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簡介
發起方:大V店
調研機構:公益慈善學園
數據來源:大V店、媽媽網、孕育管家
研究支持機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LGT影響力投資基金
一、概述
在生機勃勃、也充滿變革的2016年,「十三五」規劃正式出爐、「全面兩孩」時代來臨、網際網路繼續潛移默化改變我們的生活,在《2016中國媽媽幸福指數調研報告》中,我們發現了一些新鮮的結論:
丈夫高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遠不如積極參與育兒
高齡產婦(頭胎為36歲及以上)幸福感最強
外地媳婦嫁給本地丈夫最幸福
比起經濟收入,夫妻感情對是否決定要二胎影響更大
親子關係是最穩定的幸福感來源,收入壓力是最普遍的壓力來源……
從接受調研的媽媽們的反饋中,我們總結出了影響幸福的前五大因素,分別是:夫妻關係、子女教育、經濟狀況、工作狀態、居住及保障。其中,美滿的夫妻關係,是最令媽媽們感到幸福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子女教育的滿意指數;而經濟狀況,則是影響媽媽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二、調研人群概況
1.分布情況
1) 地區分布
參與調查的媽媽們遍布全國現有34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包括港澳臺),還有0.06%居住在海外。
2) 職業分布
問卷顯示,這些媽媽和準媽媽職業分布較為多樣化,來自55個職業領域,基本覆蓋了所有領域,無法一一列舉。由於問卷渠道和來源是母嬰和孕育網站,其中高達39.28%處於全職在家的狀態。
3) 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大專和本科學歷的媽媽佔比最高,接近70%,大專以下學歷的人數為22.47%。
4) 年齡區間
年齡以26至35歲為主,佔到了參與調查者的四分之三。
5) 孕育情況
參與問卷調查的媽媽和準媽媽中,絕大多數已為人母,還有6.20%在懷孕和備孕階段。
2.她們有多幸福
1) 幸福感
只有3.02%的媽媽們感到不幸福,絕大部分的媽媽們擁有積極的心態。感到整體不錯、挺幸福和充滿幸福感的媽媽們高達81.95%。
2)工作狀態(或全職媽媽)
多數媽媽們對於自己現在的職業狀態比較滿意,無論工作或是當全職媽媽,都能夠享受其中,只有16.01%的媽媽覺得不太滿意或很不滿意。
3)夫妻感情
雖然每個個體感受會有差異,但整體上來說感情都是比較和諧的,近半數媽媽和丈夫深深相愛或相處很好,29.31%相信平淡是真,整體僅有11.90%的夫妻感情不太合得來或互相忍耐。
4)經濟狀況
然而對於現在的經濟狀況和收入情況,雖然約四分之一的參與者相對滿意,近四成表示一般,但高達37.46%的人明確表示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
5)子女教育
孩子的教育條件能夠讓大多數的媽媽滿意或覺得還好,有38.5%的媽媽感到一般,有12.61%的媽媽感到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
6)社會保障
有超過半數的媽媽,認為自己享有的社會保障不太充分,或保障不足。只有5.53%的媽媽對社保感到很安心。
7)面臨多種壓力
經濟壓力是媽媽們最大的壓力來源,兒女教育緊隨其後,對家人健康狀態、對自己事業瓶頸的擔心也不容小覷。而跟長輩相處和夫妻之間的相處,則是比較次要的壓力。
整體而言,接受調研的媽媽們遍布全國各地、各行各業,是一群受過良好教育,家庭幸福、愛崗樂業、人際關係和諧的媽媽,出生在80-90年的居多,作為「夾心層」一代,父母健康狀況和孩子教育情況都較好。但大多數感到有經濟壓力、無法從社會保障感到充足安全感。
