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個盛產詩歌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裡,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普通一點,但是稍通點文墨的人,也都敢站出來賦詩一首,這也使得唐詩的類型多種多樣,什麼樣的題材都有,而且一些並不成名,可能是普通的詩人,他們的詩作,同樣的可與一些有名的詩人相媲美,例如胡能令,他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他原本只是一個在生活在鄉間的補鍋匠,但是他由於做了一個夢,有一位神仙,把一本書放在了他的肚子裡,於是他就會寫詩了,相信有一首詩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那就是他的《小兒垂釣》,這首詩寫得生動有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當然我們有理想相信,所謂的神仙,那只不過是人們一種美好的想像,現實的生活中,那是不可能有什麼神仙,人們只是看到他原是一個補鍋匠,卻是能夠寫詩,所杜撰出來的故事而已,詩人根本是經過了無數的次的練習,以及刻苦的學習,最終才成為了詩人。
那麼除了上面所舉得例子之外,唐詩裡還有一首非常特別的詩作,同樣的也是充滿了傳奇,而且這首詩也是作者成謎,直到現在還存在爭議,那便是《金縷衣》,這也是一首非常經典的詩作,其實這首詩原本就是一首歌詞,但是由於太過於經典,還收錄在了《全唐詩書》。
據說這首《金縷衣》,最早的時候是由一位叫杜秋娘的女子在酒宴上演唱過,她是鎮海節度使李錡的小妾。為此晚唐著名的大詩人杜牧還在《杜秋娘詩》及自注中,有過描寫,不過這首詩,到底是誰所做,到現在還是一個謎題,有人認為是杜秋娘所作,有的側認為是李錡所作。不過現在很多人更傾向於是杜秋娘所作,所以在這裡小編也就不展開來討論。
《金縷衣》唐代:杜秋娘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就是一首單純的勸人要奮進的詩作,詩中處處能夠看到詩人向人們所傳遞出來的一種人生理念,那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在年輕的時候抓緊,如果不抓緊的話,到老了終究是會一場空,所以說也正是這麼一種正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使得這首詩,成為了唐詩裡少有的傑作之一。
詩人在這首詩中,一開篇便是直接點明了主題,這種直入的描寫手法,使得這首詩顯得格調更為高雅,「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我在這裡要勸你不要去可惜那華麗的金縷衣,我還是要勸你珍惜少年的時光,如果你不珍惜少年的時代,將來一定是會一事無成。在這兩句中,詩人可謂是用一種充滿哲理的口吻來勸誡人們,從而也使得這首詩,顯得更為有內涵。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最後這兩句可以千古名句,相信即使是你沒有讀過原文,那在現實的生活中,也聽說過這兩句詩,等到了春天裡,那花可以折的時候,便要按時去折,千萬不要等到了花開謝了之後,再想著折,這個時候等到你再去折時,只能是折那空枝。這兩句與前的兩句,兩兩相照,形成對應,同樣的以一種說教的口吻來勸誡人們,還是要珍惜時間。
這首《金縷衣》無疑是唐詩裡非常獨特的一首詩,而且這首詩最大一個特點,還是那種說教的成分,使得人們讀了這樣的作品之後,內心裡會重新燃起對於時間的觀念,知道如何去珍惜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