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真假只因一盞燈
唐僧師徒過了黃風嶺一難,降伏了象徵修行中「妄心假意」的黃風怪,「五聖」取經中的最後一人——代表「真意真土」的沙僧終於要現身齊聚了。《西遊記》這本奇書很有意思的一個筆法,就是相連的兩個情節之間往往大有聯繫和深意。比如金池熊精和悟空八戒,黃風怪和沙僧,乃至六賊和白龍馬,都是以假引真,全是在寓意修行中要先破假而後才可歸真。在以前的文章中都解讀過了,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翻出來看一下。
說到黃風怪和沙僧這一假一真的聯繫,西遊中還有個隱藏的重要暗示,就是那盞「燈」——「琉璃盞」。黃風怪本是靈山鼠精,因為偷吃燈油,造成琉璃盞燈火昏暗,所以才畏罪下界為妖。而沙僧呢?他被貶下凡正是因為失手打碎了琉璃盞。為什麼神仙還會失手打碎一盞燈?就是因為「燈火昏暗」,實際就是在暗示修行中「靈明暗昧」,人本來的靈明真性失去了光明,心意無主,所以才「真意」變成「假意」,不僅造成了心狂意亂的風災,也被天所譴,使得沙僧在流沙河中遭受日日被飛劍穿心之苦。
心狂意亂,萬箭穿心,這兩個詞不就是形容一個普通人在六神無主的狀態下,每天惶惶不可終日的痛苦嗎?普通人會有這樣的心理疾病,大多是因為遇到某件事的刺激,而在修行上來說,就是心意被外物所擾,造成自縛於心的大難。而在西遊記中,這個外物的事件象徵就是燈油被偷吃了。
02迷頭認影
在《楞嚴經》中,富樓那曾經問佛,一切眾生因何有妄?自蔽妙明?佛就講了一個「迷頭認影」的故事。有個叫演若達多的人,早上偶爾照鏡子,愛上了鏡子中自己頭臉五官的影像。可是不照鏡子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就看不到自己的頭了,以為自己是不是中了邪,為什麼看不到自己的頭呢?頭怎麼不在了?因而心狂意亂的暴走,自己問道:「我的頭呢?我的頭呢?」
佛以這個故事,比喻一切眾生妄心假意的生起都是無端生妄,自縛其心,其實你什麼都沒有失去,什麼也不會失去,真性本來圓滿俱足,卻要被世間一切事、一切境界被迷惑,心隨境轉,患得患失,心意不能自主。所以沙僧這個人物的象徵——「真意」,在修行上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沒有「真意」,拿什麼性命雙修呢?
所謂的真意,以前的文章中解讀過,拿唯識來說是第七識「末那識」。「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中圓」——這是唯識宗的說法。其實不論唯識的教理,簡單的來說,就是心不隨境轉,人的心處處都能自己做主!禪宗中,臨濟義玄祖師就強調:「修行人病在什麼處?病在不自信處。若人真能自信,處處自見本來真性,大丈夫立地皆真,不隨萬境回換。魔來不被魔迷,佛來不被佛迷,不與物拘,透脫自在。方名大丈夫兒,方能超出三界。」這其中的道理,說之不盡,但是如果你對禪宗有所了解,就知道禪宗說來說去就只在說這一件大事,若真能明白,歇心放下即得自在,為天人師,這也是真正最上乘的禪法。
說回情節,沙僧是在蟠桃會上打碎琉璃盞的,暗示此燈是如來在大會上進獻之物,至於為什麼要獻給玉帝王母,那是西遊表面上的神話情節;實際就是寓意「真意與假意」,也都是如來所象徵的這個「真如本性」的功能所生起。真真假假,若論本來,只是不二的本性。這盞神燈——也就是如來的「心燈」;其實就是說,每個人心中都有這盞燈,燈火昏暗之時,就是靈明暗昧之時。
03真土難伏
唐僧師徒越過了黃風嶺,果然接下來的路都是平陽大道——「假土去而真土來」。為何又會遇到「八百流沙河,三千弱水深」?所謂流沙河和弱水,就是性基不固,造成真土分崩離析成了流沙,真土變為假土之意,也就是沙僧獲罪遭貶之地。「真土假土、真意假意」本來是一體,修行要借假才能修真。所以假並不可怕,比如「貪嗔痴」三毒心也正是如來成就之因。《法句經》云:「諸佛從本來,常處於三毒,長養於白法,而成於世尊。」沒有貪嗔痴,哪來佛世尊。
「河中鑽出一個妖精,一頭紅焰發蓬鬆,兩隻圓睛亮似燈」,暗示——火;「不黑不青藍靛臉,如雷如鼓老龍聲」,暗示——木水;「身披一領鵝黃氅」暗示——土;「腰來雙攢露白藤」,暗示——金;「項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暗示——九宮。這段沙僧現身的描寫,就是在寓意「真意」之用,能調和五行和九宮,也就是一切修行,不管佛家道家,全要依仗「真意」的修持。
