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距離2019年春節還有20天,科技圈的春晚提前上演。
據界面新聞15日報導,王欣的新創業項目馬桶MT、字節跳動的多閃、羅永浩的子彈簡訊三個社交產品均在這天召開發布會,「三款App宣戰微信」上了熱搜,而微信無一例外地將他們「封殺」。
(觀察者網註:子彈簡訊15日以其升級版聊天寶上線。所謂「封殺」即三款產品在微信端進行推送、宣傳時,其連結遭到屏蔽,或出現無法訪問的情況:聊天寶推廣連結被微信屏蔽;多閃下載連結被微信屏蔽;馬桶MT官網連結在微信端被終止頁面訪問。)
微信成立8年,幾乎覆蓋了國內全部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從用戶的角度,微信的熟人社交圈給用戶帶來壓力,已經有1億微信用戶設置三天可見;從平臺的角度,阿里、字節跳動和騰訊的競爭讓淘寶、抖音等連結不能在微信正常分享。
痛點也意味著機會,移動社交經過幾年的沉寂又熱起來了。
本文圖片均來自界面新聞
避開大象
整個2018年,字節跳動都是一副要和微信正面剛的姿態,而騰訊也確實有理由對字節跳動警惕。
5月,兩家的實際掌舵人甚至還真情實感的互懟了一把。但截至那時,雙方的衝突依舊還停留在口水戰與公關戰的層面。從去年12月開始,情況就開始不一樣了。
12月7日,有消息傳出字節跳動將要推出一款名為「飛聊」的獨立社交App,挑戰微信。但實際上,字節跳動發布的社交產品是多閃。從其功能來看,與其說多閃是頭條的社交產品,還不如說是「抖音」的社交產品,抖音私信的升級。
在發布會上,多閃的產品負責人將這款產品的價值解釋為可以讓用戶無壓力的記錄分享生活、不錯過任何一條關心的人的動態、以及與親密的人的互動更加豐富等。可以看出,這是一款針對社交關係裡的強關係而服務的產品,切的是微信關係鏈裡很小的一部分,但卻是貢獻日活的核心。它的很多產品功能都借鑑了Messenger和Snapchat(例如72小時自動消失的隨拍小視頻)。
多閃強調自己是一個年輕人的產品,團隊成員也都是90後。在發布會現場,一名25歲的產品經理喊50歲的張小龍為「龍叔」,以證明他們和微信不一樣。
王欣也不打算對標微信,甚至在馬桶MT上線之前就在個人微博上和微信劃定了「安全距離」:「微信比你想像的更強大,所以熟人社交不要碰,但匿名熟人社交可以。」
馬桶MT就定位為熟人匿名社交軟體。這款軟體的功能非常簡單,在「馬桶」上,用戶可以發布匿名話題、也可以圍繞某一話題建立限時1小時的匿名群聊。在發布話題時,發起者還可以選擇帶上紅包,紅包將分給參與討論話題的用戶。
選擇從匿名切入,王欣給出的理由是,匿名社交是一個已經被證明有需求的市場,這也是解決社交實名化最核心痛點的一種方式。他曾在微博上這樣介紹馬桶MT的優勢:建立基於場景需求的短連接,能有效降低用戶在社會行為中遭受到的社交壓力。
而晚上發布聊天寶是子彈簡訊的升級版,其在熟人社交的基礎上增加了標註「熟朋友」和「生朋友」,減少社交壓力,同時還更新了聊天、讀新聞、好東西和遊戲等新功能,用戶使用這些功能都可以賺錢。
子彈簡訊位居App Store社交榜首13天,總榜榜首9天,30天用戶數達到700多萬。但隨後,其數據經歷了斷崖式下跌。七麥數據顯示,今年1月初,子彈簡訊的下載量排名已跌至App Store總榜的1000名之外。改版之後,聊天寶走了趣頭條的撒錢模式,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拉升用戶活躍度。
在大象面前,沒有任何人試圖取代微信。
王欣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說,在即時通訊領域裡,一家獨大的格局不會有什麼變化,至少在短期內他很難看到有產品能夠取代微信。今日頭條CEO陳林也特別強調,多閃跟微信不是一類產品,微信做基礎設施,多閃僅僅是將「親密朋友」這一類單獨拎出來,做親密好友之間的社交。
目前,微信的月活用戶已經突破了10億,正面挑戰微信幾乎沒有可能。實際上,幾年前在微信還沒有成長為基礎設施的時候,幾款正面挑戰微信的社交產品也都失敗了。
米聊出現得比微信更早,是小米成立一年後推出的三大產品之一。這是一款跨通信運營商的手機端免費即時通訊工具,基於手機通訊錄和好友進行信息交流。
在微信還沒問世的年代,先行一步的米聊也曾有過自己的黃金時代,半年積攢了400萬用戶。即便是在微信上線後的幾個月裡,米聊仍然位居App Store中國區免費社交類應用第二名,僅次於當時的流量霸主QQ。
雷軍曾在網際網路大會上坦言,當初做米聊就是與騰訊賭時間差。他曾設想,如果騰訊在米聊成立一年後才有所反應,那麼自己還有50%的勝率,如果騰訊兩三個月就有反應,米聊100%會死掉。但擁有8億QQ用戶的關係鏈的微信,很快就反超了米聊,後者用戶增長几近停滯。
2013年8月,網易和中國電信共同推出移動即時通訊社交產品「易信」。公開數據顯示,易信上線後增勢迅猛,24小時後用戶數量就突破百萬,並位居App Store社交榜首位。
背靠運營商,易信擁有話費、流量、國際通話等豐富資源支持,這也是其早期用戶增長迅速的主要原因。在福利的短暫刺激過後,易信的用戶熱情也很快淡退下來,淪為網易內部的溝通工具。
在易信推出的一個月後,阿里旗下熟人社交產品「來往」也加入了競爭陣營。2014年初,阿里宣布投入2億元推廣來往,用戶每邀請一個人可獲得5元獎勵。但來往並沒有找到對抗微信的突破口,半年之後數據就開始下跌,隨後阿里放棄了投入。馬雲曾表示, 來往和微信就像螞蟻拱大象,先拱拱看。但來往沒能重新建立突破微信的社交關係鏈,螞蟻最終沒有拱過大象。
在此後的幾年中,社交成為大多數創業者不願碰的領域。
大部分網際網路行業最終的競爭格局是兩家成為頭部玩家,瓜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但社交存在更明顯的規模效應——大樹底下,寸草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