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格外冷?專家:恰是全球變暖所致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今年冬天格外冷?專家:恰是全球變暖所致

  ◎趙曉妮 本報記者 付麗麗

  今年冬天格外冷。在剛剛過去的「霸王級」寒潮中,全國降溫8℃以上的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降幅12℃以上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北京、河北、山東多地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很多民眾不解。

  「殊不知,我們現在感覺到的冷恰與全球變暖有關。」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說。

  北極增溫 冷空氣得以長驅南下

  我們知道,北極是北半球冷空氣的發源地。在漫長的冬季,冷空氣堆積在一起,伺機南下,勢力強勁時可一路衝上青藏高原或奔向南海甚至南半球。

  丁一匯介紹,從極地的強大高氣壓到赤道海洋的低氣壓之間出現氣壓梯度,大氣便由氣壓高的地方向氣壓低的地方流動。而由於地球的自轉,風沿地表做水平運動會受到地轉偏向力影響,在北半球向右偏轉成西北風。北半球冬季的氣候正「受控」於中緯度地區的西風帶。在極地的冷與赤道的暖之間,形成跨半個地球的溫度梯度場,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南北溫度梯度。

  正常情況下,這個溫度梯度很大,使得西風帶穩定而強大,存在於其中的環流形勢(槽和脊)很穩定,稱為緯向環流型,這種環流型主要使氣流從西向東沿緯圈運動。但全球氣候系統平衡被打破後,西風帶開始不穩定,環流形勢也躁動起來,開始擴張自己的「地盤」,這時就會出現寬闊的大槽大脊,引導著冷空氣順著大槽長驅南下。

  今年這次寒潮的癥結正在於此。丁一匯表示,在全球變暖大背景下,北極以其他地區2倍到3倍的速率升溫,即其他地區增溫1℃,北極可以增溫2℃到3℃,導致海冰快速融化。2020年9月,北極海冰為有觀測記錄以來第二少,是北極變暖的有力證據。

  「快速增溫的北極,縮小了原本從極地到赤道的經向溫度梯度。」丁一匯說,在這種情況下,西風帶氣流變得十分不穩定,通常不會延伸到北緯50度的高壓脊伸展到了北極地區,而通常處在長江以北的大槽則伸向了華南甚至南海。北極的冷空氣正是被強壯的大脊引導南下,順著大槽一路橫掃,在短短一周時間內成為全國型大寒潮。

  此外,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也推波助瀾。一般而言,受拉尼娜事件影響,冬季全球溫度偏低的概率較大。就此次寒潮而言,拉尼娜事件中,太平洋赤道和熱帶中東部海溫明顯變冷,在極地與赤道溫度的「一升一降」中,北半球南北經向溫度梯度進一步減小,控制西風緯向環流的作用也進一步減小,有利於大槽大脊的發展。

  丁一匯認為,全球變化正是通過北極地區和熱帶地區的逆向溫度變化使南北溫度梯度減小,而促使中緯度大槽大脊的發展,這充分表明了冬季的極端寒潮事件是在氣候變化影響下發生的,而此次寒潮北極和熱帶海洋都起到了減少南北溫度梯度的作用。

  一次極端冷事件 無法阻止全球變暖趨勢

  增溫或許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增溫的速度和範圍。有研究顯示,最近50年的增暖速率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而且影響範圍也在擴大,發生在全球每一個地區。

  丁一匯介紹,從1960年至今,我國溫度曲線一直為上升趨勢,在這條攀升的曲線上出現自然周期疊加的震蕩,則將我國氣候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冷期、暖期和氣候變暖停滯期。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為冷期,該時期氣候變暖剛剛施加影響,但海洋處於冷期,所以,1960年至今的極端冷事件有80%發生於此時;20世紀80年代到2000年,氣候變暖持續,海洋轉為暖位相,自然的「暖」與人類活動的「暖」相疊加,迎來了暖期,此時期極端冷事件幾乎很少發生;2000年開始,海洋變冷,但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暖並未止步,自然的「冷」與人類活動的「暖」疊加影響,使我們處於一個氣候變暖停滯期,數個極端冷事件也在此時發生。

  「目前,全球依然在升溫,即使疊加自然周期,也很難將溫度『拉下來』。屆時,夏季的高溫熱浪將會不斷向北擴展,而冬季冷事件的總量儘管可能減少,但更加極端化卻會帶來很大風險。」丁一匯強調。

