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WEMONEY訊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人工智慧、5G、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數位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如何促進數字金融更好地發展、推動金融產品創新,從而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助力金融更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成了行業熱議的話題。
圍繞上述話題,7月10日,在「2019中國網際網路大會——數字金融發展論壇」後,WEMONEY與金融壹帳通投資一帳通CEO黃紹宇進行交流。
中小金融機構在資管業務上都有哪些痛點?在金融壹帳通投資一帳通CEO黃紹宇看來,資管目前國內從大的類別基本上有銀行資管、保險資管、基金、信託和私募等領域,但銀行資管實際上是目前轉型最迫切、也是痛點比較多的。
「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到2020年底銀行理財產品都要變成淨值型、資產和期限相匹配的收益型產品。這就意味著銀行資管的管理技術、內部組織架構都要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轉變,因為過去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是不需要估值,往往是給客戶一個預期收益,但實際上是固定收益,等於存款替代型的一類產品。按照資管新規要求,銀行不可以再給客戶固定利率的產品,必須要用淨值的形式來進行披露,每天這個產品要看淨值表現,比如它一塊錢的淨值今天是值一塊零五分還是一塊零六分,產品的背後對接了很多資產,那就意味著銀行要對這些資產進行估值,並披露給客戶。」黃紹宇補充說。
過去銀行做理財,給客戶的基本上是固定收益,然後浮動收益是自己的,相比較而言,資產管理的水平高和低,好和壞其實跟客戶關係不是太大,只有投資產品的類別不同,或者是要素資產的投資不同,收益才能不同。資管新規實施以後,銀行理財將依託管理能力的好和壞來盈利,即只有更多客戶把資金給銀行讓銀行來管理,銀行規模越大,收取管理費越多才能盈利。因此,銀行的資管轉型最為迫切。
「特別是中小銀行,存在產品設計能力、系統能力、投研能力、運營能力、風控能力等五個方面的不足。金融壹帳通可以提供從前面到最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黃紹宇說。
區塊鏈技術近兩年逐步應用在各個領域,在資管領域又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黃紹宇認為,區塊鏈的服務能力能夠構建ABS的信任機制,這個信任機製取決於信息可及時獲取且不可篡改。
據悉,金融壹帳通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在資產證券化(ABS)上,試圖解決信息傳導機制方面信息的同步難題。在ABS場景裡,有原始權益人,計劃管理人,投資人等角色,還包括事務所評級公司、擔保機構等。過去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信息傳導機制的串聯機制,就是當一個資產的信息形成以後,需要通過原始權益人傳導給計劃管理人,然後形成豎狀的串聯傳導機制,金融壹帳通把區塊鏈節點在每一個角色定義進去以後,採用SDK的方式,信息傳導機制就形成了一個同步的機制,有效解決投資人及時了解原始權益人的頂層資產信息,從而作出投資決策跟分析。
信息上鏈後會不會存在信息洩露的問題?黃紹宇表示,「在區塊鏈節點上我們對信息的處理採用授權加密機制,不是每個節點看到的都是一樣的,是可以定義的。但是該每個節點看到的東西它一定能及時看到。」
除ABS外,金融壹帳通已在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再保險等14個業務場景中實現了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截至2019年3月底,金融壹帳通已為超3300家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包括近600家銀行、超70家保險公司、2600餘家其他非銀金融機構。(鳳凰網WEMONEY 曾仰琳/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