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月宮」、吃花瓣、裸背跳舞,這個60歲女人不婚無子,卻活成了最...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前段時間,楊麗萍在演出後臺被攝到的一張美背照片刷爆網絡:曲線婀娜窈窕、肌膚細膩光潔,望之絲毫不似一名垂暮之人。

不僅體態令人稱道,她的舞蹈也依然引人矚目:身姿悠揚、步履翩躚,不但不減當年風貌,反而愈發精妙絕倫。

這是一個很傳奇的女人。她在舞臺上風華絕代了近半個世紀,使「孔雀舞」的驚鴻之美深入人心。

時至今日,她年過花甲、無婚無子,同輩人都已在含飴弄孫之際,她仍將一腔熱血揮灑在舞蹈藝術的殿堂。

「我想我是有天賦的。當我站在鏡子面前,我知道跳舞就是我的使命。」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她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卻將它做到了極致。

她註定為舞蹈而生,為生命而舞。

著名攝影師肖全曾說:「三毛和楊麗萍都是離自然和上帝最近的人。」

風錘雨煉六十載,舞蹈的精魂早已注入她的魂靈。

在臺上,她因曼妙生動的舞姿被稱為「舞神」;在臺下,她亦將自己活成了靈氣逼人的「仙女」。

1958年,起始之風吹過了雲南洱源的一戶白族人家。

出生在這物華天寶、風光旖旎的彩雲之南,楊麗萍從小便與大自然分外親近。

開窗摘桃、下河撈魚,騎在牛背上仰望蒼穹……暢遊於天地間的愜意悠悠灑滿她的整個童年。

「姑娘愛唱歌,

三天不唱嘴痒痒;

小夥兒愛跳舞,

三天不跳腳痒痒。」

沐浴著大自然的恩澤,天性真誠淳樸的白族人,喜愛用歌聲與舞蹈感恩生命的饋贈。

他們打魚時跳舞,插秧時跳舞,求雨時跳舞;已經老到腰彎的老奶奶,也要拿著樹枝在水邊翩翩起舞。

「有嘴不會唱,

俏也沒人要;

有腳不會跳,

白來世上走。」

舞蹈是他們的儀式,更是心中的信仰。

爺爺過世那天,楊麗萍的奶奶坐在門檻上晝夜哀歌,聲調婉轉悽涼,唱出了他們過去的故事,如同發黃的舊膠片將記憶封存。

終日受到這樣的環境薰陶,即使未經專業訓練,音樂與舞蹈的印記也早已烙入楊麗萍的靈魂。

1971年的一天,正在就讀初中的楊麗萍在做操時被偶然發掘,進入了西雙版納歌舞團。

九年後,她又被選入中央民族歌舞團,從此和舞蹈纏綿了大半生。

身處喧囂繁華的北京,並沒有改變她自然之子的風貌。她在住所的邊邊角角種滿鳳仙花,還曾想過要在水池裡種荷花、養鴨子,還原生活的一派美好景象。

據她的好友楊二車娜姆回憶,那時楊麗萍的住所十分簡陋,屋頂不停漏水,她卻依然篤定自若地坐在沙發上欣賞指甲。

她潛心在自己的藝術境界中,仿佛一名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

她不贊同芭蕾的表現方法,認為歌舞團裡的訓練方式並不適合自己。於是她常常在別人都已入睡後,獨自在練功房裡練個通宵,尋找自己真正熱愛的舞蹈。

「我不是努力,我只是用心。」

在不斷琢磨的日子裡,大自然又成為她最好的老師:蜻蜓點水、螞蟻走路、陽光灑落在書本上,都曾給予她靈感和啟發。

她跟一朵花學,跟一條河學,從生活中提煉與創造。

在她的眼中,就像天鵝之於西方一樣,孔雀才是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美的藝術形象。

為了體現從內到外的神韻,她日夜打磨,將孔雀舞的「三道彎」演繹得出神入化。

曾有團員這樣解釋孔雀舞的手勢:

