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年間,淮南有一戶人間,老老頭叫劉老,生了個女兒起名叫翠翠。姑娘長得水靈可愛,從小聰明,父母非常喜歡她,就讓她從下入了學堂,在學堂裡學習。
誰知這姑娘聰明,什麼東西都是一學就會,很快就學的腹有詩書,不覺成了個女秀才。
和他一起尚學堂的,還有一個孩子,和她很般配,同樣學習很好,名叫金定,大家都打趣他們倆,說他倆是一對。
也許優秀的人真的會互相吸引,兩人開始互相寫詩,互生情愫,約定終生。
後來,隨著翠翠逐漸長大,家裡人開始給她許配人家。
前來提親的公子哥,無論家世、相貌如何,可翠翠就是不同意,因為她內心惦記著金定,無論如何都不同意父母的媒妁之言。後來父母也納悶,一經詢問,原來女兒要嫁給一個叫金定的孩子。
劉老夫婦便拖了媒婆前途詢問,結果金定的父母一聽是劉家的千金,大驚失色:自己家裡太窮了!如何能配得上人家的姑娘?
媒婆出主意,讓答應了這門親事,畢竟女方同意,就不會推辭。
就這樣,金定的父母終於答應了,可劉老有條件,害怕女兒去他家受罪,讓金定來他家做上門女婿,金定的父母也欣然接受。
終於,兩人也算有情人終成眷屬。
可惜,好景不長,兩人在一起沒多久,張士誠起兵了,率領部眾,所到之處任其搶掠。
張士誠手下有個姓李的將軍,頗貪女色,聽聞翠翠素有姿色,便前來搶奪,金定抵抗不過,被搶了妻子去,從此一對鴛鴦便一分兩散,一個在家悲傷,一個被略去做了夫人。
幾年後,由於張士誠實在沒有能力和朝廷對抗,便被朝廷勸降了,天下再度太平。
而金定因為思念妻子,帶了幾兩盤纏,決定上路尋找妻子。
走了多日,找遍了很多地方,終於找到李將軍的府上。
話說這裡將軍府上可不是什麼人都能進的,守衛侍衛一見金定,便詢問他是何人,有何幹,金定說是翠翠的哥哥,前來見妹妹。
有了這個大舅哥的身份,李將軍才出來接見,消息傳到翠翠耳中,翠翠狐疑,自己沒有哥哥,突然哪冒出來的哥哥?
出來一見,原來是失散多年的夫君,因為李將軍在眼前,又不能相認,怎麼辦?便只能繼續以兄妹相稱。
李將軍詢問大舅哥是否懂文採,可識的字?
因為金定對答如流,對文章更是有自己的一套,很得李將軍待見,於是留在府中聽用,做了個文職。
可金定的目的原本不是前來混飯吃的,而是為了見妻子,可現在見到了妻子,可天天看著妻子和別人在一起起居,自己何等難受,眼見日子一天天過去,有沒有機會親近,日積月累竟病了。
翠翠聽聞金定病了,便不顧李將軍反對前去伺候,不料,金定因為病入膏肓,一命嗚呼了。
金定死後,翠翠傷心過度,因為心系丈夫,又加上相見不能相認的寂苦,讓翠翠很快就病了,沒多久,也一病不起,隨丈夫而去了。
臨終前,翠翠央求李將軍,自己和哥哥兄妹情深,希望自己死後,能安葬在哥哥墳墓旁邊,李將軍按照她說的做了,將兩人墳墓安排的極近。
隨後沒多久,張士誠的勢力被徹底剿滅了。
一次,一個人路過一個地方,只見翠翠和金定二人住著大房子,生活很幸福,看見這人便打聽他是否要去淮南某地,那人說是,於是翠翠便捎給他一份家書。
那人欣然接受,回到家便把此書信帶給了劉老,劉老見信中有地址,便隨著信中所說前去尋找女兒。
可誰知,到了那地方之後,除了兩尊墳墓之外,什麼都沒有,劉老好生疑惑,這時走來一個和尚,便上前詢問。
那和尚一看便知,告訴劉老,你家女兒早已過世,這是她用陰魂來告知你而已。
劉老於是大哭一場,隨後把女兒和金定的屍骸合葬一處,移回家鄉安葬。
安葬完這天夜裡,劉老做了個夢,夢見女兒和女婿前來拜別自己,說自己兩個因為緣分未盡,陰魂在一起生活,現在要前去投胎,來生他們二人還會做夫妻。
書生說:亙古以來,百姓最懼怕的便是兵災,而夫妻最怕的是分別。回頭想想,小時候,村裡的很多長輩們都是要外出的,因為家窮需要外出務工,長年累月與妻子不能相見,這種痛苦在那個環境中生長的我們,似乎深有體會,更何況這種梁山伯和祝英臺式的訣別!人生最苦是離別,珍惜眼前人。
我是崆峒小書生,如果您覺得故事還可以,希望您能給書生個關注,書生將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