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義者顧名思義,就是一切活動都以利己主義為核心的人
而精緻利己主義者是指經過精心打扮甚至偽裝的「利己主義者」。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其實就是精緻+利己主義者。
精緻的意思與粗糙相對,指的是對生活有著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味的追求物質價值,有自己的生活品味的一群人。
高智商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最大特徵。
就像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的一段話: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錢理群講過一個例子,一個很有名的教授在上課,有個坐在第一排的學生聽的特別認真,下課後,他走到老師面前說老師你講的真的太好了,一般老師聽到這種稱讚都是內心很警惕的,認為這個學生可能有所企圖。但是這個學生接著講這節課哪些地方講的好,一二三四,講的都在點上,老師聽的深以為然,覺得這個學生真的是用心聽了。上了幾次課後,等到一個月後,這個學生走到老師面前說,老師,我想申請美國的一所學校,您可以幫我寫封推薦信嗎?這個老師往往欣然答應,自然就很用心地寫了推薦信。但是自從這次見面後,教授在課堂上再也沒有見過這個學生。後來教授才想明白事實是如何,才知道那個學生課堂上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眼神的互動,都是他的表演,只為達到他的目的。
利己主義是中性詞,前面加上精緻就變成了貶義詞。這樣的人更精於算計,永遠在權衡利弊,自己一點虧都不吃,把風險都留給別人承擔,其次自身有點小聰明。好的環境接觸到的東西比較多,算計起來更得心應手。
錢先生的話,針對的壓根就不是名校,他針對的是中國教育,是中國社會。他不是希望中國的大學生不要利己,也不是希望中國的大學生不要精緻;而是希望中國的大學生要有所擔當,不要成為權力的附庸;希望大學生不要用世俗、老到、表演、配合來獲得權力,也不要在未來獲得權力之後濫用權力。這才是錢先生真正想說的。
如果在解讀"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句話時,僅僅瞄準了「精緻」和「利己」這兩個詞,正是斷章取義。然而,錢教授不是想讓我們從精緻變粗糙,也不是想讓我們不再利己,他是希望我們不要做權力的附庸。「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批判的不是北大的學子,也不是依靠精心努力來謀生的人,而是權力的門徒。
你們身邊有沒有這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