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遇到哪些情況,會突然暴斃,什麼問題可輕易要了它們的命

2021-01-15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飼養觀賞魚我們一定會遇到有關它們的很多疾病,這些疾病有可能來源於水質問題、水溫問題、內外寄問題,腸道問題、體表問題、投餵問題等。

那麼,在這些諸多的疾病當中,有些觀賞魚是因為慢性疾病而亡的,這些疾病大部分都會有一定的前兆,就算是我們再不會觀察,也會看到某些跡象。

而有些能夠直接造成觀賞魚暴斃的疾病或者說問題,未必會有任何的徵兆,這樣的疾病導致觀賞魚的突發死亡率極高,我們今天就來看看:

究竟有哪些問題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要了觀賞魚的命,以便於我們及時的察覺。

一、水質問題導致觀賞魚死亡最快的,一定是缺氧

缺氧,這是最容易導致觀賞魚死亡的第一大殺手,而且速度極快,有可能在一夜之間造成全體悶缸。

這個問題與我們平時的水質維護、水溫過高、過濾或者氧氣泵故障有著極大的關係,再者就是當夜的氣壓極低。

在某些情況下,觀賞魚缺氧還是會有一定先兆的,比如說大範圍浮頭,或者是當天晚上部分魚兒輕微浮頭。

但是也會有一些情況,提前並無任何的徵兆,有可能是哪一條魚之前的體質不好,率先發生死亡現象,從而汙染了整缸的水質,再加上密度大、水溫高、氣壓低、過濾停轉等其他因素配合所導致。

二、水體毒素過高,觀賞魚可能直接身亡,也有可能是大範圍的

第二點要注意到的,就是水體中的毒素開始超標,或者說急速超標,這個就與我們突然間的餵食量大幅度提升和入缸觀賞魚的數量大幅度提升,都會有直接的聯繫,當然也會與提前沒有養好水,很長時間不換水,不注意水質的維護,都會有一定的關係。

緩慢的水質毒素超標,觀賞魚必定也會有所反應,一定會出現各種不正常的狀態,比如說食慾不佳、面壁思過、體色暗淡等,這些都很容易覺察到,怕就怕在突然間飼養密度和餵食量的增加,這兩點我們一定要注意,這可是在一夜之間或者極短的時間內,就會造成觀賞魚的大量死亡。

還有一點就是水溫的急速提升。

三、急性腸胃炎,包括了被活食刺穿腸胃等

第三點最容易導致觀賞魚莫名其妙身亡的就是急性腸胃炎等,換句話說就是出在了投餵問題上。

比如說食物相當不潔淨,尤其是在夏季,再者就是食物的適口性不佳,個體太大,可能導致部分觀賞魚直接被噎死,還有一種就是諸如泥鰍類的飼料魚,帶硬殼的蝦皮等,刺穿了觀賞魚的腸胃。

就像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那種急性痢疾,也是有可能要人命的,何況是觀賞魚呢?

如果是因為硬物導致腸胃破裂,觀賞魚當然也就一命嗚呼了。

四、極度驚嚇確實可以導致觀賞魚的死亡,這個時有發生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觀賞魚的心理問題,這個也很重要,在極度的驚恐中,有可能觀賞魚會激烈的撞缸或者撞傷頭部,直接導致慘死。

包括了觀賞魚跳缸後造成的大面積的體表外傷或者被其他魚兒攻擊所造成大面積外傷,較大型的寄生蟲鑽入了魚腦或者魚鰓,這些情況都會導致觀賞魚在極短的時間內死去。

五、各種肉眼不可見的內臟性病變

有些觀賞魚的內臟性病變或許並不會影響到它們的攝食或者正常巡遊,但是到了中後期,有可能在極短時間內,觀賞魚就會迅速死亡,這個情況大多數是目前的觀賞魚愛好者,我們人力所不能為的,我們也沒有諸多的條件給它們做什麼體檢。

因此來說,遇到這樣的觀賞魚死亡,我們不必過於追究原因,即使找到了,也未必有辦法去治療或者避免。

六、遠途運輸折騰而亡,其實也包括了缺氧、毒素超標、爛鰓等

多條觀賞魚共處一個運輸袋中,如果再加上運輸前沒有進行停食處理,水溫過高等輔助因素的影響,那麼,對於體質較弱的觀賞魚來說,和在魚缸裡的道理一樣,它們必定會率先死亡,剩下來的觀賞魚就在那裡不斷的忍受著它們對於水質所帶來的汙染和衝擊。

