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白話】
坤卦:開始,通達,唯適宜母馬般的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時,若領先會迷路,若隨順才會遇到主人。利於在西南方得到朋友,而東北方失去朋友。安於正固就會吉祥。
【解讀】
○坤卦雖具「元亨利貞」四德,但與乾卦有不同。坤卦不是普遍的利貞,而是「利牝馬之貞」。牝(pìn)馬是母馬,柔順健行執於正定。亦即大地順著天的法則健行而養育萬物。
朱熹《本義》:「陽大陰小,陽得兼陰,陰不得兼陽。故坤之德,常減於乾之半也。」乾為天、為君,「天子馬曰龍」(《公羊傳》註疏),故乾為龍;坤為地、為母,得乾馬之半,故坤為牝馬。
○因乾卦是主導,坤卦是順從,坤唯有追隨乾,才不會迷失。所以「先迷後得主」,先,領先行動;後,隨順行動。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此源於九宮洛書後天八卦圖(宋人把九宮稱洛書後天八卦)。依八卦的方位,西南坤為母,兩側的南方為離卦中女,西方兌卦少女,都屬於陰。所以說往西南方可以得到同屬於陰的朋友。東北艮為少男,兩側東方震為長男,北方坎為中男,皆是陽卦。因此往東北方,就會失去同屬於陰的朋友。(見《周易密鑰》:九宮洛書後天八卦圖溯源)
1.以伏羲先天八卦圖和帛書《連山》八卦圖中,陰氣始於西南,終於東北,故曰「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彖傳》「西南得朋,乃與類行」,坤為陰卦,自西南至東北,陰類之行也。
2.《周易密鑰·釋<周易>中的「朋」》:
朋是上古貝幣的計數單位,王國維先生《說珏朋》一文考釋詳明,學界公認:「殷時玉與貝皆貨幣也,……其用為貨幣及服飾者,皆小玉小貝而有物焉以系之,所系之貝、玉,於玉則謂之珏,於貝則謂之朋,珏朋兩字於古實為一字之通用」;「故制貝玉,皆五枚為一系,合二係為一珏,若一朋。」徐中舒先生主編的《甲骨文字典》進而考釋指出:「朋貝之朋,乃字之訛。」此更是學界公認的不刊之論。
《詩·小雅·菁菁者莪》曰:「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鄭玄箋注曰:「古者貨貝,五貝為朋。賜我百朋,得祿多,言得意也。」
古代的貨幣貝產地只在南洋、印度洋一帶,也就是西南方向,朋貝來自西南,這是《周易》「利西南,得朋」的原始義。坤為西南,坤為朋也。
帛書《衷》(《易之義》)「乾坤之參說」篇:
東北喪崩(朋),西南得崩(朋),求賢也。
帛書《衷》「坤之詳說」篇:
《易》曰:「東北喪崩(朋),西南得崩(朋),吉。」子曰:非吉石(所)也。其□□要誠與賢之謂也。〔武夫〕有拂,文人有輔,拂不撓,輔不絕,何不吉之有?」
帛書《易傳》中孔子解釋「西南得朋」仍然帶有朋貝來自西南的原始痕跡。賢,從貝。賢的本義為財寶,引申為賢人,在物為寶,在人為賢。段玉裁《說文注》:「賢本多財之稱。引伸之凡多皆曰賢。人稱賢能,因習其引伸之義而廢其本義矣。」
【2.2】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白話】
彖傳說:至廣啊坤元,萬物依賴它而生成,故順承天道。坤以其厚重承載萬物,德能無邊無際,能包含寬厚而廣大,各類物種全得通順暢達。牝馬屬於大地的生物,馳行大地沒有疆界,柔順而宜於守正。君子有所往,率先行動則會迷惑而失其正道,在後隨順則能得其恆定法則。西南得到朋友,則是與同類前行,東北喪失朋友,最終將有吉慶。安於守正之吉,是因為應合地道而無邊。
【解讀】
○從坤卦開始,都是在卦辭之後,附上《易傳》的《彖傳》與《大象傳》,在各爻爻辭後邊附上《小象傳》。
○《彖傳》是孔子及其弟子裁斷卦辭的,所以要一一對照卦辭看。
○元:「至哉坤元」,至是廣大的意思。對比乾卦的《彖傳》「大哉乾元」,「至」比「大」層面稍低。乾是「資始」,坤是「資生」;乾是「統天」,坤是「順承天」。但乾坤都為「元」,皆是萬物之元。此與《尚書》思想一脈相承。《尚書·周書·泰誓上》:「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八卦三爻即三才,上爻為天,下爻為地,中爻為人,處於中道,故「惟人萬物之靈」,既然人為萬物之靈,故「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上天的看法其實就是人民的看法,上天的聽聞意見其實就是人民的聽聞意見)。文王、周公認為人民的集體意志就是上帝的意志,這就是儒家民本主義的源頭。
○亨:「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此是對「亨」的闡述。
○「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此是對卦辭「利牝馬之貞」的闡述。母馬既健行又柔順,而且又有生養之德,用以表達坤卦最為恰當。
