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光慶 李近遠 顧麗娟 杜雪琴
黨的十八大以來,玉門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持續把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作為重中之重,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2019年4月,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玉門市退出插花型貧困縣序列。2019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7505元,全市4個移民鄉人均純收入達到12110元,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為玉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曾經的土坯房變成了整潔乾淨的小康房;戈壁灘上建成一座座大棚溫室,棚裡蔬果長勢喜人;一個個面貌一新的移民村裡,群眾依靠著枸杞、蜜瓜等產業,日子越過越甜。
移民村裡百姓富
驅車穿過茫茫戈壁,來到玉門市獨山子鄉春柳村,寬闊的馬路四通八達直到家門口,連片的房屋門前潔淨齊整。
「剛搬來的時候,到處都是鹽鹼地,一棵樹也沒有,地裡種什麼都不長,特別想回老家去。」2005年,高如文一家和村民們從臨夏州東鄉縣偏遠山區整體搬遷到這裡,到如今已整整15年。
說起曾經的生活環境,高如文一家深有感觸。「一眼望去全是戈壁,風一吹嘴裡都是沙子,村容村貌也不好。」
為改變春柳村村容村貌,獨山子鄉多方協調爭取資金,捆綁整合項目,全力突破危舊房改造重點和村容村貌整治難點,發動群眾整治房前屋後,疏通生產通道,制定村規民約,培養衛生習慣……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徹底甩掉了以前「髒亂差」的帽子。
「你栽樹,我也栽樹,你打掃衛生,我也打掃衛生,大家爭相進步,現在村裡的環境衛生好了。經過危舊房改造,房子院子也變美了。」高如文作為村支書,見證了春柳村的變化,也切身感受到了脫貧攻堅帶給他們的美好生活。
如今的春柳村種養殖多渠道增收,搬遷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
「20畝地出租,存欄20隻羊,還開了個鋪子,在附近打工一天也能掙200元,生活、收入都很好。」高如文高興地說,今年兒子大學畢業了,眼看著日子越過越好。
離開高如文家,來到柳湖鎮富民村千畝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村民高厚峰種植的西紅柿已經成熟,等待採摘。
富民村也是移民村,村民大都是搬遷移民。今年50歲的高厚峰一家1998年從會寧邊遠山區搬遷過來,屬於較早一批移民。
「剛搬過來時大家都不會種植大棚,後來慢慢學著種。現在我家有6個拱棚,一個日光溫室。」從開始學著種植,到2013年開始種植鋼拱架大棚,再到2017年種植日光溫室,高厚峰種植技術已經非常嫻熟。
看著長勢良好的西紅柿,高厚峰掰著指頭告訴記者,一年可以種植兩茬,3月至8月西瓜套種小辣子,8月至次年3月種植西紅柿,一個拱棚一年收入6000元左右,日光溫室收入3萬元,收入很可觀。
「我自己種植,政府搭橋出售,家裡種的很早就在本地銷售完了。」除了大棚,高厚峰家還種植了五六十畝黑枸杞和苜蓿,養了幾十隻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富民村千畝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以拱棚西甜瓜、日光溫室蔬菜、大田林果等高效特色林果為主。2015年,按照高標準設施農業的建設要求,由16名黨員帶領貧困戶發展高效特色產業。目前,已完成57座拱棚種植,其中貧困戶搭建種植15座,畝均收入達8000元。
柳湖鎮黨委書記李清軍說,近些年,柳湖鎮通過發展設施種植業、設施養殖業和勞務輸轉,拓寬了搬遷群眾的增收渠道,群眾收入大幅提高。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玉門市先後接收安置「兩西」和疏勒河移民7933戶3.6萬人,先後建成小金灣東鄉族鄉、柳湖鎮、獨山子東鄉族鄉和六墩鎮4個移民鄉鎮,其他鄉鎮建成百人以上「插花」移民集中安置點22個,移民人口佔到全市農業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2013年底貧困發生率為11.62%。經過全市各級持續合力攻堅,2019年底,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退出,移民村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田園如畫村莊興
此時的玉門已經寒意漸濃,但卻擁有了別樣的美景。