相關焦點

  • 「冷在三九」,今年三九是哪些天?今年冬天什麼時候最冷?
    今年的冬至節是12月21號,那麼從21號到29號為一九,30號到1月7號為二九。而關於題目所問,今年的三九是哪些天?以此類推,三九即是:l月8號到1月16號。其實今年專家早就預測,由於地球運動和氣候變化等特定因素,今年為本世紀六十年來冬季最寒冷的一年,通過今年的12月28號至30號,江蘇省南京市的夜間最低溫度已經達到零下十度,這還是在剛剛進入數九的開始,強冷的寒潮就帶給了我們人類一個下馬威!要知道地處華東地區的江蘇南京,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十度的年份絕對不多!不盡讓人聯想到專家的預測,難道今年真的是六十年來最寒冷的一年嗎……!
  • 2019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 今年冬天會很冷嗎
    每一年冬天我們似乎都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今年是21世紀以來最冷的冬天,那麼2019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2019年冬天預測會冷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下。2019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  過去幾年的冬天都十分寒冷,也難怪每年都會有專家出來說這是最冷的冬天,不過專家預測2019年冬天是暖冬,這跟今年冬季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專家們認為2019我國各地冬季溫度偏高,出現冷冬的機率十分小,因為我國屬於東亞季風氣候,冬天冷空氣的強弱取決於冬季風的強度,再加上今年冬季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冬季天氣的影響相對較大
  • 文匯報:全球變暖,為何「冬天越來越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為何我們的冬天反而變得更冷呢?難道是全球變暖真的停滯了?針對這些問題,《科技文摘》專刊特約請《中國氣象報》記者採訪權威氣象專家為讀者解疑釋惑。西伯利亞高壓偏強意味著冬季風比較強冬天比較冷,今年冬季西伯利亞高壓就是偏強的。二是北極大氣環流轉換。  張培群解釋說,北極地區大氣環流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冷空氣收縮在極地,另一種是收縮在北極地區的冷空氣向外擴散。擴散路徑有兩條,一條是沿著歐洲中部地區向南擴散,這就給歐洲帶來了嚴寒天氣;另一條是沿著亞洲東部地區擴散,導致日本從1月16日以後暴雪十分明顯。
  • 今年冬天60年來最冷? 什麼是拉尼娜?
    近日,一則「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的消息在網上瘋傳,加上多地氣溫驟降,甚至迎來今秋第一場降雪,很多民眾對其信以為真。事實究竟如何呢?「實際上,10月上旬,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其中典型代表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氣溫降至冰點、出現降雪實屬正常。」
  • 還要冷4天!今年冬天為什麼這麼冷?
    還要冷4天!今年冬天為什麼這麼冷?那麼大家知道今年冬天為什麼這麼冷嗎?從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數據來看,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冬以來冷空氣活動的頻次並不多。2020年12月,先後有兩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分別為2020年12月13日至15日(全國型強冷空氣)和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國型寒潮)。
  • 今年冬天會不會冷?
    今年冬天會不會冷? 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是北半球各地處在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黑夜越長,「冬至中,暖烘烘」講的則是,如果冬至日在月份的中間,這個冬天就不會很冷。
  • 今年是60年最冷的冬天?今年啥時候最冷?春節會冷嗎?答案來了
    理論上,我們北半球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是冬至日,因為太陽直接照在北回歸線上,是北半球光照最短的一天。冬至過後,太陽的直射點緩慢北移,溫度也會隨之上升。然而現實中卻不是這樣。會有一個升溫降溫的過程。就像夏天一樣,夏至不是最熱的時候,而是七八月。冬天也是如此。一般來說,冬天最冷的時候是3949。過了這段時間,溫度會慢慢升高。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在今年,第29次是最冷的。
  • 全國全面凍透,60年最冷冬天成真?權威專家:確切結論等冬季過完
    在這股寒潮的影響下,我國很多地方的氣溫達到了今年冬天以來的新低,在這當中,北京、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市共計60個氣象觀測站的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歷史極值,在這當中,北京南郊觀象臺最低氣溫-19.6度,為1966年以來的冬季最低值。
  • 廣東也進入冬季,莫非今年是60年來最冷冬季?全國將進入寒冬!
    專家們時常說地球正在變暖,可是今年人類所經歷的一切,似乎並沒有感到地球正在變暖,反而會感覺到今年的冬天是如此寒冷,甚至北方部分地區都出現了70年以來最低氣溫,並且這種寒冷是持續性。2020年科學家們表示很有可能是最熱年,沒想到冬季一波接一波的寒潮,讓所有的小夥伴們有些難受,一冷一熱讓大家開始質疑地球究竟是在變冷還是變熱呢?是誰在背後控制的這一切呢?地球溫度變化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極端天氣頻頻出現,無論是高溫天氣還是低溫天氣,似乎都是有全球變暖引起,如果說真的是全球變暖引起的極端天氣,難道它還會引起冷空氣嗎?
