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試圖解讀《周易》經文的內容時,有人會說只從經文字面的意義去理解是形而下了。我不明白形而上又該是怎樣的研究方法。我認為既然說是易學,那自然就要與《易經》的具體內容有關,經文的內容究竟是講什麼都不能搞清楚,何來易理呢?千百年來《易經》在學者們的心目中近乎神聖一般的存在,但一個不能不接受的現實是沒有哪些一家能夠將它的內容講清楚。這似乎恰恰正是它的神秘之所在,如果被將清楚了那也就沒有什麼神聖可言了。
但是如果中國文化要向前看,還試圖要爭取一個偉大而復興的時代,那麼中國文化的基礎就不能夠建立在不可能被理解的內容上。現代人類文明是建立在理性理解的基礎上,你弄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是無法說服人們的理智,出於感情的角度,我們似乎真是很希望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比地球上其它的文明更高明些,但是高明不是以信仰為基礎的。假如,我們說我們易學比現代的科學還要高明,現代科學裡面的量子理論和二進位我們的易學裡面也有。但是,我相信世界上每個不同的民族都有可能去學習數學和物理,但不會有幾個民族會將中國的易學作為一個科學學科來對待。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易學的基礎是什麼我們中國人自己都說不清楚,如何能將它拿來引導世界。
我認為無論從形而上還是形而下的角度看,澄清《易經》經文的內容都是極其重要的問題,易學的道理只能由經文的內容來提供,我們只有在明確經文內容是什麼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探討易學的道理究竟是什麼的問題。鑑於傳統易學並未成功揭示出易經內容的真相,我們就只能從研討經文字面意義開始我們的探索,不論在別人眼中這些結論是多麼膚淺。
我們要理解經文內容,八卦的知識是必須首先要了解的,因為《易經》裡面的卦象都是由六個爻組成的,而我們通常所說的八卦都是由三個爻組成的。《易經》六爻卦與三爻八卦之間有什麼關係?如何理解三爻卦的意義?如何理解六爻卦的意義?這些問題都是直接關係到正確理解易經六爻卦與經文具體含義的重要問題。但是這些問題《易經》裡卻沒有交待或介紹。我們獲取八卦知識的最早來源是《易傳》,《易傳》晚出於《易經》但卻補充了它邏輯上先在的東西。從知識的體系上來講,八卦的知識一定要先於六十卦而存在,因為六爻卦是由八卦推演而來。
但是我們需要問這樣一個問題,《易傳》所提供的有關八卦的知識是否就是《易經》中所缺少的內容呢?據《易傳》的說法,八卦是由伏羲所創,但是伏羲在歷史上只是一位傳說中的人物,而且伏羲所處的時代當在舊石器時代中後期,那個時代尚沒有文字存在,幾個符號如何被流傳下來的呢?有人說八卦就是先於文字而存在的,但這與《易經》的內容是相矛盾的。語言先於文字而存在,文字又要先於歷史記載而存在,《易經》是一部周代的官方典籍,《易經》這一著作一定是語言和文字成熟以後的事物。然而成成文的典冊又一定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不僅僅是一個語言與文字發明的問題。我國最早的文字出現於商朝,夏代有沒有文字還不能確定,我們已知最早的文獻只是周代的,更早的沒有見過,如保證明八卦是由舊石時代的伏羲創製並流傳下來的呢?