三、幸福感的源泉
我們將主觀幸福感和一些重要的客觀指標進行交叉分析,發現一些變量與幸福感之間並沒有很明顯的關聯,例如學歷雖然有一定的影響,但不同教育程度的媽媽之間幸福感並沒有拉開差異。從事的職業也沒有顯著影響,唯一特例是全職媽媽的幸福指數相對較高;所在地區形成的差別也不大,特例是來自西部和少數民族省份的媽媽們幸福感很強。這些應該是基於所在競爭環境的差異,難以形成有參考價值的結論。
而另外一些變量,與幸福指數有著很強的關聯。而且通過改變認知和主觀上做出努力,能夠有機會帶來一些積極正面的影響。
我們發現
1.夫妻感情的影響
夫妻感情,對幸福有著最直接和強烈的影響。越是幸福,夫妻相愛、愉快相處的比例越高,越是不幸福的群體,感情合不來和互相忍耐的比例越高。
2.年齡的增長
年齡在36歲以上的女性,整體的幸福指數是最高的。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年齡段的接受調研者,幾乎沒有人再選擇「不幸福」,也許因為心態更成熟、更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和情緒,也因為孩子成了感情的寄託。
3.自己和公婆的關係
同樣是明確而清晰的關聯。無論是否居住在一起,與公婆關係越融洽,生活得越幸福。即使不住在一起,與公婆關係不融洽的家庭也過得不太幸福。值得留意的是,從最幸福的媽媽群體,到最不幸福的媽媽群體,都是40%左右和公婆同住,但融洽的比例明顯依次降低。所以,雙方調整好心態相處,至關重要,幸福的人們始終都會得到幸福。
4.丈夫和父母的關係
接受調研的媽媽們,只有15%左右和自己的父母同住。只要丈夫和父母的關係融洽,對幸福感的影響不大。但是,即使不住在一起,在感到不幸福的群體中,丈夫和父母之間不和的比例較高。換言之,丈夫和父母有矛盾,會顯著降低幸福感。
5.夫妻收入
即使擁有高收入的丈夫(收入是媽媽們的5倍以上),仍然有很多媽媽會感到不幸福。而媽媽們似乎並不介意丈夫的收入低於自己,對幸福感沒有大的影響。總之,收入雖然對幸福感有一定的影響,但差別只是幾個百分點,遠不如我們在下面的發現:丈夫是否顧家的影響。
6.丈夫是否顧家
比起收入,丈夫是否顧家,對幸福感有著更強更直接、高達三倍的影響。雖然大多數的丈夫們工作繁忙,但只要他們仍然努力照顧家裡,媽媽們就能有濃濃的幸福感。而丈夫們越無法兼顧家庭,媽媽們越不幸福。幸福感得分越低的媽媽們,丈夫遊手好閒比例越高。
7.丈夫參與育兒
某程度而言,孩子確實是夫妻感情的紐帶。雖然只有一部分丈夫能經常參與育兒,但他們給幸福感帶來的影響是明顯的。丈夫越無暇參與,媽媽們幸福感越低。
四、帶來幸福的習慣
1.不要小看生活中的習慣和情趣
夫妻感情,對媽媽們的幸福程度有著直接的影響。其中,周末一起進行娛樂活動、探望對方父母、一起和朋友聚會,由於簡單易行,受到大家的普遍歡迎。
2.親子閱讀
國內外的多項研究都提出,親子閱讀是對不同階層和背景的人群而言門檻最低、對孩子未來發展影響卻較大的一種習慣。我們有意識地在問卷中考察了親子閱讀習慣對媽媽們的影響。結果顯著而清晰,幸福感越高的媽媽,每天進行親子閱讀的比例越高,最幸福和最不幸福的家庭中,相對值高達45.86%。偶爾進行親子閱讀卻沒有這樣的作用。
五、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發現
1.二胎時代
1)經濟狀況和二胎
對決策影響不大。
2)教育程度和二胎
學歷越低,已經擁有二胎的比例越高。但學歷越高,其實越想要二胎。
3)夫妻相愛和二胎
比起經濟狀況,夫妻相愛對是否要二胎的決策影響更大。
2.高齡產婦
1)高齡產婦幸福感更強
在交叉分析當中有一個意外的發現,生育第一胎的年齡在36歲以上的群體(高齡產婦),幸福感是最強的。這與人們傳統所預想的不一樣。所以我們在下面也做了進一步的分析。
2)高齡產婦更幸福的原因
既然我們發現夫妻關係是最大的幸福來源,就首先查看了夫妻感情狀況。結果不出所料,生育第一胎的年齡在36歲以上的群體,雖然和丈夫之間的激情比年輕的媽媽群體略低,但整體而言相處更好。也許是更懂得包容忍耐。