然後不管是慢性中毒還是水溫忽高忽低引起的感冒症狀等,都會讓其他觀賞魚的體質和內臟器官受損,包括了對於它們鰓部的傷害,也就是爛鰓,到達目的地之後,即使是再好的水質和條件飼養,它們也未必緩的過來,在到家幾天之內,相繼死亡。

七、藥物中毒佔到了觀賞魚暴斃,幾乎是一半的比例

另外一種造成觀賞魚整體暴斃的原因就是不良用藥,這個因素造成觀賞魚死亡的比例極高,幾乎佔到了新魚友飼養觀賞魚的一半以上。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昨天的視頻中提到的,即使是清除魚缸裡的蛋白蟲,我們也儘量不要去下藥的原因,如果能夠做到蟲死了,而觀賞魚還沒死,這種概率就好像是彩票中獎一樣難,可是很多新魚友偏偏喜歡讓自己的觀賞魚去以身試藥,這就沒辦法了。

另外還有兩種觀賞魚莫名其妙的死亡原因,就是病毒性交叉感染和水體的酸鹼度巨大震蕩,包括了不去過溫過水或者經常大換水等操作,都有可能造成觀賞魚的暴斃。

八、其實觀賞魚和人的道理基本上一樣,真正能致命的原因其實並不多

我認為能夠造成觀賞魚暴斃的原因,也就是如上的這些問題,大部分針對的就是魚鰓、魚腦、腸胃、心理等,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非常嚴重的體表傷、水質和水溫以及食物,偶爾也會牽扯到某些寄生蟲。

除了上述的這些原因以外,什麼輕微的摩擦傷,體表出現點水黴、白點、血絲、痘瘡之類的,包括了體色發暗、體表黑斑等,只要是我們能夠及時發現,觀賞魚的體質不是絕對的虛弱,那麼採取一定的措施之後,它們本不該輕易就丟了性命。

其他一些比較嚴重的觀賞魚疾病,比如嚴重炸鱗、腹水、水黴、周身潰爛等,沒有足夠的把握,也可以放棄治療的。

九、明白了這些觀賞魚暴斃因素,才能夠在治療觀賞魚病的問題上注意輕重緩急

為什麼養魚老道要反覆的講這些東西,主要是看到了很多新魚友們不知道輕重緩急的去治療魚病,最後觀賞魚也跟著遭殃,我們自己還累的夠嗆,這又是何苦呢?