按照《易傳》的說法,八卦的符號先由伏羲創製,經歷了近一千年的時間,周文王將八卦演為六十四卦,後又經歷的幾百年,又由孔子作《易傳》,《周易》一書才始告完成。這就是所謂的」世歷三古,人更三聖「,但這其實並不符合認識規律,我認為,八卦雖然在邏輯上先於六十四卦而存在,但在其發明的過程上不會三爻卦不會先於六爻卦而存在。我們可以這樣來想像這個問題,《周易》的作者在寫作經文時,腦子裡一定先有八卦的觀念,然後再去推演六十四卦,但是《周易》的作者創造八卦這些符號正是為了創製六十四卦。他為了創製六十四要預先構造八卦的知識,這是同一個過程兩個階段。而絕不是,八卦事先存在某一地方,被這位作者幸運發現,然後心血來潮就演成了六十四卦。
《易傳》所提供的有關八卦的知識並不來自於《易經》,它們是基於傳說而來,旨在神話經文內容,本是不中取的。但歷代研易的學者每每將它們作為信史來對待,拘守八卦對應八種事物的說法,為解讀《易經》只在天、地、水、火、雷、風、山、澤之間演義,哪怕是牽強附會,也要堅持著往那些事物上靠。試想,如果你的基礎本身就是錯誤的,那麼建築於其上的整個大廈能是正確的嗎?
易經的道理只能來自於經文內容本身,不是從卦畫符號中尋,就要從經文的文字中找。凡是從經文之外得出的結論都是強加的,不能算作易學的言論。傳統易學稱,乾為天,坤為地。這一結論在經文的文字部分中是找不到任何證據的,如果我們從符號本身的特性出發,我們就要將三個陽爻組成的符號與天關聯起來,將三個陰爻組成的符號與地關聯起來。如果我們不能在三爻乾卦與天、三爻坤卦與地之間建立某個必然的關係,那我們就不能宣稱乾為天和坤為地是來自於易經的真道理。在我看來,這個必然關係是無法尋到的。所以當我們試圖理解經文內容時,就不要拘守《易傳》的言論。
那我們該如何理解乾坤二卦這兩個符號的意義呢?乾卦三個陽爻,沒有陰爻,也就是只見陽不見陰,只有動而沒靜,只見辛苦勞作而不見的休息。馬兒馳逐徵途,毫不停歇就是陽而無陰,動而無靜。一個勤奮的君子,終日勞作,廢寢忘食,不捨不得時間吃飯與休息也是陽而無陰,動而無靜。所以乾這個符號代表行健,而且當我們將乾理解為行健時,卦爻辭的內容也能夠獲得很好的理解。龍在經文中是行健的符號,而且龍與君子並稱,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分明講了一位勤奮的學子,一整天都在用功,到了晚上還不願休息。這與行健的觀念是一致的。
從三爻卦的結構上來說,三爻卦雖然是由三個組成的,但我們卻不能將三爻卦看作是由三部分組成的。三爻卦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它是由一個二爻卦與一個獨立爻而構成的。對於乾坤二卦而言,乾卦是由一個二爻太陽卦與它上面的一個陽爻上下相疊而成。坤卦是由一個二爻太陰卦與它上面的一個陰爻上下相疊而成。三爻卦的這一結構是解讀經文內容必須的知識,這個結構這就將三爻卦與二爻卦結合起來,從而也與古代四氣四象的學說聯繫起來,事實上不藉助於陰陽大小與生長收藏的觀念我們不能夠很好的理解經文內容。
坤卦三個陰爻而沒有陽爻,如何理解?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藉助於藏的概念了。三陰無陽,不是死亡而是藏。冬日鳥獸歸穴,君子居室就是藏。白天的時候,人們都出去工作,就是在外行健,到了夜間,人們就會返還家中,休息睡眠,就是在裡在陰,就是藏。另一方面,三陰也代表陰盛,陰盛也有兩方面的意義,一個是寒氣盛殺氣盛(比如晉卦師卦},另一個是物資充裕(比如比卦坤卦)。所以我將坤卦理解為安居和守成,安居就是藏於居處之裡,守成就是有豐裕的物質收成。我們這些解讀在經文字面的意義的解讀上是有意義的,也是可以驗證的。
六爻乾卦的經文中講了龍由地上天,君子由社會底層向高層流動,與行健的意義相合。六爻坤卦講了冬日不能出行,只得安居,又講了小人收成少,紮緊口袋,生怕僅有的糧食少了,大人收成厚,錦衣玉食,與藏的概念相合。這可以通過大家的閱讀與思考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