○「東北喪朋,乃終有慶」,此句發揮最妙。項安世說:「臣之事乎君,婦之從乎夫,皆喪朋之慶也。」譬如女子年輕時有很多同性朋友,後來離開她們與男子成親,此失去朋友而有喜慶。
○彖傳出現三處「無疆」:德合無疆、行地無疆、應地無疆。因為坤卦順承乾卦,也就是老子說的「地法天」,「德合無疆」對應坤之亨,與天相通故無窮;「行地無疆」對應坤之利,得天之利似母馬故健行;「應地無疆」對應坤之安貞,大地廣闊無垠。
【2.3】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白話】
象傳說:大地承載的形勢,是坤卦的象;君子由此領悟要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解讀】
○對比乾卦《大象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兩者行文對仗,內容體現了人的行為應該效法自然的法則,與老子《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脈相承。
坤為地,為大輿,為眾,所以說載物,厚德。一切為民是為厚德。
《大象傳》在《易傳》語言表達體例中最具規範性。《大象傳》先自上而下說出別卦的基本卦象,點出卦名,然後講君子由觀卦象而領悟的政治、道德啟示(《大象傳》命辭)。簡單說《大象傳》由卦象、卦名、命辭三部分組成,這應該是六十四卦《大象傳》通用體例。如:
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然而古今學者幾乎都將乾坤的《大象傳》讀作「天行健」、「地勢坤」,釋「健」為剛健,而釋「坤」為坤卦,如此前後義不協。按照《大象傳》的統一體例,乾坤二卦的《大象傳》應讀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行,天體不停地運行。地勢,大地承載的形勢。「天」對「地」,「行」對「勢」。乾為陽為動,故「行」為動詞;坤為陰為靜,故「勢」為名詞。健,通乾,帛書《易》作「鍵」,「乾」字使用較晚,「健」實為卦名,六十四卦的《大象傳》的第二部分全是卦名,乾卦豈能例外,且乾坤《大象傳》嚴格對仗,卦名「坤」必對卦名「健」。
【2.4】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白話】
初六:腳下踏著霜,堅冰將會來到。
象傳說:腳下踏著霜,堅冰將會來到,這是因為陰氣剛開始凝結。順著發展趨勢,就達到結冰的季節了。
【解讀】
○《周易》體例,以初爻為足為趾,所以說「履」。
坤為純陰,初六是開始,所以說是「霜」。
坤為順,所以要順著自然發展趨勢,由霜想到未來結冰的季節。
【2.5】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白話】:
六二:垂直、方正,廣大,不必修習,也沒有什麼不利的。
象傳說:六二的爻象是垂直而且方正,不必修習,也沒有什麼不利的,因為地道是廣大無邊的。
【解讀】
○《乾》以九五為主爻,《坤》以六二為主爻。蓋二卦之中,唯此二爻既中且正。又五在天爻,二在地爻,正合乾坤之本義。《乾》主九五,故於五言《乾》之大用,《坤》主六二,故於二言坤之大用。
○天圓地方,乾為天,天文曆法以表時間;坤為地,地理建築以表空間。(見《周易密鑰》:「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實為時空模型圖」)
故乾卦用九「群龍無首」,因天體運行循環無端,年月日時周而復始;坤卦六二「直方大」,直,直線,一維;方,方形,二維平面;大,立方體,三維空間。因二維三維空間都是從一條直線開始,兩條直線垂直相交組成二維平面,三條直線垂直相交組成三維立體空間。
孔子唯於坤卦六二言「六二之動」,蓋爻者,交也。交者,動也。只有直線的相交才能形成二維平面與三維空間,故說「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此順天理之自然,而無造作於其間,故曰「不習無不利」。習,乃增加造作之意。
此「直方大」之真義。
【坤卦直方大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乾為天體,以計量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在一條直線上,乾為創生,故說「天一生水」;坤為大地,為空間,正方體六個面,故說「地六成之」。
○時間與空間是宇宙萬物的兩大最基本因素,時間無始無終(「群龍無首」),空間廣大無邊(「地道光也」)。
○以上從科學角度解讀坤卦六二。從人文角度看,「直」者,真也,真誠。「方」,正也,正義。老子說「人法地」,故君子效法大地「直方」之真誠、正義。地道光也。光,即廣,廣即「大」,廣大,包容。光,照也,薰陶。由於地道的廣大包容和自然的薰陶,所以不需要刻意學習,順乎自然,則無不有利。
○乾坤兩卦解讀至此,六十四卦奧妙已過半矣!
