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王不忠?李秀成真的是投降變節的叛徒嗎?

2021-01-09 歷史的書籤

李秀成作為太平天國後期政治軍事核心人物,一直以來頗受爭議。有的人認為他戰功彪炳,同時又宅心仁厚,是太平天國諸將領中難得的人才。而有的人卻認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叛徒,對不起「忠王」的封號。戚本禹就在長文中寫道「忠王不忠。歷史的事實遮蓋不住」,作者認為,李秀成是一個「投降變節」的叛徒。

李秀成雕像

「忠王」封號的由來

在搞清楚李秀成到底是不是叛徒之前,我們先來搞清楚李秀成的封號為什麼是「忠王」?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宣稱永不封王。然而三年以後,當他的族弟洪仁輾轉來到天京後,洪秀全很是高興,破例將洪仁封為幹王,過了些日子,覺得有些「愧對功臣」,便「先封陳玉成為英王」。此時尚無封李秀成為王的意思。

促成洪秀全封李秀成為王的直接原因是李秀成的一個手下李昭壽。李昭壽這個人可謂聲名狼藉,少年時曾做過強盜,1853年與薛之元在鄉結捻起義,然而在與清軍的作戰中一敗塗地,便率部投降。投降後抑制不住自己的強盜本性,時常縱兵搶掠,引起了清廷的不滿, 1856年,安徽巡撫福濟命何桂珍秘密處決李昭壽,李昭壽得知,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何桂珍和英山縣令蘇秀槐等四十七名官員,投靠了太平天國。

李昭壽投靠太平天國後,憑藉著他在捻軍的關係,為太平天國招來捻軍幾萬人。然而洪秀全並沒有給他想要的封賞,李昭壽自覺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憤憤不平。1859年,李昭壽再次率領所部四萬人降清,並獻上重鎮滁州。 清廷大喜過望,加封他為欽差大臣江南提督,並賜名「李世忠」。李昭壽也投桃報李,利用他在太平軍和捻軍中影響力大肆誘降,他的把子兄弟太平天國答天豫薛之元率先叛變,將天浦省獻給清軍,致使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遭到圍困。清政府鑑於他的誘降本領,讓其專門負責招降。

李昭壽作為李秀成的部下,與李秀成關係不錯,李秀成在自述中也寫到:「(李昭壽)與我有舊日深情」。再者,李秀成戰功卓著,絲毫不遜於英王陳玉成。陳玉成封王后,李昭壽去書一封,以打抱不平為由,勸李秀成脫離太平天國,投降清軍。事情很快傳到天京。洪秀全害怕李秀成有反叛之心,遂下詔封李秀成為忠王:

天王降照詔封我為「萬古忠義」,親自用黃緞子,自親書大字四個,稱「萬古忠義」四字,並賜綢緞前來,封我為忠王。

洪秀全雕像

這個時候封李秀成為王,目的很明顯,為的就是用王爵來買他安心。同時,為了防止李秀成有反叛之心,洪秀全特地在李秀成的封號上大做文章,一個「忠」字,看似是對李秀成的褒獎,實則是對李秀成的一個誡勉,告誡他時刻記住自己的知遇之恩,時刻對自己忠貞不二,對得起這個「忠」字。李秀成對此也知之甚明,他在自述中寫到:「我為忠王者,實李昭壽來文之誘,而樂我心封之,恐防我有他心。」

矛盾的「李秀成自述」

戚本禹之所以認為李秀成是個「投降變節」的叛徒,主要是源於李秀成被俘後在獄中寫的那篇自述。

1864年7月23日,李秀成兵敗被俘,被送到曾國荃的營帳中。曾國荃對自己的這個死對頭痛恨不已,「叱勇割其臂股」,而李秀成「殊不動」, 惱羞成怒的曾國荃親自動手,「短衣握錐,獨身走出」「遍刺以錐,血流如注」。李秀成痛斥:「兩軍對戰,各忠其主,當有損傷,何如此?」

