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什麼意思?為何上半句無人提及?

2021-01-09 淺弋道歷史

文 | 淺弋道歷史

在物質匱乏、階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古人結合現實規律把他們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生活經驗編成詩句,這些詩句流傳至今,具有極高的學習價值、參考意義。

它不僅影射了一個時代的人文風情,也蘊含著眾人的價值追求,比如今天所說的這句詩:「人生七十古來稀」,眾人對這句話耳熟能詳,但它的上半句卻鮮有人知。

上半句是什麼?為何無人願意提及?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句詩句的出處,它摘自於杜甫的《曲江二首》,杜甫是唐朝心懷天下、憂國憂民、壯志難酬的愛國詩人,這首詩的背景充滿無奈心酸:不再年輕的杜甫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積鬱成疾,悲憤之下創作了這首《曲江二首》。

「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句是「酒債尋常行處有」,這句話給人一種及時行樂的感覺,封建時期生產力低下、生活水平較差,一些人飲酒作樂、借酒消愁,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唐朝的詩人大多喜歡喝小酒、吟小詩,酒不僅能帶給他們「止疼消愁」的作用,還能幫打發充斥著無奈的時光。

上半句主要強調了「活在當下、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熱愛生活沒有錯,但不思進取、混混噩噩乃是人生大忌。

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後人在有限的生命裡做著混吃等死、毫無意義的事情,對上半句索性就閉口不提。

三大原因一針見血,個個發人深省

「酒債尋常行處」被眾人排斥,主要影射了三種人的困頓生活,三大原因發人深省。

第一種:碌碌無為、醉生夢死、得過且過之人

這類人安於現狀、不計後果、不顧他人,對未來沒有一個計劃,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言語安慰自己「活著已難能可貴」,絲毫不顧及家人的生活怎樣?這種盲目的樂觀其實是最大的愚蠢。

任何一個家庭都不希望這種人成為榜樣,他們由於遊手好閒、沒有收入、在喝酒的時候都要賒帳,這種行為令人反感,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想要不勞而獲,這在勤勞致富、自給自足的時代中乃是大忌。

人生因奮鬥而美麗、因努力而出彩,如果後世追求吃喝玩樂、虛度光陰、浪費生命,那這個人難成大器、令人不齒。所以這句話在流傳中,古人有選擇性地將最後一句傳承下來,上半句則有選擇地省略。

第二種:壯志難酬、仕途困頓、消極悲觀之人

像杜甫心有餘而力不足、心懷國家卻無可奈何的讀書人數不勝數,如果人人都在抑鬱中借酒消愁、自怨自艾,那人生智只會蒙上一層陰騭,令人不屑。

杜甫認為自己「空有一腔才華,抱負不能施展、流離失所、四處漂泊,由於身無分文,淪落賒帳喝酒」,這個酒是用來力爭解脫,希望早日擺脫痛苦處境,但借酒消愁愁更愁,這種喝法只會增加喝酒者的苦悶之情。

後人自然希望受挫者面對困難時迎難而上,積極尋求方解決方法,而非一蹶不振、怨天尤人,以酒消愁還賒帳的行為會對後世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古人不予提倡。

第三種:賒帳不還、坑蒙拐騙之人

有種人總是賒帳賒酒不還不想,這種人在任何時代都被人排斥,眾人都希望自己的後代發奮圖強、努力進取,不做借錢欠債之事。一個沒有誠信的人註定走不長遠,古人痛恨言而無信之人,所以為一己之私賒帳不還的人是反面教材。

這三種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有極大負面影響,所以後世不願意提及上半句話。

下半句暴露現實,令人無奈

下半句飽含了社會人士的無奈,封建社會下的醫療水平較為落後,人們的平均壽命較短,50歲是平均年齡,長命百歲是眾人的極大期許,而70歲則算是稀有長壽之人。

很多人希望自己可以延年益壽、福壽無疆,「人生七十古來稀」影射包含了人們對生老病死的無奈、對長壽之人的羨慕。

這句話在眾人心中並不難理解,之所以沒有把上句連起來,就是為了讓人們在有限的生命裡追求有意義的事情。當一個人在年老之際,回顧自己的一生時,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已是對生命最好的慰藉。

小結:

有人說應該把這句話完整地傳給後人,這樣能提高大家的辨識度,起到激勵作用;也有人說上半句容易產生誤導,畢竟對一些價值觀不明的事物,我們還是有拒絕的權利。你覺得上半句應該存在還是捨棄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人生七十古來稀」什麼意思?讀了原詩,才知杜甫有多悲傷
    三十是而立之年,四十是不惑之年,五十是天命之年,六十則是花甲之年,七十是古稀之年。不過古代的醫療條件有限,平均壽命不高,活到六七十歲算是難得。所以才會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這句詩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這句詩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但是讀了原詩,才知當時的杜甫是有多悲傷。
  • 農村老話「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在講什麼?古人這樣說有根據嗎?
    比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句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句話一般人看完還真有點懵,不知道說的是什麼。聽老一輩人解釋過之後,不得不感慨他們的總結能力,的確值得我們學習。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句俗語究竟在講什麼吧。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裡的「五」「六」「七」「八」指的其實就是人的年齡,分別為: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
  • 民間常講:「貧賤夫妻百事哀」,啥意思?為何上半句更少被提及?
    暫且不去討論解讀是否正確,事實上,該詩還有上半句,二句合在一起時,才明白故事背後的「辛酸。」 元稹辜負了崔鶯鶯,這一段過往算是他人生的一個汙點,那么元稹為何還是寫下了《鶯鶯傳》流傳後世?他這是為了什麼?為了挨罵嗎? 顯然不是,因為元稹是一個很簡單的「男人。」他具備一個所有好男人的共同特點——痴情。
  • 算命常說的大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影響?
    1、算命中的大運,流年是什麼意思?2、大運與流年對命局有什麼影響?很多朋友來向易火求測時,常常對大運與流年是什麼感到疑惑,今天易火給大家普及一下概念,不涉及大運流年的推導方式,因為沒必要,也太專業。1、算命中的大運是什麼意思?我們常說的八字,是由年、月、日、時組成。可以看成命局的先天信息。從八字的角度來說,一個人命中格局的高低,就是由這個八字來決定。我們常說的好命,就是指這個八字的格局高低。它們就像一幢房子的整體框架,是相對靜態的。你八字的高度,是兩層樓高,還是二十層樓高,就是由這個出生的八字所決定。
  • 老人常說:「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老人常說:「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是什麼意思?農村的生活是非常愜意的,並且也能夠讓身心放鬆下來,畢竟農村的生活節奏比較慢,生活壓力比較小,而且物價也相對比較低,農民們又非常的淳樸厚道,總能夠讓人們體會到在大城市裡無法體會的感受。
  • 為什麼老人總說七十三、八十四歲是人生兩道坎?依據是什麼?
    從小聽老人講得最多的數字,就是七十三和八十四,老人們總把這兩個年齡階段,稱之為「坎」,什麼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言下之意,似乎是這兩個年頭齡,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生死考驗。而且恐怕都是兇多吉少。老人對這兩個數字的恐懼,我們年輕人恐怕是難以理解。我們不禁產生疑惑,為什麼呢?為什麼這兩個年齡段是難以跨越的坎?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依據是什麼?坎年的說法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啥意思?說法怎麼來的
    農村裡有很多和生日相關的俗語,而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一句就是這句這句「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很多農村的老人都聽說過,那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這種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今天農夫就和大家來說一說這句俗語。
  • 古人常說: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明白意思後,真嘆服古人智慧
    但是在古人看來,這是身體不健康的表現。那麼這一句古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何古人會怕呢?下面帶大家一起來揭曉答案。圖片來源於網絡:小噘嘴說到水蛇腰,大家都很想到一個身姿「S」形的美女,纖細的腰身,楚楚動人。所以一提到「男怕水蛇腰」時,大家理解的意思就是不要找那些水蛇腰的女人,她們太性感妖豔了,不適合作為戀愛對象,甚至會惹來什麼禍端。
  • 為什麼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古人智慧令人嘆服
    隨著醫療衛生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活七十古來稀」這句古話好像在現代社會已經失去了它的意義,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比比皆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也並不少見。然而,一直有兩個年齡,像是被詛咒了一樣,是多少人過不去的一道坎,就是73歲和84歲。