【2.6】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白話】
六三:蘊含文採而可以正固。或者跟著君王做事,不居功而有好的結局。
象傳說:蘊含文採而可以正固,以等待時機發揮。或者跟著君王做事,因為智慮廣大。
【解讀】
○六三已經走完了下卦坤,坤為文採。所以說「含章」。「貞」,坤之德正固。
○因乾為君,故坤為臣,所以說「或從王事」。「知光大」,坤有「光大」之德。
○因六三陰爻居陽位,又不在中位,不中不正,故「無成」。六三動,下卦變為艮卦,艮為終止,所以說「有終」。
【2.7】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白話】
六四:紮緊口袋,沒有咎害也沒有稱譽。
象傳說:紮緊口袋而沒有過失,是因為謹慎所以沒有災害。
【解讀】
○六四爻動,上卦變為震卦,下卦仍是坤。震為動,坤為布,引申為口袋。互卦坎艮,坎為險,艮為止。綜合其義就是紮緊口袋(括囊)。
○括囊,紮緊口袋,指慎言慎行,所以無害,當然也無稱譽。
【2.8】
六五: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白話】
六五:黃色的衣裙,最為吉祥。
象傳說:黃色的衣裙最為吉祥,文採隱於中間。
【解讀】
○五爻本為君上中道之位,黃,中央之色。坤為順為臣,故說「黃裳」,裳是下身穿的衣服(上為衣,下為裳)。
○「元吉」的美好程度超過「大吉」。文採隱於中間(黃為中),卻甘於居於下位(裳為下),如此則會「元吉」。
【2.9】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白話】
上六:龍在郊野徵戰,它的血是黑黃色的。
象傳說:龍在郊野徵戰,它的路已經到了盡頭。
【解讀】
○上六完成了坤卦最後的階段,此時六爻皆陰,陰極生陽,所以龍出現了。那麼龍在跟誰徵戰呢?跟五爻的君上。因為當它處於君位時「黃裳元吉」,而如今發現全卦沒有一個陽爻,所以認為自己可以稱王了。因在坤卦的最外邊,所以為郊「野」。因為已經離開了中道,所以必然是慘敗,「其血玄黃」,玄,天之色黑,黃,地之色黃,天地交戰,故血有天地之雜色。
○玄:《釋言》:「玄,天也。」,《說文》:「黑而有赤色者為玄。」,《小爾雅》:「玄,黑也。」為什麼古人說天地顏色為黑色?古人觀察晝夜,發現天空的顏色受日光、大氣影響而變化,而其本色為黑,這與現代科學對太空的認識一致。
【2.10】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白話】
用六:適宜永久正固。
象傳說:用六適宜永久正固,因此是萬物的歸宿。
【解讀】
○乾坤二卦皆有「元亨利貞」四德,而乾之大用在「元」,即圓,指天體運行如環無端周而復始,故用九「群龍無首」。
坤之大用在「貞」,即正固,象大地如如不動。貞者,真也,真如實相,萬法之所歸。
○大終:大,萬物為大;終,歸宿。萬物之歸宿就是永恆的正固,也就是「一真法界」。
○乾為始,坤為終。乾為時間,坤為空間。乾創始萬物,萬物隨時間而演化,坤接納萬物,安置於十度空間,此即「十法界」。十法界與一真法界不二。
○乾為心,坤為物,一切法由心想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故乾為大始,坤為大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