7月28日,曾國藩從安慶趕來,來不及休息便親自提審李秀成。曾國藩老謀深算,他和曾國荃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沒有對李秀成動刑,而是示之以柔,對李採取攻心戰。李秀成心理防線被突破,答應寫下供詞。他從7月30日動筆,到8月7日被殺,每天以六七千字的速度寫下了供詞,即後來的「李秀成自述」,這份供詞也成了後人指責他投降變節的證據。

曾國藩

在這份證詞中,李秀成明顯流露出乞降求撫之意,並對曾國藩和清王朝大加諛頌,謂「久悉中堂(指曾國藩)恩深量廣,切救世人之心,玉駕出臨瑤」,「久知中堂有仁愛惠四方,兼有德化之心,良可深佩」,表示「我見老中堂大義恩深,實大鴻才,心悔莫及」,自嘆「一身[生]屈錯,未遇明良」;並將天京淪陷喻作「我主無謀,清朝有福」,認為「曾家亦有厚福,而輔清朝得此城而威揚天下,實中堂之謀,九帥(指曾國荃)之才謀算,將相用命而成全功也」;聲稱「今天國已亡,實大清皇上之福德,萬幸之至」云云。他還提出「收齊章程」,自願以「罪將」之身,出面代為招降太平軍餘部,從而「盡義對大清皇上,以酎舊日有罪愚民」,「免大清心腹之患再生」。

除了流露出乞降求撫之意,李秀成還詳細分析了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寫下了所謂的「天朝十誤」,「十誤」當中,前四條是他認為的太平軍在戰略及作戰方向上所犯大錯,第五至十條,則是國家從勝利走向敗亡的六大主因,計有丙辰之變、翼王出走、天王倚宗親不信外臣、天王倦勤、立政無章和株守天京。除此之外,在這篇供狀中,充斥著對洪秀全的抱怨,諸如:「京城窮家男婦俱向我求,我亦無法,主又不問此事」;「我主如此,我真無法」。

縱觀李秀成的這篇自述,無疑用「矛盾」這個詞來形容最為貼切,他一方面反覆強調自己的眷眷忠君愛國之心,另一方面,又再三質疑洪秀全的政治之失, 尤其對後期洪秀全,李秀成幾乎就沒有正面的評價。一方面表示自己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皆是自為,非人累我」,另一方面又反覆將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其他人身上。

歷史學者的不同解讀

關於這篇矛盾的自述,歷史學家有不同的解讀。太平天國歷史研究的核心學者羅爾綱先生提出了一個假設,認為李秀成的自述是為了麻痺敵人,意在效仿蜀漢大將姜維姜維偽降鍾會,以圖恢復太平天國。即所謂的「偽降說」。1981年,羅爾綱根據曾國藩曾外孫女俞大縝教授提供的「李秀成勸文正公當皇帝,文正公不敢」這一線索,再作考證,力持李秀成「偽降」說,認為李秀成勸曾國藩反清做皇帝是假,試圖藉此恢復太平天國是真。

另一種觀點認為李秀成被俘後,對革命前途喪失信心,對封建勢力產生幻想,其性質就是「妥協投降」。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他並非想入夥為盜,加上乞降未成,招降未就,和臨刑時表現尚好,所以還不應以叛徒論處。乞降固然給他的歷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汙點,卻不能改變他對太平天國的巨大貢獻依然是其一生主流的這一事實」。

除了這兩種觀點外,還有另一種觀點格外尖銳。1964年,戚本禹等人斷言忠王不「忠」,其自述「是一個背叛太平天國革命事業的『自白書』」,並打著揪「叛徒」、彰「氣節」的旗號,發起一場批判李秀成的政治運動。

李秀成畫像

忠王到底忠還是不忠?

忠王是不是個「投降變節」的叛徒,我們只需要從一個事實就可以搞清楚了。

湘軍攻破天京城後,李秀成火速趕到天王宮殿護駕。此時的洪秀全早已撒手人寰,留下十幾歲的幼天王洪天貴福。李秀成趕到後,將自己的戰馬讓給幼天王,換騎一匹劣馬,於當夜率領千餘名將士護送幼天王突圍。李秀成捨命衝鋒,在衝到城外後與大隊人馬走散,天明時分,李秀成在一破廟中被鄉民擒獲,洪天貴福雖突出重圍,亦於10月底在江西被清軍俘獲。

此時洪秀全已死,天京城也已被破,李秀成自身難保,卻還為了幼天王捨命突圍,將自己的戰馬讓與幼天王,自己改騎劣馬。如果說忠王不忠,那麼他這樣做到底有何目的?

