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一說起觀賞魚的大腦袋,大家往往就會想到了羅漢魚,它們可是起頭類觀賞魚的形象代言魚啊。
關於羅漢魚起頭簡單來說就是脂肪累積,因此它們也有水中駱駝的稱號,不過它們頭部的脂肪含量並不是完全相同,羅漢的頭型可分為三種,水頭和肉頭和角頭。
有人曾經做過分析,水頭羅漢的頭部含水量可以超過其大腦袋的一半以上,然後還有脂肪和其它營養物質,其實也不用他們做分析,如果是飼養過水頭羅漢的魚友,在燈光的照射下,我們都會看到水頭羅漢的上半部分是透明的,用手摸起來也是軟軟的,如果遇到疾病或者水質問題,水頭的變化幅度就會比較大。
肉頭羅漢頭部的脂肪含量也很多,相對來講水分含量就比較少,如果我們用手摸起來會有一定的肌肉感,雖然它們也會出現縮頭現象,但是幅度變化不會有水頭那麼大,在燈光下也看不出透明感。
角頭羅漢的脂肪基本已經組織化,摸起來會更硬,並且頭型受到刺激基本不會有任何的變化。
那麼除了羅漢魚之外,大部分的熱帶慈鯛科觀賞魚的雄魚也都會有微小得起頭現象,比如說我們常見的紅尾皇冠、巴西亞、紫紅火口、紅魔鬼、壽星鸚鵡、薩伊、蒲隆地等等吧,太多太多了,這些品種的雄魚達到了性成熟之後,都會有起頭的跡象,並且有些觀賞魚起頭現象也是非常的明顯的。
除了以上品種之外,象燕魚、七彩、地圖、金菠蘿等觀賞魚,它們的雄魚也會有少許的起頭症狀,雖然不是太過明顯,但是如果我們去仔細觀察也是能夠輕易發現的,所以說當這些品種的觀賞魚達到性成熟後,雌雄鑑別還是很容易區分的。
關於這些觀賞魚得起頭原因,養魚老道感覺就不是為了貯存脂肪了吧,而是起到了能夠更好的吸引異性同時又能恐嚇同性和嚇退敵人的作用。
除了熱帶觀賞魚之外,金魚的很多品種都會有起頭的現象,與熱帶魚起頭不同的是,金魚的頭瘤是由於組織增生所致,是由於頭部的上皮細胞變異而來,頭瘤中也會存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不過這種現象可不是僅限於在雄魚的身上出現,並且絕大部分都與遺傳因素有關,比如說我們想要水泡金魚或者蝶尾金魚也能起個大頭,那都是不可能的。
另外金魚的頭部發育也會與後天的食物和營養有絕大的關係,雖然在先天上它們要有一定的基因遺傳,如果後天沒有足夠的營養,即使遺傳再好也不一定發頭,比如說我們在地攤上買到的魚場淘汰的老頭魚,儘管看起來像是蘭壽或者獅子頭品種,但是我們買回家之後,它們很多都不會起頭。
如果是營養充足的話,金魚的發頭也會生長的很好,這個現象就類似於羅漢魚脂肪的貯存了。
比如說在金魚的各個器官和組織、骨骼和肌肉都有足夠的營養供應下,多餘的營養就會供給到金魚頭部,促使金魚的頭部發育,道理上和羅漢魚的大腦袋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