食指與拇指相扣,其他手指漸次展開,手腕細微的角度變化都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舞臺效果。

而楊老師反覆推敲,始終保持將最美的一面展現給觀眾,正因如此,人們一眼看去,就知道那隻孔雀是楊麗萍。

「跳舞對很多人來講是發揮技術,對我來講不是。我每次跳孔雀舞,都覺得我在一片森林裡面,霞光萬丈。」

可是由於「動作太過簡單」,楊麗萍自編自演的孔雀舞並不被團裡承認。她只好自己省吃儉用製作演出服,以個人名義參加了全國舞蹈比賽。

出於同情,原本不接受個人報名的工作人員,答應在休息期間將她的作品放給評委們看。

1986年,楊麗萍的《雀之靈》斬獲全國舞蹈一等獎,從此一戰成名;

1993年,她在央視春晚表演的《兩棵樹》好評如潮,而日後的《雀之戀》更使她成為家喻戶曉的「孔雀公主」。

置身於名利的歡樂場,楊麗萍並沒有迷失其中,依然堅守著最初的本心:

「舞蹈是一種『我』的儀式,我在心中的那個場所起舞,跟心中的神對話,無關外人。」

乘著春晚的東風扶搖直上,楊麗萍本該在中國舞壇乘風破浪,坐穩第一把交椅,可她卻於巔峰時刻激流勇退,離開北京,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家鄉雲南。

「就像是魚回到大海一樣舒服。這裡曾是我靈感的源泉,如今輪到我來反哺家鄉,將民族的瑰寶呈現給世界。」

她要製作一部能夠表述雲南原生態文化的大型歌舞集。

從2000年開始,楊麗萍用一年多的時間深入採風,全程行走了十幾萬公裡,有的村寨先後去了三次。

「舞蹈不能僅僅是美而已,我想用它來刻畫出關於生命與信仰的深刻意義,所以取材從開天闢地的遠古神話,囊括到昆蟲交合的生命悸動,追尋的不光是視覺與聽覺的衝擊,還有背後深刻入骨的哲思。」

楊麗萍從山灣裡挑來了六十幾名能歌善舞的農民,想要通過他們來還原「只見黃土不見腳」的原生態感動,演繹出白族人民與生俱來的衝動與狂歡。

取一句而聞之:「人生人,嚇死人,娘奔死,兒奔活。」

在農村見到有舞蹈天賦的小孩時,楊麗萍會直接上前:「你願意跟我走嗎?」

這樣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在講求門檻的舞蹈行業幾乎不可思議。

而她對演員的指導也十分玄妙:

你要用意念去領會,體會風如何吹過樹葉、燕子如何划過水面;

鼓是女人,鼓槌是男人,敲鼓時要像擁抱你心愛的女人,熱烈而不粗暴;

當你感到神握住你的手時,那就對了。

正因這份超凡脫俗的傳神寫意,使她創作出了絕無僅有的靈性作品。

然而這種種狂野大膽的創想,卻與投資人的期望大相逕庭。由於楊麗萍在舞蹈表現上拒絕妥協,合作方紛紛撤資。

最艱難的日子裡,楊麗萍不惜打破原則,親自去接商業演出養活整個團隊,甚至賣掉自己的房子來維持運作。

外界的紛擾不曾影響她的決定,她亦從未想過放棄。

首演前夕,她跟著舞團一起排練,連續熬了七個通宵。第五天清晨,她坐在椅子上吃蘋果,吃著吃著就睡著了,蘋果從她手上滾落下來。

她被團裡的學生們稱為「女鐵人」。

長夜漫漫,黎明將至。

2003年,大型原生態歌舞集《雲南映象》在昆明成功亮相,她憑此一舉拿下多個荷花大獎。

隨後,這部薈萃著雲南精魂的文化寶藏在世界各地展開巡演,很快引發轟動。美國辛辛那提市長觀賞完後深受感動,特地將演出日命名為「雲南印象」日。

掌聲與讚譽紛至沓來,她對自己的認知卻依舊清醒而淡然:

「我並非是在表達自己,只是在整合民族的東西。我作為一個舞者,如果不能使那些即將銷聲匿跡的民俗文化遺產得以傳承下去,可就實在太可惜了。」

「退休」以後,楊麗萍將自己的私宅安置在一座面朝洱海、北依蒼山的小島上,取名為月亮宮。

在這鐘靈毓秀的世外桃源,天空澄碧、遠山含黛,院子的露臺直接與洱海相接,盤根錯節的老樹長在房間裡,人與大自然幾乎融為了一體。

進入樓內,屋裡的布置也頗為講究:

從復古茶几到原木家具,一花一物都由楊麗萍親自精心挑選;

瀑布從二樓潺潺而下,正可供於木盆中泡浴時細細觀賞;

扎染的布藝錯落排開,透露出一股濃鬱的雲南風韻。

若要說如何將田園生活的唯美發揚到極致,恐怕便是楊麗萍月亮宮裡的樣子。

白日裡,水光瀲灩,碧空如洗,她賞花餵魚、聽風觀瀾,穿梭在長有二十幾種果樹的後園,品嘗自己親手採摘的菜。

黃昏時,暮色蒼茫、亂雲飛渡,她轉身入院,關閉門扉,將外界的喧囂與紛亂隔絕,與世無爭。

到了夜晚,舉首便能望見明亮的星河,璀璨的星空仿佛觸手可及,她烹茶作畫、枕濤而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觀天邊雲捲雲舒,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不知今夕是何年。

面對如斯美景,縱使是平日巧舌如簧的魯豫,也忍不住重複呢喃:我也想要一個這樣的院子!

許是正因這般如詩如畫的生活,才鑄就了如翩翩仙子的楊麗萍。她置身其中,遺世獨立,看四季流轉,看人生輪迴。

面朝大海,生命的鮮活與純粹,在這裡被體現得如臻化境。

「我每天起來看到太陽,都會感嘆生命是如此美好。」

活得宛如人間精靈的楊麗萍,也曾邂逅過轟轟烈烈的愛情。

早年間,她曾經過五年的愛情長跑,與比自己年長八歲的臺灣富商劉淳晴步入婚姻殿堂。

婚後五年,他們有了愛的結晶。醫生極力奉勸:像楊麗萍這樣長期控制飲食的女子,必須及時增重,才能確保腹中的胎兒營養充足。

對普通人來說,這並不是個困難的決定,然而對一名自我要求近乎苛刻的舞者而言,增重就意味著身材變形,意味著可能永遠失去重返舞臺的機會。

舞蹈是她的信仰,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考慮再三,劉淳晴支持她不要這個孩子,他比誰都期待為人父母,可他更願意尊重楊麗萍的人生選擇。

楊麗萍的身體恢復後,兩人和平分手,她重獲自由。

也許她註定不屬於婚姻。她是自然之子,那些煙燻火燎的柴米油鹽,與她無緣。

「水也是我的伴侶,雲也是我的頭髮。我不孤獨。」

在楊麗萍看來,愛有很多種,它不僅是指愛情。真正的大愛會使人變得豐富。

「活在世上,要有自己認為的一些東西,而不要去同流合汙。」

也許她的選擇未必符合世俗的標尺,但卻能夠令她怡然自得。

正如《黃金時代》中所言:我不能選擇怎麼生,怎麼死,但我能決定怎麼愛,怎麼活。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黃金時代。

一個人生命的圓滿,就是徜徉在內心最豐盈自洽的狀態中。

選擇了最令自己愉悅的生命狀態,許才是她最大的成功之處。

在「少女人設」大行其道的今日,有人說楊麗萍活成了凍齡神話、不老傳奇,可她卻拒絕被神化:

「說我不老,特可笑。我只是個簡單的生命,我只是擅長跳舞。」

當被人問起保養秘訣時,她更是不但沒有大談駐顏之術,反而堅持坦誠相對:

「不要奢望能永葆青春,這不符合自然規律。所以懼怕衰老也沒有用,還是要無畏一點。

我一直記得村裡有個老太太,老到腰都彎了,還是握著樹葉一直在跳舞。我也想要像她一樣在水邊、在樹旁、在雲下,永遠舞蹈。」

在楊麗萍看來,一切生命在大自然面前都是轉瞬即逝的過眼煙雲,沒有人能長生不老,也終究會面對死亡。

但是,在時光的長河中,死就代表生,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向死而生。

只要了解了真相,就不再恐懼,轉而開始享受生命美好的過程。

「我沒有孩子,但是我相信萬物性靈,一朵花也是我的女兒,一棵小草也是我的學生,我的作品也是我的孩子。」

舞蹈曾是她追尋快樂、體驗生活的方式,而隨著歲月變遷,如今更已成為她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她的技藝沒有因年齡而打折,反而從眼神和韻律中,流露出對生命更寬闊的體悟。

「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大自然賜予她靈心蕙質,而她亦將源自天地的生命力注入自己最愛的舞蹈,以纖長柔美的身軀演繹出萬物之精魂。

馮小剛曾說:楊麗萍在我心中就是一個「仙人」,上天派來的精靈,用來傳達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

也許她的存在正是為了提醒世人:

我們來到這世上走一遭,不僅是為了衣食住行、傳宗接代,更是為了在閒暇之餘靜下心來,單純地去體悟和感知世間的美好。

尋尋覓覓,卻依然無法填滿內心的空虛,也許是因為我們忘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忙忙碌碌,卻仍舊沒有獲得安寧與喜悅,也許是因為我們忽略了生活的本質,正如那首詩中所唱: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相關焦點

