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蝶曉夢/透過故事看本質一個值得你關注的原創情感號
插圖/來源於網絡
年輕是所有男人的資本,錯過了最佳擇偶期,任何男人都會遭遇年齡劣勢,從而難以找到理想型,只能退而求其次,其中包括金字塔頂端的男人。
大表哥阿坤今年四十五歲,他是真正意義上的有錢人,早年隨父母遷居深圳,後來又趕上拆遷,家裡面有好幾套房子,靠租金一家人就可衣食無憂。
只是,他們一家向來是有上進心的,即便成了拆遷戶,也從未想過混吃等死。
大姨和姨父一直在做生意,每年能賺個幾十萬,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賺點小錢。
表哥985碩士畢業,現在在一家企業當高管,年收入一百多萬。
要說表哥阿坤的身價,光是家裡的幾套房子,就價值好幾千萬,再加上他這些年的積蓄簡直不敢想像。
可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男人,在擇偶這件事情上卻一籌莫展,他上次還打電話向我抱怨說自己是大齡剩男,45歲了還找不到老婆。
我撲哧一聲笑了:「你開什麼玩笑?像你這樣的條件,什麼樣的女人找不到?就看你想不想。」
是的,在我們大眾眼中像他們這個級別的男人,是不用為婚姻大事著急的,因為他們條件很好,即便不主動,也有一群年輕貌美的女孩子撲上去。
他嘆了口氣,說了下面這番話:
撲上來的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又看不上我。到了我們這個年齡就只能降低要求,條件再好也得受年齡限制。如果現在的我不是45歲,而是30出頭,那我一定可以找一個高學歷,家境優越,身材樣貌都拿得出手的白富美。可到了我這個歲數,哪家白富美願意嫁給我?人家又不缺錢,不知道找門當戶對的同齡人嗎?
聽他一說,我仿佛茅塞頓開,是啊,這確實是一種現實,只是平時被我們給忽略掉了。
我們都以為男人只要有錢,別說四十多歲,就算是五十多歲,六十多歲也隨便娶,可是最後能娶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其實是最關鍵的。
他們在上了年紀之後所能夠選擇的女人,和他們在年輕時候所能娶到的女人有著怎樣的差別?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兩大名人來分析這種現象。
案例一:楊振寧院士
不少男人都羨慕楊振寧院士在八十二歲的時候娶到了二十八歲的翁帆,於是他們就覺得男人只要足夠優秀,娶妻從來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沒錯,娶妻是不困難,但是娶的女人跟年輕時候相比還是截然不同的,其差距完全可以用天壤之別來形容。
絕大部分人只知道翁帆,但是卻不知楊振寧先生的原配是何等女子。
如果大家有所了解,就一定知道原配與現任的差距。
楊振寧先生的原配是杜致禮,真正的將門名女,其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而她就是家中長女。杜致禮的出身、名聲和地位絲毫不亞於丈夫楊振寧,她還曾與瑞典國王跳過舞。
不論從哪一方面來說,她都是難得一見的奇女子。
而在大家看來,也只有如此奇女子才配得上35歲就拿下諾貝爾獎的楊振寧。
與翁帆不同,杜致禮跟楊振寧完全是天作之合,門當戶對。
只可惜,原配先他一步而去,後來才有了翁帆。
案例二:建築學家梁思成
梁思成在六十一歲的時候不顧子女反對,娶了比自己小二十七歲的再婚妻子林洙。
關於林洙,相信絕大部分人都不是特別了解,因為在當時,她其實就是一個相對比較平凡的女人。
而梁思成的原配,卻是民國才女林徽因。一個出身名門,並且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
關於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故事,相信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他們門當戶對,天作之合。
而林徽因完全是可以與梁思成並肩行走的女子,他們一起研究建築,並且做出了偉大貢獻。
原配如此優秀,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可是他才六十一歲再婚時,卻也只能選擇一個各方面都不如原配的女人。
關於大齡優質男擇偶:你們看到的「年輕貌美」是他們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很多男人一看到不再年輕的優質男,娶了年輕貌美的女人就異常激動,他們覺得這是一種榮耀,一種優勢,殊不知,這在優質男眼中,其實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對於普通男人來說,年輕貌美的女子就是他們所能夠娶到的極限,而他們所渴望的「巔峰」其實是優質男眼中的「最底端」。大家求而不得的普通年輕美女,是優質男們無奈之後的選擇。
這樣的現實好像特別諷刺,但這就是現實所在,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本就如此明顯,因為大家處於不同的層次。
按照他們的條件,他們自然希望娶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女人,可關於婚姻這種事情,選擇向來是雙向的。
即便他們想找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女子,可由於年紀大了他們也會處處受限,在娶不到中意的對象時,就只能娶一個年輕貌美的普通女人將就過日子。
優質男找普通年輕美女,就相當於大齡剩男找二婚帶孩子的女人,都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男人只有趁年輕,才容易找到理想的另一半
朗朗娶了吉娜,所有人也表示羨慕,可大家知不知道,之前朗朗的父親希望兒子娶怎樣的女人?
朗朗父親曾在十幾年前說過他的兒子是要娶王公貴族的女兒的,可沒辦法,朗朗已經四十多歲了,他娶不到王公貴族的女兒。
優質男年紀大了,雖然找不到各方面都特別優秀的女人,但是至少可以找一個年輕貌美的普通女人將就。而普通男人的將就會是怎樣的呢?
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很多男人到了三十多歲,相親對象都變成了二婚帶孩子的女人,不是說二婚帶孩子的女人不好,而是很多未婚的男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都不會娶這種類型的女人。
未婚的不找二婚的,這是人之常情,不是歧視。
只是在很多時候,根本就由不得他們選擇。
年輕是所有人的資本,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態,任何人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在異性面前失去原有的魅力,其擇偶範圍也會大幅度縮小。唯有趁年輕考慮終身大事才容易找到理想的另一半。
錯過了最佳擇偶期,大家就容易陷入被動狀態,主動權通常都是留給年輕人的。
莊蝶曉夢/情感專欄原創作者願你的生活充滿驚喜,願你的幸福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