天京雖然陷落,但是外圍尚且還有數十萬大軍,其中包括他的堂弟李世賢。憑藉李秀成的威望,不敢說能讓太平天國再次振興,但起碼可以延續國祚一段時間。這個時候,身邊的幼天王反倒是個累贅,對李秀成沒有任何好處。有人可能會認為李秀成會學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事實是後期的太平天國,洪秀全完全「只問天事,不理庶政」,洪仁又只是個紙上談兵的讀書人,寸功未立,就被洪秀全封為幹王,總理天國政事,天朝其他將領多有不服。洪仁掌權後倒是積極求變,然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直接或間接的觸犯了天國上層將領的利益,搞得怨聲載道,上層掌權人物對他更加不滿,他的《資政新篇》雖提出了很多先進的思想,但在當時客觀環境下根本沒有辦法推行下去。反倒是李秀成,後期在太平軍中一直有很高的威望。

李秀成劇照

如果問李秀成對洪秀全的忠誠有沒有動搖?答案是肯定的。從李秀成的自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洪秀全後期的種種做法都持否定態度,一種失望、不滿和憤懣的情緒縈繞在他心中,使他非常矛盾痛苦。然而這種痛苦並不能說他有「反洪秀全」的想法。為了回救蘇杭,李秀成不得不將自己的家眷留在天京作為人質,為此在蘇州「不理三日政事,不開三日府門」,而天京城破後,李秀成拋下一家老小毅然去護衛幼天王突圍。天京被圍後,他的堂弟侍王李世賢駐兵溧陽,勸他別作他謀,不要回京,他不聽。李世賢要帶兵前來,逼他去溧陽,阻止他回京。李秀成知道後,連夜輕騎趕回京。這確實不是「忠」,是「愚忠」。他自己在自述中也多次這樣表明心跡:

「主不修德政,盡我人生一世之愚忠對天。」「盡心而救天王這點骨血,是盡我愚忠而為。」

仁義忠王

如果說李秀成被俘後對清王朝產生幻想,答案我認為是否定的。李秀成久經沙場,不會不知道戰爭的殘酷,納王郜永寬投降變節殺死慕王譚紹光獻上蘇州城尚被李鴻章殺害,何況他是兵敗被俘的,又是戰功卓著的將領,湘軍在他的手裡吃了不少苦頭,對他恨之入骨,恨不得將他碎屍萬段。在寫自述的過程中,當寫到三萬七八千字時,李秀成用完了紙,寫壞了筆,便提出再要一本紙簿和一支好筆,同時表示「煩各位師爺轉稟老中堂及中承(丞)大人寬限,我亦趕寫」。可見李秀成已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

在被俘之後,李秀成最大的心理變化是對太平天國的前景感到徹底絕望。在親筆供詞中,包括在與曾國藩機要幕僚趙烈文的對話中,李秀成都流露出一種強烈的宿命意識。在國破家亡、身陷囹圄之際,李秀成痛定思痛,如骨鯁在喉,難免會在供詞中倒苦水、發牢騷,其文字也難免會有些情緒化。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是李秀成真實心態的一種流露。而李秀成之所以對曾國藩和清王朝大加諛頌,這背後的原因無外乎「仁義」字。

此時的太平軍雖然仍有幾十萬之眾,但早已人心渙散,士氣低落。在李秀成看來,失敗是在所難免的事,繼續抵抗下去不知道還會有多少無辜的生命逝去。所以李秀成主動提出招降太平軍餘部,與其說是「盡義對大清皇上」,不如說是「盡仁對黎民蒼生」。

