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Dcard,聊聊臺灣最火的大學生匿名社交

2021-01-0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社交不必激進,營造一個健康的氛圍也能有意外收穫。

最近公司來了兩個臺灣實習生,自然就和兩個妹子聊起了她們平常喜歡用哪些網際網路產品,除了Line、instagram、FB這些常見的應用外,特別提到的還有灣灣年輕人特別喜歡上的「Dcard」。

出於對這款年輕人喜愛的產品的興趣,這幾天我就翻牆體驗了Dcard。下面從產品的角度分析下這款臺灣年輕人中火爆的匿名論壇。

1.Dcard是什麼?

Dcard是臺灣大學生的匿名論壇,用戶需要大學生相關證件資料才能註冊。通過設置大學生的門檻來篩選用戶,將用戶群固定在「大學生」這一群體中。

官方對Dcard的介紹如下:

Dcard是一個匿名社群,因為匿名,你可以無拘束地在這裡討論不敢和朋友說的心情與秘密,也可以討論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討論情感話題、美妝穿搭或是分享美食等各種時下議題。

在Dcard每天午夜一到,就會出現一位你從沒遇過的人,如果在24小時之內,你們對彼此發出好友邀請時,就會成為朋友,未能成為朋友的話,午夜一過他就會永遠消失,再也不會出現。

可以看出,發帖討論 + 抽卡 是Dcard主打的兩個核心功能。

發帖討論類似百度貼吧,用戶發帖(Po主),後面用戶可以回帖。唯一不同的是tag別人(@)時,在Dcard上面是「B4」(代表@4樓),可以通過「B7 B9 B11」這種方式tag多個用戶。可匿名、顯示學校(/校系)或另起暱稱。

抽卡就類似漂流瓶,不過每天只能抽一張,卡上寫的是對方的學校、愛好、個人介紹等詳細資料,可能是提倡真實社交,所有資料都會經過審核。當雙方都發出好友邀請後,才能成為好友,進行交流。

Dcard上有許多大學生聚集,可以從上面了解灣灣年輕人的關注點和觀點。很多帖子有趨於知乎類的理性分析,但是大多數的屬於貼吧類的灌水(廢文),內容也大多是男女感情、化妝健身等內容,時事版塊中很多都有大陸生的理性辯論((⊙﹏⊙)b)。雖然Dcard上的內容我覺得特別無趣,但是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去逛逛,開放給大陸的一些學校註冊喔!

從產品的角度看,Dcard算是一款平庸的產品,現在還算活躍的原因主要限制了用戶群,在大學生群中通過口碑傳播逐步增加用戶群體。另外上面的內容也契合了現有年輕人的興趣。

2.Dcard的產品架構

上圖是Dcard的首頁截圖,內容很簡單,主要由主頁帖子、抽卡、通知、信箱、個人中心等五部分組成。

認真分析了Dcard產品,Dcard的產品結構如上圖所示,類似新聞資訊網站的結構,唯一不同點是增加了抽卡(隨機交友)。

Dcard的產品架構很簡單,最難的是對用戶內容的引導和管控。我們看到網站提供了近40個左右的話題來進行討論以及有專門的學校版,供用戶在相應的話題下進行討論。並且對版內帖子分為熱門和最新。這種方式也限制了話題的可擴展性和自定義性,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例如增加內容標籤。

3.Dcard的內容與用戶周期

在逛了幾天之後,總結上面的內容趨向年輕化、娛樂化、兩性化。這些內容註定很受年輕群體的歡迎,另外大學生門檻又決定了用戶之間幾乎沒有代溝,互相評論時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價值觀差距。這些都是很有利的用戶質量基礎。

匿名也是Dcard很有特色的亮點,可以選擇「淡江大學」這類的title來做社交,也可以增進相互之間的信任度,同時還能保護營私。

但是從另一方面講,產品定位又決定了它發展空間有限。在大學生畢業之後,最多三年,上面的內容就會失去對這批用戶的吸引力,造成老用戶流失。用戶周期也就最多7年。用戶一批又一批更新,而且用戶基數就是臺灣50w左右大學生中,就算20%的大學生使用,也就只有10w穩定用戶。

