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經緯,五行綱紀,糾纏古人千年的孝究竟是什麼?

2021-01-08 蘇家酒窖

三才經緯,五行綱紀,糾纏古人千年的孝究竟是什麼?

秦漢時期,除了政治上對神鬼的敬重、人們對鬼神之說的信仰以外,在思想上自然也受到了儒家深遠的影響,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在這一時期趨於政治化,主要反映在成書於這時期的《孝經》。

本期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儒家思想政治化的背景以及儒家經典《孝經》吧。

《孝經》一書從漢初就開始流傳,它是西漢時期儒家孝道思想的集中反映,在當時地位極高。《白虎通義》把它與《春秋》並列,說孔子既作《春秋》,又作《孝經》。

鄭玄則說:孔子因為六經各講了一個方面,怕後人不知根源,所以作《孝經》來總會。又說《孝經》是「三才之經緯,五行之綱紀」。

唐 賀知章 《孝經》

漢人將《孝經》捧得如此之高,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這就是封建統治者想通過「孝」來維繫宗法血緣的紐帶,從而達到「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目的,為鞏固「家天下」的統治服務。漢朝統治者極力提倡重倫理,「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認為「教化已明,習俗已成」,天下便可無爭了。

現存的文本《孝經》共有十八章,第一章「開宗明義」為全書的綱領,開示孝道的宗旨,以下十七章都是據此發揮義理或加以補充說明,所以後人(如朱熹)也有單稱第一章為經,下面都算是傳的。在下面的十七章中,其內容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1.「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這五章是孝行的方式。

2.「三才"」、「孝治」、「聖治」三章則旨在肯定孝是政治行為的根源。施政的依據在於孝,政治的目的與價值也都在於孝道的完成。

楊香打虎

3.「紀孝行」、「諫諍」「事君」「喪親」四章,則直接討論到孝行本身,強調孝本質上是一種莊敬的道德行為,而不是衣種情緒上的親暱狎順。

4.「廣要道」、「廣至德」、「廣場名」與「感應」四章的重點則在討論孝行的功效,證明一切政治行為都是孝德的推廣。

5.「五刑」章則從反面告誡人們不要犯不孝之罪。

從以上內容分析看來,《孝經》中孝道觀念的政治化和制度化是十分明顯的。

作者顯然自覺地要推廣這種事親行為的意義,使之包括了內聖外王的大道,而成為政治上的常軌。

關於這一點,《孝經》開宗明義章就充分表示了這種意圖:「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把服父之「孝」,「移於君」、「移於長」、「移於官」,從而使大下達到「和睦」而「無怨」的境界。

黃香扇枕

《孝經》中這一段話想必讀者們十分熟悉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在統治者眼中,孝道成為「德教」的基礎。《孝經》不僅把孝道說成是人倫之本,而且還把它抬到了「天道」的高度。

背母逃難

如《三才章》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

《聖治章》也說:「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

行孝被說成是天經地義的大事。

在統治者的極力倡導之下,儒家的孝道觀念深人人心,對當時的喪葬習俗產生了極其深遠而巨大的影響,這便是秦漢時期厚葬風氣的盛行。

《鹽鐵論·散不足》載:世人「死以奢侈相高,雖無哀戚之心,則稱以為孝,顯名立於世,光榮著於俗,故黎民相慕效,以致髮屋賣業」。

秦漢之際還未發跡的韓信,家中貧寒,他的母親死了,窮得沒錢安葬,於是草草葬在一處高而且乾燥的地方,旁邊可以安置下上萬戶人家。

孟宗哭竹

《南史》卷73 列傳第六十三孝義上記載「吳逵,……既而親屬皆盡,唯逵夫妻獲全。家徒四壁立,冬無被褲,晝則傭賃,夜則伐木燒磚,妻亦同逵此誠,無有懈倦。逵夜行遇猛獸,猛獸輒下道避之。期年中成七墓,葬十三棺,鄰裡嘉之。葬日,悉出赴助,送終之事,亦儉而周禮。」這一段文字記述了晉代學者吳逵的感人故事,他為了埋葬生病去世的親人,與妻子協力工作,建造墳墓,甚至晚上走夜路遇到猛虎,老虎都主動避開他(或許是被他的忠義之心感動了)。

有鑑於此,時人王符在《潛夫論·務本》中感嘆道:「養生順志,所以為孝也。今多違志,儉養約生以待終。終沒之後,乃崇飭喪紀以言孝,盛饗賓旅以求名。誣善之徒,從而稱之。此亂孝悌之真行,而誤後生之痛者也。」

