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古代有一個人,我們先稱他叫做某甲,大約是生於明朝時期。
他有個兄長在當時的遼東,他打算去哪裡找兄長幹點活,到了遼東後跟著兄長做了一年活,他嫌棄太累了,就不幹了,要回家。
兄長見他回去,也正好給自己妻子,也就是某甲的嫂子帶回五十兩銀子,給她做生活費。
結果某甲卻起了歹心,想將銀子佔位己有,而引出了這一段悲歡離合的故事,特別讓人警醒。
01:北上尋親
明朝成化年間,四川成都府有個商人某乙去遼東做生意,幾年沒有歸家,媳婦茹帆擔心丈夫出了事。
家裡小叔子啥也不幹,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和鄉裡許多豬朋狗友一起到處胡鬧!
見此作為嫂子他苦口婆心勸小叔子某甲,要不他去遼東找兄長幹點活,總比家裡遊手好閒的好。
一次某甲犯了點事,和嫂子商量了半天,某甲才答應去遼東尋找兄長。某甲長途跋涉、翻山越嶺,走了二個多月,終於來到了遼東,四處打聽才找到了兄長某乙。
某甲說明了來意。某乙捋了捋鬍子,摸了摸某甲的腦袋瓜子,苦笑道:我的弟弟呀,你來的是時候,我這邊還有很多事要你幫忙你,你留下來幫我最好不過了。
現在我還有一筆帳款沒有收回,你幫我去收吧。某甲聽了兄長的話,面露難色。某乙就這樣,留了某甲幹了一年活,某甲本來很勤快,可是到了後期,老毛病又犯了。
由於認識了一些狐朋狗友,每天都是偷懶啥也不做,兄長堅持見此,也勸了某甲幾天,每天找某甲交心談心,最終說服了某甲。
可是某甲呢,答應了就是不改,改又改不好!
02:攜銀歸家
最後某乙沒辦法了,就立馬給妻子茹帆寫了一封家書,並包了五十兩白銀,讓某甲帶給妻子。某甲如願的拿到銀子回家給嫂子,哼著小曲屁顛屁顛回了家。某甲一路回來一路心想:哥哥歸家還需要些時日,不如將這銀子拿去做些短期投資,說不定還能大賺一筆。心動不如行動,想到這裡,某甲立即付諸實踐,將錢用來投資房地產。這個時候,嫂子茹帆知道他回家了,就上門找到了某甲,詢問是否遇到自己丈夫,自己丈夫是否讓他給自己帶了信。
某甲臉紅心不跳地說,自己壓根就沒有找到兄長。茹帆無奈,只得垂頭喪氣地離開了。
03:被騾子提醒,改過自新
這天,某甲要到鄰村嶽父家去,於是找鄰居老胡,借了一頭騾子。
結果讓某甲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這頭懶騾子居然不走。氣得某甲舉起鞭子就狠狠地抽那騾子。不抽不知道,一抽嚇一跳,某甲一抽,這騾子居然開始說話了:你這傢伙居然不認識我了,我是你小時候的玩伴周華龍呀,當年我欠老劉五十兩銀子沒有歸還,結果被老天爺懲罰,變成了騾子,讓我給老劉家當牛做馬還帳。聽完騾子的話,某甲嚇得說不出話來,就在這個時候,騾子又開口了,呵斥道:你也不必吃驚,你跟我比起來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你受了你兄長的委託,將五十兩銀子帶給你嫂子,可是沒有想到你卻欺兄瞞嫂,將五十兩銀子挪作他用,你現在還有臉用鞭子抽我。某甲嚇得全身發抖,雙腿打顫,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再也不敢去嶽父家了,立馬牽著騾子回到了村裡還給了老劉。
隨後急衝衝跑遍了村裡,終於借到了五十兩銀子。某甲立馬趕到了嫂子家,將五十兩銀子悉數交給了嫂子,並將情況如實告訴了嫂子,懇求嫂子的原諒。嫂子茹帆經過慎重考慮,最終原諒了某甲,某甲這才擦著冷汗雙腿打顫地離開了。
此後某甲改過自新,成為了兄長的好助手,靠著自己的勤勞,漸漸富裕了起來
文章來自《咫聞錄》中的名篇「騾償前生債」,告訴我們一個淺顯的道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探討!
關注@靜心匠道,每天更多熱點+歷史故事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