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如果你被父母遺棄了,長大後再想認識,你還會孝順他們嗎?
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論題,大多數網友的選擇都是「不會」——即使父母有萬不得已的苦衷,但在對方選擇拋棄自己的那一刻,雙方的親子關係已經恩斷義絕,所以,大多數網友都選擇不原諒。
這種答案在我意料之內,國人向來尊崇生恩不如養恩大,比起親生父母,養育自己長大的人才更值得孝順。然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並不是這樣。
故事的主人公叫井柏然。沒錯,就是你所認識的那位男演員。
年少時期,他曾參加選秀、成功出道,做了幾年愛豆後,他選擇轉型為影視演員,通過《捉妖記》進入大眾視野,如今已成為名聲大噪的男明星。從外表來看,井柏然像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富家小公子,其實他的人生經歷並不順遂。
根據訪談節目可知,井柏然未滿月就被父母拋棄,能夠長大,全然依賴於爺爺奶奶的不離不棄,靠著撿垃圾把他養大,也因此,井柏然的童年生活可謂相當貧困。看採訪,他很小的時候就隱瞞年齡去打工,只為養家餬口,畢竟他是家中唯一有勞動力的人。長大後好不容易功成名就,爺爺奶奶卻接二連三過世,沒能享福太久。最可惡的是,他的親生父母在得知兒子有錢了以後,到底是找上了門。
這種前提下,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與親生父母分道揚鑣,但井柏然沒有。他依然耗資千萬買了房子,並將父母接到身邊,請了保姆伺候著,只為給父母一個安享晚年的機會。這過程中的大度是普通人所做不到的,但真實原因卻讓人淚目。
與他對父母的孝順無關,與爺爺奶奶有關。
與其說井柏然寬容了父母的拋棄,不如說他在爺爺奶奶的教育下成長為性格善良、堅韌寬容之人,所以才能夠諒解當年遺棄自己的父母。與其說他耗資千萬去孝順父母,不如說他是為了讓爺爺奶奶能安然離去,畢竟父親是爺爺奶奶養大的,他的孝順是間接的。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老年人常說的話,兒女債、父母還。
井柏然的爺爺奶奶把他撫養大,說白了就是還了井柏然父親的債。畢竟子不教、父之過,井柏然的父親是一個失敗者,性格冷血,但本質還是因為家庭教育不足。井柏然的爺爺奶奶辛苦把他養大,就是來負責為兒子還債的,也是為自己過去的教育所買單。
這話說的很殘酷,卻是事實。作為圍觀網友,我們要從中汲取教訓。尤其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為人父母,起碼要做好以下準備:
①確保自己和配偶都喜歡孩子
俗話說,天下無不愛孩子的父母,對於這句話我是不認同的,之前曾接收到網友的來信,表示自己對孩子毫無感情,純粹因為配偶和長輩的要求才誕下子女,在這種前提下,她很難犧牲個人利益去為孩子付出。
希望廣大網友能明白,只有確保你和配偶都非常喜歡孩子,願意為孩子犧牲奉獻,那才有育兒的資格。這是生孩子最基本的要求。
②良好的生活條件和經濟基礎
這裡並不是說有錢人才有資格生孩子,而是指父母起碼要讓孩子的生活標準達到平均線以上。倘若孩子每天都在為衣食住行而焦慮,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那出生就是一場悲劇。
或許網友會說,井柏然同樣出生在貧困的家庭之中,但如今已經功成名就,可家長們不要忘了,井柏然是個例,萬中無一的龍鳳。而我們大多數人的孩子都是普通人,為人父母,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於孩子的先天智商上。
③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照顧孩子
以著名作品《活著》為例,主人公父母積累了萬貫家業,本以為能讓孩子衣食無憂,卻養出了一個敗家兒子,一夜就把家產輸乾淨了。這就是教育上的失敗。
父母再能賺錢有什麼用,還不是被孩子敗光了,倒不如重視孩子的教育。只有保證自己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在孩子身邊,給予孩子充分的愛意和安全感,在教育上全力以赴,我們有生孩子的資格,不然只會徒增煩惱。
最後,井柏然這樣做很大度,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