來到滿是民宿客棧、食品小作坊的柳河鎮紅旗村玉門紅田園,如畫卷般的田園美景、顧天祥故居、紅色記憶牆等,吸引著遊人的目光。
紅旗村是全國勞模顧天祥的家鄉。曾經,這裡也是「一年四季風,從春刮到冬;風吹石頭跑,不見樹和草」的荒涼戈壁。如今,經過幾代人的辛勤付出,這裡已經成為集學習體驗、鄉村旅遊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紅田園於2018年5月開工建設,當年9月投入運行,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紅色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學實踐基地和鄉村旅遊示範點。」顧紅豔是紅旗村村支部書記,也是顧天祥的女兒,在紅田園的發展中,她擔負起了帶動群眾致富的擔子。
「父親讓這片沙漠綠了起來,我要讓村裡的鄉親富起來,將父親的精神延續下去。」於是她成立合作社、吸納村民以果樹入股,打造辣椒、香醋等各類生產小作坊,幫助群眾增收。在她的帶動下,扶貧果園、扶貧菜園和共享果園一一建起,村民在村子裡開起農家樂、客棧和加工坊。
紅田園田園綜合體的建設,也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務工機會。「在這裡講解、做餐飲以及果園管理、包裝、運輸都有收入。」顧紅豔說,目前全村已有50%的村民參與果樹入股,統一種植,統一銷售的模式讓大家信心倍增,都願意加入進來。
今年32歲的李永健是建檔立卡戶,一家6口人,老人年齡大無勞動力,孩子還小,家裡種植20多畝地,一家收入全靠丈夫一人,生活壓力很大。2018年底,顧紅豔動員她來到農家樂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培訓,她成了農家樂的廚師。
「做一桌飯收入60元,人多的時候一天能做16桌,幾個月下來有1.8萬元的收入,還能務農顧家。」現在,李永健的丈夫外出務工,自己在農家樂做飯,閒時種地養殖,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新房子也蓋起來了。「今年年底就能搬進去住了。」李永健開心地說。
隨著紅田園發展日趨完善,越來越多的村民逐步參與其中。2019年,63歲的郭泰山用老一輩傳下來的手藝開始釀醋,年產4萬多斤,僅釀醋一項年收入能達4萬多元。
「釀的醋入股到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大家只能到合作社購買,醋的品質提高了,知名度也提升了。」郭泰山說,現在村裡幾乎家家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群眾積極性也提高了。
「紅田園」作為玉門市確定的三個市級田園綜合體之一,不僅讓鄉村環境煥然一新,村民增收致富,也為玉門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插花貧困縣,玉門市對涉及產業振興、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改善和鄉村治理等方面工作進行專門研究部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在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過程中,玉門市堅持以生態宜居為關鍵,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穩步推進「三大革命」「六大行動」,積極整治「視覺貧困」,對農戶房屋進行風貌改造,拆舊建新,建成清潔村莊18個,同時實施農村廁所改造,村莊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如今,一個個村美民富、風景如畫、產業興旺的小村莊,見證著玉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歷史性成就。
鄉風文明繪新景
玉門市赤金鎮是「鐵人」王進喜出生地,因為他,赤金鎮聲名遠播,鐵人精神也在此長久傳承。
走進赤金鎮鐵人村,村容潔淨、村道寬暢,新建的鐵人新村裡,灰白相間的小二層樓錯落有致。
「鐵人說事室」登記室的冊子隨手翻開一本,記滿了群眾所辦事項:4月3日,村民劉某因修牛圈與鄰居湯某發生糾紛,黨支部副書記馮錄林進行接待調節。5月4日,劉某找村委會要房屋拆遷款,正在協調……「鐵人說事室」的設置,有效化解了群眾糾紛。
「鐵人說事室」解決鄰裡矛盾糾紛,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兌換活動激發婦女熱愛生活的信心,經過改造的遊客中心成為村民休閒娛樂場所。鐵人村以鐵人精神為「魂」,在建設文明新村方面下足了功夫。為讓鐵人精神代代相傳,赤金鎮還通過舉辦「鐵人精神、與我同行」系列文化活動,將「王進喜的童年」情景劇、「三代人講鐵人」打造成精品文化節目和鐵人幹部學院精品課程,培育紅色教育基地。
在鐵人精神的引領下,赤金鎮又湧現出一批踐行鐵人精神前行的領路人,「韭菜大王」王毅就是其中一個。在他和幾名韭菜種植大戶的帶領下,赤金鎮的村民依靠韭菜種植過上了好日子。因為別人不幹的他幹,只要認定的事情,哪怕賠錢也要幹。大家笑稱,鐵人故鄉又出了個「王鐵頭」。