八戒放下擔子,使釘耙就築,與妖精一番大戰。正是八戒為「木母」,木能克土之意。「正戰到好處,難解難分,被行者掄起鐵棒,望那怪著頭一下,那怪急轉身,徑鑽入流沙河裡。」這裡是寓意修行上躁性太過,心不調和,「真意」又潛藏起來了。
八戒跳腳嗔怪行者多事,明明就快要取勝了,行者只好解釋是自己見獵心喜手癢了,又道:『我們拿住他,不要打殺他,叫他送師父過河,再作理會。」正是真意不比假意,可以打殺,本就是修行要求得之物,要一路西去,也必須要五聖齊聚,五行相會才能取得真經。
八戒讓行者再去擒妖,行者這回不敢誇口了,自謙道:「我水裡的勾當不拿手。」悟空是「水中金」的修行象徵,為何說水中勾當不拿手?只因悟空為「金公」,為陽剛之性;八戒為「木母」,是陰柔之性。修行要得清淨的「真意」,就不能用容易躁動的剛性,要用陰柔之性,息心忘慮,「真意」才能出現。
八戒抖擻精神,使出天蓬的手段,入水中與妖精大戰。妖精自敘詩一首,和前面取經路上,悟空、八戒都分別有一段自敘出身的長詩相對應,說明三大主角所象徵的意義。原來妖精是天宮捲簾大將臨凡,兩個同是天宮淪落人又是一場大戰,從水中打到水面,行者按捺不住性子,又是偷空一棒打去,嚇得妖精又嗖得鑽回河中。
04用緩不用急
八戒嚷道猴子性急,不能忍耐緩緩。這個正是說明修行要得無心之心的「真意」,就不能急躁妄動,也就是修行火候的妙用。從從容容,不急不躁,任他思慮紛飛,也不需要加以強行壓制,而是靜觀其生滅去來,「演若達多失卻頭,求心歇處即無事。」
唐僧嘆道:「如此怎麼奈何?」八戒道:「求得一個萬全之策方好。」急躁而非萬全之策,做功夫就要腳踏實地,緩緩行來。所以後面一段,行者縱雲去五七千裡路外化了齋來給師父吃,八戒聽說行者筋鬥雲神通這麼快,要他背唐僧縱雲過河。行者道:「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怎麼背得起。要取真經,也只有苦捱苦行才能取得。」正是「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修行沒有捷徑可走,縱有佛法大道,每個人也只能腳踏實地,自度自修,神仙也不能輕易就將凡人度為仙佛。另一方面,也是在說這個凡骨肉胎要轉化,也只有自己修行才能轉。這一大段都是在說修行需要緩行,不能急躁。
果然接下來,八戒二次下水,仍是行者急躁壞事。還有一點,如同收服八戒的時候一樣,都沒有說出取經之事來,也就是參同契上所說:「言語不通非眷屬」。言語不通,則土木相剋相爭,八戒幾番與妖怪大戰爭持不下;土能生金,「金公」行者要降土,「真土」反而隱藏不出,到底要如何收服呢?要得「真土真意」,就要誠心正意,靜觀密察,也就是佛法中說的「感應道交」才能得。所以行者只好往南海尋觀音菩薩來解救。
05五行齊聚,金丹圓滿
「菩薩取出一個葫蘆,吩咐惠岸在水面上只叫悟淨,他就出來了。把項上九個骷髏,按九宮分布,葫蘆安在當中,就是法船一隻。」葫蘆的形態,就是丹道中二土成「圭」之意。道家認為「土」有戊、己二土,一陽一陰,一動一靜,就是比擬人的心意識中有動靜陰陽。動靜合一,就是戊己二土歸真;能悟到自性本來清淨,則這個清淨的「真意」自然就出現了,這也是沙僧法名「悟淨」的含義。
土居中央調和,九宮布列,所謂五行九宮八卦之象,就盡在其中了,至此就圓滿無虧,金丹成就。前面高老莊收服八戒,寓意金丹只是初現,到此時得「真意真土」,金丹方才圓滿。所以說是法船一隻能渡流沙河,也就是能渡人成就金丹,超凡入聖的真法船。
果然木叉惠岸在岸上高叫「悟淨」,妖精從河中出來,聽說是取經人,忙拜地皈依了唐僧。師徒五人,依菩薩之言結法船渡河而過。「不多時,身登彼岸,得出洪波,又不拖泥帶水,幸喜腳幹手燥,自在無為。」還是在點明修行之道,重在真意無為。
「木叉收了葫蘆,那骷髏一時解化作九股陰氣,寂然不見。」此時金丹已經成就,所謂「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自然就群陰化盡不見了。
終於五聖齊聚,五行圓滿。唐僧收得三徒,正是「真意,真性,真命」三家相見,參同契中說「三家相見結嬰兒」,渾然一太極,成就唐僧這個「嬰兒聖胎」。師徒五人同心西行,雖然前面還有很多劫難,但是西天拜佛取經已經有望了,只要腳踏實地的行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