鑑於發現了丈夫顧家程度的顯著影響,我們又分析了丈夫對家庭的照顧情況。生育第一胎的年齡在36歲以上的群體,無暇顧家的丈夫比例降低了,積極分擔家中事務的比例相應提升。
3.異地婚配
外地媳婦、本地丈夫,是幸福感最強的群體。而雙方都是本地人的婚姻,分數會略低。我們只能冒昧地推測,也許是因為雙方長輩容易介入家庭矛盾(回娘家太容易),使夫妻感情不能很好地磨合與成長。
4.網絡時代
鑑於數據所顯示,經濟壓力是重要的壓力來源,也是育兒過程中讓媽媽感到焦慮的部分。即使很多家庭中,丈夫的收入狀況較好,但對幸福感的提振作用較為有限;而越缺乏額外收入的媽媽群體,整體幸福感越低。目前,網絡店鋪與微商,是最多媽媽獲得額外收入的來源。
需要留意的是,個體的幸福感因人而異,數據所能呈現的只是比例較高、相關性較明確的一些趨勢,屬於某一個類型並不能決定是否獲得幸福。通過如實展現這些數據,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構建自己的幸福,才是這些分析的本意。
特別篇:怎樣變得更幸福
媽媽們親測有效的方法在這裡
1.放鬆解壓方式:
媽媽們最喜歡的解壓方法豐富多彩,外出旅行明顯受到最多青睞。改變時空、改變體驗,讓人真正能夠改換心情、放鬆解壓。
2.擁有心愛物品
媽媽們的心愛物品大票選,擁有它們能夠最經常地感到幸福。名列榜首的不是房屋和車輛,而是喜愛的書籍!雖然流傳著「包治百病」的說法,但奢侈品包袋服裝配飾,帶來的幸福感卻不是最高的。
3.夫妻間的習慣
和丈夫一起,媽媽們排名前三的幸福習慣是:1. 每天和丈夫電話、微信。夫妻之間,感到心靈聯結最重要。每天跟自己所愛的人溝通,不需要花很多錢和時間,卻有效地讓幸福細水長流;2.一起吃早餐或晚餐。這正如那句話說,愛是一蔬一飯,幸福日常。3. 一起陪伴孩子。家庭的未來就在這裡,也是二人世界的升華。
4.和孩子的習慣
和孩子在一起,做什麼都會感到幸福。名列前三的幸福習慣是,1. 有親密的擁抱和親吻,事實上,中國孩子相對缺乏撫觸,「皮膚飢餓」比例較高,這樣的觀念轉變令人欣慰;2. 一起讀睡前故事;3. 一起看書、聽音樂。
5.大家庭的習慣
除了夫妻和母子關係帶來的幸福感,在大家庭當中,養成定期一起活動的習慣,也可以維護好家庭關係,更帶來新鮮感。媽媽們票選的前三位,分別是全家旅行觀光、親子閱讀共同學習,和全家定時進行溝通交流。
6.善用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悄然發生變化,並滲透到生活的很多方面。善用網際網路工具,給媽媽們帶來額外的樂趣和便利。
幸福是主觀的感受,但我們值得認真探索對自己、對自己的親人和家庭最適合的一些方法。參考行之有效的實踐,了解到一些規律,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幸福也是一種能力,需要有意識的修煉,和懂得忘記不愉快。
展望
我們希望通過對共性的理解,找到一些規律,可以幫助中國的媽媽群體更加幸福。
2017年,我們計劃將調研與城市、鄉村媽媽線下活動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問卷對象覆蓋面,也根據2016年獲得的反饋,調整問卷內容、進一步提升問卷的參考價值。
願天下的媽媽們,得到長久的幸福。讓我們記得歌德的一句名言:人之幸福,全在於心之幸福。
版權聲明
《2016中國媽媽幸福指數》所有文字及數據圖表版權歸北京果敢科技有限公司與公益慈善學園共同所有。在未獲得與北京果敢科技有限公司與公益慈善學園的聯合書面許可情況下,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將本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用於商業目的。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編:初梓瑞、史雅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