如果是我們遭遇到了上述的這些情況,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治療的必要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觀賞魚突然暴斃很常見,為什麼有些快死的魚,很快又滿血復活了?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看到這個題目很多魚友一定會說,突然暴斃的觀賞魚倒是很常見,但是已經不行的觀賞魚,突然間又滿血復活的,我們幾乎看不到,這種情況怕是少之又少吧?
  • 哪些觀賞魚會起頭,它們的大腦袋裡都裝的啥?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一說起觀賞魚的大腦袋,大家往往就會想到了羅漢魚,它們可是起頭類觀賞魚的形象代言魚啊。關於羅漢魚起頭簡單來說就是脂肪累積,因此它們也有水中駱駝的稱號,不過它們頭部的脂肪含量並不是完全相同,羅漢的頭型可分為三種,水頭和肉頭和角頭。
  • 觀賞魚暴斃的原因,魚缸裡有沒有忽然掛掉的魚?找到原因了
    養魚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觀賞魚剛剛買回來的時候入缸沒多久就突然抽搐,然後直接翻白肚,躺在浴缸地下直接去世。還有的入缸的時候好好的,到了睡覺前關燈的時候看了一眼也依舊是好好的,安然無恙,結果半夜那條魚直接在睡夢中死去,然後第二天早上起來就看見那條魚躺在魚缸底部,結果可想而知。
  • 當魚缸裡死了一條魚,我們該如何處置,換水、消毒還是翻缸?
    很多魚友好像是或多或少的都會患有死魚恐懼症,一旦魚缸裡莫名其妙的出現一條死魚,我們這個一身的熱血立馬就會衝到了頭頂,這可如何是好?遇到這種情況常見的動作就是下藥、消毒、翻缸,甚至於清洗濾材,總而言之,各種折騰便會由此而起。
  • 藍色的觀賞魚都會有哪些常見品種,它們的習性如何?
    同時孔雀魚比較可以忍受低溫,飼養在16到18度的水溫下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唯一的要求就是逐步降溫有一個適應期,再就是觀賞魚的體質強健。關於孔雀魚的飼養和繁殖,養魚老道寫過很多文章,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三、三湖魚裡的特藍斑馬、蒲隆地、薩伊藍如果說最為漂亮的藍色觀賞魚,我認為還是在三湖魚裡的居多,而且顏色較為純正,確實有一種海水觀賞魚的味道。
  • 為什麼給觀賞魚隔離治病,不但病情加重,還會突然死亡?
    水溫水質是必須要注意到的問題,水溫不穩定,觀賞魚病情加重雖然不斷強調飼養觀賞魚的水溫、水質問題,但是仍然會有很多魚友,再給觀賞魚隔離治病時,不去注意到這兩個環節,這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第一個就是隔離容器太小,不利於整個隔離容器水體的水溫穩定。
  • 哪些觀賞魚只適合於在一個魚缸裡飼養一條魚,養多了又會怎樣?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大多數的觀賞魚都是以群居著稱,群居的習慣對於觀賞魚有效的躲避敵害會有很大的好處,不過那種情況大多數出現於自然環境中,而在家庭養殖的情況下,如果我們飼養的空間較小,對於一些較為兇猛的魚類來說,它們是容不得其他魚類存在的。
  • 黑色的觀賞魚變成紅色很常見,紅色的觀賞魚變成了黑色正常嗎?
    但是如果是紅色系的觀賞魚突然之間變成了黑色,這個大多數情況下一定是疾病的前兆,至少證明我們在以下方面還是出現了問題:一、觀賞魚長期性缺氧,但是並不嚴重1、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觀賞魚都會出現類似於黑體的症狀,特別是金魚之類的頭茸或者鰓蓋周圍,就會首先發黑,這就是觀賞魚長期性短暫缺氧的徵兆。
  • 自己的觀賞魚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操作,別人未必知道原因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各位新魚友們,我們可知道,所有的老魚友,或者養魚大咖,或者魚店老闆等等,最不喜歡聽到的一個問題是什麼嗎?就是,觀賞魚已經死了,死透了,然後到處詢問:請問,我的這條魚是怎麼死的?天知道它是什麼死的,天知道我們自己,之前是如何操作的。
  • 鼠魚不是底棲觀賞魚嗎?它們突然上蹦下跳,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有著「老鼠鬍鬚」的鼠魚拼接可愛的外表俘獲了大批顏粉,和其他常見的小型觀賞魚相比,鼠魚們更喜歡待在水底。不過作為底棲觀賞魚的它們常常不走尋常路,偏偏在水族箱裡上蹦下跳,異常活躍。這可讓不少魚友嚇了一跳,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難不成是生病了?
  • 觀賞魚莫名死亡是什麼原因?
