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缸說|網友神發現!明朝皇子皇孫照著化學元素表起名?

2021-01-13 騰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魏禮園

近日,廣東省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佛山2020年新生兒取名熱門名字,男孩取名為「梓睿」的最多,已連續2年排行榜首;女孩取名最多的是「梓晴」,已連續5年排行榜首。

佛山公布2020年新生兒取名熱門名字

在這份熱門名字榜單上,「梓」字似乎成了這屆家長取名的首選。不少網友覺得,現在的家長缺乏想像力,連孩子的名字都趨同了。其實,每一代人的名字都有高頻用字。

據調查統計,在1950年-1970年出生的一代人中,建國、志軍、超英,比比皆是;到了1970年-1990年,男性名字中多見字為:偉、鵬、峰、磊,女性名字中多見字為:娜、芳、瑩、玲。

而2010年以後出生的男孩名字帶「博」字的最多,「澤」字第二,「宇」字第三;女孩名字帶「涵」字的人數最多,帶「梓」字的第二,帶「雨」字的第三。浩然、子軒、雨澤、宇軒和梓涵、子涵、雨涵、欣怡成了目前小學生中的高頻用名。

10後最熱門的名字

可以說,每個時代的名字都有著特殊的烙印。時間再往前推,古人取名也趨同嗎?今天,和小缸一起看看古代取名那些事吧。

古人取名有這些風尚

秦漢時期,尊老、稱謂、身份、德行一類敬謙美辭成取字時的首選。

秦人常用伯、仲、叔、季四字,在此基礎上,漢人又增加了元、長、次、幼、少、公、翁、君、臣、侯、賓、士、民、郎等字。如《鹽鐵論》執筆人桓寬,字「次公」;漢武帝時位列九卿的朱買臣,字「翁子」。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助詞「之」受寵,名字帶「之」成時尚。書聖王羲之一家的名字中,幾代人都有「之」字,喜歡的程度還真是不遜色如今家長們對「梓」字的執念。

王羲之畫像

具體來說,琅琊王氏之中——

六世有:晏之、允之、羲之、頤之、胡之、耆之、羨之、彭之、彪之、翹之;

七世有:崑之、晞之、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獻之、茂之、隨之、偉之、越之、臨之、望之;

八世有:陋之、肇之、楨之、靜之、裕之、鎮之、弘之、韶之、納之、瓖之、泰之;

九世有:悅之、悏之、瓚之、昇之、標之、唯之、逡之、珪之;

十世有:秀之、延之、輿之。

當時皇族對「之」字也情有獨鍾,如晉宣帝的弟弟、安平獻王叫司馬孚之,兒子、汝南王叫司馬亮之,後代還有司馬景之、司馬曇之……

單純從文字的角度來說,「之」只是一個虛詞,並沒有實質性的字義。根據後人的研究,「之」字入名是天師道徒的習慣,具有信仰標識的內涵。

而到唐宋時期,予、臣、汝、友一類稱謂字以及可、如、斯、也等一類語助字,開始受到青睞。宋人取名還出現一種復古傾向,漢代的尊老字,如「老、叟、翁」等常入名中,如《東京夢華錄》的作者叫孟元老;《鶴山集》的作者叫魏了翁。

此外,宋代也有以五行命名的風尚。而這一風氣在明朝時,因被皇族用到排輩中,更多見於史籍記載。

五行命名出一個化學元素周期表

前不久,就有網友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明朝的那些皇子皇孫們,名字裡大部分都含有周期表裡的元素。比如朱均鐵、朱在鈉、朱恩鉀,還有朱勤烷、朱悅烯、朱慎鐳等等。

不止上面這些,要是全寫完,估計能寫滿滿一大張紙呢。你可能會想,原來朱元璋老先生是潛伏在明朝的理工男啊,竟然用化學元素來給皇室後代取名字。

但是,稍微一查就知道不對了。比如,鐳元素是居裡夫人在1902年發現的,但那位叫朱慎鐳的老哥是萬曆年間人,1577年被封為永和王,他應該不會知道自己的名字日後這麼厲害。