孝是什麼?是父母親人生前節衣縮食,只為等待故去之後為其用磚瓦泥塊壘一座大墓,只為求一個好名聲嗎?不,這是虛榮求名而不是行孝,我們應當及時行孝,讓父母安享晚年,勿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湧泉躍鯉

著名作家畢淑敏在文章《孝心無價》中這樣寫道:「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孝是什麼,相信讀者們有屬於自己的理解。

感謝大家的閱讀,我是作者良木,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們的百家號蘇家酒窖,每天都有最有趣的文化資訊~也歡迎評論留下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哦!如果你有想進一步了解的傳統文化內容,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小編會為你「定製」哦!

相關焦點

  • 「三才五格」究竟是什麼鬼?
    姓名的五格三才是什麼?  什麼是姓名的天格:天格是由您的姓決定的,姓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它的數理對人生並無直接的影響。
  • 小吳讀史:《史記》之《十二本紀·孝文本紀⑫》
    導語:今天,《小吳帶你讀史》欄目帶你繼續了解《史記》之《十二本紀·孝文本紀》。為讓孝文皇帝的功德流傳萬世,漢景帝做了哪些事情?司馬遷是如何評說孝文皇帝的?我們一起來讀。漢景帝(資料圖)。  漢景帝為孝文皇帝製作《昭德舞》 建立太宗廟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對御史下詔說:「聽說古代帝王稱祖的是有功的人,稱宗的是有德的人,制禮作樂各有一定的原因。又聽說樂歌是用來發揚道德的;舞蹈是用來顯示功業的。以醇酒祭祀高廟,表演《武德》、《文治》、《五行》之舞。以醇酒祭祀孝惠廟,表演《文始》、《五行》之舞。
  • 三才是什麼?八卦如何使用三才定象的?
    那麼八卦是用來幹什麼的?繫辭中說「通神明之德」,也就是和天地之間的神明相通感應的,當然如果我們揭去這層神秘的面紗,就是用於從根本上認知大自然的。「以類萬物之情」就是將一切的事物,進行一個歸納歸類。八卦是怎麼來的?關鍵詞:即是三個爻構成的八個卦象分別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 姓名學的「三才配置」是什麼?
    在姓名學中,常會講到「三才配置」,那究竟什麼是姓名的三才配置呢?下面給大家簡述一下。
  • 姓名學中的「三才配置」是什麼意思?
  • 中元節究竟是什麼?民俗還是迷信,本質是孝文化和家文化的傳承
    中國的是一個血緣聯繫非常緊密的社會,深層次還是反映中國的孝文化,這一天也是為了追憶先人。祭祖這種行為不僅僅是出現在中元節,其它節日諸如清明、春節,也都有緬懷祖先的行為。中元節也俗稱「七月半」,因為這個季節是豐收的季節,祭祀祖先、祭祀土地,也算是用豐收來酬謝,並祈求來年好收成。中元節本是道教對於七月半這天的稱呼,後來唐朝道教興盛,所以中元節的稱呼也就流傳了下來。
  • 中國易經文化中「三才」說的是什麼
    「兼三才而兩之」成卦,即這個意思。三才是《周易》裡的基本知識,因此才會有那麼多人去研究它,本身因為《周易》是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所以至今也被國人推崇。孔子曰,三才者,天地人。上有天,下有地,人在其中,是以像天地般有容乃大,才可並稱三才。三才之道」影響深遠。老子的「三生萬物」思想,實質就是三才生萬物的思想。三才學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 日本專家發掘一座古墓,驚現千年前古人讖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日本專家發掘一座古墓,驚現千年前古人讖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的長河當中,無數的朝代起起落落,在這當中可以說有許多文明都埋沒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但是在一些留下的文明古蹟或者是古墓當中,都能夠發掘其中的一些足跡。
  • 三才之道
    天地人三才,十二宮分明。幹支與配卦,還有納音情。學習預測的人很容易去追求技法,追求技法本沒有什麼錯誤。如落入了追求一些對求測者來說根本沒有幫助的內容,就毫無意義。一個初學預測的人往往喜歡這些,其實易學的根在理,易理的根在三才。蓮鶴開始在各種刊物上推廣三才之學。
  • 陰陽和三才:構成八卦的原材料
    都知道八卦根據陰陽的概念而畫,但很多人不理解構成八卦的三個元素:三才,他們認為,八卦只是古人的記事符號,或者是少數民族的文字,包括一些著名的學者、作家、科學家,他們亞根不研究八卦,而主要研究《易經》的經文,試問:沒有八卦、又哪來的《易經》?殊不知,《易經》的經文只是古代帝王的治國方略,依附八卦而已,當初,文王姬昌在獄中寫成,就像地下黨一樣身處危險,不得不以推演八卦為名。