  • 誰是月宮之主,月老住月宮嗎
    關於月宮的主人,中國的神話故事中有多種傳說,比較流行的版本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國的神話都是層累的神話,就像中國上古歷史是被後人一層一層不斷創造的一樣,比如,《詩經》中只提過大禹,商人和周人的祖先,而到了《論語》中,就有了堯舜。到了戰國,才有了五帝之說,鄒衍之後,黃帝成了華夏祖先。
  • 活成這個樣子的女人,才是最有魅力的
    作者:萌聽小姐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在二十一世紀,女人越來越活出自己的樣子,而不是像古時候的女人那樣,被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情束縛住。很多女人在這個包容萬象的時代裡,活出了非常精彩的人生,過上了自己滿意的生活。
  • 誰才是月宮中的「女主人」?
    由於古人對自然萬物的崇拜,因此也將月亮神化為一個仙居之地,關於月宮的神話故事也有很多,像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故事。而道教則是在原始神仙信仰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也有山川河嶽、日月星辰等神格化的神明。因為嫦娥奔月這個故事被世人知曉,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月宮的主人是嫦娥,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那麼誰才是掌管月宮的神仙呢?
  • 跟有錢的老伴領證,一年沒吃頓肉,60歲女人:嫁人不嫁守財奴
    跟有錢老婆領證,一年不吃肉,60歲女人:嫁個守財奴。可能不是這樣。就算如願以償,找到了有錢的老婆,也未必能過上自己夢想的生活。如果對方錢多,不願意送花給你,或者是特別會生活的老人,那麼你們在一起後生活不會改變,你們可能會比以前更尷尬。二、真實案例旁白:吳小翠, 60歲了。
  • 為什麼有人能活到90歲,有人卻只活到60歲?壽命長短和什麼有關?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民的平均壽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經達到了76.1歲,儘管這個年齡不能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但是和幾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儘管如此,我們在生活中還是可以看到很多人,60多歲就去世,而還有一部分老人卻能活到90多歲,甚至上百歲,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為什麼有人能活到90歲,有人卻只活到60歲?
  • 60歲女人的自白:人到晚年還想活得好,就不要指望丈夫和兒女
    李阿姨,60歲。(為了方便陳述,採用第一人稱) 我曾經和很多女人一樣,相夫教子照顧公婆,只要他們活得好我就開心。然而經歷了一些事,仿佛讓我也從鬼門關走了一遭,也讓我的思想開始發生了轉變。 01 從前的同事安大姐,上個月走了。
  • 溫碧霞海天盛筵上秀裸背 粉絲表示美呆了簡直就是凍齡女神
    溫碧霞海天盛筵上秀裸背 粉絲表示美呆了簡直就是凍齡女神時間:2016-12-11 14:39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溫碧霞海天盛筵上秀裸背 粉絲表示美呆了簡直就是凍齡女神 鳳凰網娛樂訊 12月10日,香港老牌女星溫碧霞發微博稱:海天盛筵,善學基金慈善晚會。
  • 60歲的女人,為家付出很多,有姿色有氣質,為啥老公要和我離婚
    我今年60歲,為這個家付出很多,長相有幾分姿色,平時注重打扮,廣場舞朋友都說我特有氣質,為什麼老公突然要和我離婚呢?我和老公青梅竹馬,又是大學同學,可以說是知根知底,當時追求我的人很多,我也擔心別人不可靠,不了解,所以就答應他,並一起回到我們的城市。
  • 中年人婚姻禁忌:女人活成老媽,男人活成兒子
    結婚前,男人上班,女人上班。結婚後,男人只負責上班,而女人則要上班、帶孩子、做家務。因為在世人眼裡,男人只要能掙錢,不做家務,不帶孩子,不會處理家庭關係,都不算什麼大事。曾有人向我訴苦,她說自己的婚姻狀態是「帶兒式婚姻」,她帶的不止是自己的孩子,還有老公這個大齡巨嬰。
  • 為什麼有人活不過60歲,有人90歲了很少生病?醫生說出大實話!
    即便如此,在我國依然面臨著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有人還沒有活過60歲就去世了,而有些人活到了90歲都很少生病,並且身體一直很好,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為什麼有人活不到60歲,有人活到90歲很少生病?看完後明白了!
  • 為什麼古時候人大多活不過60歲?
    這個梗郭德綱說出來很多人都認為是笑話,因為這讓我們現代人很難理解,畢竟我們三十歲很多人都還沒結婚,有一小部分人博士還沒有畢業呢,民國的人就開始扮演老先生,是不是有點故作姿態了?可是只要我們知道民國的人平均壽命只有35歲,我們就應該判斷出郭德綱不是說笑話逗大家。民國的男人三十歲就開始進入老年狀態,只能說民國那個時代人們的壽命太短,逼大家不得不加速自己的人生歷程。