化學元素周期表

放著常用字不用,為何明朝的帝王們取了這些高冷的名字?傳言是這樣的,朱元璋給自己的後代們定下了一套五行相生的起名規則:

名字第一個字要是欽定的輩分,第二個字則要有一個五行偏旁的字,按照木、火、土、金、水依次代傳。以燕王係為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祐樘。

五行相生、傳承有序,這個初衷是好的。但朱元璋低估了自己後代的生育能力,前幾代的朱棣、朱標、朱允炆、朱高熾他們起名字還比較容易,基本上常用字就能解決。

朱元璋畫像

可過了幾代,人越來越多,取名成了大難題,按照祖訓得有個五行偏旁的字,還不好跟五代以前的祖宗重字。於是,各種生僻字都被翻出來了,甚至還有一些沒見過的臆造字。

朱元璋也算是化學界的先知了,讓後代創造了這些字。但這些字真的用在化學元素周期表裡,是因為另一個人——徐壽,清末著名的化學家和翻譯家。

當時,化學元素周期表剛傳進中國,徐壽擔當翻譯工作。他也給自己立下了幾條規矩:所有金屬,翻譯時都用金字旁。所有氣體元素,都用氣字頭。剩下的,就都用石字旁。

徐壽畫像

很快,徐壽遇到了跟明朝皇室一樣的問題:字不夠用!元素還不能用常用字來命名,以免產生歧義,比如某個元素叫「錢」,就不太好。最後,他只能用一些生僻字來翻譯這些元素。

可哪裡有這麼多合適的生僻字用呢?直到有一天,徐壽翻開了《明史諸王世系表》。他認真研究了此表,簡直太神奇了,各位王爺的名字不就是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嗎?

非常完整,非常完美。

古代取名還有這些規矩

古代取名規矩多,除了五行相生,還有其他嗎?取名大師、魯國大夫申繻曾提出取名選字有五個原則可以參考:「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

通俗點說,就是以出生時的特徵命名叫信,以祥瑞的字來命名叫義,以相類似的東西來命名叫象,用物品來命名叫假,用與父親有關係的意思命名叫類。

孔子名丘,就是按「以類命為象」的原則取的。孔子生下後被發現頭頂是凹下去的,取名丘大概是缺啥補啥吧。等孔子有了兒子,魯昭公賜他一條鯉魚,於是給兒子取名鯉,這又是按照「取於物為假」的原則。

孔子畫像

同時,申繻還強調了幾點需要避諱的:「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如果人名與這幾樣東西重名,會造成諸多不便。

晉國的僖侯名為「司徒」,宋武公名「司空」,就廢了司徒、司空這兩個官名,而魯獻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廢了具、敖兩座山的山名。

等到了小缸的本尊——司馬光生活的宋代以後,取名時人為設置的限制明顯多了起來。除了考慮傳統的避諱,取名時還要講陰陽五行、生辰八字、生肖屬相、五格剖象等等。

按照八字原理,命裡缺什麼,取名時就補什麼。明惠帝朱允炆,就是命裡缺火,但史料中惠帝恰恰是因為一把火而丟了性命——在靖難中,他在宮中放火自焚。

朱允炆畫像

宋代以後還開始流行以字輩取名,朱允炆的「允」字,就是輩分字。當年朱元璋給每個兒子20個字的輩分,太子一支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但在這之前,從皇室到普通老百姓大多以單字取名,如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恆。在東西兩漢的二十四位有廟號的皇帝中,僅漢昭帝劉弗陵是雙字名,在登基後出於避諱的考慮,也去掉「陵」字改成了單字「弗」。

同樣,在唐代的二十一位皇帝中,僅有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為雙字名。一直到明清時期單字名才被冷落,在明清兩朝二十八位皇帝中,只有明成祖朱棣是單字名。

另外,像現代流行的重字名、姓名同字同音,也是古人忌諱的。重字是古代身份低賤者用名,一般侍妾、青樓女子多雙名,如元稹妾名鶯鶯、秦淮名妓陳圓圓等。

但從歷史的維度看,這些名字終究是一個時代的表現。

參考資料:

蕭遙天、饒宗頤《中國人名研究》

王泉根《中國民間的字輩譜》

宋宇晟《「梓」成為起名首選,缺乏想像力?古人起名也跟風》

張頔《新生班裡滿眼的雙字名,在古代曾是禁忌》

北京晚報《朱元璋嫡孫命裡缺火取名朱允炆 後在宮中放火自焚》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吳瑕

審籤|陳婉允

實習生|龔曉彤

相關焦點

  • 清朝皇帝的起名方式竟然是學的明朝,可惜學得了皮毛,學不到精髓
    有一個詞叫「清承明制」,顧名思義,就是說清朝的各類規章制度都是學的明朝。這是因為,滿清在入主中原之前,基本還處於野蠻落後的奴隸制時期,既沒有文明,也沒有文化,更沒有適用於王朝統治的運作機制。所以,拿來主義就成了迅速穩定政局的最佳手段。  清朝對明朝的學習是徹底的、全方位的,其中甚至包括了皇子的起名規則。
  • 明朝26位皇子不準進京,清朝皇子則不準離京,其實利弊一目了然
    而清朝呢,則恰恰相反,他們規定,皇子們不準離京,老老實實待在父親的眼皮子底下,那麼這2種截然相反的辦法,又會帶來怎樣的結局?到底誰更高明呢?別急,咱細細來說。
  • 明朝皇室取名規則,為何朱雄英「特立獨行」?嫡長孫就能為所欲為嗎
    建文帝,即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的次子,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在靖難之變中下落不明,去向成謎,有說朱棣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朱允炆大起大落的政治生涯,撲簌迷離的人生結局,也使其成為眾多小說、電視劇的主角,從而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 朱元璋後代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周期表不是清朝才發明嗎
    ——朱元璋提到明朝第一位君主朱元璋,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是他農民出身最終成為皇帝,還是他大肆屠殺功臣,亦或者是他違背嫡長子繼承制,扶持朱允炆作為皇帝?對於理科生而言,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上有著許許多多見所未見的字,分別對應著相應的化學元素。想必很多理科生在剛開始接觸元素周期表的時候,一定連這些字的讀音都認不全吧。
  • 氧為什麼用O來表示:化學元素進化史
    背誦化學元素周期表大概是一代又一代中學生的痛苦回憶。其一大難點是,不少元素的漢語名和元素符號毫無關係,記住一個對記住另一個幫助甚小。如氧和O,氫和H,金和Au,銀和Ag,所以記憶周期表就成了事倍功半的苦差事。
  • 陝西一高校化學元素周期表畢業照火了!內容結合每位同學性格特點
    元素周期表畢業照的製作者、來自陝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16級化學三班的江宇、張桐告訴南都記者,他們根據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各個元素的特性,結合每位同學的性格特點,為全班54名同學製作了這張特殊的「雲畢業照」。「這張照片是班級送給同學的兒童節禮物,作為現在的化學專業學生,未來的化學老師,我們也希望能為化學學科代言。」
  • 直播天才大司馬,他的梗居然有120多個? 網友:直播天才中的天才
    虎撲5月21日訊 近日,有網友發文稱,大司馬到底是怎樣的直播天才,他的梗居然有120多個 ?引起熱烈討論, 詳見:大司馬到底是怎樣的直播天才,他的梗居然有120多個 ?
  • 朱元璋養貓,是為了給皇子上性啟蒙課
    大意是:明朝創建之初,朱元璋覺得子孫都生長的深宮大內,很少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擔心皇子皇孫不能懂得男女之間的「人道」,從而影響繁衍後嗣。朱元璋想出了一個土辦法,於是就在後宮飼養了大量的貓,貓咪到了發情期的時候,雌雄相互追逐,彼時的場景等於給皇子皇孫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性啟蒙課。同時還設有鴿子房,也是出於這種想法,起到輔助教育的目的。
  • 化學元素周期表118類元素,和易經的數學對應關係