  • 農村俗語「冷在三九」,今年什麼時候到三九?每年冬天何時最冷?
    隨著小韓節氣的到來,天氣會越來越冷。農村老人經常說「三九冷」,這是三九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那今年什麼時候是三九呢?每年冬天什麼時候最冷?39是9冬天中的9天,9是冬至節氣的這一天開始,每9天持續19天,每前9天持續19天,第二個9天持續29天,第三個9天持續81天,直到39天等9天結束。根據中國的傳統,9是極數,最大,最大的意義。
  • 活久見,北京創近54年來最冷早晨,60年來最冷冬天是真的?
    這波「慢凍型」冷空氣來得慢,冷得更加的厲害,並且南方地區還有部分地區有雨雪天氣,「溼冷」也是更加的明顯,完全是真的冷了。對於這麼寒冷的氣候現象,不少人可能又會想到「冷冬」的問題,還是那句話,2月結束就知道了,同時包括大家說的「今冬可能是60年來最冷冬天」,專家最初也回應了,說無法確定,而如今北京創下近54年來最冷早晨,是不是意味著真有這個趨勢,是真的呢?其實真無法判定,後面就知道了。
  • 拉尼娜搞事,今年冬天到底是不是冷冬?
    雖然拉尼娜的出現會對冬季氣溫造成一定影響,但它想要憑藉一己之力讓這個冬天變成冷冬還是有點困難的。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自天氣轉冷開始,不斷有網友發出這樣的疑問。11月的一場影響全國的冷空氣過程給南方帶去連綿陰雨,給北方地區帶來雨雪冰凍天氣,讓冬天的寒意愈發凸顯。而南方的小夥伴們更是因為買爆取暖設備而頻頻上熱搜。
  • 十一月,秋冬交替 今年冬天會很冷?
    十一月,本是秋冬交替的季節,而今年的秋天卻被寒冷強勢驅逐。還未享受她的優雅,人們就已乖乖套上秋褲,貼上暖寶寶,在大風中體驗拉尼娜這個「小女孩」帶來的寒意。  因此,從歷史統計來看今年出現冷冬就不足為奇了。根據氣候專家預測,今年冬季,受拉尼娜影響,我國總體將出現偏冷的情況,但是偏冷不是全國性的,南北差異很大,相比較而言,我國北方偏冷的程度更為明顯,對持續偏暖的地區會出現偏冷的狀況。    你那裡入冬了嗎?  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
  • 晴冷天氣模式!下次降溫是什麼時候?「拉尼娜」來了!今年冬天到底冷...
    天氣趨勢 本周天氣關鍵詞:晴和冷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 綜合分析來看,今年拉尼娜狀態目前的發展特徵與1995年和2007年的拉尼娜事件較為相似。
  • 「冷哭了」!都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何寒潮還來得這麼兇猛?
    新華社發近日,寒潮成為了網友高度關注的話題,不少人也拋出了這樣一個疑問:「新聞裡不是常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寒潮還這麼兇猛?」對此,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接受採訪時表示,「並不是氣候變暖,就沒有寒潮了。」專家聲音氣候變暖導致氣候更加不穩定實際上,氣候變暖導致了氣候更加不穩定,暴雨洪澇、高溫熱浪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
  • 農村俗語「冷在三九」是啥意思,為什麼三九最冷,今年啥時候數九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眼下已經進入農曆十一月,而且近一段時間全國大範圍降溫,很多地方也不同程度出現了降雪,大家也明顯的感覺到了天氣真的冷了,冬季真的來了。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現在並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還沒開始數九呢,今年最冷的時候還沒到呢。
  •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真相是……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 拉尼娜和大家常聽說的厄爾尼諾,可以說是兄妹倆,兩者循環出現,是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解釋,當海溫異常偏暖時,就會形成厄爾尼諾現象;當海溫異常偏冷時,就會形成拉尼娜現象。"
  • 冬天手冷腳冷身體冷怎麼辦?
    冬天已經來了!氣溫明顯下降,凜冽的寒風呼呼的吹,許多朋友都會手冷腳冷身體冷,尤其是一些特殊時期的女性朋友,尤為煎熬。那麼冬天了,我們改如何保暖尤其是手呢?首先,多穿衣服!又要溫度又要分度,可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其實穿的好,溫度分度一樣可以有。
  • 農村俗語告訴你,2018年的冬天什麼時候最冷?春節的時候天氣如何
    很多小夥伴都非常關心在春節的那幾天冷不冷,然後好安排自己的行程,雖然有專家說2018年的冬天應該算是暖冬,但是很多小夥伴還是比較關心在春節放假的那段事情天氣情況如何?那麼小編今天就按照農村俗語「數九寒天,冷在三九」和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在2018年的冬天什麼時候最冷吧!
  • 臘八攜手大寒,這個鼠年確實不一樣,今年冬天還會冷多久?
    下周,我們就將迎來臘八節,今年的臘八節攜手大寒,二者碰到了同一天,是不是很巧。臘八節為傳統的民間習俗,作為過年序幕,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故事。總結來看,無非就是名人傳說。大寒節為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由於地理環境因素,在南方地區,常常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所以,地域習俗眾多,比較重要的如盛行於沿海一帶的尾牙祭,傳說為現在年會習俗的起源,為值得期待的發年終獎日子。臘八攜手大寒,這個鼠年確實不一樣,那麼,鼠年還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呢?辭鼠迎牛的前夕,讓我們來細數一下。(1)鼠年雙春雙閏,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