李秀成的一生,「仁義」二字始終貫穿其中。在他統治的區域,輕租博賦,保護工商業,因此在蘇南民間李秀成的口碑一直較好。湘軍圍攻天京城後,合城斷糧,李秀成不惜違背洪秀全的命令,強行密令,城中寒家男婦,準出城外逃生」。從1863年末至天京城陷,各門陸續放出合計有「十三四萬」之數。這是忠王之「仁」。

李秀成畫像

忠王之「義」體現在對待敵人的態度上。張國梁,清方悍將,「驍勇無敵,江南恃為長城」,實為李秀成之勁敵。而當張國梁陣亡時,李秀成卻特意「差官尋其屍首,用棺收埋在丹陽寶塔根下」。為什麼呢?李秀成這樣回答:

兩國交兵,各扶其主,生其是英雄為敵,死不與其為仇,固故代收埋之意也。此是恤英雄之心,非我與仇也。

李秀成攻破杭州時,浙江巡撫王有齡不跑不降,於餉源斷絕、援師阻隔之下堅守兩月,城破,從容殉節,李秀成也敬他三分:「在其親兵之內,點足五百人,送其棺木,由省動身,給舟十五條,費銀叄千兩,路憑一紙,送其回鄉。各扶其主,各有一忠,念其忠志之故,惜看英才義士,故用此心。」

在太平天國的統治下,忠王在民間的口碑顯然是最好的。民間有一些關於太平天國的民謠,其中有幾首關於李秀成,諸如:

哥哥去砌報恩碑,妹妹在家做針線;報恩報的忠王恩,針線縫的太平衣。麻雀麻雀好自由,飛東飛西不發愁;你到天京託件事,看看忠王瘦不瘦。

從這些民謠我們大致可以看出忠王李秀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曾國藩處決李秀成#

參考

李潔非——李秀成其人

夏春濤——再論李秀成被俘後的「變節」問題

相關焦點

  • 李秀成臨死前以為,有此人在,可復興天朝,但意外發生了
    茅家琦先生在《太平天國通史》中說:「李秀成是主要決策者,陳玉成則是主要實施者,陳、李聯合是太平天國全軍大團結的實力基礎。」  王戍笙在《太平天國運動史》中也說:「陳、李兩人是太平軍後期兩個主要大將,他們分別指揮太平軍兩大主力,兩支大軍如果親密合作,協同作戰,就能發揮巨大的威力,就多有幾分把握取得勝利。」
  • 李秀成供詞為何1962年才公開?學者:早公布,曾國藩恐要被誅九族
    一、李秀成的供詞 據史書記載,自從太平天國起義以後,天下英雄雲集響應,這些英雄之中就包括了李秀成。最開始的時候,李秀成只是一個小兵,並且由於前期對抗綠營兵的便利,因此李秀成很快從一個小兵慢慢的開始向將軍成長。
  • 白山黑水育奇英----宣化上人事蹟(中國篇)之日本投降
  • 他們當中真的有叛徒嗎?
    那麼周全是洩露名單者嗎?不是,都不需要考慮周全和魏淑芬的情感糾結,千日紅根本就不是短時間能煉出來的,所以在魏淑芬相遇張懷義和田小蝶之前就是要找到周全報仇。那麼1944年春,甲申之亂開始了嗎?不知道,因為我們今天也不確信甲申之亂是什麼,跟日本人有沒有關係是大家根據現實歷史事件的猜測。但是我們可以確定另一個事件此時並未發生,那就是八奇技還沒有現世。
  • 王八蛋為什麼不是王六蛋,王七蛋,這個詞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梗?
    言歸正傳,王八蛋又是什麼梗,博覽群書,古書中未曾見王八蛋一身一影,莫非是現代發明的新詞彙,可是為什麼不是王六蛋,王七蛋,王九蛋,偏偏是王八蛋,甚至王雞蛋,王鴨蛋呢?說起王八蛋,又回想起來小時候常常畫的一幅畫,一個頂著王字的老頭,八就是鼻子,o就是嘴巴,記憶猶新;還有一個解釋就是王八既烏龜,王八蛋就是烏龜蛋,所以還有人說是烏龜王八蛋,烏龜這麼好的生物,不應該攤上這麼一個稱號啊。憑空是不可能出來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所以王八蛋必有出路,在現代強大搜尋引擎的幫助下,我終於找到了它的真正來源——「忘八端」。
  • 日本投降:日本為什麼首先受原子彈?因為日本罪惡深重,這是有因果的
    民國 34年(西元 1945年)8月 6日和 9日,美國先後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日本侵略中國,殺人如麻,無數中國人被慘殺;殺人完全不講道理,被捉去就沒命。有些中國人失蹤,是晚間被日本人捉去,把人裝在麻袋裡帶走,活活地把人摔死,誰也不知道。原子彈一響,日本措手不及,只好無條件投降。國民黨八年抗戰勝利,老蔣總統以德報怨,把日本皇軍都送回日本。
  • 「忠」為何是八德之首?它暗藏著什麼深意?
    「八德之首是為忠,東漢馬融體精忠,傳世文字表心衷,十八篇章寫成忠。」中國人的「忠」從敬天而來,穿入各種人倫與生活中。東漢馬融所著的《忠經》共十八章,從開篇的〈天地神明〉章到最後的〈盡忠〉章,共兩千餘字,提綱挈領地將「忠」在君臣天地之間的內涵言簡意賅地說個清楚。
  • 1966年轟動全國的薄一波「六十一人叛徒案」
    所謂「叛徒」,就是在日寇勢力侵犯華北的1936年,經中共中央批准,被囚禁在國民黨北平監獄的這些同志,在監獄主管當局印好的「反共啟事」上簽了字而離開監獄,投身抗日鬥爭的那段往事。後來,在鄧小平、胡耀邦同志的幹預下,中組部經過徹底調查,最終獲得平反。魏敬民在《百年潮》2003年第1期撰文披露了此案平反經過。
  • 真是因為骨氣嗎
    用李秀成的忠王府一對比就可以想像得到,李鴻章見後感嘆「神仙洞窟」 因此洪秀全的宮殿自然更高其一籌。他的碗都是純金打造,配上金筷子 甚至浴盆、馬桶、尿壺也都是黃金打造 堪稱一級大土豪。洪秀全以「天父」名義收繳一切公私物質財富,到1853年時,聖庫「實有銀二百六十三萬兩 銀首飾一百二十五萬兩,赤金葉、挑、錠、餅、首飾實有十八萬四千七百餘兩,錢三百三十五萬五千串。」
  • 日本投降三個月後,中日再次爆發戰爭,不到7天殲敵6100餘人
    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投降。日本天皇正式向全日本廣播,廣播過後每個戰區都準備投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日本投降後,中日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這場戰役也被稱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這場戰鬥是高郵戰役,持續了七天。
  • 讀不懂的李陵,為什麼投降?害得司馬遷為之受「宮刑」之禍!
    投降將軍李陵兵敗投降的李陵幾年後,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秋天,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在祁連山進攻匈奴右賢王,武帝派李陵率領他的步兵射手五千人,出兵到居延海以北大約一千裡的地方,想以此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讓他們集中力量去對付貳師將軍
  • 對付不忠的十二星座男友
    拋開自己的形象一哭二鬧三上吊吧,就是看起來有點不好看,但是絕對能夠達到最好的懲罰效果,白羊座經過這件事情以後會再也不敢小覷你,而且還會覺得你真的很厲害。不要認為白羊座會因此而討厭你,恰恰相反,他們會因為你的勇氣而對你刮目相看,不管以後在不在一起了,總不能便宜了犯錯誤的那個人。
  • Overlord異世界中骨王的最忠粉,除384外另一對戀人,可百合……
    雖然骨王一直是最炙手可熱的存在,但是其配對情況也只可能限於大墳墓本身,何況至今為止骨王還沒有確認另一半是誰(無稽之談)。而本次小罪要介紹的這一對是小說中出現但是動漫中未曾出現的一對可人兒。她們就是小希姿和涅亞。小希姿作為戰鬥女僕團的三無少女,搶手職業的大墳墓會行走的萬能鑰匙,小罪已經有一篇文章詳細跟大家介紹過了,在這裡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