  • 《三字經》中的三才、四時、五行、六穀等的內容知道嗎?
    《三字經》中的三才、四時、五行、六穀、七情、八音、九族、十意......這些詞語指代的內容你都了解嗎?三才:天、地、人,即天格、地格、人格。三光:俗話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意思是說早上起得早,便能看到日、月、星,做起事來能夠沉著有序;若起得晚了,人的精、氣、神就容易慌亂。古人稱自然界中發光的物體為三光,即太陽、月亮、星星。
  • 三才對姓名如此重要,你知道三才是什麼嗎?
    姓名學的三才是什麼?他在姓名學中有什麼作用?這一章我們就系統地為大家講解。「三才」一詞出自於《繫辭下》,《易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也,有人道也,有地道也。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幹支」紀法什麼時候開始應用?紀年、紀月、紀日、紀時各有不同
    「歲星」也就是木星,古人早就觀測到,以地球為不動點來算,木星繞地一周的時間為十二年。同樣的道理,古人認為,太陽是圍繞地球旋轉的,在地球上的投影就被稱為黃道平面。西方有「黃道十二宮」,分為十二個星座,中國也同樣如此,將黃道平面進行了十二等分,叫做「十二次」或「十二星次」,並且為之取了一些專有名稱。
  • 什麼是「孝」呢?談談論語中的孝悌之義!
    什麼是「孝」呢?有的人根據楷書的字形把「孝」解釋為「老人去世,給老人入土為安就是孝,中間的一撇表示孝子給老人辦喪事的時候所打的幡,這種解釋當然是不準確的、不全面的。首先,從文字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解釋是不了解「孝」的最初的字形,是根據現在的字形而產生的一種錯誤的解釋。
  • 人如何通過三才改變命數?簡潔說明「天地人三才」的道理
    天地與人,為「三才」;日月五星,謂「七政」。還有一種說法是「天地人三才,日月星三光」。這裡都提到了三才,而三才裡的天、地、人究竟是指什麼?蘊含著怎樣的道理?從這一概念中如何解讀出「命由天定」的局限性呢?
  • 從易經中的三才說開去
    桃花源記理想國《三字經》中說: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意思是說天地人是宇宙中的三個最有才能,最偉大的存在;日月星辰是宇宙中最光明的存在。《易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意思是說天的大道是有陰有陽,地的大道是有柔有剛,人的大道是有仁有義,易經中天兩畫,地兩畫,人兩畫,三才兩兩相加所以成六畫,這就是伏羲創立易經的來歷。《莊子.說劍》:「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
  • 解讀《三字經》三才、三光、三綱 共勉之
    說到三這個數字,古人總是情有獨鐘的。他們總是將很複雜的事物用三個字來概述,今天小編就是來給大家講一些關於三的各種故事!首先上場的是三才,說到三才想必愛看武俠電視劇的小盆友們不會陌生吧,電視上江湖中的各路大俠已經將三才在武功一道上發揮的淋漓盡致,從最簡單的三才陣,到三才劍法什麼的,可謂應有盡有,那麼三才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受到追捧呢?下面小編就講一下三才的前世今生吧!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
  • 百善孝為先,到底什麼是孝,真沒幾人能完整地說清楚
    可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到底什麼是「孝」呢?現如今很多年輕人過得還不如老人呢,那還用「孝」嗎?常說的一句是「不孝有三」,可你未必知道,在儒家的觀念中,孝也有三。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祭義》)說的就是孝順有三個層次,最大的孝是恭敬,其次是不要讓父母受辱,最後才是贍養。倒著說,先說「養」。
  • 論太極化生及三才
    論太極化生及三才中天易傳人張永紅整理一為太極,是黃道五行千變萬化也。太極,天地之精,萬物之本。二是二儀,一陰一陽。三是三才,天、地、人。四是四象,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五是五行,金、水、木、火、土。
  • 八字起名 姓名學三才是什麼
    什麼是姓名學的三才配置  所謂三才,即天才、人才、地才,它們分別是天格、人格、地格數字的個位數。天、地、人三才數理共計10個數,如果個位數是0,則按10計算。以數理來劃分五行。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剋相生。這樣,根據數理與五行之間的內在聯繫,推算出來的配置關係即為三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