    觀賞魚能給周圍環境增添色彩,並且觀賞魚飼養本身就很有趣,所以如今飼養觀賞魚的人們越來越多,然而,有時主人們也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意外,比如,觀賞魚突然大片死亡是什麼原因?  一、主人的過失:  1、一些女孩子會塗化妝品等帶油脂類物品,這樣餵食會把油脂帶入到水族箱中的水中,造成水質的汙染。而且這些油汙會漂浮在水面,導致缸體魚外界的空氣隔絕,從而使得魚會缺氧死亡。  2、水箱內的水溫忽冷忽熱,而且溫差特別大,特別是冬天。  3、魚食的投餵量不適當,往往陰雨天餵多了而導致魚死亡。
  • 哪種觀賞魚適合和藍曼龍混養,不是說藍曼龍魚嘴很賤嗎?
    2、都說藍曼龍魚的嘴巴賤,其主要的表現就是比較愛去啃食水草或者魚缸缸壁,比如說它們喜歡攝食蛋白蟲,比較喜歡啃食菌膜或者青苔,有點類似於黑瑪麗的性質。3、至於它們嘴巴能夠裝得下的小型魚,它們當然是會去吃了,這是任何觀賞魚的天性,我們不能因此就說藍曼龍魚就愛去攻擊別的觀賞魚,再一個發情期當然要除外了。二、藍曼龍魚喜歡攻擊的對象有哪些?
  • 新買的觀賞魚,第二天全死了,這是咋回事呢?分析一下
    朋友從魚市新買的觀賞魚,帶回家放進魚缸,養了1天,全部死掉了,問我究竟是怎麼回事,因為不了解具體情況,只能從各個方面分析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其他魚友,不要再走這樣的彎路。首先懷疑的是,觀賞魚體質不行,甚至是帶病魚,這種觀賞魚普遍活躍度不高,甚至有拖便,魚鰭爛掉,或者觀賞魚體表有白點,棉絮狀物質等,遇到此類觀賞魚,堅決不要買。第二個懷疑的地方是魚友沒有過水,或者過水的方式不正確,觀賞魚之前生活的水質,跟你家魚缸的水質肯定不同,需要讓他慢慢適應新環境,所以,新買的觀賞魚,必須經歷過水的步驟,讓觀賞魚慢慢使用水質和水溫。
  • 魚友推薦的三種入門魚,哪個更值得養
    攝影丨石頭城外666觀賞性是觀賞魚重要的指標,也是大家養魚的主要目的。當然這些溫度都是極限溫度,並不是每條魚都可以,而且養魚的目的也不是測試低溫存活率,只是遇到突發情況,好有個應對。不過跟其他觀賞魚相比,孔雀魚招惹的病也不是什麼嚴重的魚病,平時注意穩定溫度,維護水質,其實不容易感染。前兩年養月光魚的魚友確實比較多,那時候的月光魚品種少,但是真的皮實。後來不知道是雜交品種多了,還是人工繁殖過於頻繁,它的皮實程度也不太穩定,有的很久不生病,各種折騰都沒事,有的進缸沒幾天就暴斃,有事沒事就跳缸。好在養定之後會有很大改觀。
  • 老司機教你如何準確地分辨出觀賞魚的公母
    今天老青年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關於如何分辨觀賞魚性別的問題。今天的話題主要是因為老青年的百家號後臺裡時不時的會有魚友發來的觀賞魚圖片讓老青年來幫忙分辨公母的情況所引出的。說實話當老青年面對這些不同觀賞魚的照片的時候,基本上有一多半的情況我是無能為力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老青年一一道來。我們都知道作為有性繁殖的生物都具有典型的性別特徵。
  • 這些觀賞魚都是染色的,大家千萬不要上當!
    這個問題就簡單多了,那是因為這個魚友不太懂買來了染過顏色的觀賞魚,所以養過一段時間之後它們當然就會掉色恢復了本來的面目。雖然養魚老道也開過魚店,不過確實不知道這些個聰明的魚商們到底是怎麼給觀賞魚染色的,但是在市面上有哪些染過顏色的觀賞魚,養魚老道還是略知一二的,特別是最容易讓大家上當的兩種小型觀賞魚魚,大家更應該注意。
  • 黃色的觀賞魚,數量沒有藍色的觀賞魚多,這幾種其實都很漂亮
    皇冠三間在水族市場上流行的較早,也是屬於南美洲的大型慈鯛科觀賞魚,體色金黃,野生環境下個體比起巴西亞要大,但是身上的金色亮片和斑點,要比巴西亞遜色得多。而巴西亞顧名思義,主要產於巴西的一條河流內,雖然很多資料顯示,也只有這一條河流出產的巴西亞才算是正宗,但是現在大家也知道,觀賞魚雜交的過重,我們可以反覆幾代的雜交提純,然後任它爹媽也分不出來了。
  • 長尾巴觀賞魚,難以飼養的原因是什麼?新手最好了解一下
    長尾巴的觀賞魚在自然界中是很少存在的,也許是這樣子根本不符合它們的進化規律吧,只是在順應某些人們的審美觀念而已,實際上有些長尾觀賞魚並沒有它們本來的品相好看,甚至它們本身擁有的觀賞價值也失去了。另外就這些長尾觀賞魚來講,它們的長尾巴已經變成了一個負擔,那麼過長的尾巴會給觀賞魚帶來那些負擔呢?
  • 最容易飼養的觀賞魚,已經不是以前的那些通貨品種和熱門品種了
    這樣的魚,老魚友只要看一眼,都會躲得遠遠的,心裡想著,還是留給新魚友們享用去吧……那麼,除了上述的這些太過普通的品種以外,還有哪些觀賞魚比較易於飼養呢,它們會有一些什麼顯著特徵?再者就是,因為上述的這些小型魚類,大多數性格比較兇猛的緣故,它們不太在乎水質的問題,食性較雜、膽子較大,幾乎沒有什麼心理壓抑或者交叉感染等問題,所以相對來說,就會比起很多卵胎生的熱帶小型觀賞魚,更容易飼養了。至於說它們之間是否會有打鬥的問題,這個也不是不可以避免的,最好的辦法依然是單品種單養。
  • 為什麼說長尾巴的觀賞魚比短尾的難以飼養?
    蝴蝶錦鯉、長尾燕魚、長尾龍魚以及各種長尾金魚,它們都是人工長期培育的結果。其實在自然界中的這些觀賞魚,很少會出現長尾的,養魚老道認為,或許這樣子根本不符合它們的進化規律吧,只是在順應某些人們的審美觀念而已,實際上有些長尾觀賞魚並沒有它們本來的品相好看,甚至失去了原有的觀賞價值。再一個對於這些長尾的觀賞魚來說,尾巴已經成為了它們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