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時代機箱如何提升
有關機箱的變革,看似一成不變,實則不然,機箱一直在慢慢轉變,最明顯的就是短暫出現的BTX,雖然最後並沒有成為主流,不過不得不說,BTX架構是一種進步。我們都講活在當下,機箱的探討自然也要講在當下,這個ATX仍然佔據主流的時代,我們自然要從ATX的角度進行分析。硬體的發展讓已經相當老舊的ATX結構越來越吃力,很多廠商都對原本的ATX做出了改變來應對硬體的提升,這些提升或多或少都讓ATX結構更加適合現在的平臺。不過也有很多不足,ATX原有的一些功能也成為累贅。
機箱在功能上如何提升,筆者只能說每位玩家的要求都不同,不過還是有很多共性的東西。這些功能在有些機箱上已經實現,有些還需要玩家們自己購買一些附件實現。我們從中低端機箱出發,看看哪些功能才是作為一個現代機箱的「標配」,哪些功能已經無用武之地應當摒棄。
2應該槍斃的功能
物極必反這是事物發展的一條規律,前面已經說到過ATX已經被各種提升,開發出了很多本就沒有的功能,有些功能卻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卻無形中增加了成本,拿一個沒用的功能去讓消費者買單,不得不說是很不明智。
機箱底部預留風扇位
關於機箱尾部風扇位,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用著呢。但是這個地步風扇位卻讓筆者匪夷所思不能理解。這個地方在裝機以後完全是一團線材堆積,即使是完美走線,也難以避免這個問題。如果只是留一個孔還可以說是增加機箱透氣性,但是有些中低端產品卻在此標配風扇,簡直就是浪費。
入門級機箱水冷位
水冷普及率升高的時代,水冷孔位還是非常必要的。不過很多入門級機箱產品也預留了這個位置,且不說這些機箱用戶有多少用水冷,就機箱本身並也只是做做樣子在機箱上鑽孔後再焊一個鐵片擋住,這種孔一旦安裝水管後,水管容易被鋒利的金屬磨爛,後果不堪設想。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這部分消費者會使用水冷,但大多數為一體式水冷,也無需預留水冷孔,這無疑只能成為一個宣傳點。
5.25寸位是雞肋?
這個東西算是ATX留下來的一個傳統,或者說是光碟機時代留下的傳統。以前我們往往需要幾臺光碟機,因為拿刻錄機讀盤會導致整個刻錄機過早報廢。不過近年來,筆者已經越來越少看見光碟機這個設備。有關於光碟機位,我們是不是應該減少它的個數,一來為了美觀,二來也可以為其他功能提供位置。
3應該普及的方面
不過在機箱的改進中,還是有很多改進值得普及,這些小小的改動讓我們可以更加得心應手的組裝電腦,使用電腦。也保證了現在高性能硬體的長期穩定運行。
下置電源
下至電源改變機箱重心,減少變形,也利於散熱。如果要說ATX的變化最大在哪,非下至電源莫屬。這種設計並不會費什麼事兒,但是在低端市場還是存在很多頂置電源的產品,筆者認為下置電源最應該推廣。
背部走線
與下至電源密切相關的肯定是背部走線了,背部走線充分利用了機箱另一側的空間,解決了正面走線困難的問題。與下至電源相同,背線方式甚至只需要在特定位置開孔開槽即可,成本不會高太多,但是收益卻是很大。
頂部風扇位
我們都知道熱空氣會上浮的原理,CPU作為產熱大戶,給它開頂天窗是最好不過。雖然是叫做風扇位,但是起到的更多的是透氣孔的作用。因為風道的問題,這個位置安裝風扇不是個好的選擇,能夠透氣其實已經足夠。
4有些功能應提升
現在機箱的功能方面只能說堪堪夠用,在很多條件下已經難以滿足我們的要求,這也是未來機箱發展應該注重的一些地方。做到基本的方面,也要與時俱進。分析消費者裝機的配置以及需求。
SSD硬碟位
