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年前熱鬧非凡,初一下午就變冷清,專家:為啥?老農:多樣化

2021-01-08 鄉村拉呱

時光如梭,轉眼間就到2019年的農曆新年了,雖然處在三九寒冬,但是過年的氣氛開始濃烈起來了。很多在外打工或者上學的學子也開始籌劃回家事宜。對於春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知和理解,對於老人來說,春節是孩子回家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對中年人來說,春節不僅是團聚更是對來年美好未來的祝福,對於年輕人來說,春節就是休息聚會的日子,對於孩子來說,春節就是吃喝玩樂。但是如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春節這個傳統的節日對人們的影響力逐漸走低,年味也在變淡。而且在農村,在年前的時候整個村子熱鬧非凡,可以說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但是在初一上午拜年結束後,整個村裡就變得經悄悄,好像從來沒有熱鬧過一般,因此很多專家, 納悶,為什麼農村年前人腦非凡,從初一下午就變得冷冷清清呢?老農說:真是多樣化的結果。

在農村年前確實熱鬧非凡,不論是在外打工,還是求學的都會在春節的時候,回到農村過年。畢竟春節就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回到農村後,開始準備年貨,趕集,打掃衛生,祭祀祖先,殺豬,祭車真的是好不熱鬧,尤其是在二十八二十九,很多農戶家祭車,甚至需要排隊才行,家家戶戶放鞭炮,真的是熱鬧非凡,到了晚上,很久不見的小夥伴,吃個飯,吹個牛,完事一起出門壓馬路。到了除夕,一大早就開始打掃衛生,貼春聯,祭祖,包餃子,做飯,可以說這一天整個村裡的人,都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做,整個村子都忙碌起來。到了晚上十二點家家放鞭炮,辭舊迎新。可以農民朋友為了準備這個年,在年前真的是很忙,也很熱鬧。那為什麼初一拜年結束後,就冷清了呢?

首先如今的春節年味確實不如以前,而且逐漸變淡,尤其是村裡的年輕人,在初一上午完成例行公事的拜年後,下午就開始籌劃自己的行動了,比如去電影院看電影,去方特遊玩,年輕的情侶去遊樂場等等,總之,初一下午很多年輕人都會選擇離開村子,去參加自己的活動。

其次很多人在年前一直忙碌,尤其是在除夕夜,很多農村仍然有守歲的習慣,所謂守歲,就是一晚上不睡覺,忙碌的許久的人,在除夕過後終於有時間可以好好休息,所以很多人會選擇早睡,進行補覺。

還有很多打工的人,要考慮到自己的假期,而且還要考慮春運車票問題,此外那就是需要外出打工的農民,需要提前回城找工作,綜合多方面考慮,很多人真如俗語說的那樣,臘月回家正月出門。

最後就是通訊方式的多樣化,原來的時候只能通過書信,隨後是電話,而現在可以隨時進行視頻聊天,所以很多人就認為通訊方式如此多樣,在家裡也沒事,索性還不如直接回城。

綜上所述,年前是人們無比期盼的春節,很多人為此會付出很多,家人大多數人返回家鄉,節前自然熱鬧非凡,但是初一過後,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選擇離開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次就顯得比較冷清了。