赤金鎮鐵人村的發展,僅是玉門市全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玉門市大力推動鄉村和諧發展,深化農村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在59個村統一設置「黨群服務中心」標識,推行村級「一站式」便民服務,打造「村民客廳」「村民說事室」11個。全面建立完善了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全面推行「村帳鎮管」,各村均建立了村務監督制度、村級集體資產審計監督制度和村幹部離任審計等制度,上半年調處矛盾糾紛447件,調處成功率達到89.4%。
為持續建設文明新村,玉門市還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紅黑榜」等平臺,大力開展扶貧扶智扶志行動,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活動,鄉規民約作用有效發揮,鄉村文明全面提升。
現在,鐵人村正在按照「突出黨建引領、傳承鐵人精神、抓實五項工作、助推鄉村振興」的發展思路,抓好鐵人精神傳承、農旅產業融合發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工作,全力打造「河西第一村」。
多元產業齊發展
產業是農村發展的根基,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也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基礎。
玉門市依託自然條件和農業資源優勢,全市形成了以枸杞、日光溫室、蔬菜、養殖等特色產業為主導,「五小」產業為補充的產業扶貧體系。使貧困村有主導產業、貧困戶有增收產業,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村主導產業覆蓋率達到98%,依靠產業脫貧的貧困戶佔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的84.9%。
來到玉門市花海鎮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肉羊屠宰加工基地時,工人們正忙著加工羊肉。
「我們做精分割,目前有羊排、羊腿切片、紅柳穿肉等36個單品,小包裝在南方市場更受歡迎。」玉門市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海濤說,2019年,花海鎮屠宰場正式開始營業,目前是酒泉市唯一一家做羊肉精分割的羊肉加工企業。
西北羊肉哥牛羊肉屠宰分割加工項目是花海鎮於2018年引進的農產品加工項目,以花海片區特色牛羊肉為主,聯合區域內牛羊養殖戶,依託全市百萬隻(頭)牛羊養殖資源,建成的集牛羊肉屠宰、分割、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項目。
2019年,公司將725戶建檔立卡戶361萬元扶貧資金入股,建成「扶貧車間」,按照固定分紅8%+營業利潤分紅2%的形式分紅,引導11戶建檔立卡戶到場內務工就業。在花海、小金灣、獨山子和柳湖等4個鄉鎮建成養殖基地,帶動周邊鄉鎮建檔立卡戶規模養殖,戶均增收600元。
今年38歲的小金灣鄉龍泉村村民周哈力木在車間從事屠宰工作,自己也養殖肉羊,出欄後送到公司銷售。「月工資4000元到5000多元,按月發放,離家近,待遇好,不曬太陽不淋雨的,挺好的。」周哈力木說。
農戶養殖,企業收購,不僅解決了群眾的銷路難題,也為企業提供了優質肉羊。目前西北羊肉哥已與外省市多家商超籤訂了合作協議,建成羊肉追溯系統,羊只從牧場到餐桌,全程產業鏈都有詳細的信息記錄。「每隻羊都有專屬『可追溯二維碼』,消費者可通過手機掃描輕鬆辨別品牌真偽,也利於我們維護品牌形象。」馮海濤說。
在距離不遠的花海鎮大暢河現代農業示範園裡,溫室大棚裡蜜瓜長勢良好,玉門市玉瓏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技術負責人尚志鵬說,今年種植的2200多畝蜜瓜已全部籤訂協議,銷往北京、上海、瀋陽等地。
花海鎮大暢河現代農業示範園建於1999年,經過20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以蜜瓜為主導的產業集群。2019年,玉門市在這裡規劃建設了萬畝拱棚蜜瓜生產基地,由玉瓏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牽頭承建。建成後,年畝均產量可達3噸,農戶畝均增收500元。
目前,枸杞、日光溫室、蔬菜和養羊等特色產業已經成為玉門的主導產業。以8個戈壁農業產業園為龍頭,新建日光溫室2033畝,新建鋼架拱棚5250畝,戈壁農業累計達到3.8萬畝,種植以枸杞為主的特色林果面積累計達2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