  • 有人能活到90歲,有人卻只活到60歲?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有人能活到90歲,有人卻只活到60歲?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在古代,很多人為了讓自己長生不老,用盡畢生心血去煉仙丹,終究沒能如償所願。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相信科學,也知道長生不老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便想退而求其次,希望自己可以健康長壽。
  • 民國復旦校花,不鍛鍊愛吃肉,活到2017年,100歲仍穿高跟鞋跳舞
    可對於校花你是怎麼都無法和吃肥肉不鍛鍊聯繫在一起吧?在我國近代的歷史上就有著這麼一位曾經的復旦校花,她不鍛鍊還大口吃肥肉,活到2017年,100歲仍穿高跟鞋跳舞,十分長壽。 從未吃過苦的她,第一次扛起了生活的擔子,和這些婦孺們一起在院子裡生活,種菜、做鞋、養豬,用樂觀的心態感染每一個人。
  • 活成人生贏家的女人告訴你:什麼才是一個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
    我特別羨慕身邊的幾個姑娘,她們分別是18歲的甜甜,28歲的琪琪和38歲的小柳。18歲的甜甜是個特別可愛的小姑娘,有著她這個年齡該有的一切特質。青春洋溢,快樂勇敢,想做什麼都立刻去嘗試。看著她每天活的那麼鮮活,我就覺得這是年輕該有的模樣,無所畏懼,敢愛敢恨。
  • 你不知道的月宮,真相令人吃驚!
    廣寒宮最早出現月宮相關的無疑是「嫦娥奔月」,而在奔月過程中出現的關鍵人物是后羿和嫦娥。後在其訪友途中遇王母,賜予不死之藥,助其成仙。后羿不願離開其妻嫦娥獨自上天,於是擱置家中不提。此事卻被逢蒙得知,趁后羿離家之際,逢蒙來到后羿家,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不死之藥,飛到了月宮。從此后羿與嫦娥天地相隔,只剩思念。「嫦娥奔月」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 袁世凱家族有活不過60歲的魔咒,後來究竟是怎麼破除的?
    因此有人感嘆,如果袁世凱不那麼早死,近代中國或許會是另外一種局面。的確,這種可能極有可能存在,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當時正值壯年的袁世凱英年早逝呢?在袁世凱生前,袁家人都不滿60歲。袁世凱的曾祖父袁耀東剛活到40歲就死了;叔祖父袁甲三1863年染病去世,算是袁家人當中壽命最長的一個,也只活了57歲;袁世凱的親生父親袁保中終年51歲,過繼以後的父親袁保慶終年只有49歲,堂叔袁保恆只活了52歲。活著的袁家人對去世的先祖壽命進行一番統計,得出袁家人生命最大極限為57歲的結論。
  • 民間故事:元朝年間,為何大多數老人,活不過60歲
    元朝年間有一個非常殘酷的規定,老人花甲60,不死即活埋。言外之意,老人只要活到60歲就必須死去,如果不死,那麼就會將他們活埋掉。統治者之所以這樣規定,就是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面,60歲的老人已經沒有用了,活在世界上只會浪費糧食,還不如死了清靜。
  • 袁世凱家族有個壽命魔咒,當官活不過60歲,復闢稱帝也沒能破解
    不過,袁世凱也有不為人所知的故事。他的家族就像被一個魔咒套牢了,如同詛咒一般:如果家族裡的男人外出從政為官,那麼肯定活不過60歲。袁世凱的叔祖袁甲三高居一品官職,57歲去世;當戶部侍郎的叔叔袁保恆活到52歲;袁世凱的父親袁保中僅僅捐過同知(知府的副職),51歲時就暴斃了。從科學的角度看,也有點邪乎,雖然都在壯年去世,但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遺傳因素,畢竟每個人去世的原因都不一樣。
  • 原來嫦娥並不是月宮宮主?真正主人孫悟空見了都要迴避?
    哪知嫦娥擔心后羿不帶自己,偷偷提前截胡了。嫦娥剛吃完,突然感覺身體變輕,「控制不住寄己」,腦袋上像安了GPS導航,飄飄蕩蕩來到了月宮。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她剛飄進月宮,還沒來得及找物管要鑰匙,身體就變小了,背就變駝了,皮膚也變粗糙了,成了一隻又醜又笨的癩蛤蟆。嫦娥後悔得要死,可世上又沒後悔藥。
  • 這個女人,跟我講:這3種女人,八成在婚姻裡會活得很「瀟灑」
    我給她的回答是:「瀟灑的意思是自然大方,不拘謹,不拘束,不矯揉造作,這也就是說,一個活得瀟灑的女人,在面對自己的婚姻的時候,都能夠做到愛家人,愛自己,都能夠做到為家庭負責,為自己負責,都能夠做到不過於追求物質,只在乎現在的生活,幸福不幸福。」那麼,哪幾種女人,很可能在婚姻裡會活得很「瀟灑」呢?針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問起過李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