相關焦點

  • 農村過年殺年豬、貼春聯,可剛過初一下午就冷清了,怎麼回事?
    但是到了初一的下午,整個村莊就已經沒有什麼人流走動了,一下子冷清下來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過年沒覺得有小時候那麼有滋有味了,以前就眼巴巴的等著過年和大家放煙花,拜年吃糖,但現在呢,過個年,開始時候能拜一天的,現在只需要兩小時不到就拜年結束了,甚至有些都不怎麼出來了,只是簡簡單單的就走個過場就回家看電視了,顯得稀鬆平常的事情一樣,也確實,以前村裡人多,來來往往也熱鬧,但現在呢?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金鼠年碰上閏四月,老農為啥害怕?
    為啥農曆上每隔四年就要加一個閏月呢?其實這是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周期即回歸年,這樣也可以讓農曆和陽曆不至於相差太遠。閏月其實是一種農民自古以來所用的農曆的中的一種現象而已,閏四月有啥不一樣的呢?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閏四月兆年荒,閏六月不宜婚,閏八月兆兵荒」,也有句俗語說「閏四月,吃樹葉」。
  • 農村「大年初一迎財神」有什麼講究?老農給你解答!
    中華上下五千年來,中國流傳著很多的風俗習慣,現在在農村裡面還是有很多的習俗被留了下來,比方說是在農村裡面過年的時候,初一的時候是需要向家裡的長輩下跪拜年的,這時長輩會給你們包一個紅包!其實初一早上除了要給自己人拜年之外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大年初一迎財神」,農村「大年初一迎財神」有什麼講究?
  • 在農村,殺耕牛的時候,常把牛眼睛「蒙起來」,這是為啥?
    在農村,殺耕牛的時候,常把牛的眼睛「蒙住」,這是為啥?農村生活讓人們嚮往,對於不少人來說,回到農村似乎是內心最美好的嚮往。從事一些田園生活別提悠閒了。農村到了過節的時候,更是很熱鬧,每逢春節,很多家家戶戶會宰殺一些牲畜來改善食物,而在殺牛的時候,會有一種奇怪的現象,農民們會蒙著牛眼睛來殺牛,這是為什麼呢?我問了一位村裡的長輩,我們來聽聽這位老農怎麼說的。一、不忍心。現在種地的時候,收割機,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等等,方便了人們種地。然而在此之前的時候,不少農活都是由耕牛完成的。
  • 農村「妻荒難討」後,3類女「光棍」難成婚,為啥?老農:能作唄
    近幾年,農村「妻荒難娶」的現象依然持續,很多大齡男青年苦無相親的對象,因而,尋求媒婆的幫助,也就順理成章了!然而,在農村,越來越多的人不願再做「牽線人」,在他們看來,能撮合成的案例越來越低了!的確,雖然,農村近年來的經濟發展的很快,可是,倘若跳不出農村這個「圈子」,即便是農村長大的姑娘,也太願意。對於女孩子來說,她們更願意生活在便捷的城市裡,有時為了應付父母,勉強答應相親,卻幾乎是走過場,沒啥實質性的內容。當然,農村「妻荒難討」的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女孩子的眼界高了,另一方面還是城鄉間發展的不平衡,人們都習慣了城市的生活,又怎願「下嫁」農村呢?
  • 為啥農村待客不許做3個菜?看完老農的解釋,便明白一般人承受不起
    摘要:為啥農村待客不許做3個菜?看完老農的解釋,便明白一般人承受不起。文/田俊超白農村是一個地方一個習俗,不同的地方,傳下來的習俗便不一樣。有的地方講究來客人上菜上雙,有的地方講究上菜帶湯。「來客不擺三盤菜」說的是農村的待客之道,在農村擺三盤菜是忌諱,因為三在農村是祭神的,待客擺仨菜,有詛咒之意,客人也享受不起。人死後會有燒三天之說,講的是人靈魂離題,會在三天後進入陰曹地府。這時陽間的親人,要請來高僧,為死去的親人超度贖罪,花錢買路,希望來生投個好胎。活著的子孫晚輩,為死者磕頭為三下,守夜點香為三根。供果為三樣,貢品數為三或是它的倍數。
  • 農民60多歲還打工,專家困惑,為啥不在家歇?農民的5句話很戳心
    隨著中國的的發展,農業也越來越好,人到60歲是花甲之年,為什麼農民60多歲還打工,專家困惑,為啥不在家歇?農民的5句話很戳心1、在家閒不住小編覺得老年人是閒不下來的,讓他在家閒著會出現問題的,在家邊上給他找一個工作,這樣他有事做就不會無聊了。
  • 正月初七開工幹活,依舊有農民工未返城,老農說的這4點讓人心酸
    昨天出門走了趟親戚,去的時候還沒感覺出來什麼,回來才突然想,怎麼這農村的人這麼少啊。那種農村熱熱鬧鬧過大年的景象已經不見了。回來後問了幾個朋友,原來他們早早就回城了。心裡還覺得有些奇怪,因為他們裡有正月十六才開工的,也有正月初九初十才開始工作的,現在就早早返城,而且還趕上初六的出行高峰,為啥啊?他們說,哪裡是初六走的,我們初三初四就已經回了。一個是怕返程高峰,再一個在農村待著該忙活的也都忙活完了,實在沒啥意思。
  • 農村老人常說:「陰曆十五搭初一,家裡幹活多注意」什麼意思?
    農村民風淳樸,環境優美,讓人懷念和留戀,在農村拾憶過往兒時的歡愉。簡單的淳樸生活年代畫面再現,不由淚熱面容,在農村除了讓人留戀的鄉情味,更讓是懷念的是農村長輩常常說的一些老話,而這些老話中有許多關於月份習俗老話。聽起來讓人不免細細回想。
  • 曾是農村的「財神爺」,如今卻十分冷清,是誰「趕走」了消費者?