    寫這個文章之前,首先要對上次的文章中《門捷列夫很有可能受到易經啟發,化學元素周期表與八卦圖的巧合》中關於118類元素的分布來源,沒有想清楚,出現了很低級的錯誤,表示道歉。從元素的種類和易經64卦的對應關係來看,我們可以進一步挖掘他們的關聯性,其實,我們不要把易經想當然的認為就有元素的特徵賦值。我們當中多了一種學習的數學工具。
  • 改朝換代後,清朝何還供奉明朝皇帝的牌位?
    那些前朝皇帝,乃至有血緣關係的前朝皇子皇孫,大多下場極為悽慘。明朝經歷改朝換代的時候,同樣如此。明朝末代皇室,先後經歷李自成和清軍兩次打擊。守在洛陽的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殺了。崇禎皇帝的第三子朱慈煥,76歲那年被康熙從老家帶到京城,直接殺了。這些都只是改朝換代中,那些慘烈景象的一部分。只不過,相比較於活人的不幸,那些死去的明朝皇帝,反而受到了尊崇。
  • 「元素周期表」與「陰陽五行說」
    化學元素周期表讀化學時,書本後面有《化學元素周期表》,學化學,可以按圖索驥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雛形是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在1869年創造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揭示出物質的本源,把看來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是近代化學史上一個重要裡程碑。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數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表中橫稱為周期,列稱為族。原子半徑由左到右依次減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 諸葛亮失敗,明朝一人憑此神技平定中原!
    諸葛亮失敗,明朝一人憑此神技平定中原!三國時期可謂群雄逐鹿中原,英雄豪傑層出不窮,尤其是有名謀士之間的智鬥,爾虞我詐,你來我往,好不刺激!三國也傳出了許多令後世所憧憬的傳奇故事,讓後世的讀者們無不熱血沸騰。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莫過於三國蜀朝的丞相諸葛亮,諸葛亮不僅大智近妖,其忠心耿耿更是尤其被後人所稱道,所寫出師表被陸遊讚譽:「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揭秘日本皇室起名規則,男性名字都要以仁字來結尾!
    通過觀察日本皇室我們會發現,日本皇室中,男性的名字帶「仁」字,而女性則是「子」。如最近百年日本幾位天皇的名字:睦仁、嘉仁、裕仁;皇室公主:真子、愛子公主,這樣的命名套路有什麼講究嗎?首先我們先得來弄清楚日本天皇這個稱號的起源。「天皇」一詞出自中國,是武則天發明出來的,她與唐高宗一起執政時,唐高宗被尊為「天皇」,武則天為天后。
  • 曾呼籲嚴懲司馬3忌的央視導演,如今刪微博、改頭像,遭網友諷刺
    這段時間以來,各大網站都被公知大V司馬3忌實名舉報韓紅基金會一事刷屏了。因恰逢疫情關鍵時期,確實引起大量網友關注。其實輿論關注的焦點在於,韓紅基金會到底存不存在司馬3忌舉報的那些問題。一直以來韓紅及韓紅基金會都未曾正面回應,只是根據官方發布的調查報告,發布了一則所謂的「整改聲明」。
  • 夜讀| 大學生用化學元素周期表做春聯 | 奧迪掛「VIP」車牌高速...
    大學生用化學元素周期表做春聯 文科生表示看不懂春節未至,各個學校趁著還沒放寒假已經開始貼起春聯了。早個幾天貼春聯也沒啥毛病,就是這春聯看著實在讓人忍俊不禁。上聯:Ag Zn Na F Ga Hf Mg,下聯:Re Sg Tc Au As Sc Ti。南京林業大學的卞正同學的化學元素新春對聯,你看懂了嗎?
  • 明朝「朱」姓與「豬」諧音!當時的叫法令人笑掉大牙!網友:666
    明朝「朱」姓與「豬」諧音!當時的叫法令人笑掉大牙!網友:666如果當皇帝跟動物諧音之時,必須得避開。否則你過年了說「殺豬了」,那麼就是說「殺朱了」,在明朝時期,這是要造反的節奏了。據文獻記載,特別在明朝的時候,「豬」一般用「彘(zhi)」、「豕(shi)」等字眼代替。所以問題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