從Dcard官方公布的數據,目前已經發展成每月不重複訪客800w以上,註冊用戶百萬以上,用戶累計抽出超過1.5億張卡(6年)、每10s就有一篇新文章發布。對於註冊數才是存疑的,因為在Dcard上有帖子在2015年提到註冊號(UserID)才到5w+。不過對於人口只有2369w左右的臺灣,Dcard已經算是比較成功的社交應用了。

2016年底Dcard公布的產品數據

4.一些思考

Dcard的隱私與匿名特性,成為Dcard能一路成長的核心關鍵。立志成為「全臺灣最大的匿名社群」的Dcard,會被拿來與臺灣最大的論壇PTT來進行比較,通過匿名營造了與PTT完全不同的自由與正向的討論氛圍。」卡稱」(我們常見的暱稱)讓作者可以選擇匿名、或是顯示學校,還可以設定自己的獨特名稱,擁有自己的標記。這些特殊的功能都讓Dcard得以存活成長。

我注意到男女比例也從2012年的6:4,變成了2016年的4:6,發文和參與交流的女生比例也逐步增多,美妝、穿搭等類別成為了熱門類別。這點與大陸的社群恰好相反,我們的社交應用幾乎都是男多女少,而且失調比例會持續擴大,這也是很值得深思的一點。

臺灣和大陸年輕人在許多愛好上差別並不大,娛樂至上。很難說Dcard對我們做社交產品有多大的參考性,也就是貼吧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內容與功能的純淨確實是國內缺乏的。我們現在都追求做大而全的產品。

用Dcard的時候,我想到了2013年想做的一個產品,但是想著在大學生群體中做一個同城換物 + 二手線下交易 + 論壇,把用戶限制在大學生群體中,起因是因為當時在58同城上交易被騙。那怎麼降低被騙機率呢?就是用戶實名,圈定在大學生群體中。論壇主要是解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問題,易可提供交友空間。 現在有閒魚已經可以滿足這個需求了,裡面的魚塘問答也和我當初的論壇異曲同工之妙。現在回頭看,這可能是個bad idea,沒有聚焦。

從Dcard的成長經歷看到,做社交不一定要那麼直接、激進,營造一個理性健康的氛圍也許能有意外的效果。

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我的思考,希望能夠給朋友們做社交產品提供一些幫助。

#專欄作家#

Bouny_Yuan,公眾號:碎碎戀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電商產品經理。專注於電商產品設計、商業分析以及後臺挖坑。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