因為SSD不同於臺式的3.5寸硬碟,臺式機如果需要使用SSD則是一件麻煩事兒。現在很多機箱都配有一個SSD位置,不過一個SSD位確實有些少。追求磁碟吞吐量的消費者肯定會選擇SSD陣列。這樣其他的SSD就不好安裝。這種貼邊的設計也會給數據線的插拔帶來影響。SSD位置最好要有兩個,並且使用和普通硬碟一樣的安裝方式。
USB接口數量的提升
隨著USB3.0的誕生,前置USB口的「標配」情況由兩個變成了三個。不過我們現在的USB設備已經遠遠比當年設計雙USB時多了。手機,U盤,無線接收器,藍牙等等我們經常插拔的USB設備都需要前置USB。即使是三個接口也有捉襟見肘的時候。主板的擴展性能遠遠高於兩三個接口。提高前置面板USB數量也是發展之道。
硬碟架
硬碟最早時候需要從左邊插入再擰螺絲不方便,後來就出來從正面插進去的這種方式,同時也出現了免螺絲的硬碟架。在中低端的機箱中,硬碟架的質量與設計方式都讓人堪憂,薄薄的塑料片實在讓人難以想像其牢固程度。既然使用免螺絲等等方式,不如將硬碟架做的更加專業一些。伺服器上的硬碟託架就是很好例子,適當簡化放在普通機箱上也是一種提升方式。
5附件應當再豐富
說到機箱的附件,往往我們的印象都是一袋各種各樣的螺絲。即使是現在,中低端的機箱仍然是這樣。附件的缺陷讓機箱仿佛成為一個半完全體。提升機箱的附件,會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
線材扎帶
扎帶這個東西似乎一直就沒出現在機箱的附件中,現在各種背線機箱大行其道,卻沒有附送一些扎帶,這讓用戶情何以堪。扎帶單獨買就是以百跟,千跟為單位,普通用戶根本沒必要買上千跟備用。機箱應當附送一些。
無線網卡功能
現在電腦還是使用無線網絡的更多。不帶天線的網卡信號不夠強,帶天線的(上圖左)插在機箱外部也不是很方便。機箱附送網卡(上圖右)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並且提供位置固定天線。這樣用戶就再也不用因為無線網卡而產生煩惱。
簡單的耳放
看見上圖可能很多朋友會楞,這其實是一個小的耳放板。現在的機箱前置音頻都是一根線直連主板,稍微好一些的耳機,板載音效卡推起來會非常吃力,在機箱上集成一個小耳放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前置音頻的功率。
6未來機箱發展方向
還是那句老話,時代在發展。機箱也必須與時俱進才能一直貼合於時代。現在機箱看似五花八門,但是實際上,絕大多數的產品的本質與幾年前沒什麼提升。機箱作為所有硬體唯一外漏的東西,筆者認為未來機箱的發展方向應該在增加用戶體驗的同時配以創新性的外觀,功能上要耳目一新,外觀上則要讓人眼前一亮。
也許現在我們還需要MOD來達到一些我們所需要的功能,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機箱則會有成套的解決方案,用戶可以通過購買相應的增值套件來達到一些預想中的功能。我們可以暫且叫它「智能化」機箱時代。
編輯點評:就目前而言,機箱已經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廠商也嘗試出來了我們眼前一亮的功能,我們的體驗也在日益加強。現在的一切都在注重於用戶體驗,機箱的用戶體驗也正在一步一步的加強。
機箱是不是會考慮將用戶使用頻率越來越低的功能摒棄呢?比如光碟機位。在摒棄的同時,是不是考慮將主流的功能更加人性化,比如硬碟位在機械硬碟和SSD固態硬碟之間的轉換功能。機遇這樣的需求,筆者議論了機箱未來的提升空間。
唐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