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先人留下來的古語,一定是經典,我們都不要輕易去顛覆。比如,民以食為天,也就是說哪朝哪代的老百姓最大的問題就是吃飯,只要給他們解決了溫飽,解決了吃飯問題,他們就鬧不出什麼大事來,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大都是朝政腐敗,民不聊生的時候,老百姓沒飯吃了,就要生變,故真正的王者,都是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也。
再比如,百善孝為先,我們到處去做善事,卻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我們能算真正的善人嗎?不管我們在外面做過多少善事,也不管在外面有多高的地位,又或者有多麼成功,只要我們不孝敬父母,那我們在人群中永遠會矮人一截,低人一等。
扯遠了,言歸正傳。豬不椒,羊不料,牛不韭也是先人智慧的結晶。說的是豬肉不能和花椒相配,羊肉不能和大料相配,牛肉不能和韭菜相配。當然,不相配不等於忌諱,有人說豬肉怎麼離的了花椒吶,羊肉怎麼離的了大料吶,我就豬椒配,羊料配,也沒什麼不可,就像炒菜片配片,段配段一樣,你非要片段配一盤,也沒什麼不可,只是這樣做不僅登不了大雅之堂,而且還真會影響味道純正。
我們先說說豬不椒,花椒是我國獨有的產物,它既是中藥,又可作調味品。花椒能「散寒除溼,解鬱結,消宿食,通三焦,溫脾胃」。作為調料它有去羶增味的功效,位於十三香之首。
花椒屬於清香類香料,香氣芬芳,做調料具有提鮮解膩作用。而我們對吃豬肉的情愫是一種濃鬱的香醇,所以很簡單,豬肉放花椒,破壞了豬肉本應該有的香味,尤其是燉豬肉。
那麼羊不料就更好理解了,這裡的料就是大料,也就是八角。羊肉吃的就是鮮香味,羊肉可以放花椒提鮮,如果加入大料會破壞羊肉的鮮,特別是羊肉湯,放入大料會讓奶白的羊湯發渾,所以這都是先人總結出來的經驗。
至於牛不韭,這好像是現代人總結出來的經驗,這更好理解,牛肉有牛肉獨特的香味,韭菜的味道更鮮明,兩者放一起,什麼味也吃不出來了。韭菜可以和白菜一起做餡,但韭菜不能和茴香一起做餡,韭菜茴香一起,你吃的是韭菜味兒還是吃的茴香味兒?最後什麼味兒也吃不出來了。
所以,還是講究些好,做不能瞎做,吃不能瞎吃,我們自己在家吃怎麼都可以,反正好壞自己吃,可是,家裡來個客人呢,平時不講究,那到時不抓瞎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