相關焦點

  • 從語音切入的匿名社交應用「聽說」:它是怎麼走鋼絲的?
    而其中最熱衷於戳一戳人性咯吱窩的,恐怕就是匿名社交了。就像Secret讓人放肆八卦,陌陌對於荷爾蒙交易不完全無辜。搖擺在滿足需求和爆發惡意之間,匿名社交簡直是在走鋼絲。今天要說的,是從語音切入的匿名社交應用——聽說。它是怎麼走鋼絲的?
  • 「嘰密」鍾明祿:雖然是匿名但社交元素更重要
    今年4月又出了一款叫做「嘰密」的匿名社交軟體,筆者也很有幸地採訪到了改應用的創始人鍾明祿。他認為用戶對於匿名社交的觀感已經改變,所以匿名社交軟體應該專注在社交上。以往的匿名社交其實是媒體國內匿名社交的起源來自微博的第三方應用「樹洞」,當時鐘明祿就注意到匿名社交的存在。
  • 全新的匿名聊天軟體下載_2021全新的匿名聊天軟體下載_18183軟體下載
    這是一款全新的匿名聊天軟體,寬鬆的社交平臺加上有趣的社交方式和多樣化的聊天內容讓你在這裡輕鬆交到許多朋友,在這裡你可以傾訴自己的內心,尋找最懂你的那個他或她吧。
  • 臺灣大學生愛算命(圖)
    臺灣大學生算塔羅牌,最愛問愛情和課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海網2月5日訊 新年到,想知道來年運勢或開運?臺灣島內尤其大學生瘋算命,塔羅牌受歡迎。先在心中默想著想問的問題,抽出三張、七張或十張不同的牌,再靜聽塔羅牌佔卜師的解牌;還有大學生用手機點光明燈。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就讀實踐大學系大一的辛寧,問的是讓人頭疼的愛情,不知道對方對自己是否也有意思?「塔羅老師剛剛說兩人講話頻率變低,好準喔!」畫著鮮豔眼妝,辛寧說,一直認為有些算命師像心理醫師,但沒想到一算,老師竟都切中要點。
  • 「愛情銀行」登頂社交排行榜,社交市場的下一波機會是年輕人?
    愛情銀行背後公司上海聊聊科技網絡有限公司的COO顧振告訴小娛,他們的目標受眾正是大學生群體。「我們想出這個新玩法是想和同類型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我們瞄準大學生群體,第一是因為我們之前就一直瞄準95後的市場,第二是因為1000塊錢對大學生的吸引力,第三我們認為大學宿舍是一個自帶傳播性的場所,一個室友下載了,可能其他的室友都會下載。」當然,要連續籤到365天也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中間斷籤了,你還能獲得彌補的機會:把這款應用推薦給其他的情侶,只要成功了就可以補籤回來。
  • 特寫:臺灣大學生體驗上海夏季趣味生活
    這是日前在上海參加「情系青春——兩岸青年申城行」活動的部分臺灣大學生所體驗的滬上趣味生活場景。  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共同主辦,50名來自臺灣的大學生分赴滬上知名景點參觀,體驗多場人文藝術活動。最特別的是,學生們在滬期間,還參加了「挑戰一天無現金玩轉上海」創意活動項目。
  • 臺灣4大學生為環保「獻身」 接拍限制級電視劇
    臺4大學生為環保「獻身」  接拍限制級電視連續劇,表達對政府興建水庫的不滿  本報訊 臺灣環保團體為了抗議興建湖山水庫,以建湖山水庫預定地附近的幽情谷為背景,拍攝兩部「限制級」電視連續劇,來表達對興建湖山水庫的不滿。兩齣戲中的男女主角均為在校大學生,其中一位女主角,還是臺大戲劇系四年級的高才生。
  • 黃道吉日,三星在戶,張一鳴、王欣和羅永浩的社交夢
    此前,一段時間有傳言傳出,王欣團隊正在開發一款基於短視頻的區塊鏈產品,而沒想到時隔半年之後,王欣帶著的是社交產品捲土重來。1 月 12 號,王欣在微博上發文表示:" 新的社交產品應該能讓朋友圈重新建立連接,我們不再需要一款像微信一樣的長連接的聊天溝通產品。建立基於場景需求的短連接,能有效降低用戶在社會行為中遭受到的社交壓力,解決社交實名化後最核心的痛點。"
  • 匿名提問箱是如何捕獲年輕人的?
    …… 裝著千奇百怪問題的匿名提問箱正在刷屏年輕人的朋友圈。 年輕人有多愛匿名提問? 兩年前,匿名提問箱Popi小程序上線,創立之初就吸引了超過10萬用戶,之後app上架,直到今年7月,共累計了近200萬用戶。
  • 心靈社交軟體下載_心靈社交軟體免費下載_18183軟體下載
    心靈社交軟體下載之好處 1、靈魂匹配-茫茫人海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靈魂伴侶。 2、語音匹配-用聲音溫暖你,遇見好聲音,說說心裡話。 3、瞬間廣場-超安全的私密blog,朋友圈裡發不出的話,默默記錄在案,而恰巧有人在意。 4、私聊-AI算法匹配,即時找到興趣契合的人暢快聊天。
