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定全(左)與袁隆平院士(右)交流
四川在線記者 燕巧
2020年,廣元市昭化區農特產「王家貢米」入選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試驗項目是廣元農業的一件大事。
5月,「王家貢米」隨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一起升空,在進行了約3天的太空飛行之旅後隨返回艙返回,於當年6月完成播種,10月完成收割。去年,「王家貢米」還獲得2020年度優質富硒農產品「中國富硒好米」。
這些多項榮譽背後,是一位退休老人的不懈努力。
陳定全(左)
今年71歲的陳定全在退休前,是昭化區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主要負責水稻、玉米、油菜、小麥的高產創建和技術推廣。退休前,王家貢米還叫「王家大米」,當時的「王家大米」產量尚可,但陳定全覺得口感跟不上小時候的味道。
2014年3月份退休以後,2015-2016年的兩年時間裡,陳定全用自己的退休金,自費跑遍廣東、湖南、湖北、安徽、福建、雲南等10餘個省、市水稻育種科研單位學習求教,與袁隆平院士開展學術交流,不斷學習更新現代育種技術,多渠道收集優質水稻種質資源,一心想著培育出優質高產的「王家貢米」專用品種。2年時間,他耗資15萬元,從全國各地搜集水稻種質資源30餘份,在自家承包田內開始進行水稻育種工作,他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積蓄之後只有尋求兒女的資助,好在家人支持育種工作才不致中斷。
71歲的陳定全仍堅持工作在田間地頭
走訪2年後,陳定全帶回來大約30多個水稻品種資源,陳定全一個一個的雜交,目前手上有120餘個水稻雜交品種資源,選育水稻株系譜近5000餘個。2017年成功選育出王家貢米1號、王家貢米2號,這兩個品種米粒細長、色澤晶瑩、香氣獨特、食用口感舒適、清香中帶甜味,品質優良。2017年4月,昭化區政府特別成立昭化區特種糧油技術推廣陳定全工作室,專門從事王家貢米品種選育和推廣工作。
2020年,王家貢米獲「中國富硒好米」,陳定全(右一)在上海領獎
品種研發出來以後,陳定全又專注做推廣品種的工作。陳定全把自己種的王家貢米無償送給各級農業專家,下送給昭化區普通農村群眾種植,請大家給品種提出建議,不斷調整育種方向和技術。
「王家貢米」品質好,產量卻不高,抗稻瘟病能力弱。為改變這種情況,陳定全得知長徵五號 B 運載火箭在全國徵集特色品種的消息,他立馬著手準備申報材料,積極爭取把王家貢米送上太空。材料審核通過後,陳定全寄出了10克包裝規格的種子樣品 20袋,最終成功上天了 4 袋,其中包含王家貢米1 號種子兩袋,王家貢米2號種子兩袋。
陳定全準備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的王家貢米種子
從參加工作到現在,陳定全從事農業工作43年了,退休7年,陳定全一直不停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他的日常狀態,71歲的他每天仍堅持工作在田間地頭,走田頭,傳農技,活脫脫像個地道的老農民。
花這麼多錢,這麼多時間,陳定全一直想的是,選育出童年的米味,把這樣的優質品種在昭化區推廣,帶動昭化區農村群眾脫貧致富。而截至目前,昭化區已發展「王家貢米」優質稻6萬餘畝,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在全區帶動農戶5萬餘戶,畝均增收200餘元,戶均增收600餘元,成為昭化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特色優勢主導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