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隨著華為P40系列的問世,上半年全球三大手機廠商已經完成了自己旗艦機型的發布。蘋果,算是在去年底,戰線較長;而三星S系列和華為P系列,算是今年的後起之秀了。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三家產品有個共同點,就是一起發布三款產品。這種戰略,也被大家戲稱為:中杯、大杯和超大杯。這種操作,也確實給他們帶來了非常可觀的收益;畢竟面對產品,有了更多的選擇。
那麼,這種所謂的三旗艦戰略,各自所肩負的任務都是什麼呢?
中杯:走量,但必然會有短板存在,目的是為了烘託更加平衡的大杯。當然,價格會有優勢。
大杯:走量,水桶機,各方面表現都會很好;有亮點,無短板。這,才是自己的強勢發力點。
超大杯:展現自己的技術實力,銷量不重要;價格上探更高,不同程度地展現大杯的性價比。
任務明確了,我們接下來就分析一下蘋果、三星和華為,誰的戰鬥力更強、刀法更精湛。
01蘋果
銷量方面,iPhone 11的戰果巨大,幾乎是兩個Pro版本加起來的2倍。為什麼是這樣呢?
就是蘋果因為缺少5G,相當不自信,直接下調中杯機型的價格。結果就成了現在,「真香」機,非它莫屬。但在相機方面的,短板還是客觀存在的。
再看一下Pro版兩款手機,除了尺寸和電池不同以外,Max並沒有太大升級。而且價格方面也糾纏不清。這樣,就給了消費者很多困惑。
也就是,中杯走量、大杯沒有性價比、超大杯實力不足。
02三星
其實,三星的三旗艦戰略劃分得較蘋果而言,更加清晰。
S20+,比S20的屏幕、電池、線性馬達方面表現更好,相機增加的景深鏡頭也是不錯。差價1000元,確實非常合適。
S20 Ultra,則在配置方面提升了很大,相機、電池、快充,都明顯優於中杯和大杯。價格直奔萬元而去,上探不小。
但對於走量而言,三星似乎做錯了一點,就是基礎版定價太高,七千元恐怕完不成走量的任務。
中杯、大杯、超大杯,劃分明顯,但走量成為了成功的絆腳石。
03華為
華為,相較於三星和蘋果,定位更加明確,玩得更好。
P40,相機短板存在。799歐元的價格,在國內如果是「交個朋友」的態度,到時候表現必會火爆。
P40 Pro,高屏幕刷新率、高分相機、高防塵級別、大電池、有線無線快充,多方面都有進步;而高出的1000元價格,確實更值。
P40 Pro+,更強的相機模組、更快的40W無線充電,加上特定的陶瓷後蓋,旗艦科技感極強。
大杯的預約量喜人、中杯蓄勢待發,超大杯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時,留給了兄弟們足夠的空間。
這麼看來,按照三旗艦所需要的完成的任務而言,華為較蘋果和三星,刀法更加精湛、戰鬥力更強。作為國產手機的優秀代表,雖然在國外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只要把握好巨大的國內市場,一樣可以戰勝強大的對手。
最後,對於華為、三星和蘋果的中杯/大杯/超大杯戰術,大家有什麼要說的,請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或者關注作者,我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