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國古老智慧的結晶,是推算宇宙世界的邏輯演繹。易經中有六十四卦,由八卦組合而成,每一卦由六爻組成,每爻代表一層含義,六層組成一個整體的含義。那麼易經第二卦-坤卦意義為何?怎樣解釋?
坤卦是相對於易經第一卦乾卦的純陰卦,乾為天,坤為地。六爻中初六為履霜,堅冰至,其意義為腳踩在薄薄的秋霜上,預示了結上堅冰的寒冬季節即將來臨。初六爻為陰爻,最為初始的位置,陰氣重,氣力薄弱。
六二爻也屬陰爻,但陰爻居陰位,最為純正,代表了大地法則,具備了平直、方正、廣大的特性。六三是陰爻,在奇數的陽位,是從屬的地位,但仍保有積極的力量。六四為陰爻,處於陰位,卻在下卦的最下位,雖然得正,但仍然危險。
六五爻在上卦的中位,處陽位,不正,以黃色象徵,象徵保持中庸,最為吉祥。上六爻已經達到六爻的最高位。又是陰位,陰達到極點,物極必反,達到堅冰狀態。陰陽相爭,亦即小人與君子,邪惡與正義相爭。
用六,宜於永遠恪守正道。因此,坤卦與乾卦相對應,用六與用九正好相對應。表示始終不違背柔順,事事得宜,可獲得圓滿的結果。
至此,我們也能發現,坤卦的整個過程也是人發展的過程,尤其是開始處於逆境的狀態,只要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發展,便得圓滿的結果。易經是一門解釋學。
每天一卦,關注我!每天進步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