  • 這些古詩成語只流傳了上半句 下半句的意思與上半句截然相反
    這些千古名句,原來還有下一句,並且意義與上半句相反:1、閉門造車原文: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朱熹《中庸或問》意思就是說,經過充分準備,精細製作,造出來的車子出門就會合乎軌道,可以暢行無阻。
  • 在農村,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什麼意思,揭示了什麼道理?
    今日我們講述的是農村的冷知識:在農村,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什麼意思,揭示了什麼道理?生活在農村,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如今已經到了年尾,也到了傳統的「臘八節」,敢問在外的遊子們,還有多少沒有回家吃口母親熬製的「臘八粥」呢?隨著新年的臨近,農村的景象也變得熱鬧了許多,仿佛一時間,大家都忘記了屋外正處「三九天」的嚴寒,大家在大門口,在街頭,在巷尾,閒聊的越來越多!
  • 強勢科普:古人的壽命為什麼這麼短?皇子們為什麼容易早夭?
    「人生七十古來稀」是唐朝詩人杜甫在《杜工部詩·曲江二首》中提到的,意思是自古以來能活到70的人寥寥無幾,這樣的壽命指標和我們現代人天壤之別,2018年一項指標顯示,中國人平均壽命高達76.55歲!這乍一看古人的平均壽命短到和貓狗相差無幾!其實,如果你覺得古代人真的就活20、30歲就白髮蒼蒼陽壽已盡的話,就太過偏頗了,早在《禮記》當中就提到,男子二十弱冠,三十而立的說法,意思是你到了20歲才叫成年,30歲才算真正成熟了,按這樣的說法,人壽命怎麼可能這麼短呢?原來是因為,古人早夭現象非常嚴重,很多嬰兒就因為種種原因活一兩歲就死了!
  • 古人關於不同年齡的別稱可真多,10至20歲間的叫法還有這差別
    現代人的年齡已經採用數字進行表示,古人的年齡除了用數字表示外,還會用一些詞語指代年齡,似乎這才是主流。畢竟古人用來指代不同年齡的別稱也是非常多的,小至嬰兒,上至老人都有,分得很是仔細,尤其是十歲至二十歲間的年齡稱呼差別比較大呢。
  • 銀河格鬥2:塔爾塔洛斯說的王界是什麼?為何放棄古阿兄弟?
    在《銀河格鬥2》的故事中,伴隨著各大時間線的陸續展開,塔爾塔洛斯的計劃慢慢浮出水面,雖然還未顯露出全部樣貌,但是出現了一個讓人值得注意的詞,那就是塔爾塔洛斯所說的「王界」,目前還只提及過兩次,一次是當著賽羅等人的面說的,另一次則是在拉攏百特星人之時所說,那麼「王界」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 古人為何稱懷孕為:身懷六甲,其中「六甲」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鏡花緣》在清代文人李如珍的長篇小說《鏡花緣》當中,有著這樣一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說「好不容易逃到海外,偏偏媳婦身懷六甲,只好剩下孫女,在此度日」這讓人疑惑,其中六甲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呢?六甲又為何頻頻在古詩詞當中被出現了?今天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為何古人懷孕稱為六甲,六甲又具體表達的什麼含義?
  • 老話常說貧賤夫妻百事哀,明白其含義嗎?經典的上半句卻鮮為人知
    說到描寫夫妻之間感情的俗語,在民間還有這樣一句,基本上是人人皆知,那就是貧賤夫妻百事哀。你知道其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嗎?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這是出自元稹的《遣悲懷》中的一句話,其原句是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其實這是一首悼亡詩,是詩人元稹為了悼念自己的妻子而創作的。
  • 古人常說:「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真有這麼大的忌諱?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聖人的方法,是沒有窮竭的時候的。我們當今社會的的科技十分發達,因此有些人就會有高傲的心理,對於老祖宗智慧,根本看不起,殊不知,過去的老百姓們,有些也擁有聖人的智慧,流傳到今天,無窮無盡。不得不說,科技剔除了過去許多的封建迷信觀念,然而有些比較落後的地方,一些觀念仍然是根深蒂固的。
  • 農村老輩常說「屠夫不殺五爪豬」是什麼意思?真有「五爪豬」嗎?
    又到了年末的殺年豬季,老輩們常說的「屠夫不殺五爪豬」什麼意思?而真有「五爪豬」或殺了「五爪豬」又會出現什麼意外呢?農村老輩常說「屠夫不殺五爪豬」是什麼意思?真有「五爪豬」嗎?在祖祖輩輩的農民心中,春節「殺年豬」,做臘肉,那絕對是一道別樣的風景,而鄉民鋒哥所在的河源紫金某地區在春節期間就有帶豬(臘)肉作為禮物而去走親訪友的習俗。
  • 重讀《菜根譚》一○七、人生無常,不可虛度
    重讀《菜根譚》一○七、人生無常,不可虛度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注釋萬古:泛指永恆不變的時間。虛生:虛度一生無所作為。例如,絕大多數人最多也不會活過一百歲,可是百年的時間跟天地的長久來比只不過是一剎那。我們人類既能僥倖誕生在這永恆不變的天地之間,既不可不了解我們生活中所應享受的樂趣,但是也不可不隨時提醒自己不要蹉跎歲月虛度一生。評語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說:「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