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步知公考申論花木君公眾號,關注獲取更多申論乾貨信息。
感謝過去的一年裡有你的相隨、督導和鼓勵
老花給大家敬禮了
因為每堂課都有「一對一答疑」 (聽課有疑問,可以直接提問)
因而常常被問到:
「老花,課我也聽課,題還是不會做」
「我發現我的思維真的是太不靈活了,聽課的時候感覺打開了思路,一到自己做題就感覺思路被束縛了。」
「有時候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結果注意力會不自覺的分散開去。」
「這種情況是不是不適合考公務員?」
一
適不適合,只有做了才有答案
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夜跑
時不時發個朋友圈激勵一下我
見面的招呼語也從「吃了嗎?」變成「跑了嗎?」
其中,有3位朋友很有代表性:
甲60分鐘能跑10公裡+
乙60分鐘能跑2裡地
丙60分中能從床上跑到廁所再跑回來
有人判斷:
「甲更適合跑步,丙還是算了吧」
事實是這樣的嗎?
呵呵,據我的不完全觀察:
甲這麼玩命跑不是因為他年輕
可能是因為老婆不在身邊,他年輕而孤獨著,於是跑慣了
丙「這麼懶」是因為「老婆孩子熱炕頭」
幸福到「肚子大了,尿酸高了,脂肪肝也有了」
後來,體檢報告給丙帶來了極大的「刺激」和「危機感」
他開始動起來了
第一次,1公裡,用時15分鐘
第二次,1公裡,用時12分40秒
第三次,2裡地,用時9分鐘
……(別問我怎麼這麼清楚哈~.~)
3個月後,他竟然報名參加了「半馬」
沒錯,跑步不等於備考
但二者有很多相似的特性:
終歸是自己的事,需要強大的欲望和自律做支撐
沒有壓力往往很難找到動力
一開始,都是困難的
過程很痛苦,會懷疑自己
但只有親自去做了
才能評判自己適不適合做這件事、能不能做好
我們聽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觀點,不是事實
我們看見的一切都是一個視角,不是真相
所謂冷暖自知
任何事,都只有自己親自去做了
才能找到最終的答案
二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考公務員
我相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舞臺
誠如: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好牛奶
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考公務員
01 - 有巨大養家壓力的人
託裡安諾說,貧窮是一切藝術職業的母親
我比較認同這句話
安逸、富足是藝術創作的天敵
會扼殺人的靈感和思維的火花
但對於有著極大養家壓力的人而言
貧窮就意味著苦難和無助
公務員作為優選職業
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更為穩定的生活
似乎連找個對象都「面更廣更有底氣些」
但很多人忽視了:
公務員不等於官,有很大的地域和崗位差異性
公開招錄的公務員絕大多數都是執行性、基層工作
有著較為繁重的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
這就決定了絕大多數剛入門的公務員就不是高薪資
至少在相對長的時間內不是
(發達地區或職位待遇特別好的不在此範圍)
如果,你恰恰是一家之主
上有老、下有小
家底和花木君的秀髮差不多
那一般意義上的公務員崗位
尤其是基層性質的公務員
可能短期內很難滿足你「高品質生活的需要」
甚至還會面臨「分居」等困擾
相對而言,如果離家比較近
此類基礎崗位更適合「需要照顧家人、小朋友的寶媽」
02 - 才華橫溢或有一技之長
近期一則「超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的新聞很火
據北京大學發布的就業報告顯示:
2019年校本部共有2822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籤訂三方協議,其中到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比例為49.79%,去國有企業的佔27.14%。
於是有人下結論:
超過70%的名校畢業生進入體制!!
且不論這個統計口徑是否合理
花木君個人不太贊成名校畢業生及相對優秀的年輕人一畢業就進入體制,尤其是政府機關
年輕人,有才華就應該去大城市、社會上闖蕩一番
去經歷風雨
去體味人間百態
去磨礪心智
去折騰和挑戰自我
有一技之長的,不管是寫作、挖掘技術、編程還是授課
也應該去社會上闖蕩一番
去展現自己的才華,去增長自己的閱歷和本領
有條件的還可以嘗試創業
哪怕「異想天開」,最終「無所成就」
有才華、有一技之長依然有退路
於當代青年而言
年輕時吃點苦、受點罪甚至「走點彎路」(不是歪路)
對自己的人生而言實在不是壞事
或許年輕時經歷了逆境
學會應對挫折
往後的人生路才會更踏實、更有後勁
年輕,就不能貪圖安逸
年輕,就應該去經歷風雨、長見識
如此,我們的社會才會更有活力、更有創造力
03 - 不善思考、不愛學習的人
近幾年公考進面分數線「水漲船高」
但招錄的人數仍然有限
不能好好學習並融會貫通
想要脫穎而出實在太難了
一次失利,兩次差幾分
要不要全職?群眾們會怎麼看?
你努力,別人更努力
你提高了10分,別人也提高了10分
於是你猶豫不決、敏感
你開始懷疑自己
不懂得隱忍,不能排除幹擾
理性地認識自己和正在做的這件事
就無法穿過迷霧
在孤獨和刺痛中成長並變得強大
庸人只會自擾
急功近利只能「三心二意」並最終浪費時間
就算考上了也不過是新的開始
新時代的領導誰不希望「做點事」?
不學習、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不能快速適應環境、接受新事物
依然會處處受限
學校裡學的是不夠的
你需要持續性的研究政策方針、社會態勢
塑造自己的行政思維
培養自己為人處世的能力
提高業務能力和文化修養
熱愛工作中包含的枯燥勞動
唯有學習,方能「步步為贏」
三
新形勢下,該怎麼安排時間?
在老花看來
公考的人群大致可以分為2類
一是立志一定要考上的二是將公考作為選擇之一,試試看的前者長期備考、深度學習
後者相對隨性,習慣考試前一個月左右突擊
不管是哪一類,終究都是公考人群
都是以公考為目標
完全可以將備考分為兩個大的時間段
1離考試有兩個月以上時間段
特點:
距離考試(筆試)相對較長
缺少考試的刺激,容易懈怠
學習哪些內容?
筆試科目的主體知識適當了解面試,培養自己的思考和應對力持續性學習國家政策方針拓寬知識面所謂備考,並不只是「聚焦考試科目」
已經完成相關科目核心知識點學習的夥伴
可以通過做題來帶動學習,不斷自己總結心得經驗
同時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考試真題
梳理政府工作報告、領導人講話
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意識
2離考試有兩個月以內時間段
特點:
考試即將到來,情緒相對緊張
備考的效率較高
學習哪些方面的內容?
目標考試的常考題型分題型訓練近3年真題的規範訓練反覆修改自己的作答,總結經驗、技巧至於備考計劃怎麼安排
花木君只有一個建議:
保持學習的持續性,不要斷斷續續
· 結語 ·
公考是競爭性考試
看似是和同崗位對手的分數比拼,本質上卻是同自己的競爭
直面「學習本身就是反人性」
嘗試去發現學習中的獲得感
理性認識備考乃至學習的目的
保持人格的獨立,精神的自由
不人云亦云,不妄自菲薄、自高自大
在上岸前,你只有一個選擇
反覆聽課,反覆做題,反覆思考,反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