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繫辭·下》

最早的八卦相傳是源自於伏羲,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貌,通過對大自然進行仔細全面的觀察,才發明出八卦。
那麼八卦是用來幹什麼的?繫辭中說「通神明之德」,也就是和天地之間的神明相通感應的,當然如果我們揭去這層神秘的面紗,就是用於從根本上認知大自然的。「以類萬物之情」就是將一切的事物,進行一個歸納歸類。
八卦是怎麼來的?
關鍵詞:即是三個爻構成的八個卦象
分別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通過圖片我們能看到,八卦是由陰陽爻的疊加而成的,記憶八個卦象,有一個口訣: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拆。通過這個口訣,我們能夠快速地記住八個符號的形象。
我們能看到,八卦都是由陰陽爻疊加三次而成的,但是為什麼要用陰陽爻疊加?為什麼要疊加三次?需要我們有明確的認知。
第二期的課程中我們講過,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為陰和陽的,陰陽就是易學的基本單位。所以我們用陰陽來進行描述,那麼為什麼要疊加三次呢?這就是三才的道理了。

八卦中的三才定理
關鍵詞:天地人三才包含著時空觀念
三才是天地人,天在上,地在下,人居於其中。古人說:「伏羲一字畫開天地。」不是伏羲一畫把天地給劈開了,而是將天地分別開了。未分別時,天地渾然一體,分別之後才有陰陽剛柔之別。
也就是說中間的人就是我們在時空軸線上建立的坐標軸,沒有這個坐標就沒有前後左右高下日夜寒暑等等區別,既然建立了區別就一定有這個坐標軸,這就是三才的基本原理。
如果我們用陰陽原理和三才原理去思考八個卦象,就會發現更妙了。
古人說:「天以陰陽而盡之,地以剛柔而盡之,人以性情而盡之。」陰陽就是一氣,不論是一年的輪迴,還是一天的輪迴,都是陰陽之氣在循環往復的運動,所以天以陰陽盡之。
剛柔則是大地上的形質表現,高低錯落山谷,蜿蜒曲折的流水,都是大地之上剛柔的差別。所以得以剛柔盡指。
性就是與生俱來的秉性,當這種秉性發揮出來時,就是情。所以性情就是指事物內在的和外在的特性,所以人以性情而盡之。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八卦僅僅通過八個卦象,就將天地人所描述盡了,無須增,無須減,將一切都囊括其中,所以孔子讚嘆易經:是以天地為準,所以才可以彌綸天地萬物,包羅萬象。

三才定理的代表
所說三才是天地人,實際上不僅僅局限於這些。下爻可以代表事物的內部,開始,下方,因為萬物都是從內部開始改變的,所以下為內,為開始,
中爻可以代表事物的過程,中部,以及內核。因為中爻居中,所以可以代表過程,連接處,和內核。
上爻可以代表事物的表層,結果,和上部,因為上爻在上,代表事物的外表,也代表事物的結果。
最後我們將今天的內容進行一個總結:
第一:八卦來源於伏羲,通過觀察大自然,他將一切總歸為八個抽象意象,也就是八卦。
第二:八卦分別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第三:三才分別是天地人,是事物建立坐標之後的必然現象。
第四:三才不僅僅局限於天地人,而是一個涵蓋時空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