    最近幾年不僅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的變化也很大。在過去農村給人們的感覺是「髒、亂、差」,泥濘不堪的小土路,破舊不堪的房屋,農民長年累月面朝黃土背朝天在農田耕作,但生活卻依然貧窮。如今的農村建設的越來越好,村村通了公路,家家戶戶蓋起來大瓦房,農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富裕,農民不再像以前那樣靠種地為生,很多新行業在農村拔地而起,但是讓農民沒有想到的是,這些讓村民們發家致富的新行業,短短幾年就變得冷冷清清、無人問津,這是為啥呢?是誰「趕走」了消費者呢?
  • 河南老農拿金碗給專家鑑定,鑑定完專家要求上交,老農說了2個字
    導讀:河南老農拿金碗給專家鑑定,鑑定完專家要求上交,老農說了2個字 文/以史論今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發源地,中國歷史是以河南為中心不斷發展演變,從夏商周三代到隋唐宋,可以說,河南參與了中國大部分的歷史進程。所以在河南的地下藏著不少寶貝。
  • 今日臘月初一,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
    在農村有「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的意思是,如果臘月初一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麼乾旱的天氣要一直持續到清明節前後,也就是說從臘月初一開始,一直到清明節,降雨都會很稀少。
  • 農村過年時,大年初一不能做的5件事情,農民們要注意啦
    農村過年時,大年初一不能做的5件事情,農民們要注意啦過年風俗多,農民對於過年的風俗也是尤其重視的。距離2019年的春節也越來越近了,除夕夜過完,也就是大年初一。這一天也是我們與家人歡樂團聚的日子,大年初一雖然是普天同慶的一天,但也不能光顧著開心,而忽視一些老一輩人的規矩。
  • 2021年是個「寡婦年」,老農說無春年這幾件事不宜做,為啥?
    導讀:2021年是個「寡婦年」,老農說無春年這幾件事不宜做,為啥?庚子鼠年馬上即將過去,在不遠處牛年正在踏蹄趕來,明年是辛丑年,辛在民間被認為是金,所以明年也將會是一個金牛年。在民間對於牛馬年份,是格外喜歡的。也被叫做牛馬年廣種田,就怕雞猴這兩年。
  • 今天是十月初一寒衣節,農村都有哪些風俗和規矩呢?進來看看吧!
    導讀:今天是十月初一寒衣節,農村都有哪些風俗和規矩呢?進來看看吧!今天是農曆的十月初一,也是宣告著金色九月真正的過去,迎來的會是寒冷的冬季,至十月份之後,天氣開始逐漸地變冷,尤其是北方地區,隨著節氣的更迭,慢慢的會進入天寒地凍的冬季。十月初一是送寒衣的季節,也是民間的寒衣節。
  • 十年後,農村房子將一文不值?農民朋友:7年前,有人說過同樣的話
    大家好,我是農村小七,歡迎收看本期三農資訊! 大家都知道,今年農村發展的重心就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打造美麗新農村,這也是為了讓農村地區實現真正的脫貧致富,但是有人卻說,十年後,農村的房子可能一文不值,原因就是合村並鎮,農民集體上樓之後,住在農村的人少了,房子就更加不值錢了。
  • 老農說:2021年是「七雞下蛋,八狗護院」,啥意思?
    導讀:老農說:2021年是「七雞下蛋,八狗護院」,啥意思?2020年馬上要結束了,其實2020年也是一個不錯的年景,還是一個雙春年,但是庚子鼠年給我們太深刻印象,我們都想早點到辛丑牛年來,2021年是辛丑牛年,農民們還是期望在庚子鼠年的基礎上豐收更上一層樓。
  • 農村俗語「年前打春脫棉襖,年後打春三月寒」,啥意思?
    導讀:農村俗語「年前打春脫棉襖,年後打春三月寒」,啥意思?我們說年前年後主要是以農曆年來說的,也就是以過年第一天來作為分界點,我們常說的正月初一。春節一到,時間就可以說年前與年後之分了。年前與年後之分年前與年後,我們有兩種不同的表述方法:第一種:陽曆年的年前與年後陽曆年的年前與年後主要是以元旦為分界點,這是按照太陽公曆來計算的。我們說陽曆的2020年結束是在12月31號,而陽曆2021年的開始就是從元月一號,也叫元旦開始的。陽曆年交節雖說也是一年的分界點,但是人們並沒有過年的氛圍。
  • 老農說出3點原因,專家犯難
    人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規律,而人死之後往往要舉行葬禮,而對於農村人來說,死者的葬禮方式選擇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農村大部分的人實行的都是土葬的方式,不過由於土葬佔用土地資源比較多,國家現在大力推行火葬,有些地區甚至成為強制性的葬禮方式,可是農民對此似乎並不買帳,為什麼?
  •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從古至今,廣大人民群眾對春節都非常重視,因為這個農曆新年,才是真正地辭舊迎新時刻。而公曆的「元旦」,上了年紀的農民一般都不在意,因此只有在農曆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這段時間,農村才會出現歡天喜地的節氣氣氛,當然隨之而來的這些天也規定了很多習俗。比如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就是告訴孩子們,在除夕之夜要為老人守歲。特別是家裡有七十歲以上年齡的長輩,子孫後代更不能睡覺,可以聚在一起打撲克,當然,不管幹什麼都要熬到正月初一天明。