒了,於情於理都不會有孔聖后代的尊寵吧?孔聖后代都沒有享受到的咬文嚼字,為啥期望他能夠在一邊吃燒餅一邊閒聊的時候,跟老夥計你來我往地侃侃而談?
其二,《燒餅歌》中劉伯溫的回答全是七言歌謠,「後世」的解析中都需要對應相應的歷史事件才能翻譯出來意思,而且並不是每一句都能夠完全的連貫上,當時吃著燒餅的朱元璋是怎麼聽明白的呢?
還記得《論語》嗎?同樣是問答的形式,有些事情需要時間來論證,所以這本書是後人根據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整理編撰的,由此看來,除非朱元璋是穿越的,還不是一般穿越人士,是個精通中華歷史的穿越者,不然這根本解釋不通,相比之下,像《論語》那樣是後人編撰這種說法,反而更靠譜一些。
學者馬敘倫在《石屋續瀋·讖語》中專門對劉伯溫的「燒餅圖」做過解釋 :「餘謂世傳伯溫讖語甚多,然果出伯溫否?未有證也。洪武六年癸丑,紀年雖合而郭愈待考,且即使語出伯溫,而自洪武六年訖今早逾五六百年之數;無驗明矣。」
由此可見,《燒餅歌》只是後人假借劉伯溫的名義做出的偽作罷了。
預言,其實早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它們往往神秘莫測,伴生著一個又一個的傳奇人物,但當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卻讓人細思極恐,你可以想像一下:你身邊有這樣一個人,他告訴你什麼時候會戀愛、結婚、生子、老去、死亡……就像一條人生必經的流水線,那樣的人,或者說那樣的生活,你是否還能覺察出人生的樂趣?或者知道後,會不會因為改變後的未知而恐懼;會不會因為無法改變而糾結和痛恨?
相較於那些幾百年前老祖宗的落筆成說,我更傾向於這些只是後人的編撰,李世民曾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燒餅歌》中朱元璋也說過「何為未已?」倘若這首歌謠,只是寫出來給後世之人作為復盤吸取經驗,作為教化的書籍,反而更讓人心中熨帖,有這樣一位熟知歷史又願意用此來教育後人的長輩,怎可說不是後輩之福呢?說這是預言,讓人產生濃厚興趣,進而去了解當中的歷史,還經過仔細拜讀之後明白了其中蘊含的道理,可謂是集教育之大成了。倘若每一個孩童都有這樣一位用心良苦的長輩來教育,中國少年何愁不強,中國何能不強?
文/譚小彥:喜歡看書看電影寫文字的90後典型摩羯座一名。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