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今天,《小吳帶你讀史》欄目帶你繼續了解《史記》之《十二本紀·孝文本紀》。為讓孝文皇帝的功德流傳萬世,漢景帝做了哪些事情?司馬遷是如何評說孝文皇帝的?我們一起來讀。
漢景帝(資料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太子即位 襲號為皇帝
太子在高廟即位,六月九日襲號為皇帝。
原文:
太子即位於高廟。丁未,襲號曰皇帝。
漢景帝為孝文皇帝製作《昭德舞》 建立太宗廟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對御史下詔說:「聽說古代帝王稱祖的是有功的人,稱宗的是有德的人,制禮作樂各有一定的原因。又聽說樂歌是用來發揚道德的;舞蹈是用來顯示功業的。以醇酒祭祀高廟,表演《武德》、《文治》、《五行》之舞。以醇酒祭祀孝惠廟,表演《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君臨天下,使夫塞津梁暢通無阻,遠處近處同等對待。廢除誹謗罪,去掉肉刑,賞賜老人,收養孤獨,撫育眾生。減少嗜欲,不接受進貢的物品,不私自佔有這些利益。犯罪的人,不收沒他的妻子兒女,不誅殺無罪的人。廢除宮刑,放出後宮美人,很重視絕人後嗣這件事。我並不聰敏,對這些不能完全認識。(實際上,)這些事情都是上古帝王所趕不上的,而孝文皇帝卻親自做到了。聖德的浩大如同天地,惠澤流及四海,沒有一個人不得到幸福。光明宛如日月,而廟中的樂舞並不相稱,我很恐懼不安。應該為孝文皇帝廟製作《昭德舞》,用來表彰他那美好的道德。然後把祖宗的功德記載在史冊上,流傳萬世,永無窮盡,(這種做法,)我是很稱讚的。應與丞相、列侯、秩為中二千石的官員和掌管禮制的官員擬定禮儀奏上。」丞相申徒嘉等人說:「陛下永遠想著孝敬先帝,製作了《昭德舞》來顯示孝文皇帝盛大的功德,這都是臣子申徒嘉等人由於愚昧而想不到的。臣子鄭重而又恭敬地建議:一代的功勞沒有大過高皇帝的,德業沒有盛過孝文皇帝的,高皇帝廟應該成為皇帝的太祖廟,孝文皇帝廟應該成為皇帝的太宗廟。天下應當世世代代的獻祭祖宗之廟。各郡國諸侯應當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廟。諸侯王、列侯的使者隨從天子祭祀,天子每年獻祭祖宗之廟,請把這些規定明文記載下來,向全國公布。」景帝下令說:「可以。」
原文: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詔御史:「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聞歌者,所以發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廟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廟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育群生。減嗜欲,不受獻,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誅無罪。除刑,出美人,重絕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識。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親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靡不獲福焉。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其為孝文皇帝廟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後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於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其與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禮官具為禮儀奏。」丞相臣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謹議:世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高皇廟宜為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歲獻祖宗之廟。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制曰:「可。」
司馬遷評說孝文皇帝
太史公說:孔子說「一定要經過三十年,然後仁政才能成功。一個品德好的人治理國家一百年,也可以戰勝殘暴,廢除刑殺」,這話說的真是正確啊!從漢朝建國到孝文皇帝四十多年,德業興盛到了極點。漸漸地向修改曆法、確定服色、舉行封禪這一目標接近了,可是由于謙讓,至今沒有完成。啊!這難道不是仁德嗎!
原文: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於今。嗚呼,豈不仁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