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誤解的林徽因的真實形象,在感情面前,這位才女選擇了理性
林徽因的一生當中,在面對愛情之時,她遇到過三個男子,一位是她懵懂嚮往愛情之時遇到的初戀,一位是與她有名義的丈夫,而還有一位則是尊重林徽因的決定的飽滿真情的男子。因為與這幾位男子發生的故事模糊,林徽因被人誤解為是玩弄情感的女子,其實並不然,真實的她確實是一位有自身原則的才女,她只不過是愛上了不對的人,她也未做出有失身份的事情。
雖說徽因是出生在名望家族,但她的童年過得並不是優於常人。因為她的父親沒有很喜愛她的母親,反而是更寵愛妾氏,這與家族後代相傳有關。徽因的母親生下的三個小孩,就只有她健康地成長,只可惜徽因是個女孩,聽了長輩的意見,她的父親便娶了個妾。而這位二夫人還很幸運地連生下幾個兒子,從此這位夫人是林家最受寵的。
徽因與母親便被冷落在後院,徽因因為母親的原因,還不能與弟弟妹妹們一起玩耍,兩人的生活一直被憂鬱的氣氛包圍。好在姑姑的出現,給她有了轉移注意力的機會,親近的林澤民教會了她識字讀書,徽因才會有機緣喜歡上書,後來她成為了家裡重要的通信員。
當時她的父親因為事務繁忙一直在外奔波,她自六歲起就替祖父寫信給父親,在文人世家裡,寫的信可不完全是白話文,而林徽因小小年紀就能看懂父親寫的回信,徽因那時已經是積累了很多學識。後來全家移居到北京,在大城市裡,徽因開始走進正規的學堂。
僅有12歲的徽因早已表現出與同齡人不同,不論是對學問了解甚多,還是氣質不凡,這註定林徽因是在人群中的最顯眼之人。有這樣出色的女兒,父親林長民也對此很欣慰,也開始關照這個孩子,所以在他要去歐洲長期考察之時,他便想到要帶上徽因去長見識,而徽因也不負父親所望,考上了倫敦的學校。
到了歐洲,父親依然是政務繁忙,大多時間徽因要一個人獨處,在這種孤寂的生活中,徽因寫信時都要與有人抒發這種情感,有一次她寫道嚮往一人來陪伴她,後來這美夢竟然成為了現實,兩人在倫敦大學時不期相見,恰好的時間恰好的地點,兩人相互吸引著,好不容易在異國遇上愛情,可是現實給了徽因一擊。
因為這位男子是已有家室的,當他的髮妻來到同一座城市之時,徽因也慌了,因為她看見男子妻子的眼神,裡面夾著怨恨及哀求等的複雜情緒,徽因明白了她是第三者,她即使對初戀再不舍她也不能違背原則,所以她決定回國,並寫下一封信留給這位男子,表明她的真實想法以及決定。
後來因為父親的原因,她認識了她的未來丈夫梁思成,兩個世家都很期待這個婚事,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兩人那裡,在家長的介紹之後,他們便開始正式交往,只是不幸的是,梁思成遇上車禍,然而因為此次不幸,兩人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到後來一起去求學之後,他們攜手結為夫妻。
在兩人結婚之前,徐志摩還大招搖登報紙說自己已經離異,其實他是在挽留徽因,只是這時的徽因已經回不去了,她的身邊已經有了思成,她必須要對這段感情負責。徽因在感情面前,她會更加地理性,她應是被稱為聰慧的女子,而不是被人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