  • 臺灣火了36年的寶藏炸貨店,來深圳了!
    所長今天要說的這家炸貨店 老闆是地地道道的臺灣人 家裡在臺灣開了同名的炸貨店已經36年 老闆現在帶著母親的秘方來到深圳 開的小店短短1個月就火了
  • 臺灣一女大學生牙齒咬合不正 吃飯要用剪刀剪
    臺灣一女大學生牙齒咬合不正 吃飯要用剪刀剪 2008年03月04日 15:5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調查顯示 90%以上的大學生因該流行病而有不同程度的社交焦慮
    數說一項調查顯示:因疫情宅家 超九成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社交焦慮自今年1月29日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推遲2020年春季學期以來,學生不外出、不聚會、不在家舉辦或參加集中活動,大學生在家學習的效率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 2020臺灣男演員誰在大陸最火?是這位國民舅舅_王耀慶
    甚至有幾個月是處於封閉的狀態,臺灣演員來內地更是不容易。像去年很火的霍建華和周杰倫今年也基本都沒有作品,演藝事業受到很大的影響。不過依然有人混得順風順水的,要說2020臺灣男演員誰在大陸最火?第一名肯定是說的王耀慶老師,不僅上了很多綜藝節目還經常出現在帶貨直播中。
  • 《延禧攻略》在臺灣火到了什麼程度?臺媒全方位解析令人嘆服
    《延禧攻略》在臺灣有多火呢?月餘前愛奇藝的統計,《延禧攻略》播放量達到了300萬人,這還是愛奇藝一家的統計,更別說其他視頻網站等播放渠道,可想而知這個數量是多龐大。 不單單的普通老百姓,就連主持人、明星、政客都在追劇,大街上播放著主題曲,各種休閒場所也都可以聽到討論劇情的聲音。
  • 臺灣電視臺:絕對不要認為環球時報是隨便說說!
    自打臺灣「行政院長」26日公開自稱「是支持臺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島內輿論好像就沒消停過。先是臺灣前警察大學教授葉毓蘭27日在臉書(Facebook)發文稱,很「佩服」賴清德主張「臺獨」心口如一的勇氣,但中共19大召開在即,這樣的勇氣,會不會給臺灣帶來什麼危險?
  • 當我擠掉水瓶座女友PP上的火癤子後……
    原諒他們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知魚假低調其實最自大,愛裝b——匿名一個奇葩輩出的星座,無論男女——匿名很煩很討厭水瓶座它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幹嘛!最怕她有一天給我唱「可惜我是水瓶座」。——匿名就睡在我邊上呢!!感覺挺好!!晚上因為沒有好吃的鬱悶了好久,吃完飯又因為最近便秘變的十分暴躁。。睡覺前屁屁上的火癤子不小心炸掉了,幫她處理了下,她說覺得我挺萌,抱著我胳膊睡著了。。每天跟一個腦洞大大的姑娘在一起還是挺好玩的。——胖丁丁丁
  • 「好奇心日報大調查」大學生們,你們都在焦慮什麼?
    現代人的焦慮感某種意義上會貫穿生命始終,當我們把這個問題拋給這些大學生的時候,有一些人已經意識到「無時不在」是必然的。最常見的是從大一到大四不斷變化和調整對自我的認知,同學的成績和經濟條件、事業有成的父母、對自己的期望都可能隨時影響自己的定位,而社交媒體的存在更加劇了焦慮感,看見同學在朋友圈「曬」,自己會不由地感到自卑。
  • 俄女教師出演色情片 影片連結被匿名發給全校師生
    誰知,影片的連結竟被人用電子郵件的方式匿名發給了全校所有師生。該女教師目前已被迫辭職。據悉,該女教師現年27歲,自2010年起就在聖彼得堡頗具盛名的一所中學教書。據同事和學生描述,她從來沒有穿過不得體的衣服,也很少化出格的妝容,所以這一事件讓所有人都很震驚。由於該女教師長著一張「娃娃臉」,所以在影片中經常飾演「女學生」角色。
  • 三款社交APP同日「圍剿」微信,均遭後者「封殺」
    從用戶的角度,微信的熟人社交圈給用戶帶來壓力,已經有1億微信用戶設置三天可見;從平臺的角度,阿里、字節跳動和騰訊的競爭讓淘寶、抖音等連結不能在微信正常分享。 痛點也意味著機會,移動社交經過幾年的沉寂又熱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